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旧京扇骨寒 > 第3章 鹰翼低垂

旧京扇骨寒 第3章 鹰翼低垂

作者:竹与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10:54:36

爆炸的余烬像一场黑雪,落在铁轨两侧。

沈清禾从土丘后抬头,看见信号塔斜斜地挂在半空,铁臂折断,像被扭断的鹤颈,喉管里还闪着幽蓝电火。

风一吹,电火化作流萤,四散飞去,照亮她睫毛上沾着的尘土——那尘土带着硝与忍冬混合的苦味,像旧京最末一口余温。

她抬手,拍去尘土,拍去心跳里多余的慌乱。

左侧,苏砚舟半蹲,折扇横咬在齿间,扇骨刃口沾一点暗红——那是最后一枚“三号”爆开时,飞溅的铁屑划破他左臂留下的血。

血珠顺着肘弯滴落,落地竟无声,被干燥的煤渣瞬间吸尽。

沈清禾伸手,想替他按住伤口,却被他侧身让过。

“血少,路长。”他含糊地说,把扇插回腰后,嗓音像刀背刮过碎冰。

沈清禾明白他的意思——流血会引犬,犬会引人,人会把整座北平都撕醒。

她收回手,从马面裙底撕下一指宽布条,布上绣着半朵忍冬,黄线已褪成灰白。

苏砚舟不再拒绝,任她把布条缠在臂上,缠得极紧,像缠住一段即将溃散的弦。

布条打结时,她指尖在他肘弯停留一瞬,触到脉搏——跳得急而稳,像夜里偷偷提速的火车。

那一瞬,她忽然想起七年前济南府的清晨,哥哥背她翻墙,自己也是这样偷偷按他的脉,确认他还活着——如今,活着的人又多了一个。

铁轨南侧,第七节车厢门大开,沈清墨抱着孩子跃下踏板。

孩子缩在他怀里,小脸埋进呢子大衣,只露一只脏兮兮的耳朵,耳轮被月光照得透明,能看见细小的血管,像初春的河汊。

沈清墨左额月牙疤在暗处发亮,像一枚被岁月磨薄的银元。

他冲妹妹打手势:两指并拢,斜下——“向西,排水渠”;掌心翻上——“孩子先走”;拳心贴胸——“我断后”。

沈清禾点头,转身,从藤箱底抽出一块折叠成方胜的粗布——展开,竟是一只扁扁的鹰风筝,竹骨薄如韭叶,蒙的是旧羊皮,上用墨线勾出羽翼,羽根处缀着小小铜铃。

她咬破指尖,血珠抹过鹰喙,低低念了句:“去吧,回家。”

随即抬手,把风筝顺风一放——鹰翼抖开,铜铃脆响,像一粒冰珠滚进深井。

风筝贴着地皮滑出去,掠过大片枯草,草叶被风割得“沙沙”响,像无数细小的掌声。

那是给孩子们的信号:跟着鹰翼下的铜铃声,一直向西,不要回头。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跳下踏板,最小的才及腰,由大孩子牵着,像一串被风吹散的槐米。

他们鞋底都缠着布,落地无声;衣角都缝着忍冬叶,叶背用朱砂画着细细箭头——那是沈清墨昨夜用缝衣针一点点刺上去的,针脚比母亲当年绣嫁衣还密。

最后一个孩子下地时,乌篷车里突然传来咳嗽——低而短,却带着痰音,是成年男人。

沈清墨眸色一沉,把孩子往妹妹怀里一推,自己翻身回车厢。

车厢深处,木箱后,蜷着一个人——伪军制服,少尉衔,左手攥着一只撕破的儿童帽,右手握着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枪口正对着沈清墨胸口。

“别动。”少尉声音嘶哑,带着鲁地口音,像被砂纸磨过。

沈清墨停住,双手微举,目光却掠过对方肩头,落在木箱缝隙——那里,露出一角黄缎,是故宫龙椅靠垫的绣面。

他心底迅速算了一笔账:龙椅靠垫,清雍正年间,一级甲;孩子帽子,粗布,染靛蓝,不值钱;可孩子帽子若被伪军带走,明日天津港“科研班”的案卷里就会多一条“试验品”——不值钱的命,便永远不值钱。

于是他笑了,月牙疤跟着弯起,像一弯将满的月突然碎出缺口。

“你要什么?”他问。

“车、孩子、货,全留下。”少尉喘了口气,“我放你一条生路。”

“生路?”沈清墨侧耳,听见车外铜铃声渐远,心底稍定,声音却放得更低,“我怕你——走不完。”

话音未落,他左肩突然一沉,像被夜色压弯——“哧!”

