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宋骑天下 > 第1章 雨殿惊魂

宋骑天下 第1章 雨殿惊魂

作者:刺州的素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10:42:55

政和五年春,东京汴梁。

细雨如丝,缠绕着宫殿的飞檐斗拱,将琉璃瓦洗得晶莹剔透。垂拱殿内,沉香袅袅,帐幔低垂,数十人屏息静立,目光都聚焦在龙榻之上。

赵启只觉得头痛欲裂,耳边是淅淅沥沥的雨声和压抑的啜泣。他费力地睁开眼,朦胧中看到雕龙画凤的穹顶,丝质的帐幔,还有一群穿着古装的人围在床边。

“陛下!陛下醒了!”一个尖细的声音惊喜地叫道。

陛下?赵启心中茫然。他最后的记忆是实验室里刺眼的闪光和仪器爆炸的巨响。他是赵启,开封本地人,工科博士,正在做一个能源实验……

一阵剧痛袭来,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入脑海——挥毫泼墨、祭祀大典、奇石花木、歌舞升平……还有一个名字:赵佶。

“太医!快传太医!”一个身着凤冠霞帔的美妇人急切地吩咐道,她眼中含泪,紧握着他的手,“官家,您已昏迷三日,可把臣妾与孩儿们吓坏了。”

赵启——或者说此刻的赵佶,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自称“臣妾”的女人,她约莫三十余岁,容貌端庄秀丽,气质雍容华贵。他的目光又转向床边几个年幼的孩子,他们眼中满是惶恐与期待。

“皇、皇后……”他脱口而出,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陌生的腔调。随着这两个字的出口,更多记忆涌了上来——这是他的皇后郑氏,旁边是太子赵桓、郓王赵楷、柔福帝姬……

他成了宋徽宗赵佶?那个被誉为艺术天才却葬送大宋江山的亡国之君?

赵启内心翻江倒海。作为开封本地人,他对这位葬送北宋江山的皇帝再熟悉不过。政和五年,距离靖康之耻仅有十一年!

“父皇,您感觉如何?”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上前问道,面色忧虑。

“桓儿……”赵佶认出了这是太子赵桓,未来的宋钦宗,也是与自己一同被金人掳走的苦命人。

太医匆匆赶来,为他把脉后,面露喜色:“陛下脉象已趋平稳,真是祖宗庇佑!只是龙体尚虚,需好生调养。”

赵佶挣扎着想要坐起,立刻有内侍上前搀扶,在他背后垫上软枕。借着这个动作,他仔细打量这座垂拱殿——殿内金柱矗立,彩绘精美,地上铺着锦毯,陈设着各式珍玩。殿外雨丝斜飞,落在汉白玉栏杆上,溅起细密的水花。远处宫阙在雨中若隐若现,整个大内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这般富丽堂皇,这般精致典雅,谁能想到十一年后就会被金人的铁蹄踏破?

“朕……因何昏迷?”赵佶问道,声音已恢复了几分平稳。

郑皇后犹豫片刻,低声道:“官家服了林灵素真人进献的丹药,不久便昏厥过去。”她眼中闪过一丝怨怼,“那妖道已被收押待审。”

林灵素?那个备受宠信的道士?赵佶在融合的记忆中找到了这个人——一个精通道法、能言善辩的方士,自己曾经对他推崇备至。

“来人,把林灵素放了。”赵佶忽然道。

殿内众人都愣住了。

“官家,那妖道几乎害了您的性命啊!”郑皇后急道。

赵佶摆摆手:“丹药之事,本是朕自愿尝试,怪不得他。”他心里明白,林灵素不过是个投机者,真正的祸根是这个时代对道术丹药的盲目迷信。更何况,记忆中这个道士确实有些本事,留着或许有用。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时间理清思绪,不能刚醒来就大动干戈。

内侍领命而去。赵佶又对郑皇后道:“朕已无大碍,皇后与孩儿们守候多时,也去歇息吧。”

