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78章 梁氏伏诛五侯炽,鲜卑寇塞李膺名

汉纪四十六(公元157年-公元163年)

公元157年春天正月,皇帝就宣布大赦天下,给犯了罪的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结果没过多久,居风县就出乱子了。当地县令贪得无厌,把老百姓逼得都活不下去了。县民朱达就带着一帮人,又联合周边的蛮夷部落,直接就造反了,还把县令给杀了,总共召集了四五千人的队伍。到了夏天四月,这帮造反的人开始进攻九真郡,九真太守儿式在抵抗中丢了性命。好在朝廷反应还算快,赶紧派九真都尉魏朗带兵去平叛,最后把叛乱镇压下去了。

这一年闰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庚辰日,出现了日食,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不好的征兆。差不多同一时间,京城地区闹起了蝗灾,大片大片的庄稼被蝗虫啃得精光,老百姓日子更难过了。

这时,有人就跟皇帝说,现在老百姓穷的要死,是因为钱太轻太薄不值钱,建议重新铸造大钱。皇帝就让朝廷大官和太学里有学问的人一起讨论这事。太学生刘陶站出来反对,他说:“现在老百姓最大的问题不是钱不好用,而是没饭吃!这几年,田里的庄稼全被蝗虫吃光了,老百姓织的布也被官府和富人搜刮完了。现在就算把沙子变成金子,石头变成美玉,照样不起作用,老百姓要是没吃没喝,国家照样得乱!人可以长时间不用钱,但饭是一顿不吃都不行,所以说粮食才是最要紧的!那些说铸钱好的人根本不懂的这个道理,钱就算铸的再多,要是被贪官抢去,老百姓的兜里还是没有多余的。陛下想靠铸钱解决问题,就像把鱼养在开水锅里,把鸟放在火上,肯定行不通!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别再让他们折腾来折腾去了。您看看现在的情况,地多却没人种,人多却没饭吃,那些贪官污吏又到处搜刮民脂民膏,把老百姓的钱袋子都快榨干了。真怕哪天把老百姓给逼急了,他们揭竿而起反抗我们的统治,到时候就算钱铸的再多,也就没什么用了!”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放弃了铸大钱的想法。

到了冬天十一月,司徒尹颂去世了。这边丧事刚办完,长沙郡的蛮人又造反了,他们一路打到了益阳县。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朝廷就重新安排人事,最后决定,把司空韩演提拔为司徒,又任命北海人孙朗当司空,希望能稳住混乱的局势。

公元158年夏天五月的最后一天,出现了日食。

那时候的人觉得日食是不好的征兆,太史令陈授就通过小太监徐璜向皇帝进言,说这次日食是大将军梁冀作恶导致的灾变。梁冀可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大佬,他在听说这话后,马上就暗示洛阳的官府把陈授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陈授死在了监狱里。从这事开始,汉桓帝心里就记恨上了梁冀,这也为后面诛杀梁冀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京城附近又闹起了蝗灾,庄稼被啃得不成样子。到了六月戊寅日这天,皇帝为了冲冲晦气,不仅宣布大赦天下,还把年号改成了“延熹”,接着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求雨仪式,希望老天爷能下场雨缓解灾情。

七月的时候,太尉黄琼被撤职,太常胡广接替了他的职位。到了十月,皇帝跑到广成苑打猎去了,完了还去上林苑游玩了一番,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可到了十二月,麻烦事又来了。南匈奴各个部落联合起来造反了,他们还拉上了乌桓、鲜卑,最后联合起来攻打边疆的九个郡。皇帝收到消息后,就赶紧任命了京兆尹陈龟当度辽将军,让他带兵去平息叛乱。陈龟出发前给皇帝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国家出问题就该选拔贤才,边疆不安定就该派能干的将领。我没啥本事,当这个将军心里没底。现在西部边疆土地贫瘠,老百姓被敌人折腾得家破人亡,日子苦得很。去年并州又是暴雨又是蝗灾的,把庄稼全毁坏了,税也收不上来。陛下您把老百姓当孩子一样对待,咋就不能帮帮他们呢?以前古公亶父、西伯姬昌靠仁德收服人心,可不是靠砸钱做到的。您继承了老祖宗的基业,可有些事还没处理好。现在有不少地方官都是宦官出身,他们只知道糊弄上面,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天天唉声叹气的,灾荒就来了,敌人也会趁机捣乱。国库的钱都进了坏人的口袋,一点用都没有,全是因为当官的不忠心、太坏了。之前凉州刺史祝良到任后,整治了一大批贪官,没多久就出了成绩,应该好好奖励他。陛下您得换掉那些坏官,重新挑选靠谱的将领,再免了并州、凉州今年的税,赦免监狱里的犯人,给大家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这样好官知道做好事有好处,坏官也就不敢乱来了,边疆自然就太平了。”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换了幽州、并州的刺史,底下的太守、都尉也换了不少,还免了并州、凉州一年的税,以此表示朝廷对当地百姓的赏赐。陈龟到任后,地方官都被吓得不轻,再也不敢乱花钱了,这样的话,一年能省下上亿的开支。

这边陈龟刚安定下来,朝廷又任命安定属国都尉张奂当北中郎将,让他去攻打匈奴和乌桓。匈奴和乌桓直接把度辽将军府的大门给烧了,还在赤阬屯兵,一时间火光冲天,士兵们吓得都想逃跑了。结果张奂特别淡定,他就坐在营帐里跟学生照常讲学,慢慢就稳住了军心。然后他偷偷和乌桓讲和,让乌桓反水,最后把匈奴和屠各的首领杀了,一举打败了敌军,其他胡人也都投降了。张奂觉得南单于车儿管不好自己的部落,就把他关了起来,还建议立左谷蠡王当单于。皇帝却不同意,还说:“车儿一直挺听话的,凭啥废了他?赶紧放他回去!”

