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徒步记录者 > 第175章 内蒙古 · 河套沃土——黄河臂弯里的塞外江南1

楚凡将带着从鄂尔多斯汲取的古老与现代的张力,向西而行,沿着黄河,踏入那片被誉为“塞上粮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富饶之地——巴彦淖尔。

列车在河套平原上向西行驶,窗外的景色从鄂尔多斯高原的苍茫,逐渐变为一望无际的平坦田野。沟渠纵横,田垄整齐,玉米、向日葵在阳光下舒展着宽大的叶片,一片江南水乡般的景象,很难想象这是塞北之地。当“巴彦淖尔”的站牌出现时,楚凡知道,一片被黄河深情滋养的土地正等待着他。

核心路线: 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 → 乌兰布和沙漠 → 三盛公水利枢纽 → 五原县

徒步者所见与闻:

1. 黄河岸边:母亲河的温柔一面

楚凡的第一站,是巴彦淖尔的黄河岸边。这里的黄河水流平缓,河面宽阔,完全没有上游的奔腾咆哮,也没有下游的“地上悬河”之忧。他乘坐古老的羊皮筏子漂流,感受着黄河难得的温顺。

撑筏的老船工皮肤黝黑,笑容憨厚:“我们这儿的黄河,是‘慈母’,她养活了整个河套平原。没有她,就没有这塞外米粮川。”

2.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边缘的黄色威胁

在磴口县,楚凡看到了乌兰布和沙漠与河套绿洲清晰的分界线。一边是滚滚黄沙,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农田,景象对比强烈。他参观了沙漠边缘的生态治理示范区,看着那用草方格固定的沙丘和顽强生长的梭梭树。

一位治沙站的工程师告诉他:“我们是在和沙漠抢地盘。这绿色,是一代代人用汗水‘绣’出来的。守不住这条防线,身后的万顷良田就保不住了。”

3. 三盛公水利枢纽:河套平原的“都江堰”

站在宏伟的三盛公水利枢纽上,楚凡终于理解了“唯富一套”的奥秘。这座建于上世纪的大型水闸,如同巨人手中的缰绳,驯服了黄河,将滔滔河水引入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造就了这片塞外江南。

一位老水利工作者激动地说:“这是‘命脉工程’!它把天上来水变成了地里的庄稼。我们巴彦淖尔人,吃的是黄河饭,念的是黄河恩。”

4. 五原县的“葵海”与“瓜子宴”

八月,正是向日葵盛开的季节。楚凡来到五原县,瞬间被无边无际的金色“葵海”淹没。成千上万朵向日葵迎着太阳,构成一幅极其壮观的画面。当地的朋友用全葵花籽制作的“瓜子宴”招待他——瓜子豆腐、瓜子酥、瓜子酱……令人大开眼界。

“我们这儿的瓜子,颗颗饱满,”朋友自豪地说,“‘五原瓜子’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小小一粒瓜子,可是我们的大产业。”

5. 农家夜话:河套人家的幸福

楚凡受邀在一户农家住宿。晚饭是地道的河套硬四盘(清蒸羊肉、红烧扒肉、酥鸡、丸子),主食是河套面粉做的筋道面条。主人热情好客,用本地产的“河套王”酒款待他。

几杯酒下肚,健谈的男主人说:“我们河套人,要求不高。地里有收成,圈里有牛羊,娃娃有书念,就是好光景!感谢这黄河水,感谢这太平年。”

在巴彦淖尔,楚凡看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

· 他在黄河岸边感受到了母亲河最慷慨的馈赠。

· 他在沙漠边缘看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艰辛与智慧。

· 他在三盛公枢纽理解了水利工程对于文明的基石作用。

· 他在五原葵海领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景象。

· 他在农家炕头品味了普通农民最朴素的满足与幸福。

这座城市,就像河套平原本身,是黄河最温柔的臂弯,是塞北最珍贵的绿洲。它不张扬,却无比坚实,用丰饶的物产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条平静的黄河和一朵巨大的向日葵。他带着满腹的河套美食与对这片沃土的深深好感,即将继续他的旅程。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徒步记录者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