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 第96章 田庄庄的考查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第96章 田庄庄的考查

作者:江州小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22:12:43

话题扯回来,王轩回到四合院,也不是无所事事。他在琢磨着一件更长远的事:要是自己想在电影圈真正立住脚,那必须得考虑“抄哪部国外电影”,而且抄的还不能乱抄。

得有针对性,得符合三大电影节的口味。因为三大电影节各有各的偏好,你要是弄错了方向,就等于在错误的跑道上狂奔,最后只能白费力气。

为了理清思路,王轩先给自己做了个功课,简单总结了三大电影节的口味。

首先是威尼斯电影节。

它号称“电影艺术的先锋者”,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几乎和现代电影工业一同成长。

威尼斯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先锋性、实验性、作者表达”。用行话说,就是特别偏爱“作者电影”——导演必须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要能通过镜头语言、叙事结构、画面调度来展现自我。通俗点讲,就是“高冷”,就是“让普通观众看不懂”。

你要是拍一部剧情紧凑、打斗火爆的商业片拿去威尼斯,那评审团多半会直接摇头。

票房大片对他们来说不值一提,他们要的是“艺术探索”。所以很多在威尼斯获奖的电影,往往是那种画面冷峻、节奏缓慢、充满隐喻和象征的作品。比如某个镜头要拍三分钟的海浪翻涌,某个场景只有演员坐着发呆,但却被解读为“对人类存在的深刻反思”。

这类电影艺术性强,学术界捧,但票房必然惨淡。也正因为如此,威尼斯在三大电影节里,影响力反而是最小的。普通观众几乎不会关注,更多是影评人、学者、电影学生才会去追逐。

其次是戛纳电影节。

如果说威尼斯是艺术至上,那戛纳就是艺术与商业的平衡者。戛纳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节,也是最会玩宣传的电影节。

红毯阵容豪华,狗仔、媒体、记者一拥而上,热度往往能辐射整个娱乐圈。戛纳的定位很聪明,它既保持了对艺术电影的尊重,也懂得适当向商业大片敞开大门。

比如邀请好莱坞大明星来走红毯,既能吸引眼球,又能保证电影节的全球影响力。

不过,别以为戛纳就真的向好莱坞低头了。欧洲人骨子里是看不起美国电影的,在他们眼里,好莱坞明星就和美国在欧洲眼中一样的定位,那就是“北美野牛”,粗鄙而浮躁,缺乏真正的艺术性。

邀请美国明星,不过是利用他们的知名度来炒热度,最终能拿奖的,往往还是那些带有欧洲调性的电影。换句话说,戛纳既能满足艺术圈的自尊心,又能满足市场的曝光需求,所以它才是三大里最有话语权的一个。

最后是柏林电影节。

柏林的标签特别鲜明:政治性与社会性。德国人在二战后,整个国家都在集体反思,他们的文艺创作几乎都离不开“社会责任”这个大主题。

柏林电影节自然也继承了这种气质,强调电影的现实关怀与人文思考。换句话说,你的电影里得有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对人性的探讨,或者对政治议题的隐喻。

在柏林拿奖的电影,往往都是和某些时代问题紧密相关的。比如移民、种族、战争创伤、环境问题、性别平权,等等。

哪怕故事拍得很朴素,只要主题够“社会”,柏林就会买账。这也是为什么柏林的“金熊奖”,在国际舆论场里总能掀起一波讨论——它不仅是一个奖项,更像是一种“立场声明”。

总结下来,三大电影节的路线差别极大:

? 威尼斯要先锋和艺术性,哪怕票房扑街,也要“作者表达”

? 戛纳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平衡,既能卖弄情调,又能捞足流量;

? 柏林则要政治和社会关怀,最好能引发全球舆论的共鸣。

看似在王轩面前有三条路可走,其实最大的捷径就是选威尼斯了。

所以王轩打算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那就得选艺术性非常强的电影才行,那就先选一部棒子国的片子:

《密阳》:2007年上映,由李沧东执导,影片讲述了女主角申爱在丧夫后带着儿子来到丈夫的故乡密阳,试图重新开始生活,但儿子却意外被绑架并杀害,她因此陷入绝望,并试图通过宗教信仰寻找救赎。