陈龟因为之前得罪过梁冀,梁冀就诬陷他破坏国家的威严、还抢夺功劳,皇帝信了他的谗言,就把陈龟召回了京城,换成种暠当度辽将军。陈龟心灰意冷之下,就申请退休回家,后来又被召回当尚书。看到梁冀越来越嚣张,陈龟又上书揭发梁冀的罪行,请求皇帝杀了他,但皇帝根本不理会他的请求。陈龟知道自己肯定会被梁冀害死,干脆就绝食七天,自杀了。种暠到了军营后,先是用恩德和信义招降胡人,要是实在不听话就派兵攻打,还把之前扣在郡县当人质的羌人都放了回去。他说话算话,赏罚分明,很快就让羌人和胡人都乖乖的归顺了。边疆太平后,种暠就撤了烽火台,也不用天天派人侦察了,后来还被调回京城当了大司农。

公元159年春季二月,鲜卑侵犯雁门郡,蜀郡的夷人侵犯蚕陵县。

三月,朝廷再次取消刺史、二千石官员为父母服三年丧期的规定。

夏季,京城发生了严重的水灾。

六月,鲜卑侵犯辽东郡。

梁皇后依仗姐姐(顺烈皇后)和哥哥梁冀的权势,生活那是相当奢侈浪费,她花费的钱财超过了前代皇后的数倍。她独占恩宠且性情妒忌,六宫其他嫔妃几乎无法面见皇帝。等到梁太后(梁冀的姐姐)去世后,她的恩宠顿时衰减。梁皇后没有子嗣,每当有宫人怀孕,桓帝都很开心,但很少有人能顺利生下孩子。桓帝虽然畏惧梁冀,不敢对梁皇后发怒,但与她同房的次数却是越来越少,梁皇后就变得更加忧愁愤恨了。到了秋季七月丙午日,梁皇后就在忧愤交加当中去世了。乙丑日这天,朝廷就将她安葬在了懿陵,谥号为懿献皇后。

梁氏家族,前后有七人被封侯,三人成为皇后,六人被封为贵人,两人担任大将军,夫人和女儿中有食邑称君的七人,娶公主为妻的有三人,其余担任卿、将、尹、校等官职的有五十七人。梁冀独揽朝政大权,凶残放纵的行为日益严重,宫中护卫和皇帝的近侍,都被他安插了自己的亲信,皇帝的起居生活,再细微的事情他都能够了如指掌。各地征调的物资和每年按时进贡的物品,都要先把最上等的送给梁冀,皇帝只能得到次等的。带着财物求官或请求免罪的官吏和百姓,在路上络绎不绝。百官升迁或被征召,都要先到梁冀家中呈递谢恩的文书,然后才敢去尚书台办理手续。

下邳人吴树被任命为宛县县令,赴任前向梁冀辞行,梁冀的宾客分布在宛县境内,他便以私情相托。吴树说:“那些小人奸邪贪蠹,几乎家家户户都该诛杀。大将军您身处上将之位,应当尊崇贤良来弥补朝廷的缺失。自从我陪坐以来,没听到您称赞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却托付了很多不恰当的人,我实在不敢从命!”梁冀对此沉默不语,但心中却更加不开心了。吴树到宛县后,就诛杀了数十名危害百姓的梁冀宾客。后来吴树担任荆州刺史,向梁冀辞行时,梁冀就用毒酒害死了他,吴树出门后死在了车中。辽东太守侯猛刚被任命时,因为没有去谒见梁冀,梁冀就以其他事为借口将他腰斩。

郎中汝南人袁着,年仅十九岁,来到宫阙上书说:“四季的运行,功成之后便会消退,过高的爵位和优厚的恩宠,很少有不招致灾祸的。如今大将军地位极高,功成名就,这是最该警惕的,您应当遵循辞官归家的礼仪,高枕无忧地颐养精神。古书上说:‘树木果实太多会压折枝条,伤害树心。’如果不抑制减损过于强盛的权力,将无法保全自身!”梁冀听说后就秘密派人搜捕袁着,袁着便改名换姓,假称患病而死,还扎了个蒲草人当作自己,买棺殡葬。梁冀知道他是假装的,就将他捕获,最后用鞭笞打死。

太原人郝絜、胡武,喜欢直言高论,又与袁着关系好。郝絜、胡武曾联名向三府上书,举荐天下的高士,却没有去拜见梁冀。梁冀回想起来就感到很生气,于是就命令京城官府发布檄文逮捕他们,最后诛杀了胡武全家,死了六十多人。郝絜刚开始就跑了,他知道自己无法幸免,就用车载着棺材到梁冀门前上奏,奏书送入后,他就服毒自杀了,家人因此得以保全。安帝嫡母耿贵人去世,梁冀就向耿贵人的侄子林虑侯耿承索要耿贵人的珍玩,但没有得到,便发怒将耿承一家十多人全部处死了。涿郡人崔琦因文章写得好被梁冀欣赏,他作《外戚箴》《白鹄赋》来劝谏梁冀,梁冀对此表示很生气。崔琦说:“从前管仲辅佐齐国,很是喜欢听取批评劝谏的话;萧何辅佐汉朝,还专门设置了记录自己过失的官吏。如今将军几代人担任辅佐大臣,责任如同伊尹、周公一样,但却没听说有什么德政,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您不结交贤良的人才来挽救祸败,反而想堵塞士人的嘴巴,蒙蔽君主的视听,难道要让天地变色、把马鹿颠倒吗?”梁冀无话可答,便让崔琦回家。崔琦害怕被杀,就逃跑了,最后被梁冀捕获后杀害。

梁冀掌权将近二十年,他的威势横行内外,天子只能拱手而坐,不能亲自参与政事。对此,桓帝心里就有了不满情绪;等到陈授死后,桓帝就更加愤怒了。和熹皇后堂兄的儿子郎中邓香的妻子宣,生下女儿邓猛,邓香死后,宣改嫁梁纪;梁纪是梁冀妻子孙寿的舅舅。孙寿因为邓猛容貌美丽,就将她引入宫廷,成为了贵人,梁冀想认邓猛为自己的女儿,便让她改姓梁。梁冀担心邓猛的姐夫议郎邴尊会阻止宣同意此事,便派门客刺杀了邴尊。他又想杀宣,宣家与中常侍袁赦相邻,梁冀的门客爬上袁赦的屋顶,想进入宣家,袁赦察觉后,就敲鼓聚集众人告诉宣。宣急忙入宫禀报桓帝,桓帝大怒,就借上厕所的机会,单独叫来小黄门史唐衡,问:“朕身边与外戚合不来的人,都有谁?”唐衡回答说:“中常侍单超、小黄门史左悺与梁不疑有矛盾;中常侍徐璜、黄门令具瑗常常私下愤恨外戚的骄横,只是不敢说出来。”