郑皇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赵佶坚定的眼神,只得带着子女们行礼退下。

殿内终于安静下来,只余雨声和香炉中沉香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赵佶靠在软枕上,望着殿外绵绵春雨,心中波涛汹涌。他成了赵佶,那个创造了瘦金体、主持编纂《宣和画谱》、痴迷艺术却荒废朝政的皇帝。而现在,他是赵启与赵佶的融合体——拥有赵佶的记忆与身份,也拥有赵启的现代知识与历史认知。

“靖康之耻……”他喃喃自语。作为开封人,他无数次去过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凭吊过那段屈辱的历史。而现在,他不仅身处北宋最后的繁华时刻,更成为了这段历史的核心人物。

“不,绝对不能再重演!”他攥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是现代人,熟知历史的走向,知道宋朝灭亡的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其他,而是被原来的自己给亲手葬送的,现在的他掌握现代科技原理,知道哪些人是忠臣,哪些是奸佞;现在的他又是赵佶,大宋皇帝,手握至高无上的权力。两者的结合,或许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不让靖康耻再发生!

想到这里,赵佶眯起眼睛“金国……”。

政和五年,也正是完颜阿骨打已经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此刻正对辽国虎视眈眈。而不久后,宋朝将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联手灭辽,然后引狼入室,招致灭顶之灾。

既然来了,就必须要改变这一切!怎么改变呢?

记忆中,北宋军队战斗力薄弱,大多都已经荒废,军官普遍吃空饷,名义上的编制满员,实际兵力大打折扣。军队管理混乱,纪律废弛。武器装备落后,骑兵更是无法与金国铁骑相提并论。朝堂上党争不断,蔡京、童贯等权臣把持朝政。民间虽然富庶,但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暗流涌动。

“军工、情报、骑兵……”赵佶低声重复着这几个词。这是他能想到的破局关键——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建立完善的情报网络,打造强大的骑兵部队。

但要实现这些,他必须首先巩固自己的权力,清除朝中奸佞,掌握真正的实权。

“陛下,童枢密使求见。”内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童贯?那个权倾朝野的宦官,日后北伐失败的统帅?

赵佶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这些祸国殃民的权臣,他一个都不会放过。但现在,还不是摊牌的时候。

“宣。”他简短地说道,同时调整了一下坐姿,努力回忆着赵佶平日的神态举止。

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个身着紫色朝服、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步入殿内,恭敬行礼:“臣童贯叩见陛下。闻陛下苏醒,臣欣喜万分,特来请安。”

赵佶打量着这个在北宋末年举足轻重的人物,淡淡说道:“爱卿平身。外面情况如何?”

童贯起身,垂手恭立:“回陛下,朝中一切安好,只是有些大臣对林灵素那妖道颇为愤慨,要求严惩。”

赵佶听出了童贯话中的试探之意,不动声色道:“朕已命人释放林灵素。丹药之事,是朕自己的决定。”

童贯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陛下圣明。只是……蔡太师等人对此颇有微词。”

蔡京?又一个需要清除的权臣。赵佶心中冷笑,面上却温和:“朕自有主张。童卿冒雨前来,忠心可嘉,赐锦缎十匹,金百两。”

童贯连忙谢恩,脸上露出喜色。

又应付了几个前来请安的大臣后,赵佶感到一阵疲惫。他吩咐内侍不得再打扰,独自一人靠在榻上,望着殿外连绵的春雨。

雨中的大宋宫殿,美得如同一幅水墨画。飞檐翘角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远处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汉白玉栏杆被雨水洗得发亮,庭院中的花木含着水珠,在春日里显得格外娇嫩。

这般精致优雅的文明,怎能毁于野蛮的铁蹄?

赵佶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

从今天起,他不再仅仅是艺术家赵佶,也不仅仅是科学家赵启。他是要扭转乾坤、重写历史的大宋皇帝。

“金国,女真……”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等着吧,这一次,结局将会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