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徒步记录者 > 第142章 山西 · 汾水陶唐——寻根祖庭与钢铁森林1

楚凡将带着从运城汲取的文明曙光,向北折返,踏入那片被誉为“华夏第一都”、汾河谷地中的富饶之地——山西临汾。

列车离开运城,沿着汾河谷地一路向北。车窗外的景色从运城盆地的开阔,逐渐收拢为河谷的丰腴与秀美。远处是连绵的吕梁山脉,近处是丰收在望的农田,一种与运城迥异、更为深沉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当“临汾”二字出现在站牌上时,楚凡的心头涌起一种奇异的肃穆感,这里,是帝尧的古都,是华夏民族寻根问祖的圣地。

核心路线: 尧庙 → 华门 → 洪洞大槐树 → 襄汾丁村 → 汾河公园

徒步者所见所闻:

1. 尧庙广场:穿越千年的敬仰

楚凡的第一站,是庄严肃穆的尧庙。踏入广阔的神道,仰望“民无能名”的牌坊,一种对文明初祖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在巍峨的广运殿前,香火缭绕,他看到许多旅行团,其中不乏来自海外的华人。

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老华侨,在儿孙的搀扶下,颤巍巍地上香,眼中含着泪光。他对楚凡说:“孩子,我们的族谱上就写着‘祖籍洪洞’。来到尧帝脚下,就是回到了最老最老的家。这种感觉,你们年轻人可能不懂,这是根啊!”

2. “天下第一门”华门:雄心与争议

与尧庙的古朴相呼应,旁边矗立着宏伟现代的华门,号称“天下第一门”。其规模宏大,设计融合了诸多中国元素,但也充满了现代建筑的争议。楚凡乘电梯登上顶层,俯瞰整个临汾城。

一位本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在顶层做讲解,他坦诚地说:“很多人说华门太新、太突兀。但它代表了临汾人一种想要重现古都辉煌的渴望和雄心。你看,它就在尧庙旁边,像是在告诉世人,我们不仅有过辉煌的过去,也在努力创造未来的标志。”

3. 洪洞大槐树:亿万人的精神故乡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楚凡来到洪洞古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这里没有宏伟的建筑,只有那棵象征性的古槐(虽为后世补栽),以及记录着明代大规模移民史的碑刻与壁画。祭祖堂内,无数姓氏牌位静静矗立,气氛凝重。

他遇到一位来自河南的退休教师,正对着自己姓氏的牌位深深鞠躬。老师对楚凡说:“这不是迷信,这是一种仪式,是让我们这些散落在外的枝叶,记得自己的根脉从哪里开始。临汾,不只是一座城,它是很多中国人的‘精神地理坐标’。”

4. 丁村:黄土下的殷商密码

在襄汾的丁村,楚凡参观了丁村文化与丁村民居。在丁村博物馆,他看着那些从黄土中发掘出的、十万年前的丁村人化石和石器,思绪仿佛回到了远古。而保存完好的明清丁村民居,那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又诉说着这片土地上近代晋商的富庶与雅致。

一位看护老宅的丁氏后人说:“从老祖宗(丁村人)到我们,这片土地就没断过香火。你看这些老房子,以前再风光,地基也还是埋在这黄土地里。”

5. 汾河公园:母亲河的新生

傍晚,楚凡漫步在临汾市区段的汾河公园。经过治理的汾河水清岸绿,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与他在历史中读到的“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景象重叠在一起。

一位在河边跑步的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几年前这还是条‘臭水沟’,现在你看,水鸟都回来了。保护汾河,就是保护咱临汾,乃至山西的母亲河。老祖宗靠它繁衍,我们也得让它健康地流下去。”

在临汾,楚凡进行了一场从远古到现代、从血脉到精神的深度寻根:

· 他在尧庙感受到了对文明初祖的集体敬仰。

· 他在华门看到了一个城市寻求当代身份认同的努力。

· 他在大槐树下体会到了植根于移民史的、庞大的民族认同感。

· 他在丁村触摸到了从远古人类到明清民居的、不间断的历史地层。

· 他在汾河边看到了古老母亲河在当代的重获新生。

这座城市的核心是“根”——华夏文明之根,亿万华裔血脉之根。它厚重、内敛,却蕴含着无比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他带着对“家国同构”这一概念的更深理解,继续他的北行之旅。下一站,他将前往那座以“面食”和“晋商”闻名世界的城市——太原,去感受山西跳动不息的心脏。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徒步记录者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