于是桓帝就召单超、左悺进入内室,并对他们说:“梁将军兄弟专权,胁迫内外,公卿以下都顺从他们的意旨,如今我想诛杀他们,你们意下如何?”单超等人回答说:“他们确实是国家的奸贼,早就该诛杀了;只是我们能力薄弱,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桓帝说:“确实如此,你们暗中好好谋划这件事。”单超等人说:“谋划不难,只怕陛下心中犹豫不决。”桓帝说:“奸臣祸乱国家,应当伏罪,这有什么可犹豫的!”于是又召来徐璜、具瑗等人,五人经过商议,就定下了除掉梁冀的计策,桓帝害怕他们反悔,还咬破单超的手臂出血盟誓。单超等人说:“陛下如今计策已定,就不要再提了,恐怕会被人怀疑。”

八月,梁冀怀疑单超等宦官要搞事情,就派手下张恽混进皇宫值班,想打探他们的动静。结果具瑗反手就把张恽给抓了,罪名是“擅闯宫廷图谋不轨”。桓帝一看时机到了,就立刻到前殿召集尚书们,宣布要收拾梁冀。他让尚书令尹勋带着人拿武器守住宫门,把符节都收起来,又派具瑗带一千多禁卫军,让他跟司隶校尉张彪一起包围了梁冀家,还派光禄勋袁盱去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把他贬成了比景都乡侯。梁冀和老婆孙寿一看大势已去,当天就自杀了,梁不疑、梁蒙之前就死了。

这下梁家和孙家的亲戚就全被抓进了大牢,不管老幼全部拉到街上砍了头,受牵连的公卿大臣、地方官有好几十人。太尉胡广这些人因为以前巴结梁冀,事变时又没及时保护皇上,虽然没死但也被贬成了平民。梁冀的旧部下被免官的有三百多,这下整的朝廷几乎没人上班了。这事儿突然爆发,满大街都是跑着传达命令的人,当官的吓得团团转,过了好几天才平静下来,老百姓倒是高兴坏了。抄家抄出来的财物变卖后得到了三十多亿钱,朝廷免了天下一半的税,还把梁冀家的大花园分给穷人种地。

过了几天,桓帝把梁贵人立为皇后,但因为讨厌梁家人,就先让她改姓薄,后来发现她其实是邓香的女儿,才又改回邓姓。杀梁冀的五个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都被封了县侯,单超能拿两万户的税,其他人也有一万多户,世称“五侯”,左悺和唐衡还继续当太监头子。尚书令尹勋等七个人也封了亭侯。

黄琼当上太尉后,就开始整治贪官,处理了十几个罪大恶极的,天下人都拍手叫好。他还提拔了范滂,这小子年轻时就一身正气,当巡察使的时候,贪污的官员一看他来了,就被吓得辞官跑路了,他弹劾的人都让人信服。后来朝廷让他举报贪官,他一下就报了二十多个,尚书怀疑他这是在公报私仇,可范滂说:“我弹劾的要不是祸害百姓的败类,我甘愿受死!现在先报紧急的,没查清楚的以后再核实。”一句话怼得尚书哑口无言。

公元159年。

尚书令陈蕃向皇帝推荐了五个不愿做官的隐士,分别是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闳、京兆的韦着和颍川的李昙。桓帝派人带着厚礼去请他们出来做官,可这五个人谁都没答应。

徐稚家里很穷,自己种地养活自己,不是自己劳动换来的东西坚决不吃,为人特别有礼貌、又懂得谦让,所以周围邻居都很佩服他。官府好几次请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陈蕃当豫章太守的时候,就请他来当功曹,徐稚虽然去了,但拜见过陈蕃后马上就辞职走了。陈蕃这人性格古板,平时不接待客人,唯独徐稚来的时候,他才专门准备一张坐榻,等徐稚一走,他就把坐榻给挂了起来。后来朝廷又想让徐稚当太原太守,可他还是没去。不过徐稚虽然不去当官,但要是听说那些三公级别的大官去世了,他就会背着书箱去吊唁。每次去的时候,他都会提前烤好一只鸡,再用浸过酒的棉絮把它包起来,等到了墓地外面,就把棉絮浸湿让酒香飘出来,再摆上一斗米饭,再用白茅垫着,把鸡放在前面,洒酒祭奠完,留下名片就走了,也不见死者的家属。

姜肱和他的两个弟弟姜仲海、姜季江,因为特别孝顺友爱在当地很有名,三个人经常盖一条被子睡觉,也不愿意出来做官。有一次,姜肱和姜季江一起去郡里,半路上遇到强盗,强盗要杀他们。姜肱说:“我弟弟还小,是父母的心头肉,到现在也没成家,你们要杀就杀我吧,还请你们放过我弟弟。”姜季江又说:“我哥哥品德高尚,是家里和国家的宝贝,还是杀我吧。”最终,强盗被他们兄弟俩给感动了,所以就没杀人,只抢了些东西。等两人到了郡里,有人看到姜肱没穿衣服,就上前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找借口搪塞过去了,却始终没提被抢劫的事。后来强盗听说了这事,心里觉得很惭愧,就跑到学舍找姜肱,然后磕头道歉,要把东西还给他。可是姜肱没要,还请他们吃饭喝酒,然后把他们送走了。桓帝召姜肱去做官,他也不去,桓帝就让彭城官府派人去给他画像。姜肱就躺在暗处,用被子蒙着脸,说自己头晕不能吹风,结果画工连他长啥样都没看见。

