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90集 九黎归降:蚩尤部落归降炎黄,人族统一

第一章 战后残局:涿鹿烽烟后的族群对峙

涿鹿的风还裹着未散的硝烟,黑褐色的土地上,折断的青铜戈与染血的兽皮甲散落各处,偶尔能看见几只乌鸦啄食着战场的残屑——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战争,终于以蚩尤部落的溃败画上了句号。但胜利的喜悦并未在炎黄联盟的营地中蔓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对峙:炎黄联军的士兵们握着石斧与木矛,警惕地盯着不远处九黎部落的临时聚居地,而九黎的族人则蜷缩在简陋的茅草棚下,眼神里藏着恐惧与不甘。

黄帝站在一处高坡上,玄色的麻布长袍被风掀起,他望着远处九黎营地中飘起的寥寥炊烟,眉头紧锁。身边的应龙捧着一张兽皮地图,低声道:“首领,九黎剩余部众约有三万七千余人,分散在涿鹿以东的三座山谷中。如今他们粮草只够支撑五日,不少老弱已经开始啃树皮了,但蚩尤的几个亲信——比如那个叫‘刑天’的首领,还在煽动族人抵抗,说宁可战死也不投降。”

炎帝拄着一根桃木杖,从人群后走了过来,他的脸色有些苍白——战争中他亲率神农部支援黄帝,却也中了九黎的毒箭,至今未愈。“轩辕(黄帝名),”炎帝的声音带着疲惫,“我们不能再打了。炎黄两部的士兵死伤已过万,部落里的农田没人耕种,要是再僵持下去,冬天一来,恐怕会有更多人饿死。九黎族人也是人族,不是野兽,没必要赶尽杀绝。”

黄帝沉默着点头。他并非嗜杀之人,只是涿鹿之战的惨烈让他不得不谨慎——蚩尤部落的冶铜技术远超炎黄,他们的青铜剑能轻易斩断木盾,还有“风伯”“雨师”操控气象的秘术,若不是最后请来玄女传授的兵法,再加上应龙引水、女魃驱雨,炎黄联盟未必能赢。如今九黎虽败,但其残余力量仍不容小觑,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新的战乱。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九黎族人突然从营地中冲了出来,他的手臂上缠着绷带,手里举着一块刻有纹路的木牌,朝着炎黄联军的方向大喊:“我要见黄帝!我有话要对他说!”

士兵们立刻举起兵器,呵斥着让他停下。那年轻人却没有退缩,反而把木牌高高举起:“这是我们九黎‘巫祝’的信物,我是蚩尤首领的堂弟,叫‘黎仲’!我来谈归降的事!”

黄帝抬手示意士兵住手,对黎仲道:“你若真心谈归降,便孤身过来。我炎黄联盟虽与九黎交战,但不斩使者。”

黎仲咬了咬牙,把木牌揣进怀里,一步步走向高坡。他的草鞋踩在焦土上,每一步都像是在踏过族人的骸骨,走到黄帝面前时,他突然跪了下来,额头抵着地面:“黄帝首领,炎帝首领,九黎部落愿意归降。但我有一个请求:请善待我族的老弱妇孺,不要销毁我们的巫祝典籍——那是我们九黎世代的传承。”

炎帝连忙上前扶起他,叹了口气:“孩子,起来吧。我们从未想过要毁掉你们的传承,人族本就是一家人,只是之前走了岔路。”

黎仲抬起头,眼眶通红:“可刑天首领他们……他们说炎黄会杀了我们,说蚩尤首领的血不能白流。我偷偷跑出来,就是怕再打下去,我们九黎就真的灭族了。”

黄帝看着黎仲年轻却布满沧桑的脸,沉声道:“你回去告诉刑天和其他族人,三日后,我在涿鹿的中央广场设坛,若九黎愿意归降,我可以答应三个条件:第一,保留九黎部落的巫祝职位,允许你们继续祭祀先祖;第二,九黎族人可自由选择居住地,无需迁徙;第三,九黎的冶铜工匠可加入炎黄的工坊,待遇与炎黄工匠同等。但有一点——必须交出所有的兵器,从此不再与炎黄为敌。”

黎仲听到这三个条件,眼泪瞬间流了下来,他再次跪下磕头:“多谢黄帝首领!多谢炎帝首领!我这就回去说服族人!”

第二章 分歧与抉择:九黎部落的内部之争

黎仲回到九黎营地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山谷里的篝火旁,刑天正握着一把断了刃的青铜剑,对围坐的族人喊话:“炎黄是什么东西?他们杀了蚩尤首领,毁了我们的家园,现在说要我们归降?那是陷阱!他们要把我们变成奴隶,要毁掉我们的巫祝!”

周围的族人纷纷点头,有人攥着拳头骂道:“对!我们跟他们拼了!就算饿死,也不能受这种屈辱!”

