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徒步记录者 > 第144章 山西 · 汾水陶唐——寻根祖庭与钢铁森林3

让我们为楚凡的临汾之旅,添上这最后一片充满人情味的拼图。

在临汾的最后一个上午,楚凡心中那份对“华夏第一都”的敬畏,已悄然转化为一种类似乡愁的亲切。他不再去寻找什么,只是信步由缰,让自己与这座城市做最后的相处。

11. 老街菜场的烟火气

他钻进鼓楼后身一个喧闹的早市。这里充满了最原始的生活张力。小贩们用浓重的临汾方言吆喝着水灵灵的蔬菜、沾着泥土的瓜果、活蹦乱跳的河鲜。空气里混合着生肉、熟食、香料和人群的复杂气味。

他在一个卖“黄米蒸饭”的摊前停下,看着摊主熟练地将香甜的黄米与红芸豆包入面团,上笼蒸制。买了一个捧在手里,热乎乎、软糯糯,是简单而踏实的幸福感。这市井的喧嚣,比任何寂静的古迹都更让他感到生活的真实与蓬勃。

12. 偶遇“老窖”与汾酒故事

在一个僻静的街角,楚凡发现了一家专营汾酒的老店。店主是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店里摆满了各种年份的玻汾、老白汾。见楚凡感兴趣,老人便打开话匣子,从“杏花村”的传说,讲到汾酒的清蒸二次清工艺。

“咱临汾,不只有尧帝和大槐树,还有这杯‘清香之祖’。”老人倒了一小杯十年陈酿让楚凡品尝。酒液清澈,入口绵甜,回味净爽。“这酒啊,就像咱临汾人的性子,清冽,不拖泥带水,但后劲足,有内涵。”

13. 汾河岸边的最后漫步

下午,他再次来到汾河公园。这次,他沿着河岸走了很远,直到城市的喧嚣渐渐褪去。河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远处有白鹭掠过水面。他在一块河边的石头上坐下,静静地听着水流的声音。

一位钓鱼的老人坐在不远处,楚凡和他闲聊起来。老人说:“我在这汾河边钓了一辈子鱼了,看着它从清到浊,又从浊变清。这河啊,就跟人一样,有生病的时候,也有好转的时候。重要的是,别断了根,别失了魂。”

14. 临行前的“仪式”:牛肉丸子面

傍晚,在前往火车站之前,楚凡鬼使神差地又走进了那家牛肉丸子面馆。

“还是老样子?”老板娘似乎已经记住了这个连续光顾的陌生面孔。

“嗯,老样子,多加辣。”楚凡笑着点头。

这最后一碗面,他吃得格外珍惜,仿佛要将这辛辣滚烫的滋味,连同这座城市所有的古老记忆与鲜活烟火,一起吞入腹中,化为自己前行的一部分骨血。

15. 回望:黄土与星辰

坐在北上的列车上,临汾城的灯火在暮色中渐行渐远,最终化作地平线上一片温暖的光晕。窗外是沉静的黄土高原,夜空中有星辰初现。

他想起了尧庙的香火,大槐树的根系,丁村的石器,木版年画的色彩,牛肉丸子面的**,汾酒的清香,早市的喧嚣,以及钓鱼老人那句“别断了根”……所有这些,都如同这片黄土地上的星辰,有的明亮如文明初祖,有的微暖如市井灯火,它们共同构成了临汾——这片华夏民族的精神高原。

对楚凡而言,临汾不再仅仅是“华夏第一都”的符号。

· 它是一碗滚烫的牛肉丸子面,是热烈而质朴的生活。

· 它是一杯清冽的汾酒,是深沉内敛的文化底蕴。

· 它是一幅浓烈的木版年画,是民间最直白的祈愿。

· 它是一条重获新生的汾河,是古老文明的当代延续。

· 它更是一种深植于“根”与“家”的文化向心力,将散落四海的精神游子紧紧凝聚。

他带着一小瓶汾酒、一张木版年画,以及满心被唤醒的“家国”情怀,离开了临汾。火车轰鸣,驶向吕梁。他知道,下一站将是另一种繁华与厚重,但他的行囊里,已经装下了来自文明源头的、最深沉的那抔黄土。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徒步记录者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