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旧京扇骨寒 > 第49章 处暑令

旧京扇骨寒 第49章 处暑令

作者:竹与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10:54:36

第四十九章 处暑令

一、处暑至

民国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三,处暑。北平城仿若被倒扣于一只刚揭盖的蒸笼之中,热气沉沉下压,地皮渗出一层白碱。阜成门内“梅雪扇庄”后院,忍冬赤足踏于井水浸过一夜的豆青石上,却未觉凉意——石面被暑金晒得发软,宛如一块温热的铜饼。老铜锤赤膊扛着一扇骨箱,箱内并非扇骨,而是十根“处暑令”——长二尺八、径二寸的空心芦管,管内分作两节:下节填有硝磺、银粉、樟脑,上节灌入新鲜羊脂,脂面浮着一层细盐,盐上插着三茎“金盏银台”——即旱金莲,花蕊藏有“霜信子”(极细之白磷丝),筒口以蜡封,蜡面以针刻“暑”字,一笔一棱,仿若给秋老虎拔牙。今夜将走“处暑令”线:自西直门出,经白石桥、紫竹院、昆明湖西堤,越红山口,直插平西磨镰岭北站,全程一百单八里,昼伏夜行。处暑夜金风未起,燥火先伏,一触即喷脂火,火能贴水不熄,专焚伪警水上仓库。忍冬以井水拭手,井水竟温,仿若夏天最后一泡尿撒入井中。

二、金风死

清晨时分,夜色仍未完全褪去,暑气却丝毫没有消减的迹象。然而,就在这时,屋顶的瓦垄上却率先泛起了一层“金鳞”般的碱霜。一只猫咪静静地卧在屋脊上,它的背部弯曲如铁,尾巴的尖端微微颤抖着,仿佛在抖落一夜的烦热。随着尾巴的抖动,一些细小的尘埃纷纷落下,当它们撞击到瓦片时,竟然发出了“叮”的一声,仿佛迸溅出了火星一般。

在扇庄前街,卖冰棍的梆子只被轻轻敲了半声,就突然裂开了。原来,这枣木梆子被炎炎夏日的高温暴晒得自行爆裂了。而那装冰棍的木桶底部,剩下的冰块也早已融化成了水,水中还漂浮着几片枯黄的槐树叶,仿佛是有人将秋天提前折叠进了井里,然后又被井绳提了上来。

忍冬身着一袭青布裤和月白色的褂子,头发被塞进草帽里,她假扮成“送冰女”的模样,肩上挑着两桶碎冰。在冰的底部,压着十支“处暑令”,这些用芦管制成的冰棍,因为被井水浸泡过,所以外表还包裹着一层湿漉漉的葛布,以防止它们自行融化。而扁担的另一头,则悬挂着一只空荡荡的鸟笼,鸟笼的门上别着一枚铜铃,铃舌被白色的纱布缠绕着,纱布浸满了井水,只要轻轻一摇晃,铜铃就会发出沉闷的声响。

忍冬挑着担子走出巷子,清晨的微风迎面吹来,但这风却不再像刀刃一般锐利,反而像是有人抡起了一把钝锯,将那滚滚的热气锯成了木屑,然后又像天女散花一样,将这些木屑狠狠地撒回到了她的脸上。

三、蝉声焦

巳正时分,蝉鸣声突然变得焦躁起来,时高时低,仿佛要将这炎炎夏日锯成无数碎骨,然后再将这些碎骨研磨成一团,硬生生地塞进人的耳鼓里。

西直门城楼上,砖头被晒得发白,宛如被抽去了生命力一般。伪警们纷纷躲进瓮城门洞里,试图躲避这酷热的侵袭。然而,他们手中的枪管依然滚烫,只是不再冒出热气,取而代之的是一层白色的碱渍,就像是有人把夏天最后一口黏糊糊的痰液咳出,然后晾晒成了盐钉一样。

就在这时,忍冬挑着一担冰走了过来。桶壁上凝结着一颗颗水珠,这些水珠大如黄豆,滚落下来后瞬间就干涸了,只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仿佛是谁在这灰蒙蒙的暑气中,用手指轻轻划下了一道金粉。

