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72章 凤阙诏颁安四境,羌骑尘涌乱三边

公元110年春天正月,朝廷举办了新年朝会,这次朝会既没有安排歌舞表演,也没像往常一样陈列充庭车,显得有点平淡 。

邓骘当官的时候,特别喜欢给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例如何熙、李合这些人,都是他推荐到朝廷里当官的。他还把弘农的杨震、巴郡的陈禅等人招到自己的幕府做事,这事儿让天下人都夸他做得好。杨震家里很穷,但他学习特别刻苦用功,更是对欧阳《尚书》研究得特别透彻,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因此,儒生们都叫他“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学生教了二十多年,期间州郡来请他去当官,他都不去。大家都觉得他错过了当官的好机会,可他对此却是毫不动摇。邓骘听说了杨震的事,就把他征召出来为朝廷效力。那时候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后来他先后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这些官职。杨震去东莱上任的路上,路过了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就在晚上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因为王密以前是杨震在荆州时举荐的茂才,所以王密就想着报答他的恩情。杨震看到王密带着黄金来,就开口说:“我了解你,你咋不了解我呢?”王密说:“这大半夜的,也没人知道,您就收下吧。”杨震听他这么说,板起脸就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后,脸上臊得不行,就赶紧灰溜溜地走了。后来杨震又调到涿郡当太守。他这个人为官特别公正廉洁,他的子孙平常就吃粗茶淡饭,出门都靠双脚走路,连个轿子啥的都没有。他的老朋友看他这么廉洁,就劝他给子孙置办点产业,可杨震就是不干,还说:“我要让后人都叫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这遗产不比钱更金贵?”

这时候,张伯路又开始带兵攻打汉朝的郡县了,还杀了不少朝廷派去的官吏,跟着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看到这种情况,朝廷就赶紧下命令,让御史中丞王宗带着符节,去调集幽州、冀州各郡的兵马,总共有几万人,还把宛陵县令、扶风人法雄提拔为青州刺史,让他和王宗一起去攻打张伯路。

此时的南单于已经把耿种围困了好几个月,梁慬、耿夔在属国故城打败并斩杀了单于的副将。单于就亲自带兵来攻打他们,结果又被梁慬他们给打败了,单于没办法,只能退兵到虎泽休养。

丙午这天,朝廷就下令给百官还有州郡县的官员都降了工资。到了二月,南匈奴又来侵犯常山了。

这时,滇零又派军队前来攻打褒中,汉中太守郑勤就把军队驻扎到了褒中来防守。任尚这个人带着军队在外面打了好多次仗,寸功未立,还弄得老百姓都没法种地养蚕了。朝廷就下令让任尚把军队撤回长安驻扎,还遣散了南阳、颍川、汝南的士兵。乙丑这天,朝廷又仿照以前西京三辅都尉的老规矩,在长安设立了京兆虎牙都尉,在雍地设立了扶风都尉。

谒者庞参建议邓骘将边郡那些无法自保的百姓迁入三辅地区,邓骘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还打算放弃凉州的守卫,集中力量防御北方边境的敌人。于是他就召集公卿商议这件事,邓骘说:“这就像衣服破了,用一块布补上,还能保全衣服;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衣服和布就都保不住。”公卿们都赞同他的意见。郎中陈国的虞诩对太尉张禹说:“大将军的策略有三点不可行:先帝开拓疆土,辛劳多年才得以让天下安定,如今却因害怕小损失而放弃大片土地,这是第一点不可行。凉州一旦放弃,三辅地区就成为了边境,皇家园陵将暴露在外,这是第二点不可行。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英勇的武将大多出自凉州,凉州地区民风彪悍,他们又熟悉军事。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入侵三辅地区,就是因为有凉州作为屏障。凉州百姓之所以会奋勇作战,父子相继上战场,没有回头、退缩的念头,就是因为他们臣服于汉朝。如今若是抛弃凉州,百姓心里必然怨恨朝廷,认为汉朝将他们抛弃给了夷狄。即使有忠义之士,也会因此而心怀不满。如果突然爆发叛乱,趁着天下闹饥荒、国家实力弱的时候,各地豪杰纷纷起事,他们推举一位领头人,再驱使羌人、胡人作为前锋,一路向东打过来。到时候,就算有孟贲、夏育那样的猛人,姜太公那样的军事天才,也抵挡不住。这么一来的话,函谷关西边的皇家陵园和旧都城就不再归汉朝管了,这是不能这么做的第三个原因。他还说,用缝补衣服来打比方解决问题根本不行,眼下的情况就像毒疮一样,若是不及时处理就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根本控制不住!张禹一听,就赶紧说:我之前都没想到这些,要不是你提醒,就差点误了国家大事!虞诩接着出主意,说应该把凉州那些有本事、有声望的人招揽过来,让他们的子弟到朝廷里当官,各个官府再征召一些人。表面上是表彰他们的功劳,实际上是防止他们有反叛的心思。张禹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把四府的人召集起来商量,最后大家都同意按虞诩说的办。于是朝廷就征召凉州豪杰到官府当掾属,还任命当地官员的子弟为郎官,想靠这个办法安抚住凉州那边的势力。