少尉手腕绽开一道细红,手枪“当啷”落地。

沈清墨顺势俯身,左掌劈向对方颈侧,少尉连哼都没哼,便软倒在孩子帽旁。

他拾起枪,退出弹匣,随手抛进木箱缝隙,像扔掉一块废铁。

随后弯腰,把少尉制服剥下,团成一团,塞进装“忍冬雾”残渣的空药箱——箱盖合拢,锁扣“咔哒”一声,像给某个无名坟冢钉了钉。

做完这一切,他抬眼,看见车厢外,妹妹正抱着最小的孩子,孩子睁着黑漆漆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他。

沈清墨伸手,在孩子发顶揉了揉,掌心沾到草屑与月光,凉而软。

“走吧,”他说,“回家。”

鹰风筝在西北方向低空盘旋,铜铃声响在风里,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牵着三十六个孩子,也牵着旧京最后的体面。

沈清禾走在最前,藤箱已空,却背得比来时更沉——箱里装着孩子们脱下的破鞋,鞋底沾着煤渣、血渍与泪,她要带它们出城,让每一寸苦难都有去处。

苏砚舟殿后,折扇半开,扇面墨梅被月光洗得发亮,像一面小小的旗,旗上却沾着敌人的指印。

他每走十步,便暗中折断一根路边枯枝,断口朝外——那是留给后续兄弟的记号:“此路可行,勿疑。”

走到第三处记号时,他忽然停步,侧耳——风里,传来另一种铃声:沉闷,杂乱,带着铁与犬的喘息——日军追兵,已至。

沈清禾也听见了,她抬手,孩子们立刻蹲进半人高的枯草,像一群受惊的鹌鹑。

铜铃骤停,鹰风筝失去牵引,被风卷得更高,在夜空里翻了个身,竟直直朝追兵方向飘去。

苏砚舟低骂一句,折扇“啪”地合拢,扇骨刃片弹出,他反手扣住,像扣住最后一枚筹码。

沈清墨却笑了,月牙疤在月光下闪出冷白。

“鹰不能落敌手。”他说,随即弯腰,从地上拾起一块碎石,扬手——“嗖!”

碎石破空,精准击中鹰风筝竹骨主干。

“咔嚓!”

竹骨断裂,风筝歪斜,铜铃骤哑,像被掐住脖子的鸟,一头栽进远处排水渠,再无动静。

几乎同一瞬,沈清禾从袖口摸出最后一支“忍冬雾”——四号,无色,无味,专对犬。

她拔开蜡塞,将药液沿地面缓缓倒成一条细线,像给土地缝一道看不见的伤口。

药液渗入草根,片刻,追兵最前头的狼青军犬突然刹住,鼻翼狂抽,却再不敢向前——它闻到了母亲子宫的味道:温暖,安全,却永远回不去。

犬身后,日军骑兵勒马,马匹嘶鸣,铁蹄跺地,却跺不散那股突如其来的哀恸。

趁这空隙,沈清禾挥手,孩子们起身,猫腰钻进排水渠暗洞——洞口早被哑婆用豆汁渣与干草掩住,外人看去,只是一堆无关紧要的郊野垃圾。

一个、两个、三个……

最后一个孩子钻入时,月亮正好被云吞没,天地陷入短暂失明。

沈清禾却站在洞口,没有立刻下去,她回头,望向数十步外——苏砚舟与哥哥并肩而立,背对黑暗,面向追兵,像两株被夜风吹散的忍冬,一毒一刃,即将同时迎向最冷的霜。

风骤紧,云破月出,铁蹄声再次响起,却比先前迟疑——狼青犬已伏地,发出低低呜咽,像替敌人提前哭丧。

苏砚舟抬手,折扇展开,扇面墨梅被月光照得血红,他轻声道:“沈副队,带孩子们走。”

沈清墨侧目,月牙疤在暗影里弯成刀背。

“你呢?”

“我断后。”

“两个人,断得干净。”

苏砚舟笑,声音低而清,像雪落铜盘:“毒花已开,雪刃未饮血,岂非憾事?”

沈清墨不再劝,抬手,在对方肩上一按——那按极重,像把整座北平的重量,都按进这一掌。

“活着回。”他说。

“一定。”苏砚舟答。

两人同时转身,背对背——一个走向洞口,一个走向追兵;一个怀里抱着三十六个孩子,一个袖里藏着七枚封喉针。

月光下,两道影子被拉得极长,像两柄即将交错的刃,在旧京残破的胸膛上,划出最后的十字。

而远处,忍冬的枯枝被风摇得“沙沙”响,像无数细小的掌声,为这场尚未落幕的离别,提前送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