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 > 第195章 隋唐风云之薛涛

唐大历三年的秋霜,比往年来得更早些。薛涛攥着父亲薛郧的衣角,站在成都府衙外的老梧桐下,看秦岭的云雾顺着蜀道漫进街巷。父亲刚因触怒权贵被贬离长安,将家小安顿在这万里之外的锦城,眉宇间总锁着化不开的郁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郧望着树顶盘旋的寒鸦,随口吟出两句。八岁的薛涛仰着小脸,指尖划过粗糙的树皮,应声接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话音未落,薛郧猛地按住女儿的肩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盯着女儿清亮的眼眸,半晌才低声叹道:“此句虽巧,却是不祥之谶啊。”这年的梧桐叶落得格外早,碎金般铺满庭院,像铺了一地未卜的命运。

薛家的日子在笔墨香与窘迫中流转。薛郧每日教女儿读诗习字,将满腹经纶都倾授给这个聪慧过人的独女。十四岁那年,薛郧出使南诏染了瘴气,归蜀后不久便撒手人寰。灵前的白幡还在风中飘荡,官府的催租吏已踹开了柴门。母亲裴氏哭得瘫倒在地,薛涛扶着冰冷的门框,看着家中仅存的几卷古籍被翻找,忽然明白父亲临终前“活下去”三字的重量。贞元元年的桃花开得正艳时,十六岁的薛涛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裙,踏入了剑南节度使府的乐籍。那时的乐籍并非市井青楼,皆是通晓诗文音律的清倌人,专为宴饮助兴。她第一次侍宴便遇上韦皋大宴宾客,满座文武等着看这新来的才女出丑。韦皋指着案上《谒巫山庙》的诗题,侍女刚铺好宣纸,薛涛已提笔落墨:“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诗成掷笔,满座皆惊。韦皋抚掌大笑:“此等才情,岂是风尘中能有?”从此,节度使府的枇杷花下,常能看见她侍宴赋诗的身影,往来的文人墨客都以得她一字为荣。

随着声名日盛,薛涛渐渐成了蜀中的“交际名片”。各地官员入蜀,必先求见薛涛,连远在长安的权贵都托人求她的诗笺。韦皋欣赏她的才学,竟想奏请朝廷封她为“校书郎”,虽因“红裙入衙有失体统”的谏言而搁置,但“万里桥边女校书”的美名已传遍天下。恃宠而骄的少年意气,终究给她招来了祸端。一次宴会后,她收下某刺史赠送的金钗却未禀报,韦皋震怒之下,一纸令状将她贬往松州——那是与吐蕃接壤的苦寒之地,飞鸟难越。贞元五年的冬雪,落在松州的城墙时带着刺骨的寒意。薛涛住在城北高屯堡的破屋里,窗外是咆哮的岷江,屋内只有一床薄被。当地村妇见她可怜,常送些“索朗栅子”(高山杜鹃)给她引火,花瓣落在雪地里,像点点凝固的血。她在寒风中写下《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客,恶许上旌旗。”笔尖划破冻硬的纸页,也划破了她的天真。后来她又写下十首《十离诗》,将自己比作犬、笔、马、鹦鹉,把韦皋比作依靠的主、手、厩、笼。“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诗送到韦皋案前时,这位铁血节度使终究动了恻隐之心。那年春初,薛涛带着一包索朗栅子的花种踏上归程,松州的百姓站在城门口相送,雪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襟,也打湿了她的诗稿。归蜀后,薛涛毅然脱离乐籍,在浣花溪畔筑了座茅屋。门前栽下从松州带回的花种,后来竟开出娇艳的红花,被文人雅士唤作“素仙花”。她常常坐在溪边洗衣,看流水带走残花,忽然想起父亲当年的诗谶,苦笑着摇头。这时的她已懂,“迎送往来”未必是沉沦,或许是另一种生存的智慧。

元和四年的锦江春色,因元稹的到来格外明媚。三十一岁的监察御史元稹奉诏入蜀查案,这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诗人,早已听闻薛涛的盛名。刺史们为讨好这位不慕钱财的御史,竟联名恳请四十二岁的薛涛出面招待。初见在摩诃池的画舫上,薛涛身着绯色长裙,执扇而立。元稹举杯笑道:“久闻薛校书诗名,今日愿以《江楼月》为引,敢请唱和?”薛涛敛衽回礼,随口吟出:“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元稹击节赞叹,当即写下“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相赠。此后数月,浣花溪畔的茅屋成了诗酒胜地,两人或共赏枇杷花开,或同临筹边楼远眺,薛涛的《春望词》就在这时写成:“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字里行间,是迟来的炽热爱恋。这段情缘终究抵不过仕途奔波。次年春,元稹调离蜀地,临别时许诺“归京后必当遣使相迎”。薛涛站在万里桥边,将亲手制作的红笺折成纸船,放入锦江。纸船顺流而下,载着她的《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她日日倚门相望,却等来元稹与浙西名妓刘采春缠绵的消息。那天,浣花溪的芙蓉开得正盛,她摘下花瓣捣成泥,和着溪水调成染料,在宣纸上反复涂刷——这便是薛涛笺的由来。红色的笺纸,像她燃烧过又熄灭的爱情。白居易听闻此事,竟寄来“峨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的诗笺,暗表倾慕。薛涛回以《酬乐天》,字句清雅却带着疏离。她早已明白,文人的风流,多是镜中花水中月。此后她专心制笺,将十色花汁调入纸浆,造出深红、杏红、明黄等十种彩笺,时人争相收藏,连朝廷都用来书写国札。靠着制笺的收入,她终于不用再仰人鼻息,真正成了浣花溪畔的独立闲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