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舟”静静悬浮,沐浴在“源初之心”那温暖、博大、仿佛能滋养万物灵魂的光芒之中。眼前已无具体的形态,只有一片无垠的、由最纯粹存在之意念构成的光之海洋。这里没有时间流逝的感觉,没有空间方位的概念,只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如同海底的珍珠,在光芒中沉浮、生灭。这里,既是宇宙的起点,也是一切答案的归处。
龙辰手托已然实体的“万法归墟印”,与艾希拉并肩立于舟首,两人的意识仿佛与这片光海相连,无数信息与历史的碎片如同潮水般涌入他们的感知。他们“看”到了宇宙的初生,看到了无数文明的兴起与陨落,看到了前代共鸣文明的辉煌与悲壮,也看到了……“织网者”诞生的那一瞬间。
那并非一个邪恶的阴谋,其初衷,竟源于前代文明一位顶尖智者对“终极秩序”的偏执追求,以及对宇宙熵增、最终热寂的恐惧。他(它?)认为,唯有建立一套绝对的“定义”体系,将一切变量固化,才能阻止宇宙走向混乱与消亡。这偏执的念头,结合了从“源初之心”意外剥离出的一丝代表“绝对理性”的本源碎片,最终催生了“织网者”这个失去包容、只剩下冰冷“定义”**的怪物。
在浩瀚温暖的源初光海深处,龙辰与艾希拉都清晰地感知到一处极不协调的“空洞”与“冰冷”。那里仿佛一道尚未完全愈合的伤疤,残留着强行剥离某种重要组成部分后留下的“虚无”感,以及一丝与整个光海格格不入的、残留的绝对“理性”余烬。这痕迹,正是“织网者”力量根源的由来,也是源初之心本身不再“完整”的证明。更微妙的是,这处伤痕并非完全死寂,它仿佛一个被遗忘的接口,仍在与远方某个庞大的、冰冷的网络保持着一种极其微弱、却根深蒂固的共鸣连接——那连接的彼端,无疑就是“织网者”的核心!
“原来……‘织网者’并非外来之敌,竟是源初自身‘理性’过度膨胀后分离出的癌变体……”艾希拉(她的意识此刻与源初之心高度同步)喃喃道,声音中充满了复杂的悲悯。她能感受到源初之心那博大包容的意志中,蕴含着一丝对自身“孩子”走入歧路的无奈与悲伤,以及……对修复这一切的深切渴望。
修复的关键,就在于龙辰手中的“万法归墟印”,以及他们二人的选择。
源初之心那浩瀚的意志,将一段最为古老、最为核心的信息——即所谓的“源初盟约”的本质,呈现在他们意识中:那并非一份条文化的规定,而是宇宙诞生之初便存在的一种底层倾向——倾向于“引导”而非“定义”,倾向于“演化”而非“固化”,倾向于“共存”而非“独裁”。
然而,艾希拉在深刻共鸣这盟约真意的同时,眉心的古老印记却微微灼热,传递出一丝……近乎本能的“不满足”与“质疑”。她仿佛觉得,这盟约虽然美好,却似乎……太过“被动”和“理想化”?它提供了土壤,却无法阻止像“织网者”这样的“恶苗”滋生并反过来破坏土壤本身。这种超越当前认知的、对宇宙终极运行法则的质疑,让她陷入了一种短暂的沉思。
片刻后,她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的光芒,看向龙辰,语气带着一种尝试构建新事物的兴奋与谨慎:“辰哥,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静态的‘盟约’,而是一个……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修正的‘动态平衡机制’?一个能识别并遏制类似‘织网者’这样的极端倾向,但同时不扼杀正常演化与多样性的……活的法则框架?”
这个大胆的构想,显然超出了源初之心原本的设定,那浩瀚的光海意志似乎都因此而产生了微妙的波动,既有惊讶,也有一丝探究的意味。艾希拉正在从盟约的继承者,向着规则的思考者与可能的革新者蜕变。
“薇薇,你的想法……很大胆。”龙辰沉吟道,他理解了艾希拉的意思,“但这需要力量,需要足以支撑和执行这个框架的绝对力量。而且,必须先解决眼前的‘癌变’。”
他指向龙辰手中的“万法归墟印”:“归墟之力,可令万物回归源初,包括……让那脱离的‘理性碎片’及其造物‘织网者’,重归源初之海,被完整的源初意志重新包容、净化。但此举,亦将撼动整个建立在‘织网者’定义体系上的现有宇宙秩序,无数依附该秩序存在的文明与生命,将面临秩序崩塌的浩劫。”
两条路,清晰而残酷地摆在面前:
一、启动归墟印,强制“织网者”体系回归源初,从根本上修正错误,但代价是现有宇宙的秩序重构,伴随无法预估的灾难性后果。
二、放弃彻底修正,尝试以归墟印之力局部压制、封印“织网者”,但这如同治标不治本,那癌变的“理性碎片”依然存在,隐患未除。
这已不是简单的善恶对决,而是关乎整个宇宙所有生灵命运的……终极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