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午夜来电
林默涵被手机铃声惊醒时,电子钟显示凌晨2:47。他摸索着按下接听键,喉咙里还带着睡意的干涩。
林教授,我是刑侦大队赵岩。电话那头的男声紧绷如弦,音乐学院出了命案,死者情况特殊,需要您立刻到场。
床头灯亮起的瞬间,林默涵眯起眼睛。他抓过眼镜戴上,镜片上还留着昨晚批改论文时沾上的指纹。音乐相关?
钢琴系学生,练琴时猝死。赵岩的声音压低,但死状...很诡异。局长说只有您能判断是否与音乐心理学有关。
窗外,五月的夜风卷着槐花香飘进来。林默涵赤脚踩在冰凉的木地板上,突然想起今天——不,已经是昨天——是顾晓婷的生日。三年前的今天,他们在那家有着槐树的咖啡馆签了离婚协议。
地址发我,半小时到。
冷水冲脸时,镜子里的男人眼下挂着青黑。三十四岁,眼角已经有了细纹。他抓起剃须刀又放下——命案现场不需要多体面。
手机又响。是赵岩发来的现场照片。林默涵点开的瞬间,剃须刀从指间滑落。
照片里,年轻的女孩趴在施坦威钢琴上,苍白的侧脸贴着黑白琴键,嘴角凝固着近乎幸福的微笑。最诡异的是她的双手——十指微曲悬在琴键上方,仿佛死亡只是演奏中的短暂休止。
林默涵的指尖开始颤抖。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音乐心理学教授,他见过各种因音乐引发的极端心理反应,但从未见过音符直接收割生命。
第二节 蓝色月光下的尸体
音乐学院哥特式的拱廊在月光下投下蛛网般的阴影。林默涵的皮鞋敲打着百年老砖,回声像某种不祥的节拍器。转过最后一个拐角,他看见警戒线在夜风中飘荡,蓝红警灯将彩绘玻璃映得光怪陆离。
林教授。赵岩从阴影里迎出来。这个四十出头的刑警眼白布满血丝,左脸颊有道新添的抓痕。现场保持原状,等您先看。
林默涵接过手套和鞋套:死者信息?
顾小兰,二十岁,钢琴系大三,连续两年学院奖得主。赵岩翻开笔记本,昨晚八点进入琴房,监控显示一直独自练习,直到凌晨1:23突然倒地。保安发现时已经...
推开琴房门的瞬间,林默涵闻到了死亡特有的甜腥味,混着钢琴木质特有的松香。顾小兰的尸体还保持着照片中的姿势,只是被法医稍稍挪正。近距离看,她皮肤呈现出一种珍珠母的光泽,睫毛在脸颊投下蛛丝般的阴影。
初步判断是心脏骤停。法医小声说,但您看她的手指。
林默涵俯身。女孩的指尖呈现不自然的紫红色,指甲根部有细微出血点——这是长时间极度用力的特征,可监控显示她死亡前正在弹奏柔和的段落。
死亡时间确定是1:23?
监控时间戳很精确。赵岩指向角落的摄像头,奇怪的是,她死前十分钟还在演奏高难度段落,看不出任何不适。
林默涵的目光落在谱架上。那是个电子曲谱显示器,屏幕还亮着,显示着一首名为《月光之泪》的曲子。作曲者署名为Harmony-7。
这个Harmony-7是谁?
赵岩摇头:查不到。更奇怪的是,我们调取了她所有电子设备,发现这份曲谱是昨晚23:17才收到的,发件人叫柳青妍。
林默涵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小心触碰电子曲谱的翻页键,音符流畅滚动。乍看是普通的降E大调夜曲,但某些转音处的和弦结构...他突然按住其中一页。
这里,第37小节,左手伴奏的音程排列违反了和声学基本法则。他的指尖描摹着音符,这不是人类会写的和弦连接。
赵岩皱眉:AI作曲?
不止。林默涵继续翻页,这些音符的数学关系...太精确了,精确得不自然。像是...他猛地停住,想起三年前与顾晓婷那场着名的争吵。当时顾晓婷正在研发的声波武器,就是用类似原理编码的。
钢琴下方有东西反光。林默涵蹲下,发现是部手机。屏幕停留在短信界面:
「小兰,这首曲子会带你见到真正的音乐之神。记住,演奏时要用全身去感受,特别是**部分的颤音。——柳青妍 23:17」
查这个号码。林默涵将手机递给赵岩,同时注意到通话记录里有个未接来电,显示晓婷姐,时间是昨天下午18:05。
他猛地直起身:死者家属通知了吗?
刚联系上她伯父,说会尽快赶来。赵岩翻看记录,死者父母都在国外,本地只有个堂姐,叫...顾晓婷?
林默涵的耳膜嗡嗡作响。他想起最后一次见顾晓婷,是在离婚协议签署那天。她把实验室钥匙扔进喷泉,头也不回地走进雨中,左手无名指上还戴着那枚钛合金婚戒——刻着声波图案的那枚。
我需要这个堂姐的联系方式。他的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急促。
第三节:旧日阴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