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 第16章 专辑分成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第16章 专辑分成

作者:江州小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22:12:43

截止到九月中旬,《江南》所在的整张专辑销量已经出炉。正版磁带和光盘在京津冀三地的销量,合计突破了十二万张。别看这个数字好像不算特别夸张,但要放在2003年的背景里看,就非常惊人了。

这个年代,唱片销量动辄百万的多是港台巨星,本土歌手里能突破十万张的,几乎都是成名已久的老牌艺人。而王轩,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凭借第一张专辑就卖到了这个数字,足以让整个业界震惊。

更何况,这还只是正版渠道的统计。盗版的情况,根本无法估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全国范围内至少卖出了五十万张以上的盗版盘。

而一些乐评人和唱片从业者甚至怀疑,盗版的销量很可能已经过了一百万张。不然,为什么满大街、各大音像摊、学校门口的小贩摊位上,清一色都是《江南》专辑?那火热的景象,简直就是全民现象级。

《江南》这首歌毫无疑问是整个专辑的定海神针,带动了整张专辑的销量和热度。甚至连孙南的新歌《缘分的天空》都被压下去了一头。

这时孙南的地位,足以用“一哥”来形容,他的新歌一向是榜单的常客,电台的主打曲,可偏偏就败在了王轩的手里。当然,孙南的《拯救》后来还是强势翻身,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但在这短短几周时间里,不得不承认,被一个新人抢走了风头。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种成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很多业内人士都用“恐怖”来形容。

毕竟这不是依靠大唱片公司砸钱包装出来的偶像,也不是靠翻唱、炒作来制造话题的“速成歌手”。王轩的专辑完全是凭借作品说话,《江南》唱到人心坎里,专辑里其他几首歌也都有不错的口碑,这才让整个专辑在短时间内席卷市场。

而当外界真正去打听的时候,更加吃惊。原来王轩不仅仅是演唱者,他还是《江南》和《暗香》的词曲作者。这一下,唱片公司们全都坐不住了。

作为词曲作者兼歌手的王轩,立刻成了香饽饽。不只是京城的唱片公司想要签下他,连港台的唱片公司也纷纷伸出橄榄枝。

更夸张的是,华纳、索尼这些国际唱片巨头,居然都派出了代表,直接飞到京城来和他接触。

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待遇。要知道,外资唱片公司在内地选人的标准一向很苛刻,能被他们主动找上门的新人,屈指可数。

在洽谈中,不少公司给出的条件都极为优厚。比如签约费可以直接上百万,唱片版权由公司全权打理,宣传和发行资源全力倾斜,甚至还承诺可以安排海外市场的推广。

对于大部分新人来说,这几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机会。可王轩却都摇头拒绝。

他的理由很简单:签约意味着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尤其在自己已经有了爆款专辑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低价卖身。王轩心里很清楚,他最大的价值不是一张专辑的销量,而是他的“抄歌”能力。只要还能持续写出像《江南》这样打动人心的歌,他就永远有立足之地。与其被公司牵着鼻子走,不如掌握主动权。

当然,王轩也不是完全拒绝和公司合作。他很聪明,懂得“借力打力”。比如他愿意和大公司合作发行。

这样既能借助他们的渠道,把专辑推向全国甚至海外,又能保证创作和版权依然掌握在自己手里。换句话说,就是合作共赢,而不是出卖自己。

这种态度,既让唱片公司无奈,又让他们更加看重王轩。因为能在十八的年纪,就有如此清晰的战略眼光,这在浮躁的娱乐圈里几乎罕见。

此时的王轩,俨然已经成了乐坛的风向标。专辑销量证明了他的号召力,盗版的泛滥证明了他的流行度,而各大公司的追捧,又从侧面证明了他的商业价值。

对于乐迷而言,他是那个带来新鲜感的原创歌手;对于公司而言,他是潜在的摇钱树;而对王轩自己而言,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回到王轩的资产情况,这才是他能拒绝幸福唱片合同的真正底气。按照一开始和王权谈妥的分成方案,专辑收入三七开,幸福唱片拿七,王轩拿三。看似不公平,但在新人时期,已经算是很照顾了。毕竟公司要出录音、发行、宣传等一系列成本。

等到九月中旬算账的时候,幸福唱片在扣除掉录音棚、包装、发行渠道等成本之后,整张专辑净收入大约八十三万。

按照比例,王轩分到了二十四万九千块。别看数字没有几十万、上百万那么吓人,但对于一个刚刚出道两个月的新人来说,这几乎就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当时很多年轻人刚毕业一个月工资才两三千块,王轩一张专辑就抵得上别人好几年辛苦。

再结合王轩在八月断断续续接的驻唱和小型演出,零零总总算下来,他的个人总资产差不多不到二十六万。这个数字放在现在的京城,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一笔资金。

对比一下今年的房价,就更直观了。这时候京城的均价还停留在四千多一平米。换句话说,王轩完全可以买下一套五十平左右的小房子,哪怕是首付,也绰绰有余。很多年轻人奋斗十年都未必买得起房,王轩却在短短几个月就有了这个能力。

当然,王轩压根没想过买房。开玩笑,自己都穿越了,怎么可能满足于小两居?在他心里,起码得是别墅起步。与其现在急着锁死在房产里,不如把这笔钱留着,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后续的音乐投资,或者干脆留作周转资金。

与此同时,王轩的走红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趁着《江南》大火,各种商演邀约纷纷涌来。问题在于,王轩完全是跑单帮,没有公司包装,也没有经纪人。想要请他的人,只能通过幸福唱片找到王权。

王权心里门儿清:王轩没经纪人,那这个角色暂时就由自己来扮演吧。反正手里有资源,多少能捞点人情和好处。于是,所有联系王轩的商演、广告邀约,几乎都先过了王权这道关。

商演的邀约确实不少,从老太太过生日到小公司开业,再到一些品牌站台活动,都希望能请到王轩。

毕竟《江南》的热度摆在那儿,能请来王轩现场唱一首,就足以带动气氛。可王轩并不是来者不拒,他挑挑拣拣,很多邀约直接拒绝了。

尤其是那些打着“商演”名义的低端活动,比如某些不知名的保健品发布会,三无产品的广告代言,这些统统不接。原因很简单,王轩很清楚,自己的名声才刚刚建立,要是随便接这些“快钱”,将来影响口碑,就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真正正规的商家广告,也没那么容易找上王轩。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有所顾虑。对商家来说,广告代言是风险投资,他们更愿意找那些已经稳坐一线的歌手或者演员。

王轩虽然火,但谁能保证他不是昙花一现?要是下个月就没人听《江南》了,广告费岂不是打了水漂?

所以,这个阶段,王轩的主要收入还是靠专辑分成和商演的酬劳,而不是广告代言。即便如此,他的经济状况已经比大多数同龄人好太多。那年十八,兜里二十多个,人群中的他鹤立鸡群。

而且别忘了,这才只是开始。后续随着《江南》继续发酵,全国范围的销量和影响力只会更大。商演邀约也会越来越多,广告商也会逐渐转变态度。王轩要做的,就是稳住节奏,别被短期利益冲昏头脑。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阶段的王轩已经走上了“自我运营”的道路。虽然没有公司,但他有歌,有市场,也有敏锐的判断力。只要方向不偏,他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