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 第23章 炒作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第23章 炒作

作者:江州小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22:12:43

这次录制专辑预计成本得百万,这个时候小伙伴就要问了,王轩哪来这么多的钱,当然是找银行贷款。毕竟四合院是可以抵押的,但抵押肯定不可能按市场价抵押,最终是按五百万抵押的。

幸福唱片,哦不对,现在改名叫轩韵文化唱片有限公司,没错从名字看就很有文化的样子。

先是花了近百万更新录音设备,把整个西厢房改成了录音室。至于乐器就先不买了,直接花钱找王富贵的乐器店合作就行。

说来也是好久没去幸福乐器店,自从王轩的专辑大卖,专辑上给乐器店打的广告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人流量,销售额也提升了不少。

王富贵这家伙以前搞过乐队,也是个识货的,所以他店里是有很多非常棒的乐器。王轩想要借来制作编曲,富贵也是二话没说直接借了。

不仅是借了乐器,还借了王富贵本人,听到王轩和王富贵讨论编曲时提到摇滚。富贵的小舅子长毛就像鲨鱼嗅到了鲜血,主动参与讨论,听完王轩的吉他伴奏版后,立马甩脸子就走了,说什么王轩根本不懂摇滚。写的都是些伪摇滚。

这也不能怪王轩,在长毛的眼中汪半壁都是半吊子摇滚,何况王轩乎。

当然王轩也不想搭理长毛这种人,这家伙眼中的所谓的摇滚只在上个世纪的某些人身上存在过。这都2002年了,天朝都加入世贸了,那种摇滚根本没有存在的土壤。

借到乐器之后,后续的编曲全都是王轩自己在弄,这毕竟是正式的第一张专辑,富贵的水平实在是不太行,其实最好的选择可能是像亚东这样的音乐制作人。

可惜,王轩这个渣男牛了人家,不可能合作的。毕竟高媛媛这会儿还在外地拍戏,亚东也有了他的好搭子徐靖蕾。至于徐靖蕾运动时有没有给亚东打电话,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王轩闭关了两礼拜才搞定所有歌曲的编曲,这段时间基本上除了每天早上的晨练外,王轩几乎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段时间娱乐圈最火的新闻莫过于顶包案了,这年头谢停风简直太火了,几乎就是港圈最后能捧出来的巨星了,红遍两岸三地。顶包案后谢沉寂了一段时间,港圈捧过于文乐几乎没啥水花,哪怕是后来的冠西哥还是达不到谢的高度。

这其实就是个机会,像谢这种顶流掉落,那就是给别人机会了,得亏这个年代互联网不发达,不然以谢停风犯的事,起码得有法制咖的头衔,想翻身几乎没可能。

目前国内的男歌手,最红的应该是任闲齐,红到什么程度呢,任闲齐是同时演过令狐冲、杨过和楚留香的男人。不是说任长得不帅,但确实没有帅到可以演杨过的程度,毕竟上一个杨过是古田乐。这就可以看出投资方纯粹就是看中了任闲齐的人气了。

无论是谢停风还是任闲齐,亦或是正在崛起的周王陶林都是非大陆男歌手,现在的内地一哥还是孙南,但是孙南的影响力几乎全在大陆。而且自身创作能力跟不上,要不是参加我是歌手翻红00基本上都不认识。

这个时候出现王轩这种创作型歌手就十分难得了,而且《江南》同样也登上了港台的排行榜。积累了一定量的歌迷,当然很多都是王轩的颜值粉。无论怎么说也是反向输入的唯一人了属于是。

王轩闭关期间不仅不知道谢停风的新闻,同样也不知道他自己引起的小风波。

当王轩在认真制作专辑时,王权这位经纪人也没闲着,已经开始给王轩的专辑做预热了。花钱找了多家报纸帮着炒作“中国风”这个概念,当然中国风这个词还是和王轩聊天时才知道的。