伪警们赶忙上前翻动冰块,希望能借此降温。然而,他们的手刚一接触到冰块,就被冻得发青,而指尖却冒出了白色的碱渍,仿佛冬天和夏天在他们的指缝间相互吐痰一般。

在冰块中,伪警们并没有发现芦管的踪迹,只找到了一只烧焦的蝉。这只蝉的翅膀已经被烤焦,腹部也裂开了,里面的金粉被风吹得四处散落。伪警们好奇地吹了一口气,金粉立刻飞舞起来,宛如一场极小的早霜降临。然而,这霜面却泛着金光,仿佛是谁将秋老虎的牙垢吹成了星星一般。

四、处暑火

未正,日西斜,风忽然有了脂,脂里藏刃,刃口贴地卷,芦叶被削成细针,一针针钉进脚踝,却不再流血,只流油。紫竹院废码头,荷盖翻背,像谁把一池绿被金刀割成碎碟,碟底却渗出一层黄脂。忍冬卸冰桶,将十支“处暑令”埋入淤泥土下,筒口斜朝天空,像十支温矛,等夜风来扣弦。老铜锤举灯杆,把灯挑高,灯影映日,竟呈金黄,像谁把太阳按进羊脂里煎。忍冬抬眼,见赵阎青穿灰呢巡长服,领两名伪警巡至码头上,枪刺闪,却闪不过风。赵阎青抬手,让日影斜掠,假意喝问:“冰税缴了没?”忍冬递去一只空火柴盒,盒侧以针刺“暑”字,内藏小纸:今夜湖面封船,借道一刻。赵阎青会意,把火柴盒揣进兜里,挥手放行,日影却有意照向泥滩,像谁把白昼撕开一道金缝。

五、秋夜脂

戌时初刻,夕阳西下,风刀蓦地收刃,地皮“嗤”地合拢,仿若有人将鏊子翻转,底火朝下,却不再滚烫,仅余温热。蝉鸣止息,蛙声渐起,或高或低,犹如将暑天重新吞咽入腹,再呕吐而出,已然化为脂膏。忍冬与老铜锤、麻小六、林闯、小梅子,牵拉着十匹骡子,骡背上驮着空篓,篓底铺垫着干燥的荷叶,叶上覆盖着碎冰,冰下藏匿着“处暑令”,宛如有人将夏天背负于背脊,再让秋风缝合一口。队伍沿着湖堤向西行进,风势渐缓,温度渐升,冰块逐渐融化,水珠滚落,落地瞬间干涸,留下一个个小凹坑,恰似有人在夜空中按下一枚枚黄色指纹。行至昆明湖绣漪桥,桥拱倒映水中,水不再沸腾,仅微微温热,鱼儿跃出水面,半空之中已无烘烤之感,仅沾染一层油光,仿若有人将一湖星子煮成了温汤。桥堍的老柳树,蝉声再次响起,却不再高亢,只是低沉地咳嗽,好似将夏天的最后一口油痰吐出。

六、处暑喷

子初,北风渐紧,风刀出鞘,刃口贴地卷,芦管忽抬头——北风顺刀,棉引“嗤嗤”吐黄舌,火舌钻竹筒,筒壁“噼啪”裂,声如老脂崩,十声连作一声“喷”,仿若秋夜被撕裂成十张黄帆,而后一同抖开。火帆掠空,直扑湖堤,堤上伪警水棚“呼啦”化作金炬,人影四散,恰似黄豆落入油锅。昆明湖水面被火帆映照,竟现金灰色,鱼跃出,半空已不烤,仅带一层油霜,犹如一湖星子被煮成熟月。伪警调水车,水车甫至,轮胎为秋风所割,“噗噗”两声,水车自瘫,宛如夏天被重新煮成一团金雾。火帆借风势,愈发狂躁,直扑对岸万寿山排云殿,殿角铜铃须臾间化金水,顺着飞檐流淌,恰似午夜被重新浇铸为一只巨大的金铃。

