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旧京扇骨寒 > 第2章 雪刃出鞘

旧京扇骨寒 第2章 雪刃出鞘

作者:竹与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10:54:36

廊坊信号塔在月光里像一柄倒插的剑。

塔影斜斜拖过铁轨,把一节闷罐车劈成明暗两段——暗的那端,用红漆刷着“药材”二字,实则装着六十七箱故宫南迁瓷玉;亮的那端,站着两个日本兵,枪刺挑着风灯,灯火被夜气侵得发蓝,像一尾离水的鱼,奄奄一息。

沈清禾伏在塔北三百步外的土丘后,面前摊一张湿羊皮,羊皮上排着十二支空心银管——“忍冬雾三号”。

她指尖蘸水,在管壁依次写下时辰:子、丑、寅……写至“辰”字停住,抬头看月。

月将西沉,铁轨尽头,汽笛遥遥一声,像有人在黑布里划亮火柴。

“来了。”她低声道。

苏砚舟在她右侧,半张折扇掩住下半脸,只露一双眼睛——那眼睛比月光还亮,却燃着两粒极小的火星。

他左手扣扇骨,右手捏一枚蓝钢针,针尾系着极细的鱼线,线藏进袖内,另一端缠在信号塔底的铜接线柱上。

“雾起,线断,塔倒,车停。”他轻声念,像在背戏文。

沈清禾点头,把第一支银管递给他,自己却留下写着“辰”字的那支——辰时,正是日军宪兵队换岗的缝隙。

风从西北来,卷起铁轨边的碎煤,打着旋儿扑向塔身。

苏砚舟忽然伸手,在沈清禾发髻上摘下一粒忍冬枯籽——那籽不知何时粘上去的,小得像泪痣。

他两指一捻,籽壳碎裂,淡苦香溢出。

“毒花谢了,”他笑,“该结新果。”

话音未落,他整个人已滑下土丘,黑影贴着草皮,速度快得像夜狐。

沈清禾目送他潜入塔影,这才低头,把“辰”字银管含在唇间——管口用蜡封,牙咬即破。

苦味瞬间溢满舌根,她却微微眯眼,像品一盏回甘极好的春茶。

苦味是信号——她的血开始加速,心跳声大得仿佛旁边有人擂鼓。

塔底,苏砚舟像一截被风吹散的旧墨。

他背贴钢架,折扇“哒”地轻响,扇骨弹出薄刃,刃宽不过韭叶,却在月光下闪出一道冷电。

电光掠过,铜接线柱被割开一道细缝,鱼线无声嵌入。

他抬手,扇骨再响,薄刃缩回,扇面展开——扇面正是那只被摁了黑指印的忍冬。

他对着扇面轻吹一口气,黑指印竟渐渐晕开,化作一朵墨梅,梅蕊处渗出极细红丝——那是沈清禾提前调好的“引”,遇血即燃。

红丝顺着扇纹游走,像一条极小的赤蛇,钻入扇骨暗槽。

苏砚舟合扇,抬头,冲土丘方向比了个手势——三指并拢,斜斜一划,像刀抹喉。

沈清禾看见,缓缓伏身,把剩余银管插进土丘侧壁的鼠洞里——洞早被掏空腹膛,里面塞满晒干的忍冬叶,一点火星即可引爆。

她做完,抬眼望塔,舌尖顶破蜡封,苦味顺着喉管滑下,像一条冰线,直坠丹田。

于是,她听见自己的心跳骤然分瓣——一半在胸腔,一半在塔影里,与苏砚舟同步。

铁轨震动由远及近,闷罐车头顶的煤烟先一步扑到,把月光染得浑浊。

塔上,风灯忽灭,日本兵骂了一句,划火柴,连划三根皆被风吹断。

第四根火柴刚亮,一抹黑影已贴到他身后——苏砚舟。

扇骨轻响,薄刃从日本兵颈侧滑过,像风掠过柳梢,血珠尚未来得及迸出,人已被拖进塔内。

另一侧,另一个日本兵闻声回头,却只看见一柄折扇迎面展开——扇面墨梅鲜红,像突然绽放的伤口。

他张嘴欲喊,扇骨已点在他喉结,七针齐出,3秒,封喉。

苏砚舟扶住两具尸体,轻轻放倒,像放倒两袋湿煤。

他抬手,拽动鱼线——“铮!”

