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65章 三清悟道:无为定基,清浊立纲,杀伐铸剑

‘一、老子:玄冰崖悟无为,紫气绕身定道心

昆仑西麓,玄冰崖。

龙汉初劫落幕已三月有余,洪荒大地仍飘着未散的硝烟味,中洲灵脉断裂处的裂痕还在泛着焦黑,四海之滨偶尔能瞥见龙族残部的鳞甲碎片。唯有这玄冰崖,似是被洪荒法则格外庇护——崖壁上的万年玄冰不曾融化分毫,冰棱折射着先天清气,在崖下的忘川溪上投出细碎的光,连溪水里的灵龟都懒得游动,只缩在壳里随波逐流。

老子拄着青牛杖站在崖顶,宽大的素色道袍被山风掀起一角,却没沾半分尘埃。他刚从紫霄宫回来,鸿钧第二次讲道时说的“气运与劫数”还在耳边回响,可他总觉得差了点什么——祖龙争四海、凤皇焚南域、墨麒麟夺中洲,三族为气运拼得你死我活,最后却落得龙囚凤散麟灭的下场,这“争”字,到底是不是道?

他低头看向忘川溪,溪水顺着崖壁缝隙往下淌,遇到凸起的岩石从不会硬冲,要么绕过去,要么渗进石缝里,等积攒够了力气再慢慢流;溪边的青苔长在阴湿处,从不去抢向阳的土地,却把石缝填得满满当当,连最锋利的风都刮不下来。老子抚了抚颔下长须,指尖触到一缕先天清气,那气息顺着指尖往丹田钻,竟与溪水流淌的韵律重合了。

“争则损,顺则盈。”他轻声呢喃,随手将青牛杖往崖边一放。杖身刚触到玄冰,便有白气从冰里冒出来,缠上杖身,像溪水绕石似的,慢慢往上爬。老子闭上眼睛,神识顺着白气探进玄冰深处——冰里藏着千万年的先天寒气,却从不主动往外泄,只在有生灵靠近时,才微微散出一丝,既不冻伤人,也不浪费自身本源。

忽然,崖下传来一阵响动。老子睁眼往下看,是几只刚从魔祸里逃出来的兔妖,正围着溪边的灵草打转。可灵草长在溪水中央的石台上,兔妖跳了几次都够不着,急得直跺脚。有只小免妖想跳进溪里,却被老兔妖拦住了——溪水虽浅,却带着玄冰的寒气,兔妖肉身弱,进去怕是要冻僵。

就在这时,一阵风刮过,吹得溪水晃了晃,有几株灵草的种子顺着水流漂到了岸边。兔妖们立刻围上去,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进土里,又用爪子掬起溪水浇了浇,然后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老子看着这一幕,丹田内的先天道种忽然亮了起来。他悟了——所谓道,不是争来的,是“顺”出来的。三族争气运,就像兔妖硬跳溪水,明明可以等风送种子、等水流漂岸,偏要凭着蛮力去抢,最后只能落得损兵折将的下场。而玄冰藏寒、溪水绕石、青苔守阴,看似“不争”,却把自身本源护得好好的,反而能长久。

“无为,非不作为,是不妄为。”老子抬手,对着空中虚划。指尖过处,先天清气凝聚成一道白练,白练顺着山风飘向忘川溪,落在刚才兔妖埋种子的地方。不过片刻,土里就冒出了嫩绿的芽,芽尖顶着露珠,比溪边的灵草长得还快。

这不是强行催生,是顺着灵草的生长规律,给了一缕清气助它破土——既没违背草木的本性,也没浪费自身的道力。老子看着新芽,丹田内的道种越发明亮,之前卡在准圣中期的瓶颈,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他索性盘腿坐在玄冰上,青牛杖横在膝头。玄冰里的先天寒气慢慢渗进他的道袍,与体内的清气交融,在体表形成一层淡淡的白膜。远处,鸿蒙宗的玄空正好路过,看到玄冰崖上的异象,赶紧拿出《洪荒创世录》记录:“昆仑西麓玄冰崖,老子悟道,紫气绕身,溪草自荣,道韵显‘顺’,似有‘无为’之象。”

