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九域同辉,薪火相传
一、新契碑下的誓言
万族契碑重刻后的第三个月圆夜,守望台的契碑广场上挤满了各族子民。新契碑的十二道契纹在月光下流转,噬契族的血契纹与空桑族的净化火纹交相辉映,碑底的“中和契”印记泛着柔和的白光,将广场照得如同白昼。
林砚站在碑前,看着各族族长依次上前,将本族的本源信物放在碑座上。玄冰族的冰魄石嵌入冰纹凹槽,木族的灵心令与藤纹共鸣,噬契族的血玉牌(玄煞留下的蛇头拐杖所化)则稳稳落在血契纹中央——十二件信物归位的瞬间,契碑突然射出十二道光柱,直冲云霄,在夜空中凝成一个巨大的星图,正是九域的地形轮廓。
“这是‘万族星图’。”花婆婆的声音带着激动,紫藤拐杖在地面一点,星图的光芒便顺着地脉蔓延,“从今往后,九域的地脉灵气将通过星图流转,一族有难,万族皆能感应。”
噬契族的临时族长——玄煞的侄子玄风,捧着血玉牌走到碑前,对着万族深深鞠躬:“我族先辈曾因误解与诸位隔阂百年,今日借新契碑立誓,愿以噬灵术净化地脉,护九域安宁,若违此誓,魂飞魄散。”
空桑族的新任族长紧随其后,将净化火纹的本源火种洒在碑前:“我族愿以火种为凭,永世守护真相,若再敢篡改历史,任凭万族处置。”
各族族长纷纷立誓,誓言汇入星图,化作一道道流光,融入新契碑的契纹中。九域学堂的孩子们围在碑座旁,用稚嫩的声音跟着念诵誓言,小噬的血契纹与小阿冰的冰纹、小石头的雷纹交叠在一起,在地面画出个小小的星图,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林砚看着这一幕,星纹在掌心与契碑共鸣,他突然感觉到,新契碑不再只是冰冷的石头,而是真的成了九域的“心”——跳动着万族的信念,流淌着共同的血脉。
二、流动的学堂
九域学堂的孩子们渐渐长大,小阿冰成了玄冰域最年轻的冰雕师,他的作品里总带着雷纹的刚劲;小石头继承了雷煞的惊雷斧,却学会了用斧刃雕刻木族的花纹;小噬则将噬灵术改良,能帮灵植森林的草木清除浊气,他的血契纹旁总缠着青柯的守界藤。
这年春天,林砚提出了“流动学堂”的想法——让孩子们带着各族的技艺,去其他种族的领地游学,把九域学堂的种子撒到每个角落。
第一站是玄冰域。小阿冰带着同学们在冰髓泉旁凿冰窟,教大家用冰纹储存灵植;小噬则用噬灵术净化泉底的沉渣,让冰髓泉的灵气更纯净。玄冰族的阿澈看着孩子们在冰面上追逐打闹,笑着对林砚说:“以前总觉得冰原太冷,留不住人,现在才知道,只要心是暖的,冰也能开出花。”
夏天的沧溟海最是热闹。小浪浪带着大家乘鲛舟出海,教孩子们辨认洋流;小石头则用惊雷斧在礁石上劈出天然的避风港,惊得沧溟族的渔夫直呼“雷煞后继有人”。夜晚,孩子们躺在甲板上,听沧溟族的长老讲深海的传说,小噬突然指着海底的荧光说:“那里的戾气被净化了,以前玄煞长老说,深海的光比星星还亮,果然是真的。”
秋天的落枫原成了调色盘。小芽芽教大家用枫叶酿酒,酒里加了玄冰域的冰晶,入口清凉又带着暖意;小阿冰则用冰雕复刻了生命之树,阳光下,冰雕的树影与真树重叠,分不清哪是冰哪是木。木族的族长抚摸着冰雕,感慨道:“百年前,各族总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才明白,差异才是最美的风景。”
冬天的无回渊不再阴森。孩子们在封印旁种下从灵植森林带来的种子,小噬用噬灵术催生,青柯的守界藤则缠着种子向上生长,很快就爬满了崖壁,开出五颜六色的花。玄风站在花下,望着渊底的红光(如今已化作温暖的光晕),轻声道:“叔父,您看,没有谎言的九域,真的开花了。”
三、守界人的传承
雷煞的头发渐渐有了白霜,他的惊雷斧却依旧锋利。这年冬天,他带着小石头去落雷渊历练,回来时,斧柄上多了圈噬契族的血契纹——那是小石头偷偷刻的,他说:“这样斧头既能劈邪祟,又能净化戾气,像玄煞长老说的那样。”
雷煞摸着斧柄,突然对林砚说:“老子守了一辈子疆界,现在才懂,真正的守界不是画地为牢,是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自由来去。这斧头,该传给小石头了。”
青柯的守界藤已经爬满了守望台的每个角落,灵植森林的面积扩大了三倍,里面长着九域各地的草木。她开始教孩子们培育“共生草”——一种需要两种以上灵力才能存活的植物,她说:“守界藤能活百年,可共生草能在任何地方扎根,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沧溟的镇海螺换了新的主人,小浪浪的螺音比他更清亮,能穿透九域的每个角落。但他还是习惯带着旧海螺,说:“这上面有林砚先生的星纹、雷煞大叔的雷光、青柯先生的藤香,带着它,就像大家都在身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