而邓骘就因为这件事记恨上了虞诩,一直想找个由头,利用法律整他一顿。正好朝歌有个叫宁季的,带着好几千人造反了,还杀了当地的官员,在那儿盘踞了好几年了,州郡派了不少人都没能平定。邓骘就趁机让虞诩去当朝歌长。虞诩的老朋友们知道后,都替他感到担心。虞诩却笑着说:“碰到难事不躲开,这是做臣子的该做的。要是不遇到复杂难办的事儿,又怎么能看出谁有真本事呢?这对我来说,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虞诩到任后,就去拜见河内太守马棱。马棱说:“你是个读书人,本来应该待在朝廷里出谋划策,现在却到朝歌这个是非之地当官,我真替你发愁。”虞诩说:“这些造反的人,不过是一群为了混口饭吃而凑到一块儿的乌合之众罢了,其实没什么可怕的。”马棱问他为啥这么说,虞诩就解释说:“朝歌这地方,在韩、魏两国的交界地带,背后靠着太行山,旁边还挨着黄河,离敖仓也就一百来里路。青州、冀州有上万的流民,这些反贼却不知道打开粮仓吸引流民,抢夺兵器,守住成皋,以此来切断朝廷的运输要道,就从这点来看,他们根本没什么大本事。现在他们气势正足,直接硬碰硬肯定不行,用兵打仗讲究的是出奇制胜,希望您能给我权利,让我放开手脚去干。”到了朝歌后,虞诩就定了三个标准招募壮士,还让手下的掾史们各自推荐人。其中做强盗的算一等,伤人偷东西的算二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算三等,一共招了一百多人。虞诩就大摆宴席招待他们,还赦免了他们之前的罪行,然后派他们混进贼窝里,引诱贼寇出来抢劫,自己则是提前设下埋伏,一下子就杀了几百个贼寇。他还偷偷安排贫民里那些会做衣服的人,给贼寇缝制衣服,并用彩色的线在衣襟上做记号。这些贼寇只要敢在集市上露面,官兵一眼就能认出来,马上就能把他们抓住。经过这么一番操作下来,贼寇就被吓得四处逃散,当地老百姓都觉得虞诩像神仙一样厉害,朝歌的叛乱也很快就被平定了。

此时的何熙带着军队开到五原曼柏这个地方,突然就生了病,走不动了。没办法,他就让庞雄跟梁慬、耿种带着一万六千名步兵和骑兵,朝着虎泽杀过去,一路扎下连营往前推进。南单于看到汉朝军队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直接被吓得头皮发麻,转头就把给韩琮骂了一顿,还说:“你之前说汉人都死绝了,那这些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在这种害怕的心理作祟下,单于就赶紧派使者去汉军那儿请求投降,汉军也不想打仗,就答应了南单于的请求。随后,南单于就乖乖的摘下帽子,光着脚,来给庞雄他们磕头认错。汉军也没为难他,还像以前一样对待他,并且把被匈奴抢走的汉朝百姓,还有被羌人卖到匈奴的一万多号人,都给救了回来。正巧这时候何熙病死了,朝廷就马上任命梁慬做度辽将军。庞雄回到朝廷后,就被封为了大鸿胪的官职。

