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81章 汉廷倾轧阉宦炽,党锢连绵士节彰

汉灵帝

汉纪四十九(公元172年—公元180年)

公元172年

春季正月。灵帝前往原陵祭拜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司徒掾陈留郡人蔡邕说:“我听说古代不在墓地举行祭祀。朝廷起初实行上陵之礼时,我认为可以省去这个仪式;但现在亲眼见到如此庄严的仪式,再细细体察其中的本意,才知道这是孝明皇帝至孝之情的体现,实在不能改变。礼制中确实有看似繁琐却不可省略的部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三月壬戌日这天,太傅胡广去世了,享年八十二岁。胡广曾先后担任太尉、司徒、司空、太傅四公之职,任职长达三十余年,侍奉过六位皇帝,所受到的礼遇极为优渥。每次被罢免后不满一年,就会再次被提拔重用。他征召的人才大多是天下的名士,与旧部陈蕃、李咸一同官至三公。胡广对朝廷的老规矩、规章制度非常熟悉,因此京城人编了句俗话:“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不过他这人性格太温和谨慎了,整天用恭恭敬敬的态度讨好人,没啥刚直的骨气,所以大家都有点看不起他。

五月己巳日,朝廷下诏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熹平。

长乐太仆侯览因为专权骄奢而获罪,灵帝就下策书收回了他的印绶,最后侯览自杀。

六月,京城发生了大水灾。随后,窦太后的母亲在比景去世。太后因忧虑思念而患病,癸巳日这天,太后就在云台驾崩了。一直以来,宦官们非常怨恨窦氏家族,就用衣车装载着太后的灵柩,把它停放在城南的客舍中。过了些日子后,曹节、王甫就想以贵人的礼仪将太后下葬。灵帝却说:“太后亲自拥立我继承大业,怎么能以贵人之礼送终呢!”于是就按太后的礼仪发丧。曹节等人又想将太后葬在其他地方,而让冯贵人配祭桓帝。针对此事,灵帝就下诏令公卿在朝堂集会商议,并派中常侍赵忠监督此次议论。太尉李咸当时生病了,就让人抬着轿子前往参加此次议论,随身还携带着椒药(以示死谏决心),他走之前对妻子儿女说:“如果皇太后不能配祭桓帝,我就不活着回来了!”

此次商议,共有数百人参加,但是他们都是在互相观望,却无一人敢率先发言。看到他们没人说话,赵忠就催促道:“此次集会的议题应该立刻决定下来!”然后,廷尉陈球就说:“皇太后出身良家,品德高尚,以母仪之尊治理天下,应当配祭先帝,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赵忠听后就笑着说:“陈廷尉可以直接动笔写下奏议了。”陈球当即上奏说:“皇太后身为皇后时,就有聪明贤淑的母仪之德;遭遇时运不济,却能拥立圣明的君主来继承宗庙,这种功绩可以说是相当大了。先帝去世后,因为受牵连而遭到大狱之祸,被迫迁居到空旷的宫里,如今不幸早逝。窦氏家族虽然获罪,但事情与太后无关。如今若是把太后另葬他处,这肯定会让天下人对陛下非常失望。况且冯贵人的坟墓曾被发掘过,她的骸骨都暴露在外,与贼人的尸骨混杂,她的魂灵已经受到了污染,况且她对国家并无功绩,怎能配祭先帝!”

赵忠看了陈球的奏议,顿时就脸色大变,而后轻蔑地说:“陈廷尉的建议真是强硬!”陈球回应说:“陈蕃、窦武(窦太后之父)已蒙冤而死,皇太后又无故被幽禁,对此我非常的痛心,天下人也为之愤懑。今日说出这些话,即便退朝后获罪,也没什么遗憾了,因为这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李咸说:“我原本就认为应该这样,我与陈廷尉的意见完全一致。”于是公卿以下官员都赞同了陈球的提议。

曹节、王甫还想争辩一番,就说:“梁太后(桓帝皇后)的家族犯了叛逆之罪,被另葬于懿陵;汉武帝废黜卫皇后,而以李夫人配祭。如今窦氏罪重,怎能与先帝合葬呢?”李咸再次上疏说:“我想到章德窦后(章帝皇后)曾经虐待过恭怀皇后(和帝生母),安思阎后(安帝皇后)家族犯了叛逆之罪,但和帝没有另葬窦后的决议,顺帝朝也没有贬降阎后的记载。至于卫后,是汉武帝亲自废黜的,不能与此相比。如今长乐太后(窦太后)的尊号仍在,他曾亲自主持朝政,而且有拥立陛下之功,使得皇统得以兴盛。太后也以陛下为自己的儿子,陛下怎能不以太后为母亲呢?儿子不能废黜母亲,臣子不能贬抑君上,应当将太后合葬于宣陵(桓帝陵墓),一切按旧制执行。”灵帝看了奏疏后,就采纳了这一建议。

秋季七月,朝廷下诏将桓思皇后(窦太后)合葬于宣陵(汉桓帝陵墓)。

这时,有人在朱雀阙上书说:“如今天下大乱,就是因为曹节、王甫幽禁杀害太后引起的,而公卿大臣都是空食俸禄,没有一个敢进忠言的人。”看到这情况,灵帝就下诏令司隶校尉刘猛追捕书写者,要求每十天汇报一次进展。刘猛认为匿名信里说的话都是些正直之言,就不肯加快搜捕的进程。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查出书写者的姓名。刘猛因此获罪,被贬为了谏议大夫,并由御史中丞段颎接任司隶校尉的官职。段颎随即就开始四处追捕,甚至将太学中的游学生逮捕,被囚禁的人多达一千多人。曹节等人又指使段颎以其他事由弹劾刘猛,最后刘猛被判处到左校(官营工场)服劳役去了。