玄空刚写完,就见老子周身的白气忽然散开,化作无数细小的清气,飘向洪荒各处——有的落在枯萎的灵脉上,让裂痕处长出细小的藤蔓;有的落在受伤的生灵身边,帮它们修复肉身;还有的飘进人族部落,绕在伏羲教民结网的手指上,让网结得更结实。

“这是‘无为而无不为’啊。”玄空感叹着,把这句话也记进了书里。

老子这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等他再次睁开眼时,玄冰崖上的先天清气浓了三倍,忘川溪里的灵龟都开了灵智,趴在岸边听他讲“顺道”的道理。他拿起青牛杖,杖头的牛角上多了一圈道纹,轻轻一点玄冰,冰里就飘出一缕清气,自动缠上杖身,成了一道天然的护道屏障。

“道基,稳了。”老子站起身,山风掠过他的道袍,却再也掀不动衣角——他的道已经与天地相融,风顺道而行,自然不会再扰他。远处的昆仑虚上,鸿钧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紫霄宫的方向飘来一缕淡淡的金光,落在老子的道袍上,又很快消散了。

老子抬头望了望紫霄宫的方向,微微躬身,然后骑着青牛,慢悠悠地往昆仑深处走去。他要找一处清静之地,把“无为”之道整理成经,日后传给有缘人。

二、元始:清浊渊辨分判,太极虚影立纲常

不周山东侧,清浊渊。

这里是洪荒少有的“分判之地”——渊底常年飘着两团云,一团是清灵的白气,往上飘,聚在渊顶,形成一层薄薄的云幕;一团是浑浊的黑气,往下沉,积在渊底的黑泥里,连最坚韧的灵根都扎不进去。龙汉初劫时,三族曾在这里打过一架,龙族的水、凤族的火、麒麟族的土混在一起,把清浊二气搅得一团糟,直到劫后三个月,才慢慢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元始站在渊边的望岳台上,一身玄色道袍,腰系玉带,手里捏着一枚从鸿钧那里得来的“清浊珠”。珠子里一半是白,一半是黑,转动时会发出细微的“嗡嗡”声,像是在模仿清浊二气的流转。他刚从东荒回来,看到妖族的帝俊和太一在太阳星上祭炼东皇钟,金乌真火把东荒的云彩都烧得变了色;又看到巫族的共工在西极治水,洪水漫过良田,把人族的部落冲得七零八落。

“清者不清,浊者不浊,这洪荒,少了点‘规矩’。”元始皱着眉,把清浊珠往渊里一抛。珠子刚落到清浊二气中间,就炸开了——白气往珠炸的地方聚,黑气也往那里涌,原本泾渭分明的两团气,竟缠在了一起,像拧成了一股绳。

可没过多久,白气又慢慢往上飘,黑气往下沉,最后还是分成了两团,只是比之前更凝练了。元始眼睛一亮,赶紧凑近渊边细看——清浊二气相遇时,不是互相吞噬,而是各自守住自己的“界”,白气不往下沉,黑气不往上飘,却在中间形成了一道淡淡的灰气,既不清也不浊,却把两团气稳稳地分开。

“分则有序,合则生乱。”元始抬手,对着清浊二气虚抓。渊顶的白气立刻聚成一道白色的光带,落在他的左手;渊底的黑气聚成一道黑色的光带,落在他的右手。两手一合,黑白光带缠在一起,却没有混乱,反而像太极图似的,慢慢转动起来——白色的光带在外圈,黑色的光带在内圈,中间的灰气成了连接两者的轴。

就在这时,渊底传来一阵异动。元始低头一看,是龙汉初劫时掉在这里的定海神针碎片,被黑气裹着,慢慢往上浮。碎片刚碰到中间的灰气,就“咔嚓”一声裂了,碎片里的杂质(浑浊之气)被黑气吸走,剩下的精金(清灵之气)被白气卷走,最后只剩下一枚小小的金珠,落在渊底的黑泥上,竟慢慢长出了一株灵根。

