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视网膜上还残留着粒子对撞机失控时的蓝光,耳边却已灌满了不同于实验室里的风声。
那风带着草木的湿润气息,掠过鼻尖时甚至能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甜香,绝不是他熟悉的、充斥着臭氧与金属味的空气。
他挣扎着坐起身,发现自己正躺在一片柔软的草地上。
头顶是澄澈得不像话的天空,几缕白云慢悠悠地飘着,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这场景太过陌生,却又带着一种诡异的熟悉感,仿佛在哪幅古画里见过。
"嘶——"青林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记忆最后停留在粒子对撞机能量过载的瞬间。
作为国家粒子物理实验室最年轻的研究员,他主导的"时空涟漪探测"项目本该是验证爱因斯坦-罗森桥理论的关键一步,可现在看来,他们显然搞砸了。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穿着——白色实验服上沾着草屑和泥土,手腕上的智能手环还在微弱地闪烁,屏幕上跳动着乱码,显然已经失去了与基地的联系。
周围没有仪器残骸,没有爆炸痕迹,甚至连一丝现代文明的痕迹都没有。
"这里是...哪里?"青林喃喃自语,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一个荒谬却又唯一的可能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可能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时空。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琴声传入耳中。那琴声时而轻快如流水,时而低回如叹息,带着一种洒脱不羁的韵味,让青林烦躁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
他循着琴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山脚下,有一片茂密的桃林。此刻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粉红色的花瓣如云似霞,将那片林子装点得如梦似幻。
桃林深处,隐约可见一座简陋的茅屋。琴声正是从那里传来的。
青林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过去看看。无论这里是什么地方,有人总比独自一人要好。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朝着桃林走去。
穿过层层叠叠的桃花,那座茅屋越来越清晰。这是一座极为朴素的建筑,茅草为顶,黄泥为墙,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毛笔写着三个字:桃花庵。
字迹飘逸洒脱,带着一种独特的风骨,青林虽然不懂书法,却也觉得这字写得极好。
琴声停了。
一个清朗的声音从茅屋里传来:"门外何人?何不进来一坐?"
声音带着几分慵懒,几分随性,听起来年纪不大,却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感。
青林定了定神,推开虚掩的柴门走了进去。院子里很简单,除了一张石桌、几把石凳,就只有几株正在盛开的桃花。一个男子正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一支毛笔,面前铺着一张宣纸。
他抬起头,看向青林。
那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面容清瘦,颧骨微高,下巴上留着几缕胡须。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虽然有些破旧,却十分整洁。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那双眼睛明亮而深邃,仿佛藏着星辰大海,既带着文人的儒雅,又有着几分玩世不恭的洒脱。
青林一时看呆了,这张脸...他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
男子看到青林的穿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甚至还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这位兄台的衣着倒是奇特,不知从何处而来?"
青林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实验服在这个时代显得多么格格不入。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说自己来自几百年后?说自己是因为粒子对撞机失控才来到这里的?恐怕会被当成疯子吧。
"我...我迷路了。"青林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最稳妥的说法,"不知先生可否告知,此地是何处?现在是什么年月?"
男子闻言,挑了挑眉,笑道:"此地乃是吴县桃花坞,如今是弘治十八年。"
吴县?弘治十八年?
青林的大脑飞速运转着。吴县就是现在的苏州,弘治是明孝宗的年号,弘治十八年...换算成公历的话,应该是1505年。
他真的穿越了,穿越到了五百多年前的明朝!
这个认知让青林一阵眩晕,他踉跄了一下,扶住了旁边的一棵桃树才稳住身形。
男子见状,关切地问道:"兄台可是身体不适?"
"没...没事。"青林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只是...只是没想到会走到这么远的地方。"
男子笑了笑,没有追问,指了指石凳道:"既然迷路了,不如坐下喝杯茶吧。我这桃花庵虽然简陋,倒也清静。"
青林感激地点点头,在石凳上坐下。
男子给青林倒了一杯茶,茶水清澈,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青林喝了一口,只觉得一股暖流从喉咙流到胃里,浑身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在下唐寅,字伯虎。"男子自我介绍道。
"唐寅?唐伯虎?"青林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觉得这张脸眼熟了。眼前这个人,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吗?那个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的江南第一才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