先前,司隶校尉王寓倚仗宦官的势力,请求太常张奂举荐自己当官,但是张奂拒绝了他。王寓对此就怀恨在心,于是便诬陷张奂结党营私,致使张奂被终身禁止为官。张奂曾与段颎在讨伐羌人的策略上发生过争执,因此两人就结下了仇怨。段颎担任司隶校尉后,就想将张奂驱逐回敦煌并加害他;张奂写信向段颎哀求,这才得以幸免。

当初,魏郡人李暠担任司隶校尉时,因旧怨杀死了扶风人苏谦。苏谦的儿子苏不韦只是将父亲的灵柩浅埋却没有举行正式的葬礼,随后就更改姓名,结交门客准备为父亲报仇。李暠升任大司农后,苏不韦就藏匿在大司农官署的草料库中,暗中把地道挖到了李暠的寝室,杀死了他的妾室和小儿子。李暠被吓坏了,就用木板铺地以防贼人利用地道偷袭他,一夜之间多次转移住处。苏不韦又掘开李暠父亲的坟墓,砍下尸骨上的头颅,并把它悬挂在集市上示众。李暠看到他如此嚣张,就下令悬赏追捕苏不韦,但是没能抓获,最终愤懑吐血而死。苏不韦遇到大赦后就回家了,这时才正式安葬父亲并为其守丧。张奂一向与苏氏关系好,而段颎与李暠关系密切,段颎就征召苏不韦担任司隶从事,苏不韦因为恐惧就称病不去。段颎心想,这人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随即就派从事张贤前往苏不韦家中将其杀害,临行前把毒酒交给张贤的父亲说:“如果张贤抓不到苏不韦,你就喝下这杯酒!”张贤于是逮捕了苏不韦及其家族六十多人,将他们全部诛杀。

渤海王刘悝被贬为瘿陶王时,曾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恢复封国,并许诺答谢五千万钱;后来桓帝遗诏恢复了刘悝的封国,刘悝知道这事并不是王甫的功劳,就不肯支付答谢钱。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多次与刘悝往来,王甫就派人在暗中监察并将此事告知给了段颎。冬季十月,朝廷就下令逮捕了郑飒,并将他送入了北寺狱,还让尚书令廉忠诬告“郑飒等人图谋迎立刘悝,犯下大逆不道之罪”,于是灵帝就下诏令冀州刺史逮捕刘悝并进行审讯,最后逼的刘悝自杀了;他死之后,他的十一名妃妾、七十名子女、二十四名伎女都死在了狱中,太傅、国相等属官全部被处死。王甫等十二人都因“平叛”有功被封为了列侯。

十一月,会稽郡妖贼许生在句章起兵造反,自称是“阳明皇帝”,部众多达数万人。面对他们的叛乱,朝廷就派遣扬州刺史臧旻、丹杨太守陈寅前往讨伐。

十二月,司徒许栩被罢免。随后,朝廷就任命大鸿胪袁隗为司徒。

此时,鲜卑族又来侵犯并州了,搞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这一年,南匈奴单于车儿去世,其子屠特若尸逐就继位为单于。

公元173年

春季,正月,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丁丑日这天,司空宗俱去世了。

二月壬午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随即就任命光禄勋杨赐为司空。

三月,太尉李咸被免职。

夏季五月,朝廷任命司隶校尉段颎为太尉。

六月,北海发生了地震。

秋季七月,司空杨赐被免职,随后就任命太常颍川人唐珍为司空。唐珍是唐衡的弟弟。

冬季十二月,太尉段颎被罢免了官职。

这时,鲜卑族又来侵犯幽州、并州了。月末,还出现了日食。

公元174年

春季,二月己巳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随后,就任命太常东海人陈耽为太尉。

三月,中山穆王刘畅去世了,因他没有儿子,所以封国被废除。

夏季六月,朝廷下诏封河间王刘利的儿子刘康为济南王,让他供奉孝仁皇(灵帝生父刘苌)的祭祀。

吴郡司马富春人孙坚招募精锐的勇士,得到了一千多人,然后就协助州郡讨伐许生的叛乱。

冬季十一月,臧旻、陈寅在会稽大败许生,并将其斩杀。这时,任城王刘博去世,因他没有儿子,所以封国就被废除了。

十二月,鲜卑人进入了北地郡,太守夏育率领屠各部落追击,最后击败了鲜卑。随后,朝廷就升任夏育为护乌桓校尉。没过多久,鲜卑又来侵犯并州了。

这时,司空唐珍被罢免,并任命永乐少府许训为司空。

公元175年

春季三月,灵帝下诏令众儒士校正《五经》里的文字,又命议郎蔡邕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进行书写,将它们刻成石碑,立在太学门外,让后来的儒生学子都以此为标准。石碑刚立起时,前来观览和摹写的车辆每天有一千多辆,挤满了大街小巷。

当初,朝廷觉得州郡官员老是喜欢搞小团体、互相包庇,于是就定了个规矩:沾亲带故的,还有不同州的人,不能互相监督当监察官。后来又搞出个“三互法”,规矩是越来越复杂,选官更是难上加难,幽州和冀州刺史的位置空了好久都没人填。

这时,蔡邕就跟皇上说:“您看幽州、冀州本来是生产铠甲战马的地方,这几年不断的打仗又闹饥荒,武库里都快空了。现在这俩州没有官员管理,老百姓也是天天盼着,但三公府选了一个月人还定不下来,一问说是得避开‘三互法’。其实这规矩在十一州都适用,挑两州的条件卡人就行。再加上可能还有任职年限的限制,搞得选拔拖拖拉拉,俩州没人管,地方上也是冷冷清清的。我觉得‘三互法’这种破规矩没啥用,现在就算不搞这些,让官员互相监督,他们都怕得不敢徇私,更何况还有这法呢,何必这么较劲?以前韩安国从犯人里被提拔,朱买臣出身穷酸,他们都是因为有本事就回老家当了大官,难道他们还会被‘三互法’这种小破制度捆住吗?您不如学学先帝,把这些破规矩给废除了,选刺史也别管什么年限、三互法了,只要有能力就上。”但朝廷压根没听他的。