“原来如此。”元始恍然大悟。洪荒就像这清浊渊,有先天神只、有巫族妖族、有人族凶兽,就像清浊二气,各有各的本性。如果不管不顾,让它们随意混杂,就像三族混战那样,只会生乱;只有给它们定个“界”,让清者归清,浊者归浊,再用“纲常”(中间的灰气)把它们连起来,才能有序。

比如妖族主天,就该守天规,不能随便用真火焚地;巫族主地,就该护地脉,不能随便让洪水漫流;人族居中,就该修教化,不能随便被奴役。这就是“清浊分判”的道理——不是要灭掉哪一方,而是要让每一方都在自己的“界”里行事,不越矩,不混乱。

元始闭上眼,将黑白光带融入体内。丹田内的道种立刻与光带共鸣,原本只有一道白光的道种,慢慢分出了一道黑光,两道光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太极虚影。虚影转动时,他的神识忽然散开,覆盖了整个清浊渊——他能清楚地“看”到白气里的先天灵韵,黑气里的浊世尘埃,甚至能看到渊底黑泥里藏着的三族残魂,正顺着黑气慢慢消散。

“残魂归浊,灵韵归清,这才是应有的秩序。”元始抬手,对着渊底一点。太极虚影从他指尖飞出,落在渊底。虚影转动时,黑气里的残魂被吸进虚影的黑面,慢慢净化;白气里的灵韵被吸进白面,融入周围的灵根。没过多久,渊底的黑泥竟变得不再浑浊,甚至能看到细小的鱼虾在泥里游动。

远处,镇元子提着人参果篮路过,看到清浊渊上的太极虚影,赶紧停下脚步。他刚从鸿蒙宗回来,玄空跟他说老子在玄冰崖悟道,没想到元始也在这里有了感悟。镇元子拿出一枚人参果,往虚影方向抛去——果子刚碰到虚影,就分成了两半,果肉(清灵)被白面吸走,果核(浑浊)被黑面吸走,最后竟从虚影里飘出一缕清气,落在镇元子的篮子里,让剩下的人参果更水灵了。

“分判有道,纲常立矣。”镇元子笑着点头,转身往万寿山走去。他知道,元始这是悟透了“清浊”之道,以后洪荒的秩序,怕是要靠这位来定了。

元始在望岳台上坐了九九八十一天。等他起身时,清浊渊的清浊二气比之前更分明,渊顶的云幕变成了淡淡的金色,渊底的黑泥里长出了成片的灵草。他手里的清浊珠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丹田内的太极虚影——虚影转动时,他的道基就像扎了根的灵根,稳稳地扎在洪荒的法则里,再也不会动摇。

“该去寻一处道场,把‘清浊分判’的道理写下来,日后传给弟子。”元始整理了一下道袍,转身往昆仑山方向走去。他的脚步很稳,每一步都踩在清浊二气的流转韵律上,连路过的凶兽都不敢靠近——它们能感觉到,这位身上有“秩序”的气息,违背他,就是违背天地的纲常。

三、通天:断龙石悟杀伐,剑气纵横铸剑心

东海之滨,断龙石。

这是一块高千丈、宽百丈的巨石,通体漆黑,上面刻满了龙汉初劫时的战痕——有的是龙族的爪印,有的是凤族的火痕,有的是麒麟族的蹄印,还有的是罗睺魔军的魔气印记。巨石的顶端,插着半截弑神枪的碎片,是当年鸿钧斩罗睺时,碎片被风吹到这里,正好卡在石缝里,至今还在散发着淡淡的杀伐之气。

通天站在断龙石前,一身红衣,手里握着一柄刚炼好的“青萍剑”。剑身是用东海的万年寒铁炼的,却没开刃,因为他总觉得,这剑还少点“魂”。他刚从西极回来,看到罗睺的残魂在魔渊里蠢蠢欲动,魔气污染了西极的灵脉;又看到巫族的祝融在南域炼火,不小心把凤族的残部烧得四处逃窜,而妖族的鲲鹏在东海上抢人族的渔船,把渔民的尸体扔在海里喂鱼。

“魔不灭,恶不止,光靠‘顺’和‘分’,护不住洪荒。”通天握紧青萍剑,剑身在他手里微微颤抖。他想起鸿钧讲道时说的“劫数不可免”,可劫数来了,难道只能看着生灵被屠杀、灵脉被污染吗?三族混战的时候,如果有人能站出来,用杀伐止住混乱,是不是就不会死那么多生灵?