这次首先登上的是羊城每日音乐杂志,封面就是王轩,找了个专家专门对“中国风”下定义:从音乐学的角度而言,“中国风”并非单纯的流行标签,而是当代华语乐坛一次成功的跨界尝试。它以流行乐的结构为基础,吸纳传统民族音乐的元素,尤其是五声音阶、古筝、笛箫等器乐音色,从而形成一种既熟悉又独特的听觉体验。其价值不止于旋律,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涵。

歌词层面,中国风作品往往借鉴古典诗词的写意精神,以意象取胜,而非直白叙事。这种方式使得歌曲兼具现代流行的亲和力与传统文学的美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风并不是单纯的“古风模仿”,它更强调“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例如,王轩的《江南》以西洋 R&b 节奏为基础,搭配中国传统乐器,形成独特的风格。R&b 风格的鼓组稳定节奏,使歌曲具有现代感和律动感,同时融入中国古风元素,实现了中西音乐风格的巧妙融合,既符合国际流行趋势,又展现东方美学。

从民族音乐传播的角度看,中国风的意义在于让年轻一代通过流行歌曲主动接触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它不仅提升了华语音乐的辨识度,也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符号。可以说,中国风不仅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民族文化在当代流行语境中的一次创造性转化与再生。

当然这个专家就是王权花钱找的,所谓的中国风定义其实就是王轩的软广。特别是把王轩和中国风的绑定,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王轩是中国风开创者。

然后王权在花钱让北方的一些报纸转载就行,当时是为了省钱,同样也是混淆视听,毕竟羊城音乐杂志过几年就倒闭了,而是还在南方,真正起到传播作用的都是些北方报纸。仅仅是一边倒的夸肯定是达不到最大传播效果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反驳的声音。

例如所谓的中国风不就是“中皮洋骨”,甚至都算不上“中体西用”。还有就是王轩这个小屁孩就火了一首歌,哪来的脸开创音乐风格。纯属瞎闹。

吵架的最高境界就是你骂你的,我说我的。千万不要按逻辑找对方漏洞反驳,那不是吵架,那是辩论。因为你在按逻辑吵架的时候,对方和你胡搅蛮缠,最后被气得半死的肯定是你。

所以此时正方报纸继续吹王轩,根本没有回复反方观点,直接拿出江南在港台和新马泰音乐排行榜的排名吹王轩传播了中国文化,没错已经上升到文化高度了,别问为什么在新马泰也有影响力,你不会天真的以为只有大陆有盗版吧。

第一步纯夸,第二步扮演正反方炒热话题,接下来想要话题大火就得碰瓷了,二十年后叫蹭热度,所以第三步就是拉踩,对象也好选,就你了,内地一哥孙南。

直接痛击孙南痛点,比如专辑大火的歌没一首是自己写的,另外就是讽刺南哥冲不出大陆。

一开始南哥还是不当回事,但是禁不住娱乐记者的挑拨,终于还是在一次采访中回复了。

记者:孙南,你对于王轩说你创作能力不如他怎么看?

这就是纯属挑事了,毕竟王轩这会儿还在录制歌曲,从来也没接受过采访。

孙南: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心高气傲,红了一首歌就尾巴翘上天了。

记者:王轩讽刺你红不过大陆,你怎么看?

孙南:我站着看,现在的年轻人完全不懂得尊重前辈。

一开始王轩计划蹭个孙南就够了,哪知道还有条大鱼主动凑上来了,对的,就辣英。

记者:辣英,你对于最近捧王踩孙的新闻怎么看?

辣英:这很难评,我祝他好运。

王轩终于搞定了专辑,现在进入备货阶段,这个时候王轩才接受记者的采访,之前也有记者找他,只是找不到而已。

记者:王轩,你对孙南和辣英关于你的评价怎么看?

王轩:首先,我得郑重声明,我王轩在此之前从没接受过记者的采访,所以也不存在我对孙南哥的质疑和讽刺,这都是无良媒体瞎写的,孙南哥一直是我偶像来的。

至于这一波的蹭热度行为王轩有没有参与,问就是没有,在问就是经纪人的自作主张,我家哥哥当然是白莲花,一切的错都是经纪人,工作人员,公司的。

那你说公司也是王轩的,我只能回你,上面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下面执行歪了。反正就是不沾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