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 > 第262章 不合规矩的指令!

这样巨大的前景摆在眼前,谁能不动心?

于是,他立刻表态,语气诚恳而坚决:

“李国务,您放心,您的战略思路,正是当前汉东最需要的方向。

我们这个地方,就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契机。

现在房地产带来的经济拉动效应,恰恰就是突破口。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代表省韦,一定全力支持您的决策,绝不含糊!”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当然,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我们会同步完善环保机制,制定配套政策,确保在发展的过程中,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这番话,沙瑞金早已在心中反复推敲过多次。

因为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工作讨论,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

他必须牢牢抓住,无论如何都不能松手。

否则,未来将毫无保障。

在他看来,单靠一个赵立春的关系网,还不足以让他真正走到台前。

要想往上走,两条路缺一不可:一是背景人脉,二是实打实的发展成绩。

少了任何一项,都难以突破那层无形的天花板。

这就是官场的规则,无人可以例外。

此时,李国务微微点头,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的目光缓缓移向高育良,这才是今天这场饭局真正的重点。

他之所以特意约见高育良,正是因为整个计划离不开这位省掌的支持。

作为主管全省民生事务的一把手,许多关键事项必须由他拍板。

中央的意图再明确,若地方主官不配合,执行起来也会大打折扣。

毕竟在实际操作中,有个词叫“因地制宜”。

无论政策还是法规,到了地方层面,总要结合实际情况做些调整。

否则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导致上下脱节、执行走样。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直在提要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

就是为了防止上级脱离实际,一纸命令下来,下面疲于应付,反而影响大局。

因此,李国务此刻最关心的,是高育良的态度。

这场饭局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

至于之前对高小凤的那番暗示,不过是敲山震虎,想让高育良明白自己的立场,乖乖配合。

可惜事与愿违,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此刻,李国务望着高育良的眼神里,多了一丝隐忧。

高育良在汉东深耕多年,岂会看不懂对方的心思?

房地产确实是个引擎,能快速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它也像一把双刃剑。

邻国韩国的教训就在眼前,过度依赖地产最终引发社会失衡。

如何在发展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的是执政智慧。

正因为如此,高育良不敢轻率回应。

他沉稳开口:“李常务,关于这个方向,我个人认为还需要深入调研,摸清本地居民的真实需求。

您也知道,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一套房子往往耗尽半生积蓄。

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必须做足前期功课,掌握真实数据。

否则一旦失控,整个区域的经济结构都会受到深远影响。”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

“另外,关于退耕还林这项工作,我也希望更加稳妥地推进。

有些农户全家就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不能因为我们一句口号,就让他们失去饭碗。

这方面,我会尽快牵头拟定一份实施方案,先选点试点,探索替代路径,确保平稳过渡。”

比如从其他用途的地块中调整一些出来,尽量不让基层百姓受到影响,我们正府多担待些就是了。

具体怎么操作,稍后我会向您详细汇报。”

沙瑞金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态度诚恳。

可话里的意思,却耐人寻味。

李国务对这两件事,并未明确应承,只是含糊其辞地听着。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但李国务脸上始终带着笑意,端起酒杯轻轻一碰,仿佛高育良方才所言,正中他心意一般。

一时间,宾主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市韦大院,李达康办公室门口。

孙连城站定片刻,深吸一口气,抬手敲了三下门。

此时的孙连城,比起从前已然大不一样。

虽仍任区长之职,尚未升迁,但因上次正府会议上,高育良一句不经意的提点,让他在位置上稳如磐石,再无人能轻易动摇。

没被调去少年宫“观星”,也算是时运相助。

其实那日高育良不过心血来潮,想借孙连城敲打一下李达康,随口提了一嘴他的名字。

可这一句话,却让孙连城整个人都变了。

省掌记得我?记得我的付出?

这可不是寻常小事,而是一次翻身的契机,一次逆流而上的机会。

在官场上,这种机遇千载难逢。

孙连城牢牢抓住,不敢有半分松懈。

他知道,光靠这点恩宠远远不够,必须趁势而上,再进一步。

像他们这样的主官,最渴望的就是破格提拔——

若能得到高育良赏识,一步跨入更高层级,甚至有机会与李达康并肩共事。

这不是空想,而是真实可能发生的事。

因此,孙连城拼尽全力,决心干出点名堂。

他本就能力不俗,否则也坐不到区长的位置。

可此前书籍丁义珍联手那位爱养花草的副市长,几乎把光明区大小事务全都攥在手里,寸权不让。

他只能被动配合,眼睁睁看着土地一块块被卖光。

后来又出了大风厂事件,李达康甩手不管,只拿钱压事,善后烂摊子全落到了他头上。

无奈之下,孙连城只得亲自出面。

毕竟高育良刚在会上点了他名字,他必须表现。

哪怕拉下脸面,也得把事情摆平。

最后硬是凭着一张老脸,说服开发商接手大风厂那片地,这才筹出资金,勉强收场。

没错,李达康躲开发改委追责的背后,其实是孙连城在默默扛事。

在外人眼里他是“躺平干部”,可真要干事,效率和手段一点不含糊。

正因如此,他才得以继续被重用。

这一次,他又来了。

原因依旧是因为李达康一道不合规矩的指令。

这次李达康一反常态,命令他将大风厂那块工业用地,直接变更为住宅性质。

这一改,地价瞬间翻了十倍不止。

这事非同小可。

城市的土地规划,早在建城之初就已定下框架。

擅自变更用途,无异于踩钢丝。

没人查也就罢了,一旦有人较真,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降级调岗,重则身陷囹圄。

此类前车之鉴,比比皆是。

当年丁义珍为赵瑞龙改地,都不敢明目张胆,只能采取置换方式,拿别的住宅用地跟山水集团调换,确保全区用地结构不失衡,才敢操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