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青林回头,看见一个身披亚麻斗篷的男人站在阴影里,指尖夹着一支炭笔,正低头在羊皮纸上绘制复杂的齿轮结构。
男人的头发卷曲如青铜藤蔓,眼眸深邃得像爱琴海的漩涡,即使穿着简单的粗布长裤,也难掩周身那股仿佛能解构万物的锐利气息。
“代达罗斯?”青林的声音还带着穿越后的沙哑。
上次见面时,他们还在克里特岛的山洞里试验木鸟滑翔机,如今眼前的场景显然已经跨越了数年——那座熔炉的规模、工匠们熟练的操作,都在诉说着一场技术的飞跃。
代达罗斯抬眼,炭笔在羊皮纸上顿了顿,留下一个清晰的墨点:“看来你这次没有错过关键阶段。过来看看这个。”
他招手示意青林走近,羊皮纸上的图纸瞬间占据了青林的视野:那是一对由金属框架与羽毛组成的翅膀,框架上标注着精确的弧度数值,羽毛的排列方式如同鱼鳞般层层叠叠,连接处还画着可以调节角度的转轴结构。
最让青林震惊的是,图纸右下角还标注着“利用气流升力”的注释,旁边画着气流流动的箭头——这分明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的雏形。
“这是……飞行器?”青林的手指轻轻拂过图纸上的线条,炭笔的粗糙触感还残留在羊皮纸上。
“是‘羽翼’,”代达罗斯纠正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上次你说的‘空气流动能托举重物’,我验证了三年。
木翼太脆,兽皮翼太重,直到我们学会了铸造青铜框架,才终于找到合适的材料。”
他转身指向熔炉旁的工作台,那里摆放着一对半成型的金属羽翼:青铜框架泛着冷硬的光泽,每一根支架都打磨得光滑笔直,边缘刻着细密的卡槽,用来固定那些经过特殊处理的鹰羽。
几个工匠正将融化的蜂蜡涂在羽毛根部,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卡进卡槽里。
“青铜的熔点比铁低,却比铜坚硬,正好能支撑羽翼的重量,”代达罗斯拿起一根青铜支架,递给青林,“我们还在支架内部 hollowed out(挖空)了通道,减轻重量的同时,还能让气流从通道穿过,增加稳定性。”
青林接过支架,入手的重量比想象中轻了许多,支架内壁的光滑度远超他对古希腊工艺的认知。
他突然想起历史书上的记载:代达罗斯正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工匠,传说中他为克里特王建造了困住弥诺陶洛斯的迷宫,还为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打造了蜡翼逃离克里特岛。
如今亲眼所见,才知道那些传说并非虚构,甚至可能还低估了他的智慧。
“跟我来,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代达罗斯将羊皮纸卷好,塞进腰间的皮袋,带着青林穿过工匠区,朝着克里特王宫的方向走去。
沿途的景象让青林目不暇接:路边的神庙前立着一尊青铜雕像,雕像的肌肉线条流畅自然,连发丝的纹理都清晰可见,完全不像公元前15世纪的工艺;街角的水井旁装着一个青铜齿轮装置,转动把手就能将井水抽上来,省去了弯腰打水的麻烦;甚至连百姓穿的凉鞋,鞋底都钉着青铜防滑钉,在石板路上行走时几乎听不到打滑的声响。
“这些都是你设计的?”青林忍不住问道。
“是‘我们’,”代达罗斯强调道,“青铜铸造术不是我一个人的发现——矿工们找到了更高效的采矿方法,熔炉工匠改进了鼓风装置,铁匠们摸索出了青铜淬火的技巧。我只是把这些分散的技术整合起来,用它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王宫西侧的一座巨大石质建筑前。
建筑的入口被厚重的木门封锁,门楣上刻着复杂的螺旋纹路,像是无数条缠绕在一起的蛇。代达罗斯从侍卫手中接过青铜钥匙,插入锁孔转动,沉重的木门发出“嘎吱”的声响,缓缓向内打开。
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微弱的回声。青林跟着代达罗斯走进建筑内部,只见眼前是一条幽深的通道,通道两侧的墙壁上每隔几步就镶嵌着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通道的地面和墙壁都由打磨平整的石块砌成,石块之间的缝隙小得几乎看不见。
“这是……迷宫?”青林的声音在通道里回荡。
代达罗斯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青铜制成的罗盘,罗盘的指针并非指向南北,而是指向通道深处:“我称它为‘阿里阿德涅之线’的具象化——整个迷宫有12条主通道,36条分支通道,所有通道都围绕着中心的密室建造,而这个罗盘能根据墙壁里镶嵌的青铜片,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他转动罗盘,指针果然随着他们的脚步缓缓转动,始终指向通道前方。青林注意到,通道的墙壁上刻着细微的凹槽,凹槽里镶嵌着薄薄的青铜片,这些青铜片的排列方式似乎遵循着某种规律,与罗盘形成了神秘的呼应。
“如果没有罗盘,普通人走进来会怎么样?”青林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