黎仲挤过人群,大声道:“刑天首领,别再说了!黄帝答应我们三个条件,保留巫祝、自由居住、工匠同等待遇!我们没必要再打了!”

刑天猛地转过身,眼神凶狠地盯着黎仲:“你个叛徒!蚩尤首领待你不薄,你竟然帮着外人说话?你忘了你父母是怎么死的吗?是被炎黄的士兵杀的!”

“我没忘!”黎仲也红了眼,“可我更没忘,现在山谷里有三百多个孩子,他们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再打下去,这些孩子都会死!蚩尤首领打仗,是为了让九黎族人活下去,不是为了让我们跟着一起灭族!”

这句话让篝火旁的族人都安静了下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巫祝拄着拐杖走出来,咳嗽了两声:“黎仲说的是实话。蚩尤首领的确勇猛,但如今他已经战死,我们没有了首领,粮草断绝,兵器也所剩无几,怎么跟炎黄打?巫祝典籍里说,‘顺势而为,方得长久’,归降不是屈辱,是为了让九黎的血脉延续下去。”

“老巫祝,你也帮着他?”刑天不敢相信地看着老巫祝,“我们九黎的人,从来都是宁死不屈的!”

“宁死不屈?”老巫祝叹了口气,指了指不远处的茅草棚,“你去看看那里的孩子,他们哭着要吃的,你能给他们什么?是你的断剑,还是你的狠话?蚩尤首领要是还在,他也不会让族人白白送死。”

刑天顺着老巫祝的手指看去,只见几个孩子正抱着母亲的腿,小声地哭着,母亲们只能不停地抚摸孩子的头,眼里满是绝望。他的拳头慢慢松开,断剑“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这时,一个年轻的冶铜工匠站了起来:“我支持归降。我爹是部落里最好的铜匠,他临死前跟我说,冶铜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给族人打造农具,让大家能种更多的粮食。炎黄联盟的人说,让我们去他们的工坊,我想试试——也许真的能让更多人吃上饭。”

越来越多的族人开始点头。有人说:“我娘年纪大了,腿不好,再迁徙肯定活不下去。”还有人说:“炎黄的人虽然跟我们打仗,但之前我见过他们给受伤的九黎族人治过伤,不像刑天说的那么坏。”

刑天看着族人的态度,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挽回。他蹲下身,捡起地上的断剑,用力插进土里:“好,归降可以。但我有一个要求:归降仪式上,我要亲自给蚩尤首领上香,告诉他,我们不是投降,是为了九黎的未来活下去。”

老巫祝点了点头:“应该的。蚩尤首领是我们的英雄,永远都是。”

黎仲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场内部的争论,终于以“活下去”为结局,画上了句号。

第三章 设坛以待:炎黄联盟的准备与考量

三日后的涿鹿中央广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黄帝让人在广场中央筑起了一座高约三丈的土坛,坛上摆放着炎黄两族的先祖牌位,还有一块空白的木牌——那是为九黎的先祖准备的。坛下,炎黄联军的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手里拿着未开刃的兵器,以示友好;广场的四周,挤满了来看热闹的炎黄族人,他们的脸上既有好奇,也有警惕。

炎帝让人熬了一大锅粟米粥,还烤了不少兽肉,放在广场的角落,对身边的人说:“九黎的族人肯定饿坏了,让他们先吃点东西,别让人家觉得我们小气。”

黄帝则在坛下与几个部落长老商量着归降仪式的流程。“等会儿九黎的人来了,先让老巫祝带着族人上香,然后由黎仲代表九黎献上降表,我再当众宣读之前答应的三个条件。”黄帝顿了顿,又道,“仪式结束后,让应龙带着九黎的工匠去工坊,共工(炎黄部落的水利官)负责安排九黎族人的住处,务必让他们有地方住,有东西吃。”

“首领,”一个长老有些担心地说,“九黎的人会不会趁机作乱?毕竟他们跟我们打了三年,仇恨不是说消就能消的。”

黄帝摇了摇头:“我已经让人把九黎的兵器都收起来了,集中放在一个仓库里,由专人看管。而且黎仲这孩子,我看他是真心为族人着想,不会作乱。再说,我们善待他们,他们为什么要作乱?人族本就该团结,之前的战争,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想活下去,只是走了不同的路。”

炎帝也补充道:“我已经让神农部的医者在广场旁边搭了帐篷,要是九黎的族人有生病的,随时可以去医治。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活下去,还要让他们活得好——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归心。”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只见九黎的族人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走了过来。最前面的是老巫祝,他手里捧着一个用兽皮包裹的巫祝典籍;中间是黎仲和刑天,刑天手里拿着一束晒干的艾草——那是九黎祭祀先祖用的信物;后面跟着的是九黎的老弱妇孺,他们的脸上虽然还有些紧张,但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恐惧。