袁闳是袁安的玄孙,一门心思的想要修身养性,也不肯出来当官。韦着一直隐居教书,不掺和世俗的事。李昙的继母脾气特别不好,但他却是侍奉得更加周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得到好东西,一定会先祭拜祖先,然后才献给继母,当地的人都把他当作孝顺的榜样。

桓帝又想征召安阳的魏桓出来做官,老乡们都劝他去。魏桓就说:“当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可现在皇宫里有好几千宫女,能减少吗?皇家马厩里有上万匹马,能削减吗?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能除掉吗?”大家都说:“肯定不能啊。”魏桓就叹气说:“要是我去了,最后违背了自己的心愿回来,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他最后还是选择继续隐居,没去当官。

桓帝杀掉权臣梁冀后,那些跟他沾亲带故、有交情的,还有以前的对头,很多都被封官加爵了。他追封皇后的父亲邓香为车骑将军、安阳侯;把皇后的母亲宣改封为昆阳君,皇后兄长的儿子邓康、邓秉都封为列侯,他们家族里的人也都当了列校、郎将,还赏赐了海量的财物。中常侍侯览给桓帝进献了五千匹细绢,桓帝就封他为关内侯,后来又借口说他参与了诛杀梁冀的谋划,进一步封他为高乡侯;还封了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个宦官为乡侯。从这以后,朝廷的大权就都落到宦官手里了。尤其是单超等五个封侯的宦官,特别贪婪、嚣张,权势大得让朝廷内外都害怕。

那段时间,天灾**不断。白马县令甘陵人李云,就写了一封不封口的奏章,还把副本送到了三公府。他在奏章里说:“梁冀虽然独揽大权、祸害天下,可现在把他杀了,就跟杀个家臣似的容易。但杀了他之后,却大肆封赏那些所谓的功臣,给他们上万户的封地。这要是汉高祖知道了,他能答应吗?在西北守卫边疆的将领们,怎么能不心寒呢?孔子说过,‘帝者,谛也’,意思是当皇帝的得明辨是非。可现在朝廷里官职混乱,小人靠溜须拍马升官,买卖官职的事就光明正大的做,国家的政治和教化变得是越来越差了。现在下诏书封官,都不用皇帝亲自查看,这难道是皇帝想不被人议论吗?”桓帝看了奏章,被气得不行,就马上让人把李云抓了起来,还派尚书带着剑戟把他押到黄门北寺狱,又让中常侍管霸和御史、廷尉一起审讯他。弘农五官掾杜众觉得李云因为忠心进谏却被治罪,实在太冤枉了,就上书说“我愿意和李云同一天死”。桓帝看到这就更生气了,就把杜众也关进了大牢。

这时,大鸿胪陈蕃上书劝桓帝说:“李云说的话虽然有点没分寸,冒犯了陛下的威严,但他也是一心为了国家着想。以前汉高祖能容忍周昌直言不讳的谏言,汉成帝也赦免了差点被腰斩的朱云。要是今天杀了李云,我担心以后大家又要说皇上像商纣王那样,眼里容不下忠臣,会被人指责。”太常杨秉、雒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也一起上书救李云。桓帝看到他们这样,就彻底怒了,下面的官员就趁机弹劾他们“大不敬”。桓帝就下诏狠狠斥责了陈蕃、杨秉,还把他们罢官赶回了老家,沐茂、上官资也被降了两级官职。当时桓帝在濯龙池,管霸向他汇报李云的事,还跪在地上求情说:“李云就是个乡下的书呆子,杜众也是个小官吏,他们就是太耿直、太傻了,没必要治他们的罪。”桓帝说:“‘帝欲不谛’这话什么意思?你还想原谅他们?”说完就转头让小黄门批准处死李云和杜众的奏章,结果这两人都死在了监狱里。从这以后,那些受宠的奸臣做起事来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太尉黄琼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阻止这些乱象,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了,还上书说:“陛下自从登基以来,没做出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梁冀掌权的时候,朝廷里全是宦官,李固、杜乔因为说真话就被残忍杀害,现在李云、杜众又因为正直丢了性命,全国上下都觉得痛心、害怕,对朝廷的怨恨也越来越深,大家都不敢再进忠言了。尚书周永以前一直跟着梁冀,靠梁冀的权势作威作福,后来看梁冀快倒台了,就假装批评梁冀来显示自己忠诚,他就靠这种奸诈手段得到了封侯。还有那些黄门宦官,平日里喜欢结党营私,梁冀得势的时候,他们就里应外合,整天谋划着干坏事。等到梁冀快被诛杀的时候,他们一看没办法了,又假装揭发梁冀的恶行,来骗取爵位和赏赐。陛下也不仔细查查,也不分清谁好谁坏,就把他们和忠臣一起封赏,现在搞得正邪不分,就好像把金玉扔在沙子里,把美玉摔在泥地里,全国各地的人听说了这事后,没有不气愤叹息的。我家世代受到国家的恩典,我自己官职高但能力有限,现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是忍不住要说这些直话。”可惜黄琼的奏章交上去后,桓帝根本就没当回事。

冬天十月,他跑到长安去巡视,估计是想出去散散心。结果没几天,大宦官单超病重了,桓帝就赶紧在壬寅日任命他为车骑将军,给他给足了面子。到了十二月己巳日这天,桓帝才从长安回来,可屁股还没坐热呢,西边就出事了——烧当、烧何等八个羌族部落联合攻打陇西金城塞,好在护羌校尉段颍够猛,一路追到罗亭,砍了两千多敌人,还抓了一万多俘虏,这才把羌乱压下去。

朝廷这边刚处理完西边的事,内部又开始闹矛盾了。之前被罢免的陈蕃和杨秉官复原职了,陈蕃当了光禄勋,杨秉做了河南尹。可单超的侄子单匡在济阴当太守,仗着自己叔叔的势力贪得无厌,结果被兖州刺史第五种派手下卫羽查出来贪了五六千万钱。第五种不仅弹劾单匡,还把单超也捎带上了。单匡吓得赶紧花钱雇杀手任方去杀卫羽,结果被卫羽反杀入狱。单匡怕杨秉抓着此事不放,就偷偷把任方给救了出去。尚书找杨秉问话,杨秉硬气地说:“这事的根子就在单匡这儿,把他抓来一审就清楚了!”可最后杨秉还是被判去做苦工,第五种也被单超陷害,流放到了朔方。巧的是,单超的外孙董援就在朔方当太守,这不明摆着要公报私仇嘛?多亏第五种的老部下孙斌讲义气,在太原时就把他救了出来,随后,俩人就在外流亡了好几年,直到遇到朝廷大赦才敢露面。

