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宇终于体现到宇宙孕育万物的生灵的那种天道之理。
当他感觉到这一瞬间,他他的身体可以和这里的天道开始了融合。
他感觉到身上无比轻松,也感觉到他的身体里充满了这些这混沌之气使他再次拥有了力量。
这时,他足足在这里坐了 5 天。他慢慢的站起来,走进小镇的深处,看见那里人流如织。
今天正好是小镇一年一度的赶集的日子,所以方宇走到地摊上摆出各式各样的物品。
方宇眼睛都看直了,但是他身上一毛钱都没有,所以也只能看一看。
当他走到镇尾乱坟岗,看见一些人正把一个人身蛇尾的女子扔在路边,她已奄奄一息。
方宇很吃惊。就问为什么把这女子放到这里?
她还活着啊!
那位老者说,这是女娲族的族人,没有可能生成宇宙的孩子,只有扔在这里,让她自生自灭。
没办法,没有生成宇宙的孩子必定会被这个天道所淘汰。
她可以修炼生成宇宙。
那个人笑了笑,在这方天地根本无法自己修炼出宇宙。
这里的孩子是生而就有的宇宙,如果没有就被淘汰。
你看她的呼吸现在都已经快停止了。她现在能呼吸,是因为他们族中长辈用神力帮她们洗筋伐髓。
但是她无法形成宇宙,当神力消失的时候,她就死亡。
每年这里被扔掉的各族的婴孩多的是。接着不久,又有一个男孩被扔出了过来。
这个男孩也快不行,还在哭泣。
方宇不忍心,手一挥,把这男女两个人收到他的体内,刚形成的纸质星球中。当这两人一入他的体内。
一瞬间,他们的呼吸就平稳了,而且精神也恢复了。他们在初选的星球上快乐的游走,有不尽的水果给他们吃。
这让他们感觉到无尽的快乐。这时候方宇投影出现在他们,给他们起名女娲、伏羲。让他们在这片大地上孕育生灵。
女娲与伏羲在方宇体内的“初源星”上日渐长大,这方由纸页幻化的天地,早已在混沌之气的浸润中脱胎换骨。
纸纹凝成的山脉覆着青翠的草木,墨痕化就的江河里游弋着银鳞小鱼,连风都带着花果的甜香——那是方宇以自身灵韵催生出的永续生机,专为这两个被天道遗弃的孩子而设。
女娲的蛇尾已褪去初生时的孱弱,鳞片在灵光中流转着玉般的光泽,她常坐在溪边,看自己的倒影在水中漾开,指尖轻点水面,便有含苞的莲花顺着水流绽放。
伏羲则总爱躺在山坡上,望着纸剪的云朵飘过“天穹”,眉心那道淡淡的纹路日渐清晰,偶尔抬手一划,空中便会浮现出星辰运行的轨迹,引得林间的灵鸟纷纷停驻观望。
待他们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与身形挺拔的少年,方宇的虚影踏着漫天金辉降临。他立于初源星最高的山峰上,声音裹挟着星辰运转的韵律:“此星待有生灵繁衍,方得圆满。女娲,你承大地之灵;伏羲,你掌天地之序,且去吧。”
女娲望着脚下广袤的原野,忽然俯身掬起一捧五色土——那是方宇以混沌之气调和纸页精髓,再混以她与伏羲的灵息化成的“生息土”。
她指尖萦绕着暖光,将泥土揉捏成万千形态:有的身躯直立,眉眼间带着对世界的好奇;有的生着双翼,羽翼上沾着晨露;有的四蹄矫健,能在草原上如风疾驰。
每捏成一个,她便对着泥人轻呵一口气,那气息里藏着初源星的草木精魂,让泥人瞬间有了心跳,落地时已能蹒跚行走,口中发出咿呀的欢呼。
伏羲则取来山巅的玄石,以指尖为刃,在石上刻下八卦纹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每一道刻痕都引动着初源星的灵气流转,他将这些纹路拓印在树皮上、石壁上,教那些新生的生灵辨认:“看这乾卦,便是白日当出,可结伴寻食;
见这坎卦,便知江河有险,需绕行而过。”他又折下柔韧的枝条,演示如何编织渔网,如何搭建避雨的屋舍,连鸟兽的习性都一一讲给生灵们听。
日子在初源星的昼夜交替中流淌,大地渐渐热闹起来。生灵们跟着伏羲学辨五谷,跟着女娲学认草木,渴了饮溪中甜水,饿了摘枝头鲜果。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大地时,女娲见许多生灵冻得瑟瑟发抖,甚至有幼崽蜷缩在枯叶中没了声息,心中像被针扎般疼。她望着漫天飘落的纸页雪花,忽然起身走向山火未熄的火山口——那是方宇特意留下的地火之源。
她以自身灵韵包裹住滚烫的岩浆,又采来山间五色晶石,将岩浆与晶石熔炼成一块块温润的“暖玉”,嵌在生灵们的屋舍中,刹那间,寒气尽散,屋舍里暖意融融。伏羲见状,又在暖玉旁刻下“离卦”符文,让暖意生生不息。
后来,初源星上暴雨倾盆,冲垮了生灵们栖息的山谷。女娲便炼出巨鳌四足以立四极,斩断神龟之背撑起天穹;
伏羲则循着水流的纹路,画出疏导江河的脉络,引洪水汇入大海。他们一守一创,一柔一刚,让这片土地在风雨中愈发坚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