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涵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显示屏上的数据依然在跳动。深夜的国家天文台观测室里,只有仪器运转的嗡鸣声。他习惯性地伸手去拿咖啡杯,却发现杯子早已见底。
又熬夜?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顾晓婷抱着一叠资料走进来,长发随意地扎成马尾,白大褂下露出一截浅蓝色的衬衫下摆。
嗯,2024 YR4的数据有点奇怪。林默涵指了指屏幕,它的轨道参数和三天前相比,发生了0.001弧秒的偏移。
顾晓婷放下资料,凑近屏幕。她身上有淡淡的柑橘香水味,林默涵不着痕迹地向旁边挪了挪。他们共事三年,他始终保持着这种若即若离的距离。
0.001弧秒?顾晓婷皱眉,按照现有模型,不应该有这样的变化。她快速敲击键盘,调出近期的观测记录,你看,从上周开始,它的轨道就在持续偏移,虽然幅度很小......
林默涵突然站起身,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不对,这个偏移量在指数级增长!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出轨道模拟程序,如果按照这个趋势......
两人的目光同时凝固在屏幕上。模拟结果显示,2024 YR4将在78天后与地球轨道相交,撞击概率从原先的0.03%跃升至99.99%。
观测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林默涵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重过一下。二十四岁那年,他第一次在望远镜中看到2024 YR4,这颗直径24公里的小行星在深空中闪烁着微弱的红光。当时导师说,它会在距离地球一百万公里的地方掠过,是绝佳的研究样本。
立刻联系NASA和欧空局,我们需要更多数据。顾晓婷的声音有些发抖,但她已经拿起电话开始拨号。林默涵注意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三个小时后,全球主要天文机构的数据汇总完毕。结果令人绝望:2024 YR4的质量比原先估计的大了40%,这意味着它的引力扰动比预期更强。更糟糕的是,它的表面温度在过去一个月里上升了2.3度,这在小行星中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这不可能......林默涵喃喃自语。他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透,后背一片冰凉。显示屏上的数据像一把重锤,将他的世界观击得粉碎。
顾晓婷突然抓住他的手臂:默涵,你看这个!她调出2024 YR4的红外成像图,这些热源分布,太规律了,就像......
就像人工建筑。林默涵接道。他的喉咙发紧,声音沙哑,我们得马上报告上级。
窗外,晨曦初现。新的一天开始了,但林默涵知道,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个平静的早晨。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天文馆的场景。那时的星空如此纯净,充满无限可能。
而现在,这片星空即将带来毁灭。
林默涵站在国家天文台的顶层露台上,望着远处渐渐苏醒的城市。晨光中,早高峰的车流已经开始涌动,街道上行人匆匆。他们还不知道,78天后,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紧急会议定在上午九点。顾晓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递给林默涵一杯热咖啡,我已经通知了所有相关部门。
林默涵接过咖啡,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享受这样平静的早晨了。晓婷,他轻声说,你觉得我们该不该现在就公布这个消息?
顾晓婷沉默了片刻。晨风吹起她的发丝,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色。作为科学家,我们有责任告诉人们真相。但作为人类......她顿了顿,我不知道。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林默涵站在投影屏前,看着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有他的导师,有共事多年的同事,还有几位政府官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他开口。
各位,林默涵深吸一口气,经过反复验证,我们确认小行星2024 YR4将在78天后撞击地球。撞击地点初步预测在太平洋区域,但引发的海啸和尘埃云将影响全球......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一位年长的研究员手中的钢笔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撞击当量相当于100万颗广岛原子弹,林默涵继续道,全球气温将在撞击后下降20度以上,持续数年。另外......他调出红外成像图,我们在2024 YR4表面发现了异常热源,分布规律,疑似人工建筑。
这句话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会议室里炸开。人们开始交头接耳,有人站起来想要提问,有人瘫坐在椅子上。
安静!天文台台长拍案而起,现在不是讨论外星生命的时候。林博士,撞击是否可以避免?
林默涵摇摇头: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我们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改变如此巨大天体的轨道。即使动用所有核武器,也只能将其炸成碎片,而这些碎片依然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