炎黄联军的士兵们自动让开一条路,让九黎的族人走到坛下。老巫祖先走到坛前,对着炎黄的先祖牌位鞠躬,然后把九黎的先祖牌位放在空白木牌的位置,点燃了三炷香,插在香炉里。“先祖在上,”老巫祝的声音有些颤抖,“今日九黎归降炎黄,不是为了屈辱,是为了延续血脉。愿先祖保佑,人族从此不再战乱,人人有饭吃,有衣穿。”

刑天走到坛前,对着蚩尤的灵位(临时用木牌代替)跪下,把艾草放在灵位前,磕了三个头:“蚩尤首领,我们听你的话,好好活下去。以后每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来看你,告诉你九黎的情况。”

黎仲则捧着降表,走到黄帝面前,双手递了过去:“黄帝首领,这是九黎部落的降表,从此刻起,九黎愿意归属于炎黄联盟,不再与炎黄为敌。”

黄帝接过降表,展开看了一眼,然后走上土坛,大声宣读:“今日,九黎部落归降炎黄联盟,我以炎黄首领的名义,当众宣布三个承诺:第一,保留九黎部落的巫祝职位,允许九黎族人祭祀先祖,巫祝典籍不得销毁;第二,九黎族人可自由选择居住地,炎黄联盟将提供土地与房屋,无需迁徙;第三,九黎的冶铜工匠、农耕能手,可加入炎黄的工坊与农田,待遇与炎黄族人同等,不得歧视。若有炎黄族人违背此承诺,严惩不贷!”

坛下的九黎族人听到这话,纷纷跪了下来,对着黄帝磕头:“多谢黄帝首领!多谢炎帝首领!”

炎黄的族人也鼓起掌来,之前的警惕慢慢变成了接纳。广场的角落,九黎的孩子们已经围在粟米粥的锅旁,炎黄的孩子们也跑过去,递给他俩烤好的兽肉,两个族群的孩子,就这样笑着凑在了一起。

第四章 融合之路:技艺、文化与生活的碰撞

归降仪式结束后,九黎的族人开始慢慢融入炎黄联盟的生活。最先产生交集的,是九黎的冶铜工匠与炎黄的木工、石匠。

在涿鹿的工坊里,九黎工匠“铜父”正拿着一把青铜凿子,给炎黄的石匠“石叔”演示如何在青铜上雕刻花纹。“你们之前用的石斧,虽然坚硬,但容易断,”铜父一边凿,一边说,“要是在石斧的刃口裹上一层青铜,就能耐用很多。而且青铜可以铸造成各种形状,比如耕田用的犁,比木犁好用多了。”

石叔拿着铜父凿好的青铜犁,仔细看了看:“这东西真厉害!要是我们的农田都用这种犁,今年的粟米肯定能多收三成!”

旁边的木工“木伯”也凑过来说:“我之前做的木车,轮子总是容易坏,要是用青铜做车轮的轴,肯定耐用。铜父,你能不能教我们铸青铜轴?”

铜父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们九黎的冶铜技术,本来就是为了让人族过得更好,不是为了打仗。现在能教给你们,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除了技艺的融合,文化上的交流也在慢慢展开。每到月初,老巫祝都会带着九黎的族人祭祀先祖,炎黄的巫祝也会过来,跟着一起祭拜。老巫祝会给炎黄的巫祝讲九黎先祖“黎母”教族人识别草药的故事,炎黄的巫祝则会给九黎的族人讲炎帝尝百草、黄帝制衣冠的传说。

有一次,老巫祝在祭祀时,突然咳嗽起来,脸色发白。炎黄的医者“医姑”连忙跑过去,拿出一根草药,煮成水给老巫祝喝。没过一会儿,老巫祝的咳嗽就停了。“这是什么草药?”老巫主好奇地问。

“这是‘紫苏’,”医姑笑着说,“炎帝首领尝百草时发现的,能治咳嗽、风寒。你们九黎有没有类似的草药?”

老巫祝点了点头:“我们有‘艾草’,煮水喝能治肚子痛。下次我让人给你带一些,你试试能不能用。”

就这样,两个族群的草药知识慢慢整合到一起,治好了更多的族人。

生活上的融合则更显温馨。在涿鹿的村落里,九黎的“黎婶”正跟着炎黄的“炎嫂”学织麻布。“你们九黎之前穿的兽皮甲,冬天虽然暖和,但夏天太热了,”炎嫂一边织,一边说,“麻布又轻又透气,夏天穿正好。我教你织,以后你可以给九黎的族人织麻布衣服。”

黎婶拿着织梭,慢慢跟着炎嫂学:“多谢你,炎嫂。之前我们总觉得炎黄的人跟我们不一样,现在才知道,大家都是想让家人过得好,没什么不一样的。”