女主凭借出色的表演成为韩国首位戛纳影后,影片对人性、痛苦、信仰等主题的深刻探讨,也获得了戛纳金棕榈提名。

王轩搞定完剧本,锁入办公室的保险箱中,下午接到电话,晚上得开班会。

大学的第一次同学相聚就是开班会了,这也可能是大学同学聚的最齐的一次了,毕竟上了大学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忙,以后想聚齐就难了,以后得聚会,总有那么几个人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到不了。

比如王轩,以后基本上就没啥时间参加聚会了,毕竟忙的很,就像02届本科班表演系的学生就很少能碰到刘天仙一样。这会儿天仙应该是拍《天龙八部》。

要不是王轩已经成了当红男歌星,这会儿肯定得去《天龙》剧组跑跑龙套,倒不是想看刘天仙,纯粹是想去证实一下“咏鹅”事件是否属实。

王轩走进教室就被认出来了,大伙还是挺热情的,都会点头打招呼。

没一会班主任田庄庄就站到了讲台上讲了一大堆正确的废话,王轩没怎么认真听,唯一记住的就一句话:不要伤害生命,不要制造生命。

这会儿还是计划生育呢,这要是后世,专家巴不得你早点生,最好是上大学就生,还要多生。缓解老龄化嘛。在专家眼里人可能真的只是工具,需要的时候要你生,不需要的时候你最好晚婚晚育。

班主任讲完后就是学生自我介绍环节了,好像这是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固定项目似的。

这年头自我介绍和后世也没啥差别,无非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有啥兴趣爱好,希望和大家做朋友云云。

全班也就十六个人,一个个介绍也没超过半小时,王轩是倒数第二个上去的,简单自我介绍了两句,顺便说了下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做世界知名大导演之类的。

台下虽然没有明着笑出声,但王轩在讲台上看到大家伙儿的表情就能知道,这帮燕雀是没法懂王轩的鸿鹄之志的,毕竟他们又不是知道王轩是个挂壁。

倒是班主任田庄庄表示了鼓励,班会结束了后,王轩还特意找了田庄庄表示自己要拍片的想法,田老师一开始是不赞同的,毕竟你才十九,你才大一,你哪来的能力拍长篇电影。随后田老师就出了几个稍微复杂的题考了一下,

田老师:“我们先从简单的来。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导演在一部电影创作中最核心的职责是什么”?

王轩:“导演是影片的“统一者”。他需要把演员表演、摄影机位置、剪辑节奏、美术和音乐等所有分散的元素,都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导演的职责不是单纯的指挥,而是取舍与统筹——确保整个团队的努力最终落到同一个叙事和主题上。”

田老师:“回答得很到位。那第二个问题——如果我让你来拍一场“夜雨中的告别戏”,你会从哪些角度来处理?”

王轩:我会分三层考虑:

? 叙事:先明确人物关系和情绪的基调,是遗憾、愤怒还是释怀。

? 视听:夜雨天然带有情绪张力,可以用逆光拍出雨丝,把人物的孤独感放大;同时用环境音遮掩对白,让沉默更有力量。

? 节奏:我可能会用长镜头积蓄情绪,在关键对白时突然切特写,把雨水与泪水融在一起,完成情绪的爆发。

田老师:很好,你考虑到了叙事、视听和节奏。那最后一个问题,就难一些了——如果让你用今天的导演视角重新解读陈凯哥的《霸王别姬》,你觉得它最值得继承的地方是什么?最值得商榷的地方又是什么?

王轩:“我认为:

? 最值得继承的,是它对“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展现。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人生,不只是爱情和兄弟情的悲剧,更是京剧艺术与历史沉浮的缩影。导演把个人与时代捆绑在一起,这是华语电影里少有的史诗表达。

? 最值得商榷的,是影片里女性角色的单薄。菊仙的命运几乎完全被两位男主的矛盾裹挟,她的主体性和复杂性被削弱。如果今天重拍,我会给女性角色更多维度,让她不仅仅是悲剧的陪衬,而是对历史与爱情有自己声音的存在。”

田老师:(满意地点头)“很好。你既能看到经典的艺术成就,也能指出它在性别与叙事上的局限性。能站在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经典,这才是真正的导演思维。”

最后让王轩明天把剧本拿给他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