司马光后来评论说:“叔向说过,国家快完蛋的时候,规矩就特别多。圣明的皇帝治国,就挑忠诚有本事的人用,有功就赏,有罪就罚,丝毫不偏心,法令简单反而天下太平,就是因为抓住了关键。到国家不行的时候,官都挑不到合适的,反而规矩越来越多,总是喜欢防这防那的。有功劳的人被破条文卡住得不到奖励,坏人却钻法律空子逃脱惩罚,上下都被折腾得不行,时间一长,天下就乱了,这就是舍本逐末。汉灵帝那会儿,刺史、太守贪婪得像豺狼一样,到处祸害老百姓,可朝廷还死守着‘三互法’,现在看来,这不就是个笑话吗,得好好引以为戒啊!”

这时,朝廷下诏封河间王刘建的孙子刘佗为任城王。

夏季四月,有七个郡国发生了大水。

五月丁卯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随后,延陵园发生了火灾。

这时,鲜卑又来侵犯幽州了。

六月,弘农和三辅地区发生了螟灾。

此时,于窴王安国带兵去攻打拘弥,最终大败拘弥军队,并杀死了拘弥国王。随后,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就各自发兵,辅佐拥立拘弥的侍子定兴为国王,拘弥的人口仅有一千左右。

公元176年

夏季,四月癸亥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随后,益州郡的夷人又反叛了。太守李颙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完事后,朝廷就举行了大规模的祈雨仪式(大雩)。

五月,太尉陈耽被罢免。随后,任命司空许训为太尉。

闰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说:“所谓的党人,有的是年高德劭的长者,有的是士大夫中的英才贤能,他们都应该是辅佐王室、参与国家大政的人;如今却被长期禁锢,受辱于泥泞之中。就连谋反大逆的重罪都能蒙受赦免,党人有什么罪过,偏偏不能被宽恕呢?如今灾异频繁的出现,水旱灾害更是接连发生,其实都是源于此。此时应当广泛施恩,以顺应天意。”灵帝看完奏章后大怒,立即下诏令司隶校尉和益州刺史用囚车逮捕曹鸾,并把他押送到槐里狱,最后,曹鸾被严刑拷打致死。随后,灵帝又下诏令州郡官府进一步核查党人的门生、旧部、父子、兄弟中担任官职的人,全部罢免官职并终身禁锢,连五服内的亲属也受到了牵连。

六月壬戌日,朝廷下诏任命太常南阳人刘逸为司空。

秋季七月,太尉许训被罢免。随后就任命光禄勋刘宽为太尉。

冬季十月,司徒袁隗被罢免。

十一月丙戌日,朝廷任命光禄大夫杨赐为司徒。

公元177年

春季,正月辛丑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希望以此来消除灾异。

夏季四月,发生了大旱天气,七州出现了蝗灾,导致庄稼被啃食殆尽,老百姓又要饿肚子了。

随后,灵帝就命令三公列举上奏施政苛酷贪婪的地方长官,并将他们全部罢免。平原相渔阳人阳球因为施政严酷而获罪,就被征召到廷尉受审。灵帝因为阳球之前担任九江太守时讨贼有功,所以就特意赦免了他,并任命他为议郎。

此时,鲜卑又一次侵犯汉朝的西、北、东三边边境。

这时,有数十个市井小民相聚自称“宣陵孝子”,灵帝就下诏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太子舍人。

秋季七月,司空刘逸被罢免了官职。随后就任命卫尉陈球为司空。

当初,灵帝喜好文学,还亲自撰写了《皇羲篇》五十章,又征召能作赋的儒生到鸿都门下等待诏令。后来,连擅长写尺牍和工于鸟篆书法的人也被征召,人数达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又引荐了许多品行不端、趋炎附势之人混杂在其中,这些人喜欢陈述乡里的琐事,灵帝却十分喜爱,对他们都是破格提拔。此外,灵帝已经很久没有亲自主持郊祀天地和宗庙的礼仪了。恰逢灵帝下诏令群臣陈奏朝政要务,蔡邕就上密奏说:

“在五郊迎接节气、祭祀宗庙、在辟雍举行养老礼,都是帝王的大业,是祖宗恭敬奉行的制度。但有关部门却多次以藩国诸侯去世、宫中有人分娩及官吏士卒有小的污秽为由,废除了这些礼仪,忘记了礼敬的重要性,他们时常听信禁忌之书,拘泥于小事,损害了大典。从今以后,斋戒仪式应依照旧典执行,以回应风雷灾异的警示。

“古代选拔人才,必让诸侯每年进贡。汉武帝时,郡国举荐孝廉,又有贤良、文学的选拔,于是名臣辈出,文武人才并兴。汉朝得到人才,不过这几条途径。而书画辞赋,只是小才能而已,不足以匡正国家的过失、治理国家的政务。陛下即位之初,先钻研经术,听政之余都会观看文章,不过是暂且以此如同当代博戏般消遣,并非将其作为教化和取士的根本。但如今诸生争相逐利,写作的人蜂拥而起,其中高明者还能引用经训进行讽喻,低下者则连缀俗语,类似俳优,甚至有人剽窃成文,假冒他人姓名。

我每次在盛化门接旨考核这些人时,好多没真本事的人也跟着被提拔了。现在既然给了他们好处,也不好马上撤掉,那就让他们光拿俸禄吧,别让他们去地方上管理老百姓了。以前汉宣帝在石渠阁召集儒生,汉章帝在白虎观聚集学者,让他们讨论经典大义,这才是正经大事。像写文章画画这些小本事,就算有点用,孔子也说过“干这事儿成不了大事”,君子得追求远大抱负啊。

