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像一块吸饱了墨汁的绒布,紧紧包裹住伦敦金融城的玻璃幕墙。
天序资本的交易大厅内,空气却像被点燃的镁条,白热化,几近窒息。
“抛!现在就必须抛掉所有新能源头寸!市场疯了!”交易主管大卫的吼声带着血丝,他死死盯着墙上瀑布般泄落的绿色数据流,那些数字代表着数亿美金正在蒸发。
三个小时前,一则来自中东的快讯引爆了全球市场。
某国境内一条至关重要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发生不明原因爆炸,火光冲天的照片在三分钟内传遍了所有交易终端。
恐慌情绪如同病毒,瞬间感染了每一个角落。
原油期货价格直线拉升,传统油气股集体涨停,而被视为替代品的新能源板块则遭遇了毁灭性的抛售潮。
“曼莉!你在等什么?再过五分钟,我们的防火墙就要被击穿了!”大卫转向角落里那个异常安静的身影。
徐曼莉没有看他,她的目光锁定在自己面前那块最简洁的屏幕上。
在一片代表亏损的红色海洋中,她那张素净的脸庞反而显得愈发沉静。
她没有理会团队成员近乎崩溃的催促,指尖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调出了一个深藏在系统底层的模块——《非在场决策流程》。
这是丁元英离开前留下的核心架构,一个在极端情况下取代人类直觉的决策系统。
一行行代码构成的逻辑门冰冷而精密。
徐曼莉深吸一口气,输入了查询指令。
瞬间,一条一周前录入的条件触发命令弹了出来,像深海中的荧光鱼,幽幽地发着光。
“条件一:因地缘政治冲突引发市场短期非理性恐慌,能源板块波动率超过阈值。条件二:目标市场基层充电桩网络日均使用频次无显着下降(波动小于5%)。触发执行:增持‘iShares全球分布式储能ETF’,额度上限40%。”
大卫凑过来看了一眼,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增持?逆势增持?这是自杀!丁先生他……这是他一周前留下的指令?他能预知管道会爆炸?”
“他预知的不是事件,是人性。”徐曼莉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定海神针,瞬间压住了整个交易室的嘈杂,“恐慌是表象,需求才是本质。”
她不再犹豫,将自己的最高权限密钥插入终端,略过所有风险提示,按下了“执行”键。
指令如同一道无声的电流,瞬间涌入全球交易网络。
天序资本的资金像一条孤独的鲑鱼,逆着汹涌的抛售洪流,精准地扑向那些被市场错杀的分布式储能资产。
整个团队都看疯子一样看着她。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在刀尖上行走。
就在账户亏损曲线即将触及警戒线时,系统“滴”的一声,自动推送了一条第三方数据分析报告。
“来源:欧洲能源数据中心。报告摘要:过去72小时,欧洲家庭级储能设备线上订单量同比暴增83%。另据城市交通数据显示,主要城市电动车夜间谷电充电频次保持稳定,未见下降。”
大厅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包括大卫在内,都怔怔地看着那几行文字。
管道爆炸,威胁的是国家级的能源供给,是工业命脉。
但对于一个已经安装了家庭储能设备、习惯了夜间充电的普通用户而言,短期恐慌反而会加剧他们对“能源独立”的渴望。
断电的恐惧,让储能设备从“改善品”变成了“必需品”。
丁元英的指令,越过了所有宏观分析师和复杂的金融模型,直接去倾听一个最朴素的声音:“我的手机明天还能不能充满电?”
三天后,市场逐渐消化了恐慌情绪,发现爆炸影响虽有,但远未到瘫痪全球能源供给的地步。
资金开始理性回流,新能源板块迎来报复性反弹,其中,分布式储能概念一骑绝尘。
天序资本的账户上,一串惊人的数字静静地躺在那里——盈利,四亿三千万美元。
大卫和团队成员们在狂欢,香槟的泡沫溅得到处都是。
徐曼莉却独自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伦敦被霓虹点亮的夜景。
她终于彻底明白了,丁元英留下的不是什么“锦囊妙计”,也不是神乎其神的预测。
他留下的是一套系统,一套能屏蔽市场噪音,穿透恐慌迷雾,去“听见真实世界”的耳朵。
同一时刻,北京。
苏清徽坐在“清源科技基金”第一届评审委员会的会议室里,感到一阵疲惫。
项目终审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小时,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最后两个候选项目上。
一个是名校博士团队带来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原牧区光伏供暖优化系统”。
方案里充斥着复杂的算法和前沿的材料科学,PPT上的模拟效果图堪称完美,但预算高达三百万,且对运维人员的技术要求极高。
另一个,则来自一位皮肤黝黑、眼神清亮的藏族青年教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