当时朝廷的封赏简直乱套了,宦官们个个鸡犬升天。陈蕃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书说:“老祖宗定下规矩,不是功臣不能封侯,现在邓万世他爹就一点小功劳,黄俊家的爵位都断了还恢复,宦官们没功劳也能封侯,一家有好几个侯,这不是乱套了吗?还有后宫的好几千宫女,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光化妆品钱就数不清,老百姓都说‘贼不进五女门’,宫里有这么多宫女国家能不穷吗?”桓帝好歹听进去了一点,放了五百多宫女,但封侯的事还是没改,邓万世封了南乡侯,黄俊也得了关内侯。

有一天,桓帝闲着没事,就问侍中爰延:“你觉得我这皇帝当得咋样?”爰延直截了当地说:“中等水平吧。陈蕃管事的时候天下就好,宦官掺和进来就乱套,这就说明陛下你跟着好人就学好,跟着坏人就学坏。”桓帝听后,倒没生气,还夸爰延敢说真话,就提拔他做了五官中郎将。后来天上出现客星(彗星之类的),桓帝又问爰延,爰延趁机又上书说:“陛下你因为邓万世是老相识,就封他为通侯,还跟他玩博戏,这也太没威严了。跟好人混才有长进,跟坏人混就会学坏,你还是赶紧远离小人吧!”可惜桓帝没当回事,爰延一看皇帝不听劝,干脆称病回家养老了。

公元160年,延熹三年。

正月,桓帝下诏大赦天下,还专门下诏书找李固的后代。说起李固,之前被罢官后知道自己难逃毒手,就把三个儿子李基、李兹、李燮送回了老家。当时李燮才13岁,他姐姐李文姬嫁给了同郡的赵伯英,看到两个哥哥回来,就明白父亲的事恐怕要牵连全家,于是就心里哀叹说:“李家这是要完啊!祖上积德行善,咋就遭了这罪!”她偷偷和两个哥哥商量,就把李燮藏了起来,却对外说他回京城了,大家也都信了。没几天,灾祸果然来了,州郡官府把李基、李兹抓走了,俩人都死在了监狱里。李文姬赶紧找到父亲的门生王成,说:“您以前为我父亲仗义执言,有古人的气节,现在这孤儿就托付给您了,李家能不能延续就看您了!”王成就带着李燮坐船往东走,一直到了徐州地界,李燮就改名换姓给人家卖酒,王成就在街上摆摊算命,俩人假装不认识,暗地里却是偷偷联系。十多年后,梁冀被杀了,李燮才跟卖酒的人家说了实话,人家想给他备好车马礼物送他走,可他啥都没要,直接就回了老家,还给父亲补行了丧礼。姐弟俩见面的时候,那悲伤劲儿让旁边的人都跟着掉眼泪。姐姐还叮嘱他:“咱们家差点断了香火,你能活下来是天意!以后少跟人来往,千万别提梁家人的事,提他们就会牵连皇上,到时又得惹祸,自己知道错就行了。”李燮一直记着姐姐的话。后来王成去世,李燮按礼节安葬了他,每到节气还摆上酒席祭拜。

单超在丙午日去世了,桓帝赐给了他皇家的棺材,里面还放了玉具,下葬的时候还派军队给他修坟墓,排场特别大。单超一死,剩下的四个侯(左悺、具瑗、徐璜、唐衡)就更嚣张了,老百姓还编了歌谣说他们:“左悺手眼通天,具瑗独断专行,徐璜像卧着的老虎,唐衡权势像雨一样厉害。”这几个人比赛着盖豪华的房子,家里的仆人出行都坐牛车,后面还跟着骑马的随从。他们的兄弟亲戚在各个州郡当官,搜刮老百姓的财物,这种行径跟强盗没区别,天下被他们祸害得不行,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有好多人都当了强盗。

中常侍侯览和小黄门段珪在济北边界有田产,他们的手下和宾客就经常抢劫路过的人。济北相滕延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人全抓了,还杀了几十个,又把尸体摆在路边。侯览和段珪就跑去跟桓帝告状,结果滕延就被免了官。左悺的哥哥左胜担任河东太守,皮氏县长京兆人岐觉得在他手下做事太丢人,当天就辞官回家了。唐衡的哥哥唐玹担任京兆尹,以前跟岐有仇,就把岐的家人亲戚全抓起来,安了重罪全杀了。岐只能四处逃难,后来在北海街上卖饼,安丘人孙嵩看他不像普通人,就把他带回家藏在夹壁墙里,直到唐氏兄弟死了,遇上朝廷大赦,岐才敢出来活动。

闰月的时候,西羌的残余势力和烧何部落的首领又来攻打张掖了,他们一大早就冲到了段颎的军营。段颎下马跟他们死磕,打到中午刀都砍折了,箭也射光了,羌人才退走。段颎就追着他们打,白天黑夜不停歇,饿了就割肉吃,渴了就抓雪喝,一直追了四十多天,到了积石山这个地方,已经跑出塞外两千多里了,最终杀了烧何的首领,收降了剩下的人才回来。

夏天五月,汉中山崩塌了。

六月,司徒祝恬去世。

七月,盛允当了司徒,虞放当了司空。随后,长沙的蛮人又反叛了,他们驻扎在益阳,零陵的蛮人也来攻打长沙。九真的贼寇跑到日南屯兵,势力那是越来越大,桓帝又让桂阳太守夏方担任交趾刺史。夏方以前就有威望,到了十一月,日南的两万多贼寇都向他投降了。勒姐和零吾种的羌人包围了允街,结果被段颎打败。泰山的叛贼叔孙无忌杀了都尉侯章,朝廷派宗资去平叛,又召皇甫规当泰山太守,皇甫规到了之后用了些办法,就把贼寇全平定了。

