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转速正常,压力稳定,深度9982米。林默涵盯着监控屏幕,耳边是钻机轰鸣的声响。作为地心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他已经在这片戈壁滩上待了整整三年。
突然,监测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林教授!钻头温度异常升高!顾晓婷的声音有些发抖。这位年轻的量子物理学家是三个月前才加入团队的,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林默涵快步走到主控台前,显示屏上的数据让他瞳孔微缩——钻头温度在短短十秒内从200℃飙升到800℃,这完全超出了正常范围。
把量子通讯系统打开,我要实时数据。林默涵按下耳麦,钻井组,立即停止推进,保持当前位置。
收到。耳机里传来钻井组长的回应。
就在这时,整个控制室剧烈震动起来,林默涵一把抓住扶手。头顶的照明灯忽明忽暗,仪器发出此起彼伏的警报声。
教授!钻头...钻头穿透了!顾晓婷的声音几乎变了调。
林默涵扑到监控屏前,只见钻探数据显示深度已经突破一万米大关。但更让他震惊的是量子通讯系统传回的信号——那不是普通的地质数据,而是一串有规律的脉冲!
这...这不可能...林默涵的手微微发抖。作为地质学家,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种规律的脉冲信号,绝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快!把钻头摄像头的画面调出来!
画面很快出现在主屏幕上。在强光照射下,摄像头传回的影像让整个控制室陷入死寂——钻头前方不是预想中的地幔物质,而是一片光滑的金属表面,上面布满了规则的几何纹路。
林默涵感觉自己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胸腔。他颤抖着手调整摄像头角度,那些纹路在强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像是某种未知的文字或符号。
记录时间,公元2025年3月20日14时27分,地心计划钻探深度米,发现未知金属构造体。林默涵努力保持声音的平稳,立即启动应急程序,通知总部。
就在这时,量子通讯系统突然接收到一组新的信号。这组信号与之前的脉冲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种...语言?
林默涵还没来得及分析,钻井组长惊慌的声音就从耳机里传来:林教授!钻头...钻头在融化!
监控画面中,那个价值上亿的特制钻头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就像被什么东西腐蚀了一般。更可怕的是,那些金属表面的纹路开始发出微弱的蓝光,仿佛被激活了一般。
立即收回钻杆!快!林默涵大喊。
但已经太迟了。整个钻井平台突然剧烈震动起来,控制室的仪器疯狂闪烁。林默涵看到监控画面中,那些发光的纹路开始沿着钻杆向上蔓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所有人!立即撤离!林默涵对着广播系统大喊。他最后看了一眼监控画面,那些纹路已经蔓延到了地下五千米的位置,而且还在继续向上。
在撤离的直升机上,林默涵望着远处已经变成一片蓝色的钻井平台,耳边是量子通讯系统持续接收到的信号声。顾晓婷坐在他身边,脸色苍白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林教授,顾晓婷轻声说,这些信号...它们在试图和我们交流。
林默涵转头看向这个年轻的同事,从她的眼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震撼与期待。他知道,人类的历史从这一刻起,将被彻底改变。
直升机降落在临时搭建的应急指挥中心,林默涵和顾晓婷快步走向会议室。透过防弹玻璃,他们能看到远处的钻井平台已经完全被诡异的蓝光笼罩,那光芒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刺眼。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各领域的专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的全息投影上——那是量子通讯系统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图。
各位,林默涵清了清嗓子,我们可能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他调出钻头最后传回的画面,在米深处,我们遇到了一个未知的金属构造体。更令人震惊的是,量子通讯系统接收到了规律性的信号。
顾晓婷接过话头:这些信号具有明显的数学特征,我初步分析认为这是一种编码方式。更令人不安的是...她调出另一组数据,这些信号正在主动适应我们的接收频率。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突然,整个指挥中心的灯光开始闪烁,所有电子设备同时发出刺耳的杂音。林默涵感觉口袋里的手机在发烫,他掏出来一看,屏幕已经完全被一串串跳动的符号占据。
教授!一个技术人员惊慌地喊道,所有设备都失控了!
顾晓婷却死死盯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等等...这不是失控...这是...天啊!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这些符号,它们在重组!
林默涵凑过去,只见顾晓婷的电脑屏幕上,那些杂乱的符号正在自动排列组合,逐渐形成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文字系统。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文字开始转化为他们能理解的语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