还有,陛下之前一股脑把那些自称“宣陵孝子”的人都封了太子舍人。我听说汉文帝规定丧服只穿36天,就算是皇帝、亲儿子、大官们,都得按规矩来,不敢违反规定。可现在这些“孝子”都是些虚伪的人,跟皇室没半点血缘关系,也没个正经官职,他们当中的好多人还是混进去的坏人。比如桓思皇后出殡的时候,东郡有个抢别人老婆的贼,就混在“孝子”里,最后被抓了才暴露。这种破事太多了!太子的属官得选品德好的人,哪能要这些守墓的奸邪之辈呢?这事儿太不吉利了,赶紧把他们打发回老家,让大家看看他们有多虚伪。

灵帝看了奏章后,才亲自去北郊举行迎节气的仪式,还去辟雍办了养老礼。又下旨把那些“宣陵孝子”舍人全改成县丞、县尉了。

这时,护乌桓校尉夏育跟皇上说:“鲜卑人从开春到现在已经侵犯边境三十多回了,您就让我调集幽州各郡的兵出塞去打他们,最多用一冬两春的时间,肯定能把鲜卑给灭了!”之前护羌校尉田晏犯事被判了刑,后来被赦免了,他想戴罪立功,就托中常侍王甫帮忙弄个将领的职位。王甫就借着这个由头提议让田晏和夏育一起去打鲜卑,灵帝就任命田晏当破鲜卑中郎将。对此,好多大臣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于是皇上就把百官召到朝堂上商量。

蔡邕就劝皇上说:“打外族这事儿,老早就有了。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计谋有好有坏,事儿也有成有败,不能一概而论。就说汉武帝吧!他本人那么神勇,手下将领又猛,国家又有钱,开拓了那么大的地盘,可几十年下来,官家和老百姓都穷得叮当响,连他自己后来都后悔了。现在咱们人力财力都比不上那会儿,这事儿就更难办了!

“自从匈奴跑了以后,鲜卑就厉害了,占了匈奴原来的地盘,他们现在有十万大军,军队的战斗力强,还越来越精。再加上边关守得不严,禁令也有不少的漏洞,好钢好铁都让他们弄去了,还有汉人逃犯给他们当狗头军师,他们的兵器和战马比当年的匈奴还厉害。以前段颎是员良将,懂兵法会打仗,打西羌都打了十多年。现在夏育和田晏的本事未必能超过段颎,鲜卑的实力也没比以前弱多少,他们就凭空说两年能搞定,要是仗打起来没完没了,哪能说停就停?到时候又得征老百姓当兵,没完没了地运粮草,这不是把中原的家底都耗光,去跟蛮夷死磕吗?

“边境上的麻烦,就像手脚上长了疥癣;可中原的困顿,那就是胸背上长了毒疮啊!现在郡县里的盗贼都管不住,还想降服这些蛮夷?以前汉高祖能忍平城之辱,吕后能忍匈奴的辱骂书信,他们那时的情况跟现在比起来,哪个更严重?上天设了山河,秦朝修了长城,汉朝建了边塞,就是为了区分内外、隔开不同风俗的人。只要他们不往里面打,那就得了呗,何必跟这些虫蚁一样的虏寇计较来犯的次数呢!现在就算打赢了他们,又怎么可能斩尽杀绝,还让朝廷为这事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呢?

“以前淮南王刘安劝皇上别伐越的时候说:‘要是越人拼死抵抗,哪怕有一个士兵没准备好败回来了,就算砍了越王的脑袋,那也是大汉的耻辱。’现在要是拿老百姓的命去换蛮夷的臣服,让皇上的威严在外族面前受辱,就算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打赢了,也是够危险的,何况能不能赢还不好说呢!可惜灵帝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八月,朝廷就派夏育从高柳出兵,田晏从云中出兵,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从雁门出兵,他们各率一万多骑兵,分三路出塞二千多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率部众迎战,结果夏育等人大败,还丢失了符节和辎重,各自率数十骑逃回,士兵死亡十之七八。三位将领被囚车征回下狱,后用钱赎为平民。

冬季十月,出现了日食。随后,太尉刘宽被免职。辛丑日这天,京城又发生了地震。

十一月,司空陈球被免职。

十二月甲寅日这天,朝廷任命太常河南人孟彧为太尉。庚辰日这天,司徒杨赐被免职,又任命太常陈耽为司空。

这时,辽西太守甘陵人赵苞到任后,就派使者前去迎接母亲和妻子,使者即将到达郡城时,途经柳城,就遇上了鲜卑一万多人入塞劫掠,赵苞的母亲和妻子被劫持为人质,鲜卑人就用车载着她们进攻郡城。赵苞率领二万骑兵与贼兵对阵,贼兵就推出他的母亲让他看,赵苞悲痛大哭,对母亲说:“儿子不成器,想以微薄的俸禄奉养您,不料却为您带来了灾祸。我们从前是母子,如今是王臣,按道义来说我不能顾私恩而毁忠节,唯有万死,无法赎罪。”

母亲远远喊道:“威豪(赵苞字),人各有命,你怎能因顾念我而亏了忠义之名?你尽力而为吧!”说完,赵苞就立即与贼兵进行交战,最后贼兵全被击溃,但他的母亲和妻子都被杀害人。打完仗后,赵苞就上书请求回家归葬母亲和妻子,灵帝就派使者吊唁慰问,封他为鄃侯。赵苞安葬完母亲和妻子后,就对乡人说:“食君俸禄却要躲避灾难,这不是忠诚的表现;杀母以全义,这不是孝的表现。如此,我还有何面目立于天下!”于是吐血而死。

公元178年

春季正月,合浦郡、交趾郡的乌浒蛮反叛,他们招引九真郡、日南郡的百姓攻打并攻陷了郡县。

随后,太尉孟彧被罢免了官职。

二月辛亥朔日这天,出现了日食。癸丑日这天,朝廷任命光禄勋陈国人袁滂为司徒。己未日这天,又发生了地震。随后,朝廷就设立了鸿都门学,又命各州郡以及三公举荐提拔鸿都门学生,他们有的外任刺史、太守,有的入朝任尚书、侍中,甚至有人被封侯赐爵;士大夫们都以与他们同列为耻。