七、秋下沟

火帆后,湖堤静,暑气被撕开一道金缝,缝里藏一条暗沟——沟宽两柞,深一柞,上覆芦席,下铺苇垫,垫底垫滚木,木上置十二只木箱,箱内阿司匹林、油墨、电池、手摇发电机、密码本,箱外覆湿泥,泥上撒芦花,像谁把秋天重新埋回湖底。暗沟沿湖底石渠伸至红山口,沟口压断碑,碑面刻“处暑”二字,被火帆映得金白,像谁把节气刀劈再按进泥。忍冬与交通队员伏沟内,以手为铲,把湿泥抹平,汗落泥里,“嗤”一声冒黄烟,像谁把皮肤也当脂媒。沟口火帆掠过,芦花焦卷成灰,灰黄,像谁把秋天重新洗成纸灰。灰落箱上,覆人,像把大地重新刷成金。风气温,火药味混脂香,像谁把午夜重新炼成一枚巨大的金漆,烙在湖底。

八月的秋天,火帆渐渐远去,暑气也随之消散殆尽,连灰烬都不剩一丝。夜幕降临,星星像被谁戳破了无数个小洞一样,一粒一粒地漏了下来,洒落在湖堤残水中。湖水虽然还有余温,但已不再冰冷,倒映着星星,仿佛是银河被搬到了这里。

忍冬用手捧起水,洗去脸上的灰尘,那水滚热,却也不再滚烫,就好像夏天被重新洗成了秋天。她下令让众人抬起箱子,箱子虽然沉重,但却不再让人觉得沉甸甸的,仿佛是谁把希望重新掂量成了轻盈。

十二只箱子,十二个人,每人负责一箱,他们背着芦灰,沿着暗沟前行,宛如十二只黑蚁,缓慢而坚定地爬向红山口,爬向黎明,爬向黎明里最后一盏金灯。那盏白纱黄灯,高高地挂在崖头,灯影映照在灰秋之上,竟然呈现出淡淡的金色,宛如秋天被重新点亮。

九、秋灯金

红山口,关帝庙,庙前古松,松皮被火帆割过,裂口流松脂,脂滴落地,“嗒”一声凝成金珠。松枝挂白纱灯,灯底埋炸药,索连庙门,门开即爆。庙内,关帝像须焦,目却愈赤,秋夜看,像燃炭里嵌两丸冰。供桌上,一排陶钵,钵内插芦管,管上系白纱条,条写“处暑”二字,像谁把节气重新供上神龛。老铜锤举灯杆,把灯挑高,回身对忍冬低语:“庙后崖下,藏十匹骡子,驮空篓,篓底垫焦荷,外覆芦花,像谁把秋天背成灰。”忍冬颔首,把最后一箱阿司匹林放供桌,箱上覆一只铜壳座钟,钟面停于辰正,钟摆被布条缠死,像谁把黎明扼住喉咙。座钟底,藏最后一卷“忍冬霜”改良油纸,油纸卷成细卷,塞钟摆空心杆,外塞软木。她抬眼,秋幕里,崖头金灯晃,灯影映灰秋,竟呈淡金,像谁把秋天重新点亮。

夜幕降临,处暑已过,繁星如粒粒珍珠般从夜空中洒落,仿佛是有人将黑夜戳出了许多小洞。在山涧底部,积水汇聚成一面镜子,倒映着星空,星星宛如在睫毛上闪烁,仿佛有人将银河搬到了这里。忍冬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捧水,再次擦拭面庞,水温虽然依旧,但已不再冰冷,就好像是有人将夏天重新洗成了秋天。

她缓缓站起身来,崖头的金灯依然明亮,那白色的纱帐和黄色的灯光,在秋夜的映衬下,宛如将月亮重新拴在了松梢。

她轻声呢喃道:“处暑令,秋火喷;秋火喷,暑气尽。”

崖头的金灯微微摇晃,灯影映照在灰色的秋景上,竟然呈现出淡淡的金色,仿佛是有人将秋天重新点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