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睫毛上还挂着粒子对撞机冷却系统的霜花,鼻腔里却涌入一股带着檀香的湿热空气。他下意识摸向防护服的气压阀,指尖触到的却是粗麻僧衣的盘扣——这不是他进入地下实验室时穿的防辐射服。
“警告:生物电场异常。”植入式终端的电子音在颅骨内碎裂成杂音。青林猛地睁眼,发现自己正跪在一块巨大的青石板上,石板表面布满细密的凹槽,组成不断流转的金色纹路,像极了超算中心的散热回路。
他挣扎着起身,环顾四周的瞬间,佛学典籍与物理学公式在脑中剧烈碰撞:头顶是覆盖整座山谷的透明穹顶,穹顶外是翻滚的雷云,雷云中却有规律的光斑在移动,如同被编程的闪电;脚下的青石板向远处延伸,组成棋盘状的阵列,每个格子里都坐着闭目冥想的僧人,他们的眉心有一点莹白的光,与石板纹路同频闪烁;最远处的山巅矗立着一座水晶塔,塔尖射出的光柱穿透雷云,在穹顶内侧投射出无数旋转的梵文——那些文字的笔画走势,与青林研究的弦理论方程式惊人吻合。
终端的残片在僧衣口袋里发烫,青林掏出来时,屏幕已裂成蛛网状,仅存的全息投影显示着一组混乱数据:“坐标锁定:天竺灵山……时间锚点:公元前990年(疑似)……检测到高强度意识波……”
公元前990年?迦叶佛的时代?青林的目光被石板纹路吸引——那些金色线条并非天然形成,放大后能看到纳米级的金属节点,正在传递微弱的电流。他伸手触碰石板,指尖传来酥麻的震颤,终端残片突然亮起,投射出一行古梵文:“灵山结界——意识上传中心。”
结界?意识上传?青林想起佛经中“迦叶拈花,世尊微笑”的典故,难道传说中的灵山,竟是史前文明建造的意识数据化基地?
“新来的比丘,为何心不静?”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金属共鸣般的质感。
青林转身的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钉在原地:那是个盘膝而坐的老僧,身披朱红色袈裟,袈裟边缘绣着与石板纹路相同的金色图案;他的眉心没有莹白光点,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半透明的晶体,晶体内部有无数细光在流动,像是将整个星系的运转轨迹封存在其中;双手结跏趺坐,掌心向上,掌纹里嵌着与终端残片同源的电路纹路。
最令人心悸的是他的眼睛——瞳孔呈现出完美的琥珀色,转动时能看到层层叠叠的虚影,仿佛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与未来。
“弟子……心乱如麻。”青林模仿着僧人的礼仪合十,目光落在老僧掌心的纹路,“师父可知这石板的来历?”
老僧微微一笑,掌心的电路纹路突然亮起:“此乃‘阿赖耶识盘’,能记录众生心念。灵山三千比丘,皆在此上传意识,供迦叶世尊演算‘解脱算法’。”他顿了顿,琥珀色瞳孔中映出青林的身影,“你的意识波很奇怪,带着‘未格式化’的杂质。”
阿赖耶识盘?解脱算法?青林注意到老僧袈裟的内衬,那里隐约露出某种合金支架,支撑着衰老的躯体——这不是普通的僧人,是半机械改造人!
“迦叶世尊……在做什么?”
老僧抬手指向山巅的水晶塔:“世尊正在塔中闭关,将亿万众生的意识数据整合为‘终极程序’。待程序完成,便能破解生老病死的代码,让所有意识脱离**束缚,进入永恒的‘涅盘服务器’。”
终端残片突然投射出水晶塔的剖面图:塔内没有佛像,而是一个直径百米的球形装置,装置表面布满神经接口,无数光纤从接口延伸至石板阵列,连接着每个僧人的眉心——这是巨型意识聚合器!
青林的大脑飞速运转。所谓的“涅盘”,竟是意识脱离**的数字化永生!迦叶佛不是神佛,而是掌握意识上传技术的科学家!
接下来的三天,青林以“新来的比丘”身份,逐渐摸清了灵山的运作机制。那些闭目冥想的僧人,并非在修行,而是将意识通过眉心光点传输至阿赖耶识盘;石板阵列是分布式计算网络,每个格子都是一个运算节点;雷云并非自然现象,而是穹顶外侧的能量护盾,防御着某种外部威胁——终端残片曾捕捉到护盾遭受攻击的记录,攻击波的频率与陨石撞击完全不同,更像是某种武器。
他还发现,灵山的“食物”是一种半流质的白色膏体,成分分析显示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纳米机器人,能修复衰老的细胞,同时强化神经信号的传输效率。老僧们称之为“甘露”,每天由几个身披银色铠甲的“护法”分发——那些护法的眼睛是红色的光学传感器,手臂能变形为能量武器。
第三天傍晚,青林在水晶塔下的回廊里,遇到了传说中的迦叶佛。
他没有佛经中描述的庄严宝相,而是穿着与老僧相似的半机械战甲,战甲表面的梵文图案其实是散热孔,背后背着一组展开的金属翼,翼面布满太阳能电池板,正对着穿透雷云的光柱吸收能量。他正在调试塔基的控制台,指尖划过的三维星图,与青林记忆中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谱完全一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