匈奴的事情刚告一段落,这边的先零羌又来侵犯褒中了,汉中太守郑勤想带兵出去迎敌。主簿段崇劝他说:“敌人刚打了胜仗,此时气势正旺,咱们根本挡不住,不如先坚守阵地,等待合适的机会再出击。”可是郑勤不听,非要出兵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还死了三千多人。段崇和门下吏王宗、原展,拼命用身体保护郑勤,最后全都战死了。不听话的下场就会付出沉痛的代价。

这时候,金城郡的官府也搬到了襄武。

戊子那天,杜陵的皇家陵园着了火。

癸巳这天,有九个郡国发生了地震。

到了夏天四月,有六个州闹起了蝗灾。

丁丑日这天,朝廷下令大赦天下,很多犯人都被赦免了。

这边的王宗、法雄带着军队跟张伯路的叛军打了好几仗,把他们打得四处逃窜。刚好这时候朝廷的大赦令下来了,可叛军一看汉军手里还拿着武器,也没撤兵的打算,心里就犯嘀咕,根本不敢过来投降。王宗就把各州刺史和太守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觉得应该接着打。可是法雄不同意,他说:“不行啊!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兵器是凶器,战争又太危险,咱们不能光靠勇气去打仗,这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赢。要是这些叛军乘船跑到大海里,躲到远处的小岛上,咱们根本没办法攻打。现在有朝廷的大赦令,我们不如先停手,稳住他们,他们肯定会人心涣散,到时候咱们再想办法,这样不用打仗就能把问题解决了。”王宗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下令停止了进攻。叛军听说不用挨打了,心里高兴坏了,就赶紧把抢来的人都放了。但东莱郡的军队还是没放下武器,叛军又害怕起来了,一路逃到辽东,躲到海岛上就不出来了。

秋季七月,乙酉日这天,又有三个郡发生了大水灾。

这时候,骑都尉任仁跟羌人打仗,老是打败仗,手底下的士兵还到处胡作非为。朝廷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囚车把任仁押送到廷尉那儿治罪,最后任仁死在了狱中。护羌校尉段禧也去世了,朝廷就重新任命之前的护羌校尉侯霸接替他的职位,还把护羌校尉的官府搬到了张掖。

九月甲申日这天,益州郡发生了地震。

就在这时,皇太后的母亲新野君得了重病,皇太后就亲自跑到母亲家里照顾,一住就是好几天。三公看到皇太后的这种行为,就纷纷前来上奏,极力劝说皇太后回宫,皇太后这才不情愿地返回宫中。到了冬天十月甲戌日这天,新野君就病逝了,朝廷派司空主持葬礼,葬礼的规格和东海恭王的一样高。

这时,邓骘等几个舅舅就想辞官回家,为母亲守丧尽孝。一开始,皇太后还不同意,就去问曹大家(班昭)的意见。曹大家上书说:“我听说,谦让是最高尚的品德。现在四位舅舅一片忠孝之心,主动请求辞官守丧,朝廷却因为边疆还不太平拒绝了。要是以后出了哪怕一点点差错,恐怕谦让的好名声就再也和他们无缘了。”听了这番话,皇太后才同意了邓骘等人的请求。

守丧期结束后,皇太后就下诏书,让邓骘他们回来继续辅佐朝政,还想恢复他们以前的封号。邓骘几人就不停地磕头,坚决推辞,说什么也不接受。最后,他们就以特进的身份参与朝政,地位在三公之下,只有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需要做决策时,他们才到朝堂上和公卿大臣们一起商量讨论。

