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遥远的救世主续集 > 第43章 无声的棋局

遥远的救世主续集 第43章 无声的棋局

作者:非相菩提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8:47:21

安德烈办公室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

全息投影中,一个又一个面孔模糊的“受害者”正对着镜头,用一种几乎能穿透屏幕的悲愤控诉着希望基金会的“伪善”与“贪腐”。

这些视频的人工智能换脸技术粗糙得可笑,五官如同劣质贴纸,在转头时甚至会发生不自然的扭曲。

然而,那声音却真实得令人毛骨悚然。

“他们给了我一笔钱,却毁了我的家!”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嘶哑着,带着哭腔,“全世界都以为他们是天使,只有我们知道,他们是披着人皮的魔鬼!”

安德烈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数据流如瀑布般刷过屏幕。

“声音模型确认,是‘情感采样合成’技术。”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挫败,“对方采集了大量真实受害者在情绪崩溃瞬间的音频样本,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声带振动模式……然后将这些‘情绪包’像插件一样,植入到他们伪造的台词里。”

这是一种阴毒至极的手段。

它绕过了理智的辨析,直接用最原始、最浓烈的情感冲击观众的杏仁核。

但丁元英只是静静地看着,目光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层层伪装。

“破绽呢?”他问。

“在这里。”安德烈调出一张声谱分析图,上面用红圈标注出十几个不同的音频波形。

“所有视频里,无论男女老少,他们的‘创伤共鸣点’——也就是从叙述事实转向情绪崩溃的那个引爆点——在声学模型上的位置完全一致。就像……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悲伤。”

丁元英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对方升级了武器,从制造虚假证据,变成了量场悲痛。

但内核依旧没变,他们仍然迷信于完美的、可复制的、能精准操控人心的“情绪武器”。

而这个世界上,最不可复制的,恰恰是真实。

他做出了一个让安德烈都感到意外的决定。

“放弃追查技术源头。”丁元英的声音平静而果决,“他们的根在技术,我们的根在人。吴小芸那边,联系一个我们资助过的孩子,刚考上省城中学的那个女孩,请她录一段感言。”

安德烈愣住了:“就这么简单?我们不反击吗?”

“最猛烈的反击,不是更大的声音,而是更真实的声音。”丁元英说,“去办吧。”

录制安排在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地点就在女孩学校的一间空教室里。

女孩叫林晓,穿着朴素的校服,紧张地攥着衣角。

丁元英没有出现在镜头前,只是和吴小芸一起,坐在教室的角落,像两个安静的旁听生。

没有剧本,没有引导。

吴小芸只是温和地问了她几个问题:在学校习惯吗?

学业跟得上吗?

有什么梦想?

女孩起初回答得有些拘谨,声音细弱。

但当她聊到学校的图书馆、新交的朋友,尤其是美术课的老师时,眼睛里开始闪烁起光芒。

“……老师看了我的画,说……说我很有天赋,以后可以当画家。”说到这里,她的声音突然有了一丝无法抑制的哽咽,那是一种被肯定、被看见后,喜悦与辛酸交织的复杂颤音。

她迅速低下头,不想让人看见她泛红的眼眶,几秒后才抬起头,露出了一个羞涩却灿烂的笑。

那一瞬间,教室外,一阵风吹过走廊,挂在窗边的旧风铃发出几声清脆而零落的响声。

丁元英一直沉默着。

直到录制结束,他才向吴小芸要来了原始的视频文件。

他没有对画面做任何修饰,甚至保留了女孩因为紧张而出现的几个口误。

他只在音频轨道上工作了很久,用极其精密的手段,将那一瞬间的哽咽颤音,以及背景里那几声偶然的风铃声,从庞杂的音轨中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甚至还将其的真实感稍微放大了一点点。

他将这段只有两分钟的视频,匿名上传到了几个海外知名的教育论坛和志愿者社区。

没有激烈的控诉,没有煽情的标题,只附上了一行英文小字:“别相信完美的控诉,也别否定真实的瑕疵。”

四十八小时,互联网的发酵速度超乎想象。

这段视频最先在Reddit的教育板块引起了注意。

一个在非洲做过多年援助的国际志愿者评论道:“我看过无数孩子的感谢视频,很多都拍得比这个好,说得比这个流利。但只有这个,让我想起了苏丹南部那个拿到新书包后,一边哭一边笑得喘不上气的男孩。这种‘不完美’的真实感,是任何剧本都写不出来的。”