公元161年。

春季正月,南宫嘉德殿失火;戊子日这天,丙署失火。随后,又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

二月,武库失火。

随后,司徒盛允就被罢免,朝廷就任命大司农种暠担任司徒。

三月,太尉黄琼被罢免。

夏季四月,朝廷任命太常沛国人刘矩为太尉。当初,刘矩在担任雍丘县令时,喜欢用礼义谦让教化百姓;要是有打官司的人,他就把他们拉到面前,耳提面命地训诫,说愤怒可以忍耐,但官府不可轻易进入,还让他们回家再思考思考。打官司的人被感动了,往往各自作罢离去。

甲寅日,朝廷下令封河间孝王的儿子参户亭侯刘博为任城王,让他侍奉孝王的后代。

五月辛酉日,有异星在心中宿出现。

丁卯日这天,原陵长寿门失火。

己卯日这天,京城下起了冰雹。

六月,京兆、扶风以及凉州发生地震。

庚子日这天,泰山以及博县的尤来山一同崩塌断裂。

己酉日这天,朝廷下诏大赦天下。

随后,司空虞放被罢免,又任命前太尉黄琼为司空。

这时,犍为属国的夷人劫掠百姓,益州刺史山昱将其击败。

零吾羌与先零等部落又反叛了,开始侵扰三辅地区。

秋季七月,京城举行了求雨祭祀。

随后,朝廷就下诏削减公卿以下官员的俸禄,还向王侯借贷一半的租税,并按等级出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等爵位。

九月,司空黄琼被罢免,并任命大鸿胪东莱人刘宠为司空。

刘宠当会稽太守的时候,把那些繁杂苛刻的政令都简化了,也不让官员随便抓人、查人,把会稽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朝廷就把他调去当将作大匠。临走时,山阴县五六个老头从若邪山谷赶来,每人带了一百个铜钱送他。老头们说:“我们都是山里的乡下人,以前从来没见过大官。以前那些太守在任时,手下的官吏天天到村里搜刮钱财,闹得村里不得安宁,狗也叫个不停。自从您来了之后,夜里狗都不叫了,也看不到官吏折腾人的现象了。我们老了还能碰上像您这样的好官,真是三生有幸,现在听说您要走,特意前来送送您。”刘宠也特别谦虚,说自己没那么厉害,还是让大家受苦了,最后只从每人那儿拿了一个铜钱留作纪念。

这年冬天,先零、沈氐等部落的羌人,还有其他一些羌人部落,在并州和凉州捣乱。校尉段颎就带着湟中义从胡的军队去平乱。可凉州刺史郭闳想抢功劳,就故意拖着不让段颎的军队前进。时间一长,义从胡的士兵想家了,就都跑了。郭闳还把责任全推给段颎,结果段颎被关进大牢,最后罚去做苦役了,济南相胡闳就接替他当校尉。但胡闳既没威望又没本事,导致羌人更加嚣张了,他们到处攻破军营,还联合起来到处抢地盘,局势是越来越糟糕了。

这时候,泰山太守皇甫规给朝廷上书说:“现在泰山这边的贼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这边局势刚稳定,又听说羌人全反了。我老家就在邠岐,我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以前做小吏的时候,经历过两次羌人叛乱,每次提前说的想法还挺准。而我一直有个老毛病,现在恐怕活不了多久了,就想当个小官,一个人去三辅地区慰问百姓,宣传朝廷的威严恩德,还能用我熟悉的地形和用兵方法帮帮军队。我在下面待了几十年,看那些地方官,从鸟鼠山到东泰山,都是一个德行。与其拼命找能打的将领,不如把吏治搞好;与其天天研究兵法,不如让官员奉公守法。之前的乱子还没过去多久,我实在是担心,所以冒着越级的风险,把心里话说出来。”

朝廷看了奏疏,就让皇甫规当了中郎将,让他拿着符节去关西监督军队,攻打零吾等羌人部落。十一月,皇甫规出兵,一下就打败了羌人,杀了八百多人。先零等部落的羌人听说皇甫规来了,觉得他很有威望,十多万人就都主动投降了。

公元162年。

春季正月,南宫丙署失火。

三月份,沈氐羌又来张掖、酒泉搞破坏了。皇甫规就召集先零等各个羌人部落,一起去陇右平乱。结果路不好走,军队里还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差不多有三四成的士兵病死。但皇甫规没躲着,亲自跑到士兵住的草棚里看望大家,士兵们都特别感动。这下东羌的人也服了,并派使者来投降,通往凉州的路也重新打通了。

在这之前,安定太守孙俊贪污**,属国都尉李翕和督军御史张禀又是随便杀害投降的羌人,凉州刺史郭闳和汉阳太守赵熹又老又没能力,还仗着有后台,不遵守朝廷的规矩。皇甫规到了之后,就把这些人干的坏事全都上报给了朝廷,这些人有的被罢官,有的直接被处死。羌人听说这事后,都争着来投降,沈氐羌的大首领滇昌、饥恬还带着十多万人来归顺皇甫规。

到了夏天四月,长沙又冒出了一伙盗贼,他们一路抢到了桂阳和苍梧。没过多久,恭陵东边的门楼失火了;才过了三天,虎贲掖门也烧起来了;随后,康陵园的寝殿又失火了。看到这种情况,长沙、零陵的盗贼就更嚣张了,直接跑到桂阳、苍梧、南海去抢劫,吓得交趾刺史和苍梧太守直接跑路了。朝廷就派御史中丞盛修去督促地方招募士兵平乱,结果根本打不过。

五月,京城发生地震;又过了几天,中藏府丞的官署又失火了。

到了七月,南宫承善闼也失火了。随后,鸟吾羌来侵犯汉阳,好在陇西、金城的军队把他们打败了。

这时,艾县的盗贼前来攻打长沙的郡县,他们把益阳县令都杀了,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人。谒者马睦带着荆州刺史刘度去攻打盗贼,结果吃了败仗,两人撒腿就跑。随后,零陵的蛮人也跟着造反了。