此外,皇太后还下诏书,让阴皇后的家属都能回到老家,并且把没收的五百多万财产也都还给了他们。

公元111年春季正月,发生了日食。

丙戌日这天,十个郡国发生了地震。

己丑日这天,太尉张禹被免职。到了甲申日这天,朝廷就任命光禄勋颍川人李修为太尉。

这时,先零羌又来侵犯河东地区,一路打到了河内。当地百姓被吓得不轻,纷纷开始向南逃跑,他们抢着渡过黄河避难。朝廷看到这种情况,就赶紧派北军中候朱宠带着五营的士兵,到孟津驻扎防守,还下令让魏郡、赵国、常山、中山这些地方,一共修建了六百一十六座坞堡用来防御。那时候羌人的势力越来越大,而边境的太守、县令很多都是内地来的,根本不想打仗守城,于是就纷纷上书,请求把郡县迁走,以此来躲开羌人的骚扰。

到了三月,朝廷就很无奈的下诏书,把陇西郡迁到襄武,安定郡迁到美阳,北地郡迁到池阳,上郡迁到衙县。可老百姓舍不得自己的家乡,不想搬走。官府就强行把他们的庄稼割掉,拆毁他们的房子,铲平营地堡垒,毁掉家里的积蓄。偏偏那段时间还赶上旱灾、蝗灾,全国到处闹饥荒,百姓被官府又赶又抢,最后只能四处流浪,好多人在半路上就死了。还有人没办法,只能抛弃年老体弱的家人,或者把自己卖了当奴仆、小妾,这样一搞,人口一下子就少了一大半。

后来,朝廷又让任尚当侍御史,他在上党羊头山跟羌人打了一仗,打赢之后,孟津驻扎的军队就撤回去了。

在这期间,夫馀王又带兵侵犯乐浪郡;高句骊王宫和濊貊也来侵犯玄菟郡。

夏天闰四月的时候,朝廷就下令赦免凉州和河西四郡的犯人。

这时,之前在海郡闹事的张伯路又来侵犯东莱,青州刺史法雄带兵把他打败了。张伯路狼狈的逃回到了辽东,辽东有个叫李久的人,就带人把张伯路给杀了,青州这才恢复了安宁。

到了秋天九月,汉阳有个叫杜琦的,带着弟弟杜季贡,还有同郡的王信等人,跟羌人勾结起来,拉了一帮人占领了上邽城。到了冬天十二月,汉阳太守赵博派刺客杜习,把杜琦给杀了,朝廷为了表彰杜习,就封他为讨奸侯。杜季贡、王信他们就带着手下,又跑去占领了樗泉营。

这一年也不太平,天下九州都闹了蝗灾,八个郡国还发了大水。

公元112年春季正月,朝廷下诏说:“凡是进贡的新鲜食物,大多不符合时令,有的是强行催熟的,有的是挖掘未成熟的植物,味道不佳且破坏了自然生长的规律,这怎么能顺应天时养育万物呢!《传》中说:‘不到时令的食物不吃。’从今以后,供奉陵庙和给皇帝的食物,都必须符合时令才能进献。” 这道诏令总共省去了二十三种不合时令的食物。

本年三月,又有十个州发生了蝗灾。

夏季四月乙丑日这天,司空张敏被罢免。到了己卯日这天,朝廷就任命太常刘恺为司空。

随后,皇帝就下诏,封赏建武年间(东汉初年)有功的二十八位将领。

五月,又发生了旱灾。

丙寅日这天,皇帝下诏,命令中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恢复原来的俸禄。六月壬辰日这天,豫章郡的员谿原山发生了山崩。

辛巳日这天,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此时的侍御史唐喜奉诏讨伐汉阳的贼寇王信,击败并斩杀了他。王信被杀后,杜季贡就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最后投奔了滇零。就在这一年,滇零去世了,他的儿子零昌继位,此时的他年纪尚小,同族的狼莫为他出谋划策,就任命杜季贡为将军,让他带人驻扎在丁奚城。

公元113年春季二月,又有十八个郡国发生了地震。

夏季四月,平原怀王刘胜去世了,他没有留下子嗣;太后就立乐安夷王刘宠的儿子刘得为平原王。

丙申日这天,又发生了日食。

到了秋季,护羌校尉侯霸、骑都尉马贤在安定地区击败了先零羌的别部牢羌,并斩获了千余人。

随后,又发生了蝗灾,导致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过得那是苦不堪言,面对自然灾害,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公元114年春季正月,朝廷改年号为元初。

