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斩因果,断百灾,我是红尘半鬼仙 > 第149章 戏台

中年男人赶忙说有有有,就领着陆离出去了。

陆离就跟着他,在村子附近的田埂边挖来了一小块湿润,带着韧性的黄泥。

回到孙家时,傩婆和姜云泥正在轻声安抚那一家老小,告诉他们孩子暂时无碍,需耐心等待。

陆离先将那三根依旧在默默吞噬晦气的奇香小心放在一旁,然后取来一碗清水,将黄泥慢慢打湿,揉捏。

他凭着记忆中对那尊黄泥鬼佛的印象,手指生疏地捏塑起来。

很快,一个盘坐在莲台上,但造型略显粗糙笨拙的菩萨泥塑在他手中成型,表面的泥浆还在缓缓流淌,就像落了江又自己爬上来的泥菩萨。

在孙志泽好奇的注视下,陆离取出那支黄泥鬼佛笔,蘸着清水,仔细地为泥塑描摹出模糊的五官。

最后,他屏息凝神,用笔尖小心翼翼地点上了最后那双眼睛。

并非金刚怒目,而是低垂中,带着悲悯与温柔的眉眼。

这一刻,手中的泥塑与他记忆中那尊承受痛苦,面目扭曲却依旧守护孩童的黄泥鬼佛已然不同。

它不再是鬼,而是真正的佛了。

陆离将这尊新塑的、还滴着泥水的黄泥菩萨像放在屋内一张干净的桌子上,对孙家人道:“将此物供于屋内,可让你们心神稍安,也能……稍微稳定一下那孩子的精神。”

他话说得保留,但这已是他在不过度消耗鬼佛笔的前提下,能给出的最大程度的安抚。

“大师”的话,此刻在孙家人听来就是天意。

他们顿时感激涕零,一家人竟齐刷刷地跪了下来,对着那尊泥菩萨像连连磕头,口中念念有词地祈求着。

在陆离的视野中,几丝虽然微弱却虔诚的愿力,从跪拜的孙家人身上飘出,缓缓融入了那尊泥塑之中。

他轻轻摇了摇头,心中滋味难言。

傩婆姜青槐和姜云泥也对着泥塑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随后,傩婆对孙家人交代了几句,让他们在家中耐心等待,自己需要去查看其他同样出事的孩子。

陆离和姜云泥跟着傩婆走出了孙家。

他们按照孙家人提供的地址,依次查看了另外两户同样丢了魂的孩子。

情况与孙凌岳大同小异,都是三魂七魄离体,只余空壳。

其中一个女孩生机流逝得格外快,脸色已近乎灰败,陆离叹息一声,再次动用黄泥鬼佛笔,度出一缕微弱的佛光,暂时护住了她的心脉,延缓生机消散,笔身上的黄泥也随之又干涸了几分。

他们行走在白天也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挂着艾草点着香的小村里,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做完这一切,陆离撑着黑纸伞,手中拿着那三炷青烟袅袅的奇香,与傩婆师徒行走在白天也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挂着艾草点着香的小路,来到了村子中心的孙氏祠堂。

这是孩子们最后玩耍的地方,也极可能就是丢魂的源头。

眼前的祠堂看起来有些年头,青砖灰瓦,但维护得还算整齐。

只是此刻,在陆离的感知中,祠堂内部阴影里,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幽幽怨怨,重重叠叠,竟隐隐传来各种混杂的戏曲之声!

仿佛里面正有一个完整的戏班子在开锣唱戏,热闹非凡,却无法真正显现。

傩婆姜青槐浑浊的眼睛微微一眯,一丝精纯的鬼气再次附着其上,她也显然察觉到了里面的异常。

她看了一眼正当空的太阳,皱了皱眉,正午阳气鼎盛,此处阴气竟还能如此活跃?

陆离心念微动,几缕墨黑的鬼发无声蔓延而出,将堆砌在祠堂大门前的一些杂物轻轻移开。

傩婆瞥了一眼那灵巧诡异的鬼发,没说什么,上前一步,用力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漆皮剥落的大门。

“吱呀……”

门轴发出摩擦声。

阳光争先恐后地涌入,照亮了祠堂内部的景象。

只见祠堂内部空间颇大,除了常规的祖宗牌位和供桌之外,最扎眼的是,祠堂中央,竟然真的搭建着一个古旧的戏台!

