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年,量子跃迁实验第73次失败。青林在操作台前揉着发紧的太阳穴,视网膜上跳动的数据流突然变成刺眼的白光。
最后的记忆是冷却系统爆炸的巨响,以及手腕上生物芯片弹出的红色警告:时空锚点丢失,坐标锁定公元前357年,地点渤海郡鄚邑。
再次睁眼时,他躺在一片结着白霜的芦苇丛里。
纳米防护服在穿越时被高能粒子撕裂,露出的皮肤上沾着带着土腥味的枯草。
远处传来车轮碾过冻土的吱呀声,穿越者青林挣扎着躲到断墙后,看见一队穿着粗麻布短打的人推着木板车走过,车上盖着的草席下露出几截僵直的手脚。
“又走了三个。”一个嘶哑的声音说,“扁鹊先生要是再不来,这村子怕是要空了。”
扁鹊。这个名字像电流一样击中了青林的记忆芯片。数据库显示,这是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医者,真实姓名秦越人,因医术精湛被称为“扁鹊”,但正史记载他活跃于公元前五世纪,比当前坐标早了近百年。难道是时空紊乱造成的误差?
他裹紧破烂的防护服碎片,跟着车辙印往村子深处走。越靠近中心区域,空气中的腐臭味越浓,偶尔能听到茅草屋里传出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青林看见一个穿着藏青色长襦的中年人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根削尖的骨针,专注地往一个孩童的虎口处刺去。
那人约莫四十岁年纪,鬓角沾着尘土,手指关节粗大却异常稳定。骨针刺入的瞬间,孩童突然剧烈地抽搐起来,周围围观的村民发出一阵惊呼。中年人却不为所动,另一只手迅速按住孩童的百会穴,指尖轻轻旋转着,直到孩童的抽搐渐渐平息,脸颊上泛起一丝微弱的红晕。
“脉象稳了。”他松开手,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让他喝三服麻黄汤,明日此时再来。”
青林的瞳孔微微收缩。他的生物芯片自动扫描了孩童的生命体征:体温39.7℃,心率140次/分钟,肺部有湿性啰音——典型的细菌性肺炎症状。在抗生素尚未发明的时代,这几乎是绝症。但刚才那套操作,骨针刺激合谷穴的位置精度堪比现代针灸机器人,按压百会穴的力度恰好能刺激迷走神经,减缓心率。
“先生,西边张屠户家的婆娘快不行了!”一个汉子跌跌撞撞地跑来,裤脚沾着暗红色的血渍。
中年人站起身,背上那个装着草药和骨针的布囊。青林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对方似乎察觉到了,却没有回头。
张屠户家的土坯房里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产妇躺在铺着干草的土炕上,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却泛着青紫色。几个稳婆围在旁边唉声叹气,地上的木盆里盛着大半盆血水。
“脉微欲绝,血崩不止。”中年人伸手搭在产妇腕上,眉头微蹙。他从布囊里取出一把青铜小刀,在火上烤了烤,又从陶罐里捏出一点黄色的粉末撒在刀刃上。
“先生要做什么?”张屠户抓住他的胳膊,眼里布满血丝,“俺婆娘已经……”
“信我,就按住她。”中年人扯开他的手,刀尖精准地划向产妇的会阴处。青林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会阴切开术!在没有无菌环境的条件下,这种手术的感染风险几乎是百分之百。
但接下来的场景让他愣住了。中年人切开伤口后,并没有立刻处理撕裂的产道,而是从布囊里掏出几株带着根须的草药,用石臼迅速捣烂,混着温热的米酒敷在伤口周围。青林的芯片识别出其中含有蒲公英和金银花的成分,这两种植物的提取物在现代药理中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更令人震惊的是缝合。他用的是一种银白色的细线,青林凑近了才看清,那竟然是剥去外皮的羊肠线。在没有缝合针的情况下,他用骨针带着羊肠线穿过组织,每一针的间距都保持在惊人的均等,打结的力度恰好能止血又不阻断血液循环。
“去取灶心土,炒焦了冲水,让她喝下。”中年人额头渗出细汗,声音却依旧沉稳。
青林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灶心土,也就是伏龙肝,现代研究证明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铝,确实有止血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这套组合疗法,从手术到用药,竟然暗合现代产科急救的原理。
三个时辰后,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内时,婴儿的啼哭声响了起来。产妇的呼吸渐渐平稳,原本涣散的瞳孔重新聚焦。中年人将一碗褐色的汤药递给张屠户:“每日三次,连服七日。”
他走出房门时,天已经亮了。青林快步跟上,忍不住开口:“先生可知……这样的伤口会化脓?”他刻意用了当时的白话词汇,避开现代术语。
中年人停下脚步,转过身打量着他。青林这才看清他的眼睛,深邃得像古井,仿佛能看透人心。“你是外乡人?”
“我……迷路了。”青林含糊道,“刚才见先生救人,用的法子很奇特。”
“脓者,腐肉之所化也。”中年人淡淡道,“去腐方能生肌。那草药叫‘败酱’,能消痈排脓。”他顿了顿,补充道,“你似乎懂些医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