三月辛丑日这天,朝廷下诏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光和。随后,又任命太常常山人张颢为太尉。张颢是中常侍张奉的弟弟。

夏季四月丙辰日这天,发生了地震。这时,出现了一件怪事,侍中寺有母鸡变为了公鸡。随后,司空陈耽就被罢免了官职,又任命太常来艳为司空。

六月丁丑日这天,有黑气坠落在灵帝所住的温德殿东庭中,长十多丈,形状似龙。

秋季七月,玉堂后殿庭中出现了青虹。于是,灵帝就下诏召光禄大夫杨赐等人到金商门,询问灾异原因及消灾之策。杨赐回答说:

“《春秋谶》这本书里讲过,要是天上出现霓虹,老百姓就会心怀怨恨,国家也会陷入大乱。咱们汉朝四百年的气数,眼瞅着也快到头了。现在这宫里的宫女、宦官勾结起来把持朝政,把皇上您都给蒙在鼓里。他们还在鸿都门召集了一帮没本事的小人,写些花里胡哨的辞赋。这些人靠着互相吹捧,没几个月就都得到了提拔。乐松当上了侍中,任芝做了尚书,郤俭、梁鹄这些人也都被封了大官,得到了厚赏。反倒是那些真正有学问、讲道德,嘴里说着尧、舜治国道理,亲身践行高尚品德的士大夫,只能在乡下种地,空有一身本事却得不到重用。现在这朝廷上下颠倒,本该尊贵的人却被冷落,本该低下的人却骑在别人头上,还好老天爷降下了这些异常现象来警告咱们。《周书》里说,天子遇到怪事就该修养德行,诸侯遇到怪事就该整治政务,卿大夫遇到怪事就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老百姓遇到怪事就该修身自省。希望陛下能赶走这些奸邪小人,赶紧把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召进朝廷,别再随便发任命诏书,也少出去玩乐打猎,这样说不定老天爷消了气,这些灾变就能过去了。”

议郎蔡邕也跟皇上说:“我琢磨着,最近这些奇怪的现象,都是国家要亡的信号。老天爷一直照顾咱们大汉,所以才一次又一次用这些灾变来提醒您,想让您赶紧清醒过来,把危险的局面扭转成平安的样子。像天上掉虹霓、母鸡变公鸡,这些都是女人干预朝政引起的。之前乳母赵娆仗着自己受宠,在宫里做事嚣张跋扈,到处说坏话;后来永乐门史霍玉也仗着有权有势,干了不少坏事。现在外面又有传言,说有个姓程的大人物,看他的动静,将来肯定会成为国家的大麻烦,咱们得早点防备,定好规矩,把赵娆、霍玉的事儿当成最大的教训。

“现在的太尉张颢是霍玉推荐上来的,光禄勋伟璋名声也不好,贪财又**。还有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他们都仗着皇上的宠爱,享受着荣华富贵。陛下您可得仔细想想,让这些小人在高位上,国家得多危险,不如让他们退位,把位置让给那些有贤能的人。我觉得廷尉郭禧为人老实稳重,光禄大夫桥玄聪明正直,以前的太尉刘宠也忠诚公正,陛下可以多找他们商量国家大事。

“宰相大臣就像是皇上您的手和脚,您把任务交给他们,考核他们的成绩,谁好谁坏一目了然,可别听那些小官吏的坏话,冤枉了好大臣。另外,尚方署里那些工匠做的新奇玩意儿,还有鸿都门那些人写的辞赋,最好先停一停,让大家知道朝廷更看重正经政务,而不是这些没用的东西。本来从宰府选出来的孝廉,都是读书人里的尖子,之前因为选拔出了问题,陛下还责怪三公。可现在又因为几篇小文章就破格提拔人,这下走后门、托关系的风气就起来了,这可是违反了以前贤明君主定下的规矩,大家心里都不满,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我希望陛下能狠下心,刹住这股歪风,专心处理国家大事,这样才能对得起老天爷的期望。要是朝廷自己能带头约束言行,皇上身边的大臣们也会跟着学,要是人人都能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些灾异说不定就消失了,毕竟老天爷向来讨厌骄傲自满的人,偏爱谦逊的人。

“皇上和大臣之间说话办事要是不保密,往大了说,皇上可能会因为泄密留下污点;往小了说,大臣可能会因为话说出去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恳请陛下把我的奏章藏好,别让我这样尽忠的大臣,被那些奸臣记恨报复。

灵帝看完奏章就直叹气。结果他起身换衣服的时候,曹节偷偷在后面偷看了奏章里的内容,还把里面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其他人,这下奏章的事儿就全泄露了。那些被蔡邕在奏章里批评的人,个个气得不行,都想着找机会报复他。

本来蔡邕和大鸿胪刘合关系就不好,他叔父蔡质又跟将作大匠阳球有过节。巧的是,阳球还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就找人去诬陷蔡邕和蔡质,说:“蔡邕、蔡质好几次为了私事求刘合帮忙,刘合没答应,蔡邕就怀恨在心,一直想谋害刘合。”灵帝信以为真,就下诏书让尚书把蔡邕叫来质问。

蔡邕得到消息后,就上书喊冤,他说:“我这人就是太直了,说话不顾后果。陛下不体谅忠臣说真话,反而让这些诽谤我的话到处流传,这实在让人想不通。我今年四十六岁了,孤身一人,要是能被称作忠臣的话,就算死了也值了。只是担心陛下以后再也听不到有人跟您说实话了!”但最后蔡邕和蔡质还是被关进了洛阳的大牢,还被指控“公报私仇,想害大臣,犯了大不敬的死罪”。好在中常侍吕强觉得蔡邕是被冤枉的,就拼命帮他求情,灵帝重新看了蔡邕之前的奏章,才改了判决,说:“死罪免了,活罪难逃,就把他剃光头发、戴上枷锁,把他和家人一起流放到朔方去吧,而且以后就算有大赦,他们也不能被赦免。”