他抬头看向断龙石上的弑神枪碎片。碎片里的杀伐之气顺着风飘过来,落在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冰冷的锐利。通天忽然想起龙汉初劫时的一幕——当时他在东荒,看到罗睺的魔军屠杀手无寸铁的先天生灵,有个小生灵拿着一把断剑,想保护自己的族人,却被魔将一剑斩成了两半。那小生灵临死前,眼里的不甘,和现在断龙石上的战痕,竟一模一样。

“杀伐,不是为了乱,是为了护。”通天突然明白了。老子的“无为”是顺道,元始的“清浊”是立纲,可如果没有“杀伐”来护道、守纲,那“道”和“纲”就成了摆设——魔会毁道,恶会乱纲,只有用杀伐斩灭魔、除去恶,才能让“无为”的道、“清浊”的纲,真正护得住洪荒的生灵。

他举起青萍剑,对着断龙石上的战痕斩去。剑还没碰到石头,就有一道剑气从剑身里飞出来,落在战痕上。战痕里的魔气被剑气一斩,立刻消散了;战痕里的三族残魂,竟慢慢凝聚成了一道淡淡的光影——是当年在这里战死的一名龙族将领,正拿着龙枪,与魔军厮杀。

“原来,杀伐里也有‘道’。”通天眼睛一亮,再次挥剑。这一次,他不再用蛮力,而是顺着战痕里的杀伐韵律,让剑气跟着韵律走——斩魔气时,剑气凝而不散,像一把锋利的刀;护残魂时,剑气柔而不弱,像一层薄薄的盾。断龙石上的弑神枪碎片忽然亮了起来,一缕黑色的剑气从碎片里飘出,落在青萍剑上。

剑身立刻发出一阵“龙吟”,原本没开刃的剑刃,慢慢出现了一道淡淡的锋光。通天握住剑,能清楚地感觉到,剑里多了一股“魂”——那是弑神枪碎片里的杀伐本源,也是当年战死生灵的护道之心。

就在这时,东海里传来一阵咆哮。通天转头一看,是一头刚从魔渊逃出来的“墨蛟”,正追着一艘人族的渔船。渔船上的渔民吓得瑟瑟发抖,手里的鱼叉根本伤不到墨蛟。墨蛟喷出一口魔气,眼看就要把渔船掀翻。

通天脚尖一点,飞身落在渔船上。他举起青萍剑,对着墨蛟斩去。剑气从剑身飞出,不是要杀墨蛟,而是斩在墨蛟身上的魔气上。魔气被剑气一斩,墨蛟顿时清醒过来——它原本是东海的灵蛟,被罗睺的魔气控制,才会伤害人族。清醒后的墨蛟赶紧后退,对着通天点了点头,然后钻进海里,消失不见了。

“杀伐,是斩魔,不是斩灵。”通天看着手里的青萍剑,剑身的锋光更亮了。他悟了——所谓“杀伐之道”,不是乱杀一气,是“该斩则斩,该护则护”:斩的是魔、是恶、是破坏道纲的存在;护的是灵、是善、是守着道纲的生灵。就像断龙石上的战痕,当年的三族虽然争,但也是为了护自己的族;当年的祖巫战罗睺,也是为了护洪荒。

通天盘腿坐在断龙石上,青萍剑横在膝头。断龙石里的杀伐之气慢慢渗进他的体内,与丹田内的道种融合。道种里立刻分出一道红色的剑气,剑气转动时,他的神识散开,覆盖了整个东海——他能“看”到海里的魔气在哪里,能“看”到哪些生灵被魔气控制,能“看”到哪些渔民需要保护。

远处,龙曦提着三尖两刃枪路过。她刚从魔渊回来,为了炼化枪里的魔龙残魂,跟魔影打了一架。看到断龙石上的通天,她停下脚步,看到通天周身的剑气,眼睛一亮——这剑气里有护道之心,不是单纯的杀伐,跟她枪里的魔龙残魂不一样。

