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森林的核心区域,那棵存活了万年的智源树正散发着柔和的青光。树干上,一块巴掌大的树皮泛着特殊的光泽——这是林恩耗费三年心血培育的“智慧之皮”,从智源树的初生枝桠上精心剥离,又用星界泉水浸泡了七百二十天,让每一缕纤维都浸透了知识能量。此刻,它正悬浮在真理炼金阵中央,等待着被赋予“永恒”的使命。
“普通的纸张会腐朽,水晶会碎裂,连超脑的量子芯片都有存储极限。”林恩的指尖划过炼金阵边缘的符文,真理之眼映出树皮纤维中流淌的知识光流,“但智源树的树皮不同,它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每一个细胞都在记录着宇宙的演化。用它炼制的书,理当承载所有可知与未知。”
炼制永恒之书的念头,源于万源图书馆的一次“知识溢出”危机。三年前,超脑的数据库因存储了太多跨位面知识而出现逻辑紊乱,那些无法被现有体系分类的混沌信息,像失控的潮水般冲击着数据库的边界。当时林恩突然意识到,无论科技或巫术如何发展,人造的存储介质总有极限,唯有借助自然本身的“记录天赋”,才能实现真正的“无限”。
智源树,正是这样的“自然记录者”。它的年轮里封存着万年来的星轨变化,叶片上的纹路记录着巫术法则的演化,根系深入地脉,能捕捉到大地深处的能量记忆。林恩曾用智慧之光解析过一片智源树的枯叶,竟在其中发现了史前文明的数学公式——那是古树在吸收土壤养分时,无意中“记录”下的地底遗迹信息。
“要用智树之皮造纸,首先要保留它的‘活态记录能力’。”林恩取出一瓶用自身精神力与智源树树脂混合的“活化剂”,缓缓滴在树皮上。树皮接触到活化剂的瞬间,突然舒展开来,纤维如同活物般微微颤动,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小的知识符文——这证明它的“记录本能”没有被破坏。
接下来的炼制,是一场“知识与物质的共舞”。
林恩启动真理炼金阵,将沉星岩粉末、虚空冰晶、星界墨水按3:2:5的比例混合,制成“永恒墨水”——这种墨水能与智树之皮的纤维产生量子纠缠,写出的文字会成为树皮的一部分,永远无法被抹去。当他用特制的“思维羽毛笔”(笔杆是智源树的枝条,笔尖是用超脑数据流凝结的能量丝)蘸取墨水,在树皮上写下第一个字时,奇迹发生了:
那个“知”字刚落下,就化作金色的光纹融入树皮,而树皮的面积竟微微扩大了一丝,仿佛为了容纳这个字而主动生长。超脑的监测显示,树皮的分子结构在文字融入的瞬间发生了重组,形成了更稳定的“存储晶格”——这正是“无限记录”的关键:书本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动“生长”。
“它不是在‘承载’知识,是在‘消化’知识。”林恩看着树皮上不断闪烁的光纹,眼中闪过兴奋,“就像智源树吸收养分后会生长,这本永恒之书吸收知识后,也会不断扩展自己的容量。”
炼制过程持续了九天九夜。林恩以智慧之光为引,将超脑中的基础法则、万源图书馆的核心典籍、甚至自己识海中的部分认知模型,源源不断地注入树皮。树皮从最初的巴掌大小,逐渐扩展到普通书本的尺寸,封面自动浮现出由知识符文组成的花纹,书脊处生成了一道能感应精神力的“索引槽”,而内页则是由智树纤维编织成的“活页”,每一页都能根据记录内容的多少自动增减。
当最后一道法则注入书本时,整本书突然爆发出耀眼的青光,与远处的智源树产生共鸣。林恩伸手触碰封面,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仿佛在抚摸智源树的树干。书的封面上,自动浮现出三个由光纹组成的大字——“永恒之书”。
“成了。”他轻轻翻开书页,第一页上,刚才写下的“知”字正散发着微光,周围自动生成了无数相关的注解,从巫术的“认知符文”到科学的“信息论”,条理清晰,仿佛有一位无形的学者在实时整理。
鲍尔恰好端着刚出炉的“智慧面包”路过,看到悬浮在空中的永恒之书,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这书……是活的?”
“它是智源树的另一种形态。”林恩合上书本,青光收敛,它变回了一本看似普通的皮质笔记,“也是所有知识的最终归宿。”
第二章:无限之页,万知归流
永恒之书的“无限记录”能力,在第一次正式使用时就震撼了整个智慧学派。
那天,林恩正在解析一段从混沌虚空带回的“无序法则碎片”——这种碎片由无数混乱的信息组成,无法被超脑的数据库分类,更无法用现有文字描述。当他尝试用思维羽毛笔将碎片的波动记录在永恒之书上时,奇迹发生了:
笔尖接触书页的瞬间,无序法则碎片突然变得稳定,书页上自动浮现出从未见过的“混沌符文”,将碎片的本质层层拆解。更神奇的是,随着记录的深入,书的厚度在肉眼可见地增加,原本只有百页的书本,不到半小时就扩展到了千页,且每一页都写满了清晰的注解,甚至包含了与其他法则的关联图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