看到这种处罚,阳球心里并不甘心,就派人去追杀蔡邕。可派出去的刺客都被蔡邕的忠义给打动了,愣是没人愿意动手。阳球又花钱贿赂朔方的官吏想害蔡邕,结果收钱的人反而把这事儿告诉了蔡邕,蔡邕这才逃过了一劫。

八月份,天市星区出现了彗星。

九月份,太尉张颢被撤职。随后,太常陈球就被任命为了新的太尉。司空来艳也在这个时候去世了。

到了冬天十月,朝廷任命屯骑校尉袁逢做了司空。这时,因为宋皇后一直不受灵帝的待见,后宫那些受宠的妃子就一起说她坏话。渤海王刘悝的妃子宋氏,是宋皇后的姑姑,中常侍王甫怕以后宋皇后得势会报复他,就诬陷宋皇后用邪术诅咒皇帝。灵帝居然信了,就下诏书收回了她的皇后印玺。宋皇后被送到暴室,又气又愁,没多久就死了,她的父亲不其乡侯宋酆和兄弟们也都被处死了。

这个月最后一天(丙子日),发生了日食。随后,尚书卢植就给灵帝提建议说:“那些因为党锢之案被关起来的人,大多都是冤枉的,此时应该赦免他们,给他们平反。还有宋皇后的家人,死得不明不白的,尸体扔在那儿都没人管,应该派人好好安葬,让他们的魂魄能够安息。另外,现在郡守、刺史老是换来换去的,应该根据他们的政绩决定升降,就算不用九年一任期,至少也得让他们干满三年。再有就是,走后门、托关系的风气得狠狠整治整治,选举官员的事儿必须让专门的部门严格负责把关。而且皇上您作为天子,不应该想着给自己攒私房钱,要多把心思放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别太在意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惜灵帝根本没把这些话当回事。

十一月,太尉陈球被罢免。

十二月丁巳日这天,朝廷就任命光禄大夫桥玄为太尉。

鲜卑人不断侵犯酒泉郡,人马越来越多,边境地区的百姓可遭了大罪,被折腾得够呛。

这时,汉灵帝就下命令,让宫里专门负责制造器物的中尚方,给鸿都门的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个人画像,还让写一些赞美的话,说是要鼓励读书人。尚书令阳球听到这消息,就赶紧劝灵帝说:“我调查过,乐松、江览这些人出身低微,没啥真本事,就知道攀附权贵,整天点头哈腰地讨好别人,在您治下的太平盛世里投机钻营。他们有的写篇赋,有的写点花里胡哨的鸟篆字,就当上了郎中,甚至还能把画像挂起来被人瞻仰。还有些人连字都懒得写,文章更是狗屁不通,全靠找人代笔,弄虚作假,就这样还能得到您特别的恩宠,摆脱了底层身份。有见识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敢怒不敢言,天下人都在唉声叹气。我听说给人画像,本来是为了警示后人,让君主能从这些人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可从没听说过让这些没本事的小混混,靠写点破文章就能当官、还能把画像流传后世的。现在太学和东观就足够用来宣扬您的圣明教化了,希望您能废除鸿都门这种选官的荒唐制度,好堵住天下人的嘴,别让大家再议论纷纷了。”可惜阳球把话说得这么明白,灵帝根本没当回事。

就在这一年,朝廷还干了件荒唐事,开始在西邸明码标价卖官。官职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年薪二千石的官职,得花二千万钱;年薪四百石的官职,要四百万钱;要是按德行应该入选的人,价格能减半,或者只要三分之一的钱。卖官得来的钱,都存在西园的仓库里。有人直接跑到皇宫门口上书,花钱买县令、县长的职位,越是富裕、条件好的县,价格就越高,条件差的县就便宜点。有钱的人先交钱,没钱的人可以先去上任,等有了钱再双倍补上。灵帝甚至还偷偷让身边的侍从去卖公卿这样的大官,公爵要价一千万钱,卿爵五百万钱。原来灵帝在当侯爷的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直为没钱而发愁。等他当上了皇帝,还总嫌弃桓帝不会攒钱,自己当皇帝后,就想靠卖官多捞点钱,攒起来当私房钱。

有一回,灵帝问侍中杨奇:“你觉得我和桓帝比起来,谁更厉害?”杨奇回答说:“陛下您和桓帝比,就好比虞舜和唐尧比德行,都很厉害。”这话听起来像是夸人,其实话里有话。灵帝一听就不高兴了,说:“你这性子跟你祖上一样刚直,不愧是杨震的曾孙,以后死了估计也会像杨震那样,有大鸟飞到你的坟头。”

这一年,南匈奴的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去世了,他的儿子呼征接替他,当上了新单于。

公元179年

春季,发生了大规模瘟疫。

三月,司徒袁滂被罢免。随后就任命大鸿胪刘合为司徒。乙丑日这天,太尉桥玄被罢免,改任为太中大夫,同时任命太中大夫段颎为太尉。桥玄的小儿子在门口游玩时,被人劫持了,劫匪登楼索要财物,桥玄不肯给。司隶校尉、河南尹率军包围了桥玄家,却不敢逼近。桥玄看到这种局面,就怒目大喊:“奸人无法无天,我桥玄怎能因一个儿子的性命就放纵国贼!”于是就催促下令进攻,桥玄的儿子也被杀死。桥玄因此上书说:“天下凡有劫持人质的,都应一并诛杀,不得用财宝赎买,以免开启奸邪之路。”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便绝迹了。