到了冬天十月,武陵的蛮人也反了,他们还打到了江陵,南郡太守李肃吓得就要逃跑。主簿胡爽拦住他的马劝道:“蛮夷就是看咱们没防备才敢来。您是朝廷大臣,管着这么大一片地方,一招呼就能召集十万大军,怎么能扔下守土的责任当逃兵呢!”李肃却拔出刀说:“你赶紧让开,我现在急着逃命,哪有功夫听你说!”胡爽却是死死抱住马不放,李肃竟然把他杀了后逃走了。桓帝知道这事可气坏了,就把李肃抓来处死了;刘度和马睦被判死缓;还给胡爽家恢复了名誉,又让他家一个人当了郎官。

这时,尚书朱穆推荐山阳人度尚,让他当荆州刺史。辛丑那天,朝廷就任命太常冯绲为车骑将军,让他带着十多万大军去讨伐武陵的蛮人。以前朝廷派出去打仗的将领,很多都被宦官以打仗花太多钱为由陷害,最后都被判了罪。冯绲害怕重蹈覆辙,就希望能派个中常侍来监督军费开支。朱穆却上奏说冯绲这样做是为了避嫌,丢了大臣的骨气。不过桓帝没让追究这事。冯绲又请求让前武陵太守应奉和他一起出征,还任命应奉为从事中郎。

十一月,冯绲的军队就到了长沙,当地的盗贼一听朝廷派大军来了,就都跑到军营来投降了。冯绲接着去攻打武陵的蛮人,总共杀了四千多人,还有十多万人投降了,荆州的乱子总算是平定了。这时,朝廷要赏冯绲一亿钱,可他坚决不要,随后就带着军队回了京城。他把功劳都归到应奉身上,又推荐应奉当了司隶校尉,自己还上书想退休,但是朝廷没同意。

这时候,滇那羌又来侵犯武威、张掖、酒泉这几个地方。随后,朝廷就把太尉刘矩免职了,还让太常杨秉当太尉。

此时的皇甫规拿着符节当将领,回到老家指挥打仗。他没搞任人唯亲那一套,还经常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而且他讨厌宦官,不愿和他们来往。这一下,朝廷里里外外的人都恨上他了,大家就合起伙来诬陷他,说他用钱财收买羌人部落,让他们假装投降,桓帝就接二连三地发诏书责备他。

皇甫规听到这种谣言后,就上书给自己辩解,他说:“延熹四年秋天,有敌人跑到边境闹事,整的京城都不安宁,朝廷也担心西边出事。我出兵后,让羌人都归顺了朝廷,还节省了一亿多的费用。我觉得忠臣不该总提自己的功劳,所以不想多说这些。但对比以前的情况,我觉得自己不该被治罪。我刚到州里,就上奏揭发了孙俊、李翕、张禀的坏事;回来南征时,又上奏说了郭闳、赵熹的罪行,建议朝廷处死他们。这五个人,党羽遍布半个国家,牵连的小官吏还有一百多人。这些人有的说要替将领报仇,有的想给父亲出气,他们带着礼物、背着粮食到处活动,勾结有权有势的人,又到处说我的坏话,诬陷我贿赂羌人。要是说我用的是自己的钱,可我家里穷得连一石粮食都没有;要是说用的是公款,那查账不就清楚了吗。就算我真像他们说的那样,以前朝廷还送宫女给匈奴,嫁公主给乌孙来安抚他们呢。我花点钱安抚反叛的羌人,这是良臣的谋略,是军事家都认可的做法,我哪有罪呢?从永初年间到现在,朝廷派出去不少将领,总共打了五次败仗,每次都要花很多钱。有的人打了败仗回来,就用钱财贿赂权贵,反而功成名就,被封官加爵。我回老家打仗,查处了不少官员,得罪了很多人,现在被他们诽谤诬陷,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桓帝看了奏章后,就把皇甫规召回京城,还任命他当议郎,按他的功劳本应该被封侯。但中常侍徐璜、左悺想找他要钱,就多次派人问他立功的事,可皇甫规就是不理他们。徐璜等人恼羞成怒,又拿以前的事诬陷他,并把他交给官府治罪。他的下属想凑钱帮他赎罪,可他坚决不同意。结果朝廷以还有残余敌人没消灭干净为由,只是把他关进了廷尉狱,最后罚他去左校做苦役。在这期间,有很多大臣和太学生张凤等三百多人,一起到皇宫门口为他鸣冤,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皇甫规这才被放回家。

公元163年。

春季二月,司徒种暠去世。

三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随后,又任命卫尉颍川人许栩为司徒。

夏季四月,康陵东署失火。

五月,鲜卑侵犯辽东属国。

秋季七月,平陵园寝失火。

桂阳有个叫李研的叛贼,带着人侵犯当地的百姓,武陵的蛮人又一次造反了。好在太守陈奉给力,把这些叛乱都平定了。因为宦官一直看冯绲不顺眼,在八月份的时候,就拿冯绲之前平乱,回师后又有贼寇闹事这点小事大做文章,给他安了罪名,把他的官职给免了。

冬天十月,桓帝跑去广成苑打猎,之后还去了函谷关和上林苑游玩。看到皇帝如此贪玩,光禄勋陈蕃就赶紧上书劝他:“就算天下太平,打猎游玩也得有个度,更何况现在国家面临‘三空’的大难题,田野里收成不好、朝廷里没人才、仓库里也没存粮,再加上四处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正是陛下该操心国事、废寝忘食处理政务的时候,怎么还能大张旗鼓地去游玩呢?而且今年秋天雨水多,百姓才刚开始种麦子,现在不让他们好好种地,反而拉去做驱赶野兽、清理道路这些杂活,这可不是贤明君主该做的事啊!”可惜桓帝根本没把他的话当回事。

