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211章 隋唐风云之长孙无忌

在初唐波澜壮阔的政治画卷中,长孙无忌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名字。他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妻舅,又是玄武门之变的核心策划者、贞观之治的重要擘画者,更以唐高宗李治 “元舅” 之尊担任辅政大臣,一手奠定初唐的制度根基与政治格局。这位出身关陇贵族的政治家,以谋略、忠诚与远见,在唐初的权力漩涡中站稳脚跟,却最终因皇权斗争的残酷,落得流放自缢的悲剧结局。他的一生,是初唐政治变迁的缩影 —— 既见证了王朝的崛起与鼎盛,也亲历了权力博弈的冰冷与无常。

长孙无忌出身于北魏以来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其祖先是鲜卑拓跋氏后裔,父亲长孙晟是隋朝上柱国、右骁卫将军,以谋略着称,曾多次出使突厥,瓦解突厥部落联盟。不过,长孙无忌年少时命运多舛,父亲在他十岁时病逝,他与妹妹长孙氏(后来的长孙皇后)便由舅父高士廉抚养。高士廉时任隋廷治礼郎,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对长孙无忌兄妹悉心教导,不仅传授经史子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政治远见与处世智慧。在舅父的宅邸中,长孙无忌常与来访的名士探讨时政,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思辨能力 —— 一次,有人感叹 “隋室虽强,却徭役繁重,恐难长久”,年仅十五岁的长孙无忌便接话:“治国在德不在力,若君不恤民,虽有百万之师,亦会土崩瓦解。” 这番话让高士廉暗自惊叹,认定他 “日后必成国之栋梁”。

正是在高士廉的宅邸,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彼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任太原留守,李世民随父在河东居住,常因拜访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相遇。两人年龄相仿,皆胸怀大志,一见面便有说不完的话 —— 从兵法谋略到天下大势,从经史典故到民间疾苦,往往一聊便是通宵。长孙无忌欣赏李世民的英武与仁厚,李世民敬佩长孙无忌的沉稳与智计,很快便成了 “寝则同榻,行则同车” 的挚友。高士廉见两人意气相投,又深知李世民的才略,便主动提出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这桩婚事不仅让两人的私交添了亲缘羁绊,更让关陇贵族集团与李氏家族的利益紧密相连,为后来的政治合作埋下伏笔。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 617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长孙无忌立即前往投奔,成为李世民麾下最早的谋士之一。此后,他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攻克长安、击败薛举、平定王世充与窦建德等关键战役,虽未亲自领兵上阵,却始终在幕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比如在征讨王世充时,唐军久攻洛阳不下,将士疲惫,李渊欲下令撤军,长孙无忌却劝李世民:“王世充已成困兽,若此时撤兵,他必联合窦建德反扑;不如坚守待变,再派轻骑截断窦建德援军之路,可一战而定。” 李世民采纳其计,最终在虎牢关大破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一举平定中原。经此一役,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愈发信任,凡军国大事,必先与其商议。

真正让长孙无忌登上初唐政治核心的,是玄武门之变。唐武德九年(公元 626 年),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因忌惮李世民的功绩与威望,多次设计陷害 —— 先是剥夺李世民的兵权,将其麾下猛将调往外地;后又在酒中下毒,险些害死李世民。李世民虽有反击之心,却因 “兄弟之情” 犹豫不决。此时,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进言,力劝李世民下定决心:“殿下若再迟疑,不仅自身难保,麾下将士亦会遭难,大唐基业恐生变数!” 为了坚定李世民的决心,长孙无忌还暗中联络秦叔宝、尉迟恭等武将,制定了详细的政变计划:由他与房玄龄负责调集兵力,杜如晦制定行动路线,尉迟恭、程咬金等埋伏在玄武门内,伺机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政变当天(六月初四),长孙无忌亲自随李世民进入玄武门,全程参与指挥。当李建成、李元吉察觉异常,欲策马逃离时,长孙无忌立即下令伏兵出击,尉迟恭一箭射死李元吉,李世民则在混乱中杀死李建成。随后,长孙无忌又迅速控制东宫与齐王府的兵力,防止局势失控,并亲自前往李渊所在的海池划船处,奏报事变经过,劝说李渊 “立李世民为太子,以安天下”。玄武门之变的成功,离不开长孙无忌的谋略与决断 —— 他既是策划者,又是执行者,更在事后稳定局势、推动权力交接,堪称 “定策第一功”。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将长孙无忌封为吏部尚书、齐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还特赐其 “可出入卧内,参与机密” 的特权,足见信任之深。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以宰相之职,成为李世民治理天下的重要助手。他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 —— 贞观元年(公元 627 年),李世民命长孙无忌主持修订《唐律》。彼时的《唐律》承袭隋《开皇律》,仍有诸多繁琐严苛之处,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戴胄等大臣一道,删繁就简、去重从轻,将原有律法中的死刑条款由二百余条减至五十三条,还新增了 “议亲”“议故” 等 “八议” 制度,强调 “法不外乎人情”。更重要的是,长孙无忌主持编撰《唐律疏议》,对《唐律》的每条条文进行详细解释,统一法律适用标准,避免官员曲解律法、滥用职权。这部《唐律疏议》不仅成为唐代的根本法典,更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甚至远传至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成为东亚封建法律体系的范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