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 > 第267章 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李达康这个人您清楚,谈不上多精明吧,但绝不是糊涂蛋。

现在的情况明摆着——孙连城来汇报工作,完全是李达康能掌控的局面。

如果他真不想节外生枝,大可以直接让孙连城去找沙书籍,岂不就万事大吉?

可京州的事,终究是他说了算。

这次地产项目,已经铁板钉钉要推进了。

我们若再袖手旁观,恐怕就晚了。

更蹊跷的是,土地性质变更这种敏感事项,按理说他该尽量避开您才对。

可他偏偏把事情往您这边推,像是有意让您知道。

这一点让我很不解。

毕竟这个时候,他最该做的就是稳字当头,而不是节外生枝。

所以我推测,李达康这么做,是有意为之。

他在向您传递某种信号——也许,是沙瑞金那边的动向?但具体目的我摸不准。

老师,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内情?”

祁同伟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反复推演。

他的分析有条不紊,可到了最关键的一环,却始终无法贯通——那就是李达康的真实意图。

这件事太过诡异,诡异到连他这个常年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的角色,都有些捉摸不定。

毕竟,他是全省的“守门人”,大大小小的事情多少都会经他之手过一遍。

可这一次,李达康的心思就像蒙了一层雾,怎么都看不透。

更重要的是,高育良和李达康之间的关系本就不睦。

多年来两人明争暗斗,互不买账。

即便如今高育良坐上了省掌的位置,李达康依旧不服,见面时那副冷脸、那股子傲气,谁都看得出来。

正因如此,祁同伟才格外震惊——这次李达康居然主动把事情引向高育良,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换作以往,他避还来不及,怎会主动靠近?

而唯一清楚这一切底细的人,正是高育良本人。

事实上,这种表面敌对、实则默契的状态,不过是他们二人共同设下的局。

因为在当下局势中,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保住汉东的稳定,护住这里的百姓不受动荡波及。

高育良和李达康都明白自己的分寸,也深知彼此的极限。

为了不让沙瑞金彻底打破现有格局,他们必须表现出深刻的分歧,甚至是决裂。

唯有如此,才能为整个系统保留一丝回旋余地。

否则,一旦沙瑞金认定汉东上下一团和气、毫无裂痕,便会雷霆出手,大刀阔斧地清洗整顿。

届时,人人自危,政局动荡,发展停滞,受害的终将是千千万万普通人。

所以,这场对立不是伪装,而是必要之举。

只要李达康公开倒向沙瑞金,新的权力格局自然成形,而高育良则顺势成为“被挑战”的一方。

这种平衡,早已在两人之间达成共识。

因此,面对祁同伟的疑惑,高育良毫不意外。

他脸上没有半分惊诧,甚至连语气都没有丝毫波动,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真正让祁同伟卡住的,不是逻辑链条的断裂,而是他尚未意识到——高育良与李达康之间,竟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配合。

而这层隐秘的默契,也正是整件事最关键的盲点。

此刻,高育良听着祁同伟的疑问,神情如常,一如往常般沉稳淡然。

看着祁同伟轻轻一笑,高育良并未回应解释,反而再度发问:

“同伟啊,依你之见,眼下我们该走哪一步?

这个时候,空谈无益,唯有拿出实实在在的对策,才能稳住局面。”

祁同伟闻言微怔,片刻后沉声说道:

“老师,我的想法是——必须激活市长这个位置的作用。

如今的京州,李达康一手遮天,平日里他强势些倒也罢了。

可现在是非常时期,绝不能再让他独揽大权。

得有个人站出来,与他形成制衡。

您也知道,他向来喜欢大权独掌,什么事都自己拍板。

这种绝对的权力一旦失控,就会把所有规矩踩在脚下。

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果断出手,推一个人上去,和他对垒。

只有这样,才能把他偏离轨道的决策拉回来。

这才是当务之急。

至于其他问题——

比如房产开发的具体操作,其实并不重要。

在他俩的整体布局中,这些本就是随着光明峰推进的既定步骤。

大势所趋,挡不住也没必要挡。

但我们必须确保整个过程不脱轨、不出乱子。

关键在于责任到人、制度落地。

而这一点,李达康恰恰最不在乎。

他用人只看结果,只要任务完成,过程再混乱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弊端,您心里清楚,我也明白。

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敢跟他叫板、不怕撕破脸的人坐上那个位置。

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他的专断作风,让一切重新回到法治的框架内。

他那种一人说了算的模式,才是这次改革试点最大的隐患。

别的都不是要害,只要不变成无序扩张,汉东就能从中受益。

但这个节骨眼,我们必须卡死。”

祁同伟这番话,句句切中要害。

他的意思很明确:现在的汉东,必须有人站出来应对李达康的行事方式,否则迟早要出大事。

过往那些房地产试点失败的案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监督与制约。

这一点,祁同伟看得透彻。

毕竟还有什么比一个无人约束的地方主官更危险呢?

在他看来,当前汉东最大的风险,正是李达康的执政风格。

而在京州,偏偏没人能管得住他。

那位名义上的市长,整日不是学习就是养病,几乎从不露面,形同虚设。

所有重担都压在李达康一人肩上,而他本人也乐得如此。

他不在乎程序,不在意规则,眼里只有一个目标——发展。

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不顾一切。

这既是他的魄力所在,也是致命软肋。

的确,他能让城市飞速前进,但代价往往是底层百姓的利益被轻易牺牲。

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因此,祁同伟才提出这样的应对之策。

而高育良,自然早已洞悉其中利害。

他之所以追问,不只是想听答案,更是要在关键时刻点拨学生。

从他的角度看,这一切更加清晰。

李达康现在,其实是在主动寻找退路——而这条退路,指向的正是自己。

沙瑞金把这项任务交给他,看重的就是他那股不管不顾、只求效率的狠劲。

可李达康并不糊涂。

光明峰项目另当别论,那是城市门面,建得越快越好,众望所归。

但房地产不同,牵涉太广——从开工到预售,从资金监管到交付入住,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审慎权衡,容不得半点闪失。

可他自己什么脾性,他自己最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