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目标锁定——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外,伽利略·伽利莱的工坊,精确到小时……
穿越者刘彬调试着背包里的引力稳定器,额角渗出细汗:“能量护盾已激活,伪装成17世纪商人的身份数据加载完毕。
空气中弥漫着松香与金属打磨的气息,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斑,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镜片散落在木桌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工坊中央,一个身着深色长袍的中年男人正俯身工作台前,他的头发略显凌乱,眼神却像淬火的钢铁般锐利。
他左手握着一个铜管,右手拿着磨砂纸,小心翼翼地打磨着镜片边缘,连三人的脚步声都未曾察觉。那便是伽利略,此刻的他尚未因日心说而与教会对立,眉宇间还带着探索未知的热忱与执着。
“比历史记载的更专注。”青林压低声音,目光落在伽利略手边的草图上,上面画满了镜片的结构示意图,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他已经意识到原有望远镜的缺陷了。”
穿越者吉力大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放大镜,这是他用未来材料仿制的17世纪工具,既能观察细节又不显得突兀:“你看他打磨的镜片弧度,不是简单的球面,而是接近抛物面的设计。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年代,仅凭手工计算和反复试验,这简直是神迹。”
穿越者刘彬悄悄打开背包里的光谱分析仪,屏幕上立刻显示出镜片的材质数据:“石英玻璃纯度极高,折射率均匀度偏差不超过0.001,这在17世纪是难以想象的工艺。他肯定找到了特殊的提纯方法。”
就在这时,伽利略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打磨好的镜片凑近眼前,对着窗外的树梢观察片刻,眉头微微皱起。
他转身在纸上快速记录着什么,笔尖划过羊皮纸的沙沙声在安静的工坊里格外清晰。
“焦距还是不够精准。”他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现有镜片的球面像差会导致边缘模糊,无法清晰观测远处的天体。”
穿越者青林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清楚,这正是伽利略此次改进的关键突破口。
历史上,正是这次对望远镜的革新,让他首次观测到木星的卫星、月球的环形山,彻底颠覆了地心说的统治。
“需要帮忙吗?”青林主动开口,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自然。他知道,时空穿越的准则之一是不直接干预核心进程,但适当的引导并不算违规。
伽利略猛地转过身,警惕地看着突然出现的三人。他的手不自觉地按在工作台上的短刀上,眼神中充满了戒备:“你们是谁?怎么会出现在我的工坊里?”
“我们是来自东方的商人,途经佛罗伦萨,听闻先生正在研制一种能看清远方的神奇仪器,特地前来拜访。”青林按照预设的身份应答,同时指了指刘彬背包上露出的丝绸布料,“我们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矿石,或许对您的研究有用。”
吉力大师适时上前一步,将一块用未来技术合成的高纯度石英矿石递了过去:“这是我们在东方山脉中发现的晶体,透明度极高,或许能用来制作更好的镜片。”
伽利略的目光落在矿石上,眼中的戒备渐渐被好奇取代。他接过矿石对着阳光观察,当看到光线穿透矿石时毫无折射畸变,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这种晶体……我从未见过。”
“它的硬度是普通玻璃的三倍,折射率稳定,”刘彬补充道,他刻意使用了17世纪能理解的表述,“用它制作的镜片,或许能减少你说的那种‘边缘模糊’。”
伽利略猛地抬头看向刘彬,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你也懂光学?”
“略知一二。”刘彬笑了笑,“我们在长途贸易中,需要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船只和地形,对仪器的缺陷有些了解。”
伽利略不再犹豫,立刻拿起矿石走到熔炉边。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将矿石放入特制的坩埚中,加入各种辅料后点燃炭火。火焰舔舐着坩埚,发出噼啪的声响,工坊里的温度渐渐升高。
“现有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只有三倍,”伽利略一边添柴,一边向三人解释,“我通过增加镜片数量、调整镜筒长度,已经将倍数提升到了八倍,但像差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如果这种晶体真如你们所说,或许能让放大倍数突破二十倍。”
吉力大师点点头,不动声色地将一个微型温度调节器放在熔炉旁,它能在不改变外观的情况下,让炉温保持在最适合石英熔化的温度:“晶体的熔化需要特定的火候,过冷则纯度不够,过热则会产生气泡。”
伽利略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您说得没错。我之前试验过数十种材料,都是因为火候难以控制而失败。”
青林的目光落在工作台的另一角,那里摆放着一个简陋的象限仪和几本摊开的书籍,其中一本正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书页上画满了批注,可见伽利略早已对地心说产生了怀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