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 第18章 三个女人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第18章 三个女人

作者:江州小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22:12:43

从接到商演的层次来看,其实就能看出幸福唱片是真的没啥人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王轩根本接触不到高于自身咖位的演出机会。

一个新人能拿到什么样的资源,往往取决于背后公司的实力。

如果幸福唱片的能量够大,那么即便王轩当时只是个新人,也完全有机会被硬塞进当红综艺节目刷脸,哪怕只是当个嘉宾,或者上去唱一首歌,都能迅速提高曝光度。

大家回忆一下,这在娱乐圈并不少见。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甚至后来的《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里看到一些观众完全不熟悉的“生面孔”。

这些人不是因为突然爆红才被请去,而是他们背后的公司或者经纪人,花费了大量资源,甚至是通过关系运作,把他们送上台。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小环节,实际上这就是在“抬咖位”。

而这种“逆向匹配资源”的情况,往往正好说明了艺人背景不一般。要知道,一档顶级综艺请一个当红艺人都要经过层层沟通,还得掂量对方档期,更别说把一个新人硬生生推上去了。

能做到这一步,不管是唱片公司本身实力雄厚,还是艺人的经纪人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归根到底说明艺人背后有人在托举。

举个例子,当年某些二线歌手还没什么代表作时,就频繁出现在《快本》的舞台上,甚至和一线明星一起玩游戏、互动表演。

观众一开始觉得奇怪:“这人是谁?”但没过多久,等到这位歌手的新歌上线,宣传铺天盖地,大家就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综艺亮相,就是提前造势。

再比如一些偶像团体成员,单拎出来可能连十八线都算不上,但却能在《跑男》的游戏环节里露个脸。

对观众而言,可能只是个小插曲,但对艺人来说,却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同样是新人,有的人只能在商场巡演里唱三首歌;有的人却能在全国观众面前刷存在感,这背后差距不言而喻。

总结下来,艺人能不能出现在和自己咖位不符的场合,恰恰是检验公司和经纪人资源的一个标准。幸福唱片给不了王轩这样的机会,也就注定了他必须依靠自己一步步往上爬。

当王轩一想到“经纪人”这个行当,不得不承认,2000年前后,这个行业真正最有能力、最有人脉的,偏偏是三个女人。她们是开创者,也是后来者仰望的天花板。

第一个,王金花。

她在圈内的名号是“内地第一经纪人”,甚至可以说,她是这个时代内娱经纪人行业的开山鼻祖。

她率先提出并实践了所谓“保姆式管理模式”,什么叫保姆式?就是从艺人的生活起居,到剧本选择,再到金主饭局,几乎是全方位的包办。

艺人只需要负责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剩下的,王金花都帮你铺好路。

很多后来经纪人的所谓“全链条管理”,其实都是照着金花的路数学的。

王金花还有一点极强,那就是找金主的能力。她善于在资本与艺人之间穿针引线,哪怕是个毫无背景的新人,只要到了她手里,总能给你找出几笔启动资金来。

靠着这一点,她在圈子里积累了惊人的人脉资源。到后来,她手底下带出来的人,几乎各个领域都有话语权。

比如说,后世被称作“八十万水军”的杨单纯,就是金花一手调教出来的。

杨单纯后来成了范小胖的营销团队核心,也是鹿狍子巅峰时期的金牌经纪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王金花不只是培养了艺人,她还在培养下一代经纪人,等于是在奠定行业规则。

从人脉层面来看,王金花几乎是最强势的。

她背靠京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从一开始就站在了资源的富矿之地。

1993年,她决定把重心从音乐转向影视,当时正是陈稻明伸手帮了她一把。

陈稻明不仅给她牵了线,还干脆让王金花成了自己的经纪人。有了这一层关系,金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京圈。

要知道,当年的京圈,在电影圈几乎就是半壁江山,多少新人、多少导演,都得看京圈的脸色。

金花等于直接拿到了半张入场券,一下子从边缘人物跃升为圈子核心。

第二个,常继宏。

她和王金花完全是两个极端的风格。圈里人评价她,是靠“竭诚、敏锐、正直”的人格魅力吃饭的。

她并不喜欢把自己摆在台前,更不喜欢插手艺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始终认为,经纪人应该站在艺人背后,做支撑,而不是往前跑去抢风头。