到了十一月,司空刘宠被免职。

十二月,朝廷就让卫尉周景当了司空。周景是周荣的孙子。

当时宦官势力特别大,周景就和太尉杨秉一起跟桓帝说:“现在朝廷上下很多官员都不称职。按老规矩,宦官的子弟是不能当官掌权的,可现在他们的党羽和亲信,到处都是,有些年纪轻轻又没本事的人,居然还在地方上当官,把大家搞得是怨声载道。咱们得按老规矩办事,把那些贪婪残暴的官员都赶走,从根上解决这些问题。不如让司隶校尉、中二千石、城门校尉、五营校尉、北军中候这些官员,各自查查自己管的人,该罢免的就报给三府,要是有漏网之鱼,也要继续上报。”桓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杨秉马上就列出了州牧、太守,还有青州刺史羊亮等五十多人的问题,这些人有的被处死,有的被罢官,一下子就把官场风气整顿得严肃起来了。

随后,朝廷又下诏书,让皇甫规当度辽将军。当初,张奂因为以前是梁冀的下属,被免官还限制了活动,以前的朋友都不敢帮他说话,只有皇甫规前后七次推荐他,张奂这才当上了武威太守。等皇甫规当了度辽将军,在军营待了几个月后,又上书推荐张奂,他说:“张奂这人才能和谋略都很出色,应该让他当主帅,大家肯定都服气。要是还觉得我能继续带兵,那我愿意当个小官,给张奂当副手。”朝廷听了他的建议,就让张奂接替他做度辽将军,皇甫规则改任使匈奴中郎将。

还有之前被冤枉的护羌校尉段颎,很多西州的官吏和百姓都跑到皇宫门口为他喊冤。正好这时候滇那等羌人部落闹得更凶了,凉州都快守不住了,朝廷没办法,只好再次任命段颎为护羌校尉。

尚书朱穆特别讨厌宦官专权,就给桓帝上书说:“咱们汉朝以前的规矩,中常侍都是选士人来当的,建武年之后才全换成了宦官。从延平年开始,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持朝政,亲戚子弟也都跟着当官。他们做事嚣张跋扈,把天下搞得民不聊生。我觉得应该把宦官都赶走,恢复以前的制度,选那些清廉正直、懂治国的士人来当官,这样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但桓帝根本不听。后来朱穆又找机会当面跟桓帝说:“按照汉朝的老规矩,侍中、中常侍负责尚书事务,黄门侍郎传递奏章,这些职位都是从世家大族里选人的。自从和熹太后临朝听政,不方便直接见大臣,才开始用宦官当常侍,让小黄门传话。从那以后,宦官权力就越来越大了,结果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应该把他们都赶走,多选些德高望重的老学者来参与政事。”桓帝听了直接就发火了,根本不搭理他。朱穆就一直趴在地上不肯起来,旁边的侍从喊他出去,过了好久他才离开。从这以后,宦官就经常假传诏书说他坏话。朱穆这人一直刚正不阿,在官场也不顺心,没多久,就因为心里憋屈,长毒疮去世了。

读历史,学历史,要在从中找到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六点,如下:

1. 行事不避嫌,更需坚守原则底线

冯绲为了避免被宦官以打仗“耗费军资”的理由陷害,就请求中常侍监督军费的支出,但遭到了朱穆弹劾“失去了作为大臣的气节”。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若是为了自保而向规则妥协(比如主动引入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可能会因“避嫌过度”而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威信。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为人处世时要把握住底线——真正的原则是“行得正”,而非迎合他人对“避嫌”的苛责。

2. 功劳面前懂得让利,实则是保全自身的智慧

冯绲平叛后将功劳推给应奉,并举荐其为司隶校尉,自己则是请辞退休;皇甫规拒向宦官行贿,反被构陷下狱。

在职场或团队中,若是独占功劳很容易就会招来他人的嫉妒,让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要是主动分享成果、推举他人,明白进退的道理,这样既能减少他人的敌意,也能为自己留好退路。但需要注意的是:让利≠无底线的退让,对恶意索取(如宦官索贿)需明确拒绝,避免因“妥协”而败坏自己的名声。

3. 揭露弊端时,先权衡自身实力与环境

皇甫规弹劾孙俊、李翕等贪官,因触及庞大党羽利益遭诬陷;朱穆直言罢黜所有宦官,被桓帝怒斥。

在面对改革或批评时,若是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而不考虑双方实力的差距,可能会搞出鸡蛋碰石头的结局。如朱穆“全罢宦官”的主张过于激进,因为他忽视了皇权对宦官的依赖,最终愤懑而亡。我们需要知道,改变现实需要“策略性的推进”,只有自身拥有足够大的实力或者争取到核心人物的支持后,再逐步推行自己的主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4. 困境中主动为自己辩解,但需用事实说话

皇甫规被诬陷“贿赂羌人”,上书以“节省军费超一亿”“家中无私财”等事实自辩,虽未立即脱罪,但也为后续翻案埋下了伏笔。

我们在遭到误解时,光是嘴里喊冤是没用的,需要用具体的数据、证据(如“私财 vs 官账可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辩解逻辑要清晰:先摆事实,再对比先例(如“前世送公主和亲”),最后点明对方诬陷的不合理性,增强说服力。

5. 识人荐才不避亲疏,反能成就口碑与机遇

皇甫规没有因为张奂是“梁冀旧吏”而避嫌,七次举荐他,最终两人先后担任度辽将军,互相成就;周景与杨秉联合整顿吏治,弹劾贪官五十余人,导致天下肃然。

在职场中遵循“举贤不避亲疏”的原则,这样既能展现自己的格局,也能给自己积累人脉。比如皇甫规举荐对手的旧部,显示出了他广阔的胸襟;杨秉借整顿吏治树立威信。关键就在于:荐才以“能力”为标准,而非派系,如此才能赢得他人的信服。

6. 进谏需看时机,直言不讳不如“曲线说服”

陈蕃劝谏桓帝切勿沉迷游猎,直指“三空困厄”,但是桓帝根本不听;周景与杨秉以“遵守旧典、斥退贪残”为由建议整顿吏治,桓帝却听从。

在说服上位者时,需要结合对方的立场(如桓帝重“旧典”权威),用“合规性”“利国”等理由包装自己的建议,这可比单纯批评(如陈蕃指责“沉迷游观”)更易被接受。这告诉我们,沟通策略比“真话难听”更重要——先让对方愿意听,再谈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