铜接线柱被拉出一串蓝白火花,信号塔顶的铁臂突然停摆,指向“错误”方位。

远处,闷罐车司机看见红灯骤灭,本能拉闸,车轮与铁轨爆出刺耳尖叫,像有人在黑夜里撕开一匹绸。

车尚未停稳,第三节车厢底已钻出一个人——沈清墨。

他穿日军列兵制服,钢盔压到眉下,左手提一只空药箱,箱底是活动的,装着十二枚“忍冬雾三号”。

他猫腰沿车侧疾走,每经一扇通气窗,便弹开药箱暗格,投一枚银管进去——银管落地,无声无息,却在十息后冒出淡黄烟雾,像有无数条小蛇顺着车厢缝隙游走。

第七节时,他忽然停住——车厢里传出一声极轻的童音,像小猫呜咽。

沈清墨眉心一跳,那节车厢标着“杂物”,门却从外反锁。

他贴窗,借着车顶漏下的微光,看见里面挤着三十来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二三,最小的才及腰,皆被麻绳捆了手脚,嘴塞破布。

孩子身边,堆着一只只木箱,箱角刷着“昭和”年号——那是日军随军“科研班”从故宫劫出的“样件”,准备押往天津港,再船运本土。

沈清墨咬肌鼓起,右手摸向腰间,却触到冰凉的扇骨——苏砚舟的折扇不知何时插在他皮带里,扇头刻着一行小字:“童无辜,救。”

他深吸一口气,改摸向药箱底层,取出一枚绿色蜡丸——“忍冬雾·解”,含在舌下,随即拉开车门,闪身而入。

车厢内,烟雾已起,孩子们被呛得眼泪直流,却因嘴被塞住,哭不出声。

沈清墨蹲身,扇骨挑断麻绳,把“解”药丸逐一塞入孩子舌下,动作快而稳,像一台精准的织机。

最后一粒药给出,他抬手,冲车顶比了个手势——两指并拢,斜斜一划,像刀抹喉,却是“反向”——救人,不杀。

车外,沈清禾伏在暗沟,看见手势,立刻从鼠洞里抽出一根空心苇秆,秆内塞着“忍冬雾·迷”,专对成人。

她含住苇秆,轻轻一吹——淡黄烟雾顺着车底缝隙钻入,像无数条柔软的手指,悄悄捂住日军押运兵的口鼻。

十息后,车厢外传来重物倒地声,像麻袋摔煤堆。

沈清墨推门,月光泻入,照在他脸上——那是一张与沈清禾七分相似却更锋利的脸,眉骨如刀,唇薄如刃,此刻却带着极温柔的笑。

“别怕,”他对孩子们说,“哥哥带你们回家。”

他解下钢盔,露出左额一道月牙疤——那是济南惨案夜晚,母亲用身体替他挡弹片留下的印记。

疤在月光下泛着淡白,像一弯将满的月,照着他弯腰抱起最小的孩子,像抱起七年前没能救下的自己。

信号塔上,苏砚舟已布好最后一根鱼线——线一端缠在塔身主梁,另一端系着一枚“忍冬雾三号”,悬在闷罐车车顶正上方。

他抬眼,望见沈清墨抱着孩子走出车厢,眉梢微挑,像看见一场迟到的雪落在旧伤口上。

他收扇,薄刃弹出,在鱼线上一划——“崩!”

鱼线断,银管坠落,砸在车顶,碎成星屑。

淡黄烟雾瞬间爆开,像一朵巨大的忍冬花,在月光下绽放到极致,又迅速凋零。

烟雾中,苏砚舟滑下塔身,黑影掠过铁轨,掠过车厢,掠过倒地的日军,像一柄无人察觉的冷刃,悄悄回到沈清禾身侧。

两人对视,无需言语——塔已倒,车已停,人已救,国宝尚在。

接下来,只剩最后一步:把孩子们和文物,一起送出黑夜的北平。

远处,传来一声极轻的口哨——三短一长,是沈清墨。

沈清禾抬头,看见哥哥站在第七节车厢门口,怀里抱着熟睡的孩子,背后衬着将坠的月,像一株开满白花的忍冬树。

她忽然想起父亲在世时说过的一句话——“毒与刃,同出一脉:毒是慢火,刃是快刀;一个救人,一个护国;火先暖,刀后亮,暖亮交叠,便是人间。”

此刻,人间正以最冷的方式,向他们展开怀抱。

沈清禾深吸一口气,把剩余银管全部插入鼠洞,拉断火折,点燃忍冬枯叶——“轰!”

土丘掀起一团闷雷,雷光里,淡黄烟雾被撕成碎片,像一场提前到来的霜降,轻轻覆在旧京的伤口上。

雷声中,她听见自己的心跳与苏砚舟同步——一半在胸腔,一半在塔影里,一半毒,一半刃,一半救人,一半杀伐。

而远处,北平城墙的轮廓正渐渐亮起第一缕灰白——天,将亮未亮;毒花,已开未谢;雪刃,已出鞘,尚未饮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