她的造星方式和王金花也不一样。金花喜欢炒作,炒绯闻,拉金主,用资本换曝光。

而常继宏注重的是作品与实力。她更愿意帮助艺人做好长期规划,而不是用短期噱头来拔高热度。在她眼里,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是作品,艺人要靠角色站稳,而不是靠花边新闻。

她的行业地位,同样建立在人脉上。事实上,常继宏比王金花入行更早。

早在80年代,她就已经开始在圈里打拼。真正的转折点,是1991年,她成为了蒋文利的经纪人。

蒋文利是谁?那可是西北圈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西北圈的核心,就是蒋的丈夫顾厂卫,以及老谋子。你可以理解为,常继宏等于是直接挂钩了整个“西北帮”。

西北帮的影响力在90年代几乎是压倒性的。无论是老谋子,还是后来的凯子哥,几乎都和西北圈脱不开关系。

而常继宏,就靠着这一层关系,在圈子里站稳了脚跟。她不需要靠炒作去博眼球,因为她手里握着真正的资源,那些能决定艺人前途的资源。

第三个,李晓婉。

她的出身和前两位又不同。她不只是经纪人,同时还是导演。她最大的标签,就是和李绍红合伙开了“荣信达”。从此,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荣信达旗下艺人的经纪人。

但她的能量,不只是荣信达这一个壳子。李晓婉本身就是厂二代,她的父辈就是北影厂的。

换句话说,她和凯子哥一样,从小就是在剧组、在片厂里长大的。

别的人进组需要找关系、要混资历,但李晓婉不一样,她生来就在体制内,根本不需要“敲门砖”。

改革开放后,她没考上北电,但这并没有阻挡她的路。她随手就能进组,直接给凯子哥的父亲当导演助理。

这背后折射的,就是她天然的圈内背景。更重要的是,她的合作伙伴李绍红,本身就是老谋子、凯子哥的同学。

你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同学关系,往往就是一辈子的资源捆绑。这就让李晓婉在进入90年代之后,迅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人脉网络。

李晓婉的优势,在于她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她是经纪人,能给旗下艺人提供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她本身是导演,能直接创造机会。

很多时候,她不需要去求人,因为她自己就能拍戏,就能给艺人安排角色。

荣信达的艺人为什么能在一段时间内全面开花?就是因为李晓婉和李绍红联手,资源和创作双管齐下。

如果把这三个人放在一起对比,就能看出一个清晰的格局:

? 王金花:最会经营人脉、最擅长资本运作,她用“保姆式管理”和金主资源,把经纪人这一行硬生生开辟成了一个产业。她的模式更商业,更现实,也更功利。

? 常继宏:最有职业理想,最注重艺人本身的成长与作品质量。她像是艺人的守护者,不争风头,却能为艺人争来最大的尊重。她代表着“艺术至上”的一派,是少数能在资本与艺术间保持平衡的经纪人。

? 李晓婉:最具复合身份,既是经纪人,又是导演,还背靠荣信达这个大平台。她有资源、有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她有创作力。她和李绍红搭档,相当于自己搭建了一个造星工厂。

从人脉层面来分析:

? 金花靠的是京圈。陈稻明是她的踏板,华艺现在是她的靠山,她的路线是资本 人情 饭局。

? 常继宏靠的是西北帮。老谋子、顾厂卫、蒋文利,这一整条线,确保她在电影圈一直有位置。

? 李晓婉靠的是厂二代 同学网。她的父辈给了她体制内的起点,而李绍红、老谋子、凯子哥等人的关系,又让她在创作层面有了稳定盟友。

可以说,2000年前后的中国娱乐圈,经纪人行业虽然看似刚起步,但实际上已经被这三位女人定下了基本格局。

王金花代表着市场化的趋势,常继宏代表着艺术与职业道德的坚守,而李晓婉则是“体制与市场结合”的代表。

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并不是孤立的。她们背后的圈子,分别是京圈、西北帮、北影厂。

说白了,三个人就是三个圈子的缩影。艺人要想在这个年代出头,几乎绕不开这三条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