戏台木质结构,雕梁画栋的痕迹依稀可辨,但早已蒙上了灰尘,结满了蜘蛛网。

台上还散落着一些破烂褪色,沾染污渍的戏服、头饰和道具,一副荒废已久的凄凉模样。

这组合实在有些违和。

陆离看得一头雾水,忍不住低声问道:“祠堂里……怎么会搭个戏台?”

傩婆倒是见怪不怪,她仔细打量着戏台和周围的阴气,沉声道:“一些地方宗族有自己的习俗,不足为奇。

看来,取走孩子魂魄的东西,十有**就与这戏台有关了。”

姜云泥紧张地四下张望,小声问:“婆婆,那……那鬼怪呢?在哪儿?”

“现在日头还旺,它藏得深,或者其本体并不在此,只是残留的气息作祟。” 傩婆判断道:“光看着没用,我们得去村里问问,这戏台究竟有什么来历、出过什么事。”

于是,接下来的大半天,陆离就看着傩婆和姜云泥一家一家地敲门、询问、记录。

傩婆负责主要问询,姜云泥则拿着她的手机和一个小本子。

她们一家一家地敲开那些依旧惶恐不安的村民的门,耐心询问祠堂里戏台的来历、相关传说、以及最近是否还有别的异常。

姜云泥认真地记录着村民口中零碎、有时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

陆离跟在后面,心里暗自嘀咕:

驱鬼这么麻烦的吗?还得查户口?知道它是什么鬼、怎么变的很重要?难道不是看着今天太阳不错,直接冲进去找到那鬼东西一掌捏死吗?还要问生辰八字?

他这种半路出家的“高人”,实在有点无法理解这种“专业流程”。

直到夕阳西下,三人才找了个僻静角落,各自啃了些带来的干粮。姜云泥像是完成作业的学生,开始向婆婆和陆离汇报整理后的信息:

“婆婆,陆道长,我问清楚了,这孙氏祠堂里供奉的是他们的先祖。

据说很多年前,他们这一支的先祖在外遭逢大难,险些丧命,是一位路过的戏班班主好心收留了他,不仅给他治伤,还让他跟着戏班躲过了仇家追杀。

后来先祖发达了,回乡建了祠堂,感念恩情,就立下组训,在祠堂里特意搭了这个戏台,说是要永远给那位戏班恩人留着,盼着他或有他的后人、传人有一天能来此唱上一台戏,孙氏子孙必当世代敬奉。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祠堂的一部分了。”

陆离听得无语,所以,是救命恩人变成了索命鬼?

此时,太阳终于彻底沉入西山,天色迅速暗了下来。

祠堂方向的阴冷鬼气开始加剧弥漫,那咿咿呀呀,婉转凄迷的戏曲声也清晰了不少。

傩婆面色凝重起来,她对姜云泥道:“云泥,准备傩面,这次,你在主位,婆婆我在旁边看着。”

姜云泥深吸一口气,既紧张又有些兴奋。

她连忙从毛驴背上的行李中取出一些特定的法器、香烛和令旗,在祠堂门口一片空地上快速布置了一个简易的供台。

然后,她郑重地将腰间那三副面具依次取下,放在供台之上。

狰狞的白面、悲悯的金面、诡笑的黑面。

准备妥当,姜云泥站在供台前,定了定神,开始随着某种古老的韵律跳动起来。

她的傩舞与傩婆的风格截然不同。

傩婆的舞蹈充满了原始的力量和诡异的压迫感,而姜云泥的舞姿则更加轻盈灵动,甚至带着一种少女特有的柔美与活力,手上的风铃和脚上的铃铛随着舞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刺青亦是随着她的动作若隐若现,与那三副静静放置在供台上的面具隐隐呼应。

陆离撑着伞,站在不远处看着这舞姿翩跹。

舞蹈渐入**,姜云泥的气息开始与供台上的面具连接,她身上的“气”也开始随之流转、变化。

她伸出手,缓缓抓向供台上那副悲悯的金色面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