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的“真理阶梯”,由七千三百级青铜台阶构成,每一级都铭刻着不同世界的基础法则符文。林恩坐在第两千一百级台阶上,指尖摩挲着阶面的“熵增符文”,这是他在此静坐的第三十七年。
阶下云海翻涌,偶尔有“知更鸟”(天空之城的信使生物,形似白鸽,翅尖拖曳着符文光带)掠过,丢下一卷卷来自万源图书馆的新录知识。林恩没有抬头,意识正沉浸在灵魂深处——那里,一团混沌的精神力正经历着第九十九次压缩。
“三级巫师的门槛,从不是能量强度,而是灵魂的‘结晶度’。”道格拉斯的声音曾在他初入阶梯时响起,“你能解析万法,却未必能将万法熔铸为己用。青铜阶的每一道符文,都是一面镜子,照见你灵魂中的杂质。”
三十七年前,他带着万源图书馆的认知沉淀来到真理阶梯,本以为凭借智慧真理的底子,十年内便能冲击三级。可当他尝试凝聚灵魂核心时才发现,过往解析的万千法则如同散落的沙砾,虽各有光泽,却缺乏一种“内生的秩序”。
就像此刻,他正引导精神力冲刷灵魂边缘的“犹豫杂质”——那是在赤晶小世界面对晶甲地精时,一瞬间的恻隐之心残留的能量印记。青铜阶的“抉择符文”突然亮起,阶面浮现出当时的画面:他本可以用更高效的法术全歼地精,却选择了迂回驱逐,导致后续出现了三次小规模冲突。
“慈悲是美德,却不该成为灵魂的累赘。”林恩低语,指尖凝聚起道格拉斯所赠的初始法则碎片,碎片散发出的混沌光芒渗入灵魂,将那团犹豫杂质包裹、炼化。灵魂深处传来细微的碎裂声,就像冰层在阳光下消融。
这是他百年修行的日常。青铜阶会不断映照出灵魂中潜藏的“法则冲突点”:在机械世界学到的绝对理性,与灵能世界感悟的共情能力相互抵触;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与对生命的敬畏时常角力。每一次淬炼,都是在撕裂旧有的认知,再用更宏大的秩序将碎片重组。
第三十八年,他在第两千五百级台阶停下。这里的符文对应着“时间法则”,阶面会自动显示修行者剩余的自然寿命——林恩的名字旁,原本标注着“五百六十七岁”,此刻却在缓慢增长,每淬炼掉一丝时间感知的偏差,数字便跳动一次。
“寿命是灵魂强度的副产物,而非目标。”道格拉斯偶尔会化作光点降临阶梯,从不指点具体方法,只留下只言片语,“当你的灵魂能稳定锚定时间流,寿命自会与法则同存。”
林恩对此深有体会。在青铜阶的前二十年,他的寿命不增反减,因为每一次强行压缩灵魂,都会导致能量逸散。直到第五十年,当他第一次在灵魂中构建出“自循环符文阵”,寿命才开始以每年百岁的速度递增。
第二章:星轨锻魂,万源为火
第六十年,林恩登上了第四千级台阶。这里的符文开始涉及“世界本源交互”,要求修行者将自身灵魂与至少三个不同法则体系的世界建立稳定连接。
他选择了赤晶小世界、机械世界与灵能世界。每天清晨,他会沉入赤晶小世界的地脉,感受元素循环的韵律,用那里的土系法则加固灵魂的“承载根基”;午后,他接入机械世界的逻辑核心,用精密的齿轮运转模型,打磨灵魂中模糊的能量节点;深夜,则融入灵能世界的集体意识流,让波动的精神力学会在混沌中保持自我。
这种跨世界的灵魂同步极其痛苦。有一次,他在融合机械世界的“绝对因果律”时,灵魂突然陷入僵直——机械世界的法则认为“万物皆可计算”,而灵能世界的“随机情感论”却在灵魂深处反弹,两种认知碰撞产生的冲击波,让他在青铜阶上昏迷了整整三个月。
醒来时,阶面的“平衡符文”已将两种法则熔铸成新的形态:既保留了机械法则的精准,又容纳了灵能法则的弹性,就像一道能同时适应直线与曲线的“动态方程”。林恩尝试用这种新形态解析青铜阶的符文,发现原本晦涩的“概率法则”变得清晰如镜。
“这就是‘兼容’的真谛。”他在修行笔记中写道,“不是让法则为己让步,而是让灵魂成为能盛纳万法的容器。”
第七十五年,他遇到了最大的瓶颈:灵魂核心的凝聚始终停留在“液态”,无论如何压缩,都无法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青铜阶的“凝聚符文”反复闪烁红光,提示他“缺乏核心法则锚点”。
林恩回到万源图书馆,在本源禁区泡了整整五年。他重新翻阅道格拉斯的多元宇宙本源猜想,对比自己解析过的十万个世界记录,突然意识到:过往的智慧真理,始终停留在“解析外部”,却没有一个“向内的锚点”——即“我为何而存在”。
机械世界的存在是为了运转,灵能世界的存在是为了共鸣,赤晶小世界的存在是为了平衡,而他的存在,不能只停留在“解析者”的角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