这条评论被迅速顶上热搜。

越来越多有基层援助经验的人加入讨论,他们指出,那些情绪精准到毫秒的“控诉视频”反而充满了表演痕迹,而这段视频里女孩那瞬间的哽咽和背景杂音,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有人发起了名为“Real Voices Not Scripts”(真实的声音,而非剧本)的话题标签,呼吁公众关注那些未经修饰的、来自基层的声音。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第三天。

话题标签下,一条新的留言被疯狂转发。

留言者自称是“曼谷呼叫链接(bangkok callLink)前员工”,这是一家以外包呼叫中心业务闻名的东南亚公司。

他写道:“那些声音我太熟悉了。我们公司曾接过一个‘情感培训’的单子,客户要求我们的话务员练习用特定的情绪说出指定的台词。其中有一句‘我很感激’,我们每天要对着录音设备练十遍,直到能在一分钟内哭出来为止。”

留言下方,附了一段只有十几秒的音频。

录音里,一个粗暴的男声用泰式英语呵斥道:“不对!悲伤不够!再来一次!记住,你要让听到的人心碎!”

这段录音像一颗引爆的炸弹,瞬间将公众的视线从对基金会的质疑,转移到了其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操控情绪的黑手上。

陈启明在伦敦的公寓里,彻夜未眠。

他反复播放着那段山区女孩的视频,屏幕的光映在他苍白的脸上。

当女孩说到“我想画画给大家看”时,那双亮得像星火一样的眼睛,像一根针,狠狠刺进了他的胸口。

那种未经雕琢的、蓬勃而出的希望,让他感到一阵久违的刺痛。

他想起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想起了那些被资本碾碎的正义。

可现在,自己又在做什么?

他利用一个女孩的死,去煽动仇恨,去完成另一次欺骗。

他和那些他最痛恨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天亮时,他在自己的私人博客上写下了一篇千字长文,标题是:《我是否也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

文章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善意需要被证明才能存在,那这个世界早已无光。我错了。”

文章发布三小时后,陈启明主动走进了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提交了“真相清算联盟”的全部运作资料,包括资金来源、人员构成以及与那家曼谷公司的合作协议。

风波,终于渐渐平息。

基金会的周年庆典上,苏清徽站在台上,宣布了名为“微光守护”的重建计划。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她的目光却越过人群,望向了会场不起眼的角落。

丁元英独自站在那里,没有看她,也没有看任何人。

他的目光落在墙上一幅新挂上的画上。

画上依旧是一把红伞,但伞下不再是一个孤独的身影,而是三个模糊的、并肩而立的人。

背景是雨后初晴的连绵群山,一道阳光冲破云层,洒下万丈金光。

苏清徽走过去,站在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那幅画,轻声说:“谢谢你听见了他们没说出口的话。”

他微微颔首,却没有转头看她,视线依旧凝视着画中那抹刺眼的红色,仿佛想透过那片色彩,看见另一个时空里,撑着同一把伞的某个身影。

那一刻,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捕捉到苏清徽在说出“谢谢”两个字时,心跳比平时加快了0.4秒,语音基频也出现了0.12度的微弱上扬——那是混杂着感激、释然与某种更复杂情感的、无法掩饰的动容。

而这一次,丁元英第一次没有去分析这组数据背后的意义。

他只是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像是在回应某种跨越了语言与逻辑,早已注定的共振。

城市另一端,一间被无数屏幕包围的暗室里,伊莎贝拉·陈关闭了最后一个监控终端。

屏幕上,丁元英和苏清徽并肩而立的画面戛然而止,化为一片漆黑。

她端起桌上的红酒,轻轻摇晃着,猩红的液体在杯壁上挂出妖异的痕迹。

“这个人……”她低声自语,嘴角噙着一抹危险而迷离的笑意,“已经不能用资本衡量了。”

伊莎贝拉·陈的监控终端熄灭后第三天,一封没有任何发信人信息的加密邮件,被悄无声息地投递进了那位“曼谷呼叫链接(bangkok callLink)前员工”的个人邮箱。

邮件正文只有一张图片——曼谷街头,一把孤零零的红色雨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