炎嫂笑着说:“是啊,都是人族,本来就是一家人。以后我们两家可以住得近一点,你家的孩子要是没人看,我帮你看;我家的农田要是忙不过来,你也来帮忙,多好。”

刑天也慢慢放下了之前的仇恨。他跟着炎黄的士兵一起巡逻,保护村落的安全。有一次,一群野狼闯进了村落,刑天拿着一把青铜剑,几下就把野狼赶跑了。炎黄的士兵“虎子”拍着他的肩膀说:“刑天大哥,你真厉害!以后巡逻,我跟你一组吧。”

刑天看着虎子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以后我们一起保护大家。”

第五章 人族一统:联盟架构的建立与未来的展望

半年后,黄帝召集炎黄与九黎的部落首领、长老,在涿鹿的议事厅里开会。议事厅的桌子上,摆着一张巨大的兽皮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部落的居住地、农田、工坊的位置。

“今天召集大家,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件事,”黄帝看着众人,沉声道,“如今九黎已经归降,炎黄联盟的规模比之前大了三倍,再用之前的部落管理方式,已经不合适了。我想建立一个‘人族联盟’,让炎黄、九黎,还有其他愿意加入的部落,都成为联盟的一员,一起管理人族的事务。”

炎帝第一个点头:“我同意。之前我们炎黄两部,也是因为一起对抗蚩尤,才慢慢走到一起的。现在九黎也加入了,建立人族联盟,能让大家更团结,不再有战乱。”

老巫祝也说:“我支持。巫祝典籍里说,‘众心齐,泰山移’,人族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抵抗洪水、野兽,才能种更多的粮食,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刑天看着地图,突然开口:“我有一个建议。之前九黎的居住地在东方,炎黄在西方,我们可以把联盟分成三个区域,东方由九黎的首领负责管理,西方由炎黄的首领负责,中央由黄帝、炎帝和九黎的长老一起管理,这样大家都有话语权,不会有偏心。”

黎仲补充道:“我觉得还应该设立一个‘议事会’,每个部落选三个代表,不管是炎黄的、九黎的,还是其他部落的,都能在议事会上说话,商量大事。比如农田的分配、工坊的管理、巡逻的安排,都要经过议事会同意,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很好。黄帝把这些建议都记在兽皮上,然后说:“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想法,建立人族联盟。第一,设立‘联盟首领’,由炎黄、九黎的首领轮流担任,每三年换一次;第二,设立‘议事会’,每个部落选三名代表,负责商量联盟的大事;第三,划分区域,东方为‘黎域’,由九黎管理;西方为‘炎域’,由炎帝管理;北方为‘黄域’,由我管理;中央为‘共域’,由议事会直接管理,负责工坊、仓库、医者的调配。”

“还有,”炎帝补充道,“我们要统一农耕的方法,把九黎的青铜犁、炎黄的粟米种植技术,推广到各个部落;还要统一草药的知识,编一本《人族药经》,让每个部落的医者都能学习;另外,要教所有的孩子认字,不管是炎黄的还是九黎的,都要知道人族的历史,知道我们是一家人。”

老巫祝笑着说:“我可以让九黎的巫祝,跟炎黄的巫祝一起,编一本《人族巫祝录》,记录人族的先祖传说、祭祀礼仪,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会议结束后,众人走出议事厅,看着外面的阳光。涿鹿的农田里,九黎的工匠正在教炎黄的族人用青铜犁耕田;村落里,九黎的孩子和炎黄的孩子一起在草地上奔跑;工坊里,青铜的敲击声与木头的锯声,汇成了一首热闹的歌。

黄帝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炎帝说:“你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人族——没有战乱,没有仇恨,大家一起种地、做工、养孩子,多好。”

炎帝笑着点头:“是啊,以后我们还要让更多的部落加入联盟,让整个大地的人族,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也许过个几十年,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再记得炎黄和九黎的区别,只会记得自己是人族。”

刑天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新铸的青铜剑——这是他和炎黄的工匠一起做的,剑身上刻着“人族一统”四个字。“黄帝首领,炎帝首领,”刑天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把剑,不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保护人族的。以后要是有野兽、洪水来犯,我们所有人族,一起抵抗。”

黄帝接过青铜剑,举了起来,对着阳光。剑身上的“人族一统”四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处的天空,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朝着南方飞去——就像人族一样,团结在一起,朝着更好的未来,慢慢前行。

从此,涿鹿之战成为了人族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蚩尤部落的归降,不仅结束了部落间的战乱,更让炎黄与九黎的技艺、文化、生活融为一体,奠定了“人族统一”的基础。往后的岁月里,越来越多的部落加入人族联盟,人族的足迹慢慢遍布大地,从涿鹿到黄河,从长江到泰山,到处都能看到人族耕种、做工、繁衍的身影——一个属于人族的新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