二月,日南地区发生了地裂,长达百余里。

三月,又发生了日食。

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皇帝就下诏,派遣军队驻扎在河内地区的三十三个重要关隘,让他们在那里修筑堡垒,设置鸣鼓,以防备羌人的入侵。

夏季四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就在这时,京城以及周边的五个郡国又发生了旱灾和蝗灾。

五月,先零羌入侵雍城。

秋季七月,蜀郡的夷人入侵蚕陵,杀害了县令。

九月乙丑日这天,太尉李修被罢免了官职。

此时的羌人首领号多与其他部落一起劫掠武都、汉中、巴郡的百姓。看到他们的行为,板楯蛮人就带兵前来救援,汉中的五官掾程信就率领郡兵与蛮人一起击败了号多。号多逃回后,就切断了陇道,然后与零昌会合,侯霸、马贤又在枹罕与他们交战,并击败了他们。

辛未日这天,朝廷就任命大司农山阳人司马苞为太尉。

冬季十月,又发生了日食。

凉州刺史皮杨在狄道与羌人交战,结果吃了败仗,死了八百多人。

这一年,总共有十五个郡国发生了地震。

公元115年春天,护羌校尉庞参用恩德和信义去招降羌人部落,号多这些羌人首领就带着手下投降了。随后,庞参就把号多他们送到了京城,朝廷给号多封了侯,还赐了侯印,然后就让他们回去。庞参自己回到令居后,就重新打通了通往河西地区的道路。

此时的零昌分了一部分兵力去攻打益州,朝廷就赶紧派中郎将尹就带兵去平叛。这年夏天四月,皇帝把荥阳的阎氏贵人立为皇后。这个阎皇后心眼小、爱吃醋,后宫的李氏生下皇子刘保后,阎皇后居然下毒把李氏给害死了。

到了五月,京城一带出现了大旱天气,河南地区和十九个郡国还闹起了蝗灾。六月,太尉司马苞去世了。到了秋天七月,朝廷就任命太仆、泰山人马英当上了太尉。

八月,辽东的鲜卑人把无虑城围了起来;九月,他们又跑去攻打夫犁营,还把那里的县令杀了。壬午日这天,天空又出现了日食。

尹就负责攻打羌人吕叔都这些党羽,蜀地有两个叫陈省、罗横的人,他们响应朝廷的招募,就把吕叔都杀了,朝廷封他们做了侯,还给了他们不少赏钱。

这时,皇帝下令,让屯骑校尉班雄带兵驻扎在三辅地区,这个班雄是班超的儿子。朝廷又任命左冯翊司马钧为征西将军,让他统领关中各郡的八千多士兵;庞参带着羌人和胡人的七千多兵力,跟司马钧兵分两路,一起去打零昌。庞参的军队走到勇士县东边的时候,被杜季贡打得大败,无奈之下只能撤兵。司马钧自己一路前进,打下了丁奚城,杜季贡带着人假装逃跑。司马钧就让右扶风仲光他们去收割羌人的庄稼,结果仲光他们没听指挥,分散兵力冒然前进,结果被羌人设下埋伏偷袭。当时司马钧在城里,居然因为生气,不去救援仲光他们。这年冬天十月,仲光他们全军覆没,死了三千多人,司马钧吓得赶紧往回逃。庞参那边因为没能按时进军,就找借口称病撤兵。后来两人都被追究责任,关进了大牢,司马钧最后自杀了。当时度辽将军梁慬也因为一些事被治罪。校书郎中、扶风人马融就上书给皇帝,说庞参、梁慬有本事、有才能,应该原谅他们的过错,让他们将功赎罪。皇帝听了马融的建议,就下令赦免了庞参等人,还让马贤接替庞参当护羌校尉,让任尚做中郎将,代替班雄驻扎在三辅地区。

