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197章 隋唐风云之李光弼

我将以李光弼的正史生平为框架,从其契丹族出身、早年从军经历切入,重点围绕安史之乱中的关键战役展开,同时融入贴合其性格与时代背景的野史细节,如少年时发现父亲兵书、太原之战遇老卒献策等,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李光弼本是契丹贵族后裔,父亲李楷洛早年归顺大唐,官至左羽林大将军,最终战死沙场。相传他少年时在父亲书房翻到一本泛黄的兵书,扉页上有李楷洛亲笔批注的 “治军先治心,用兵先用法”,那字迹力透纸背,竟让他对着书页静坐了三日,此后每逢练兵,总把这十字挂在嘴边。

弱冠之年的李光弼凭父荫入仕,却不愿靠家世吃饭,主动请缨去边境历练。开元末年,他在河西节度使王忠嗣麾下当副将,一次吐蕃来犯,王忠嗣让诸将各领一队御敌,李光弼竟带着三百骑兵绕到敌军后方,不仅烧了对方粮草,还活捉了吐蕃赞普的弟弟。战后王忠嗣拍着他的肩说:“这孩子比我当年还狠。” 可鲜少有人知道,当晚李光弼在军帐里给父亲的牌位上香,手里攥着的布条上,是白天作战时被箭射穿的衣角。

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李光弼正任朔方节度副使。接到朝廷调令去河东平叛时,他只带了五千精兵,路过常山时,当地百姓拦着马队哭求保护。彼时叛军已占常山,守将史思明正四处劫掠。李光弼当夜就扮成货郎,混进城中探查,在街角遇到个瘸腿老卒,老卒见他气度不凡,悄悄说:“叛军粮道在城西枯井旁的密道,只要堵了那路,他们撑不过三日。” 李光弼当即信了,次日就派士兵挖地道通到密道,不仅断了粮草,还趁乱收复了常山。后来有人问他为何信一个老卒,他只说:“父亲当年常说,百姓眼里藏着真章法。”

不久后他与郭子仪合兵,两人虽性格迥异,却成了最默契的搭档。郭子仪温和,总劝他别太苛责自己,李光弼却总在军帐里摆着阵亡将士的名册,每晚都要念上几页。相传有次郭子仪从家乡带来一坛汾酒,两人就着油灯小酌,郭子仪说:“等叛乱平了,我带你去喝我家酿的酒。” 李光弼却指着名册叹道:“得先让这些人能闭眼,咱们才能安心喝酒。” 这话让郭子仪红了眼眶,后来邺城之战唐军溃败,鱼朝恩把罪责推给李光弼,郭子仪竟顶着压力上书,说 “光弼若有罪,臣愿同担”。

太原之战是李光弼的成名战,当时他手里只有不足万人的残兵,叛军却有十万之众。他不仅下令拆了太原城的寺庙,用木料造投石机,还让士兵在城墙下挖了数十条地道。叛军攻城时,常被地道里的士兵拖下去,吓得叛军夜里都不敢靠近城墙。野史里说,有次叛军将领派人劝降,李光弼直接把劝降的人绑在城楼上,当着叛军的面说:“要么滚,要么来送死。” 那股狠劲,竟让叛军多日不敢攻城。

可这样一位名将,晚年却落得个遭人猜忌的下场。邺城之战后,鱼朝恩在唐肃宗面前诬陷他拥兵自重,肃宗虽没明着治他的罪,却把他调去临淮,还派了宦官监军。李光弼知道皇帝信不过自己,竟把妻儿送到长安做人质,说 “臣的家眷在京城,臣绝不会反”。可百姓不傻,听说他要走,临淮的百姓堵在城门哭,还有人拿着自家种的粮食塞给他,说 “将军别走,我们信你”。那些粮食,他后来都分给了士兵,自己一粒没动。

到了临淮后,李光弼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常常对着父亲的兵书发呆。弥留之际,他让老部下把兵书拿来,颤抖着在最后一页写下 “兵者,非为功名利禄,实为家国安宁”,写完笔一落,就再也没醒过来。相传他去世当晚,有颗流星从天上划过,正好落在他的军营里,当地百姓都说,那是老天在惜名将。

后来唐代宗追赠他为司空,赐谥号 “武穆”,可百姓却更愿意念叨他当年在太原城上的模样,念叨他给老卒升官、给阵亡将士立碑的事。那些野史里的细碎片段,倒比正史里的官爵封号,更让这位契丹族名将,在大唐的史书里多了几分烟火气。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