随后,京兆发生了地震。紧接着,司空袁逢就被罢免了,同时任命太常张济为司空。

夏季,四月甲戌朔日,出现了日食。

王甫、曹节这些人坏得流脓,仗着权势胡作非为,把朝廷搅得乌烟瘴气,太尉段颎还跟着他们屁股后面溜须拍马。这俩家伙的亲戚朋友全在各地当官,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他们的人,他们走到哪儿就抢到哪儿。王甫的养子王吉当沛国相时更狠,杀人后就把尸体肢解放在车上,然后标上罪名在各县游街,夏天尸体烂了就用绳子串着骨头接着逛,五年杀了一万多人,看见的人都被吓破了胆。尚书令阳球气得直拍大腿:“等我当上司隶校尉,非把这些混蛋全收拾了不可!”没想到他的话还真就应验了,阳球果真当上了司隶校尉。

正好王甫让门客在京兆垄断官财,捞了七千多万,被京兆尹杨彪(杨赐儿子)告到了司隶。当时王甫在家休假,段颎因为日食的事正在进行自我弹劾,阳球就趁机上奏他们的罪行。辛巳那天,王甫、段颎这帮人就全被抓进了洛阳大牢,包括王甫儿子王萌、王吉。阳球亲自上刑,把王甫父子往死里整。王萌以前也当过司隶校尉,求阳球看在同事情分上对他爹下手轻点,阳球破口大骂:“你们坏得流脓,死了都活该,还讲什么情面!”王萌气疯了喊:“你以前跟我们家当奴才,现在还敢反水?迟早轮到你!”阳球直接让人用土塞住了他的嘴,然后就一棒子打死了。段颎被吓得自杀了,阳球就把王甫的尸体剁了挂在夏城门,还写了个“贼臣王甫”的牌子,家产全部抄没,老婆孩子流放到蛮荒之地。

阳球杀了王甫,下一步就想搞曹节,还放话说:“先收拾最大的奸贼,剩下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别什么事都找我!”权贵们听到这话,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喘,曹节更是连家都不敢回。有次百官给顺帝虞贵人送葬回来,曹节看见王甫的尸体挂在路边,就哭着说:“我们自己人斗就算了,咋能让外人看笑话呢!”说完就带着一群太监直接进宫跟灵帝说:“阳球这人心狠手辣,以前就该被罢官,就因为在九江立过点小功才被提拔,这种人当司隶校尉太危险了!”灵帝听了就把阳球调去当了卫尉。阳球正在外面拜谒皇陵,接到命令就赶紧跑回来磕头,他说:“我虽然没啥德行,但当了您的打手,现在才杀了俩个小喽啰,给我一个月的时间,保证把那些大坏蛋全灭了!”他磕得头破血流,旁边人直吆喝说:“卫尉敢抗旨吗?”阳球没办法,就只能去上任了。

这下曹节、朱瑀他们又嚣张起来了,曹节还兼了尚书令。郎官审忠看不下去了,就上书说:“陛下刚即位时,太后摄政杀了苏康、管霸,陈蕃、窦武想清君侧,结果朱瑀这帮人先下手为强,杀了忠臣还自己封官加爵,把朝廷搅得乌烟瘴气的,连宫廷的水都敢偷着钓鱼,车马玩物更是比皇上的还奢华。现在当官的全看他们的脸色,选官只挑蠢的,他们把天下搞得大乱,出现了连年天灾,这都是老天爷在警告我们啊!幸好陛下杀了王甫父子,老百姓拍手称快,但要是不把剩下的奸贼全灭了,国家迟早要出大事!”

“我真怕陛下您又心慈手软,留着这帮奸臣不清除干净。以前秦国因为信了赵高,差点亡国;吴国用了受过刑的人,结果倒了大霉。现在要是一时不忍心,赦免这些该灭族的奸臣,等他们的阴谋得逞了,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我在郎官任上干了十五年,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朱瑀他们干的坏事,老天爷都不会饶过!希望陛下花点时间听听我的话,好好查查这些奸臣,把他们一网打尽,也好平息老天的怒火。要是我说的有一句假话,您就把我煮了,把我老婆孩子都流放,就当我从没说过这些话!”可惜这奏章交上去,皇上压根没搭理。

有个叫吕强的中常侍,这人特别清廉,一心为公。皇上按老规矩要封他当都乡侯,吕强说啥都不肯接受,还趁机给皇上提意见:“我听说高祖早就定下规矩,不是功臣不能封侯,这是为了让爵位显得金贵,也给大家立个规矩。可现在曹节这些宦官,出身低贱,又没啥德行,就靠说好听的哄陛下开心,干着赵高那样的坏事,却没受到应有的惩罚。陛下没看透他们,还给他们封官赐爵,让他们把持朝政,连他们的亲戚都跟着沾光。现在天下阴阳失调,庄稼长不好,老百姓日子难过,全是因为这帮人!我知道封都封了,现在说这些可能晚了,但我豁出命也要说,就是希望陛下赶紧改正,别再干这种傻事了。

“我还听说,宫里有好几千宫女,每天光她们的吃穿就要花几百金。最近粮食虽然便宜,但老百姓还是饿着肚子。粮食本该卖得贵,现在却便宜了,就是因为税太多了。老百姓为了交税,天冷不敢添衣,肚子饿也不敢吃饱,他们遭了这么大的罪,却没人管。这些宫女留在宫里也没啥用,还是白白浪费粮食,就算天下人拼了命的种地养蚕,也养不起这么多人啊!

“之前皇上在金商门问蔡邕治国的事,蔡邕实话实说,批评了那些权贵和宦官。可陛下没把这事保密,消息一传出去,那些奸臣马上就跳出来,写匿名信诬陷蔡邕。陛下偏听偏信,最终害得蔡邕被定罪,全家都被流放,老的小的四处流浪,这不是辜负了忠臣吗?现在大臣们都怕了,上面怕突然飞来横祸,下面怕被刺客暗杀,以后朝廷再也听不到真话了!