龙曦扔给通天一枚“诛魔丹”:“这是源火子炼的,能克魔气。”通天接过丹药,往嘴里一送。丹药入腹,化作一股清气,与体内的杀伐之气融合,让他的道种更凝实了。他对着龙曦点头:“多谢。”

龙曦笑了笑:“你这杀伐之道,倒是跟我兄长说的‘护道卫源’有点像。”说完,她转身往昆仑方向走去,心里想着:以后洪荒要是再有魔祸,这位怕是能挡在最前面。

通天在断龙石上坐了六六三十六天。等他起身时,青萍剑已经开刃,剑身上刻满了道纹,剑柄上多了一个小小的龙形印记——是断龙石里的龙族残魂,自愿融入剑里,成了剑的护道魂。他拿起剑,轻轻一挥,剑气落在断龙石上,石缝里的弑神枪碎片竟慢慢融入剑身,让青萍剑的威力又涨了一截。

“道基已成,剑心已铸。”通天抬头望了望洪荒的天空,红衣在海风里猎猎作响。他要去寻一处有杀伐之韵的道场,把“杀伐护道”的道理传给弟子,日后若是洪荒再遇劫,他的弟子,定要做那斩魔护灵的先锋。

四、三清共鸣:道韵融天地,洪荒定新基

昆仑主峰,紫霄宫下。

老子骑着青牛,元始踏着祥云,通天握着青萍剑,三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此时的昆仑,先天清气比之前浓了十倍,主峰上的灵草长得比别处高,灵鸟在林间唱着道韵,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道香。

三人站在紫霄宫前的广场上,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道基稳固的光芒。老子的素袍上缠着紫气,元始的玄袍上绕着太极虚影,通天的红衣上凝着剑气——三种不同的道韵,却在相遇的瞬间,慢慢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淡淡的三清虚影,飘在广场上空。

虚影转动时,洪荒各地都有了感应——玄冰崖的忘川溪水流得更顺,清浊渊的清浊二气分得更明,断龙石的杀伐之气变得更纯;人族部落里,伏羲手里的八卦图亮了起来,帮他更好地推演天时;巫族的不周山,帝江等祖巫感觉到了三清的道韵,停下了练兵,抬头望向昆仑;妖族的太阳星,帝俊和太一握着东皇钟的手紧了紧,眼里多了几分忌惮。

鸿钧的声音从紫霄宫里传来,淡淡的,却传遍了整个洪荒:“无为定道,清浊立纲,杀伐护灵,三清道成,洪荒新基,自此始矣。”

声音落下,三清虚影里飘出三缕金光,分别落在老子、元始、通天的丹田内。老子丹田内的道种多了一圈紫气,元始的太极虚影多了一道金边,通天的剑气多了一层灵光——三人的道基,彻底稳固,修为都突破到了准圣巅峰,距离圣人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老子抚须笑道:“日后洪荒,当有‘道’可依。”

元始负手点头:“日后洪荒,当有‘纲’可守。”

通天握剑而立:“日后洪荒,当有‘剑’可护。”

三人说完,转身各自离去——老子去了昆仑山巅的八景宫,要写《道德经》;元始去了昆仑山腰的玉虚宫,要编《元始真经》;通天去了东海之滨的碧游宫,要着《通天剑经》。他们的道,虽不同,却互补——无为护道,清浊立纲,杀伐守序,三者合一,正好撑起了洪荒的新根基。

玄空站在鸿蒙宗的山门前,看着昆仑方向的三清虚影,赶紧在《洪荒创世录》上写下最后一句:“龙汉初劫后,三清于昆仑悟道,老子得‘无为’,元始得‘清浊’,通天得‘杀伐’,道基稳固,洪荒道纲初立,自此,巫妖并立时代启,而三清之教,将为日后洪荒教化之根。”

写完,玄空抬头望向天空,三清虚影已经消散,可洪荒的先天清气里,却多了三道淡淡的道韵——那是老子的紫气、元始的太极、通天的剑气,它们像三张无形的网,护着洪荒的生灵,守着洪荒的法则,等着日后三教立、圣人出,将这“道”与“纲”,传给更多的有缘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