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斯·多斯拉克的红草原上,十八岁的卓戈站在“世界之脐”石堆前,脚下是十二具反叛卡拉萨首领的尸体。他手中的阿斯塔波长鞭还在滴着血,身后是三百名最勇猛的血盟卫,草原的风卷着沙砾打在他们**的胸膛上,却无人敢动——三天前,这三百人跟着卓戈,用一夜时间踏平了三个叛乱的卡拉萨,创下多斯拉克历史上最快的征服纪录。
“他们说我年轻,说我不配统领十二卡拉萨。”卓戈的声音不高,却像惊雷滚过草原,“现在,谁还敢说?”
无人应答。石堆旁的篝火映着他年轻却冰冷的脸,他突然拔出腰间的亚拉克弯刀,划破掌心,将血滴在“世界之脐”的石头上:“从今天起,我不是普通的卡奥,是‘圣卡奥’——草原唯一的王。不臣服者,鞭子会告诉他们规矩。”
这一天,被后来的圣卡奥帝国史书称为“血誓日”。卓戈不知道,他掌心的血渗入石缝时,一道来自异界的灵魂种子正在悄然苏醒,那里面藏着另一个世界关于“集权、经济、扩张”的完整知识体系,将彻底改写草原的命运。
第一卷:草原归一(统一之战三年)
一、十二卡拉萨的臣服(第一年)
卓戈的扩张从“整合内部”开始。灵魂种子告诉他:“草原的松散源于部落林立,必须用‘恐惧’与‘利益’双管齐下。”
- 恐惧法则:他组建了一支“暗夜骑手”部队,共五十人,每人配备两匹快马、一把浸毒的匕首。每当有卡拉萨首领私下聚会,暗夜骑手会在次日清晨将他们的头颅挂在部落的图腾柱上。第一个月,就有两个试图联盟反叛的首领死于非命,他们的卡拉萨被拆分,部众分给忠诚的血盟卫。
- 利益捆绑:卓戈宣布“共享牧场”政策——所有臣服的卡拉萨,可在红草原南部共享水草最丰美的夏季牧场,但必须按人口缴纳“保护费”(每十匹马每年上缴一匹马驹,每百只羊上缴十只公羊)。这既解决了草原部落因争夺牧场常年混战的问题,又让卓戈的私人牧场在一年内扩大了三倍。
到第一年冬,除了最偏远的“白骨卡拉萨”,其余十一个卡拉萨的首领都亲自来到维斯·多斯拉克,在卓戈面前跪下,将象征权力的马鞭献上。卓戈将这些马鞭熔铸成一根黄金权杖,杖头刻着他的头像——圣卡奥帝国的第一件王权象征诞生了。
二、废除“多斯拉克旧俗”(第二年)
灵魂种子的知识不断涌入:“一个帝国不能只有武力,必须有规则。”卓戈开始系统性改造多斯拉克人的传统:
- 废除“不耕种”禁忌:多斯拉克人视耕种为耻辱,卓戈却从自由贸易城邦请来农夫,在红草原边缘开垦出万亩农田,强制分配给十个卡拉萨种植小麦。反抗者被当众鞭打,直到第一个麦穗成熟时,看着白面饼比马肉更易储存,反对声渐渐消失。
- 建立“文字法典”:他让俘虏的城邦学者用多斯拉克语创造文字,编写《圣卡奥法典》,规定“杀人者偿命、偷盗者断指、不缴保护费者沦为奴隶”。法典被刻在维斯·多斯拉克的巨石上,由专门的“执法骑手”巡视执行。
- 统一度量衡:以卓戈的身高为“一卡奥”(约1.8米),以他的手掌宽度为“一掌”(约20厘米),统一贸易交换标准。这让草原内部的物资交换效率提升了四倍,过去用十匹马换一把剑的混乱局面彻底终结。
这一年,卓戈的帐篷变成了“金顶大帐”,由三千名奴隶耗时三个月建成,帐内铺着狮皮地毯,挂着从城邦抢来的丝绸。他坐在黄金座椅上,接受各卡拉萨的朝贡,灵魂种子告诉他:“权力需要仪式感来巩固。”
三、白骨卡拉萨的覆灭(第三年)
最后一个反叛的“白骨卡拉萨”位于草原最北端,首领是卓戈的叔叔,以残忍着称,控制着通往北方城邦的商路。卓戈知道,拿下这里,才能打通草原与外界的贸易通道。
- 战前布局:卓戈假意派使者求和,献上一百名美女和五十匹骏马,让叔叔放松警惕。同时,他让暗夜骑手伪装成商人,混入白骨卡拉萨的营地,摸清了水源地和草料库的位置。
- 总攻之夜:在月圆之夜,卓戈亲率五千骑兵突袭。他兵分三路:一路切断水源(在上游投毒),一路焚烧草料库,主力则直扑首领大帐。战斗持续了四个时辰,当卓戈的亚拉克弯刀砍下叔叔的头颅时,白骨卡拉萨的最后一丝抵抗也熄灭了。
- 战后整合:卓戈将白骨卡拉萨的部众全部迁徙到红草原,与其他部落混居,彻底打散他们的族群认同。同时,在原白骨卡拉萨的地盘设立“北境关隘”,派五百名骑兵驻守,向过往商人征收“过路费”(每车货物抽成十分之一)。
三年后,当卓戈再次站在“世界之脐”石堆前时,脚下的草原已无任何反叛势力。他颁布诏令:“所有多斯拉克人,都是圣卡奥帝国的子民。草原之上,只有一个声音——圣卡奥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