“前太尉段颎,那可是天下第一的猛将,对边境的事了如指掌,从年轻时就开始当兵,一直到头发白了还在立功,伺候了两代皇上,功劳大得没话说。陛下好不容易提拔他当了三公,结果被阳球诬陷逼死,他死后老婆孩子也被赶到老远的地方,天下人都觉得可惜,功臣们也都寒了心。陛下应该把蔡邕召回来重新重用,让段颎的家人回来,这样才能让大家知道朝廷是鼓励忠臣的,大家的怨气也能消了。”虽然皇上知道吕强是一片忠心,但还是没听他的。

丁酉那天,皇上宣布大赦天下。上禄县长和海跟皇上说:“按老祖宗的规矩,堂兄弟分开过日子、各管各的钱,感情已经淡了,亲戚关系也远了。现在党人被禁,却牵连到五族,这既不符合老祖宗的教导,也不合常理。”皇上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下令,以后党锢之禁只针对本人和直系亲属,堂兄弟这些远亲就不用再受牵连了。

五月,朝廷任命卫尉刘宽为太尉。

护匈奴中郎将张修与南单于呼征不和,张修擅自将呼征斩杀,改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秋季七月,张修因未先请示而擅自诛杀,被朝廷用囚车征召到廷尉,最后处死了。

起初,司徒刘合的哥哥侍中刘鯈与窦武同谋,结果一同遇害。永乐少府陈球劝刘合说:“您出身皇族,又做到了三公的高位,全天下人都盯着您,您可是国家的顶梁柱啊!怎么能天天随大流,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呢?现在曹节这些家伙在朝廷里胡作非为,还一直待在皇上身边。而且您哥哥刘鯈当侍中的时候,就是被曹节他们害死的!您现在赶紧给皇上上书,把卫尉阳球调去当司隶校尉,然后咱们一步步把曹节这些奸臣都抓起来杀了。这样一来,皇上就能真正掌权发号施令,天下太平的日子很快就来了!”

可是刘合有点害怕,就说:“这些奸臣的眼线太多了,我怕事情还没办成,咱们就先倒霉了。”尚书刘纳着急地说:“您身为国家栋梁,看着国家要完了都不伸手拉一把,那还要您这个宰相有啥用?”刘合听了这话,咬咬牙同意了,然后就和阳球开始偷偷谋划怎么除掉曹节他们。

没想到阳球的小妾是程璜的女儿,曹节他们慢慢听到了风声,就一边给程璜送了好多钱,一边又威胁他。程璜被吓得不行,就把阳球他们的计划全告诉了曹节。曹节马上跑去跟灵帝告状,说:“刘合、刘纳、陈球和阳球他们私下写信串通,打算干坏事!”灵帝一听就火冒三丈。这年冬天十月甲申日,刘合、陈球、刘纳和阳球全被抓进大牢,最后都被处死了。

这时候,巴郡的板楯蛮人造反了,朝廷就派御史中丞萧瑗带着益州刺史去平叛,结果打了败仗。到了十二月,朝廷就让光禄勋杨赐当了司徒。这边的鲜卑人也不安分,又来侵犯幽州和并州了。

公元180年。

到了光和三年,正月癸酉日这天,朝廷下诏大赦天下。四月,江夏郡的蛮人也跟着造反了。秋天的时候,酒泉发生了地震。冬天,狼星和弧星之间出现了彗星,鲜卑人又一次侵犯幽州和并州。

十二月己巳日这天,灵帝把贵人何氏立为皇后,还把何皇后的哥哥、颍川太守何进召进朝廷当了侍中。这个何皇后原本是南阳一个屠户家的女儿,因为参加选秀进了宫,生下了皇子刘辩,这才被立为皇后。

这年,朝廷要建罼圭苑和灵昆苑。司徒杨赐劝灵帝说:“先帝那会儿,左边修鸿池,右边建上林苑,规模不大不小,这样正合礼制。现在随便圈城郊的地建花园,毁了良田,废了庄稼,赶走老百姓,就为了养禽兽,这可不符合‘像疼孩子一样护着百姓’的道理啊。再说城外已经有五六个苑囿了,也够您赏景、顺应季节玩了。这时也该学学夏禹住破房子、汉文帝停修露台的节俭劲儿了,让老百姓少受点累。”灵帝本来都想停了,结果又去问侍中任芝、乐松的意见,他俩说:“以前周文王的花园有百里大,百姓还嫌小;齐宣王的才五里,百姓却嫌大。现在让老百姓一起用,不碍事的。”灵帝一听高兴了,最终还是动工了。

这时,巴郡的板楯蛮又反了。苍梧、桂阳的盗贼也攻打郡县,零陵太守杨璇想出个招,他派人做了几十辆马车,车上装满了石灰袋子,马尾拴布绳,又准备了装强弩的兵车。开打时,就让马车在前头,顺风扬石灰,盗贼被呛得睁不开眼,接着就点火烧布绳,马受惊就冲进敌阵,后面兵车万箭齐发,锣鼓震天,盗贼吓得到处逃跑,被砍死了无数,首领还被砍头示众,郡里总算清净了。

可荆州刺史赵凯眼红,就诬陷杨璇说破贼不是他干的,他这是抢功劳。两人就互相上奏章开始了吵架。赵凯有同伙帮腔,朝廷就把杨璇用囚车抓了,防得严严实实不让他说话。杨璇狠下心咬破胳膊,在衣服上用血写成奏章,讲清破贼经过和被诬陷的事,并偷偷让亲戚送进宫。灵帝看了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赦免了杨璇,还封他当了议郎,赵凯则是因为诬陷人被判了罪。杨璇是杨乔的弟弟。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让我们得以在审视历史的过程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感悟王朝的兴衰,探寻社会发展与人性本质的深层奥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