这时,怀县县令虞诩跟任尚说:“兵法里讲,弱小的不主动进攻强大的,步兵追不上骑兵,这都是常理。现在羌人全是骑兵,一天能跑几百里,他们来的时候像大风大雨一样快,走的时候又像射出的箭一样迅速。咱们用步兵去追,根本追不上。所以就算咱们屯了二十多万兵,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打胜仗。我给将军出个主意,不如把各郡的步兵都解散,让他们每人出几千钱,二十个人凑钱买一匹马,这样就能组建起一万骑兵。用这一万骑兵去追几千羌人,前后夹击,肯定能赢。这么做既方便百姓,又能办成大事,将军肯定能立下大功。”任尚觉得这主意不错,就采纳了。后来他派轻骑兵在丁奚城把杜季贡打得大败。他之前不听班超的话,这时怎么还听话了?

太后听说虞诩很有当将帅的本事,就任命他做武都太守。虞诩去上任的时候,有几千羌人在陈仓崤谷拦住了他的去路。虞诩看到这种局面,干脆就不走了,还对外宣称:“我已经给朝廷上书请求增派援兵,等援兵到了再走。”羌人听说后,就分兵去抢劫附近的县城。虞诩就趁着羌人兵力分散,日夜赶路,一天就走了一百多里。他还让士兵每人每天挖两个灶,并且每天把灶的数量增加一倍,羌人看到他们人数越来越多,都被吓得不敢靠近。有人不明白其中道理,就问他:“孙膑打仗的时候是减灶迷惑敌人,您却增灶;兵法还说每天行军不能超过三十里,以防发生意外,您却一天走二百里,这是为啥?”虞诩解释说:“敌人人多,我们人少,走得慢容易被追上,走得快他们反而摸不清咱们的情况。敌人看到咱们的灶一天比一天多,肯定以为有郡里的援兵来了,人多行军速度又快,他们自然不敢追。孙膑那时候是故意示弱,我现在是故意显示我们人多,情况不一样啊!”是啊!面对同一件事,在不同背景下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等虞诩到了武都郡时,就发现手下的兵不到三千人,而羌人有一万多,还把赤亭围了几十天。虞诩看到这情况,就下令让强弩先别发射,只暗中用小弩射击。羌人以为汉军箭射不远、威力小,就一股脑儿地进行猛攻。这时候虞诩突然下令,让二十张强弩集中射一个羌人,箭无虚发,羌人一下子就慌了,赶紧往后退。虞诩就趁机带兵出城追击,杀伤了不少羌人。第二天,虞诩把所有的兵力都拉了出来,让士兵们从东门出去,再从北门进来,换套衣服来回走好几趟。羌人根本数不清汉军到底有多少人,心里就更加害怕了。虞诩料到羌人会退兵,就偷偷派了五百多人在水浅的地方设下埋伏。果然,羌人一败,这些伏兵立刻就冲了出来,结果把羌人打得大败,斩杀和俘虏了很多人。从这以后,羌人就彻底散了。后来虞诩通过考察地形,修建了一百八十座营垒,还把流亡在外的百姓都招了回来,他不仅救济贫苦百姓,还开通了水运。虞诩刚到武都的时候,一石谷子要一千钱,一石盐要八千钱,全郡只有一万三千户人家;三年之后,一石米只要八十钱,一石盐四百钱,户口增加到了四万多户,老百姓生活安稳,整个武都郡也安定下来了。

这年十一月,又有十个郡国发生了地震。十二月,武陵澧中的蛮人发动了叛乱,州郡派兵把叛乱镇压下去了。己酉日这天,司徒夏勤被撤职,庚戌日这天,朝廷就下令任命司空刘恺为司徒,光禄勋袁敞为司空,这个袁敞是袁安的儿子。

就在这时,之前的虎贲中郎将邓弘去世了。邓弘生活节俭,对欧阳《尚书》研究得特别透彻,还在宫里给皇帝当过老师。他死了之后,有关部门就向朝廷上奏,请求追赠邓弘为骠骑将军,并给予他特进的地位,还要封他为西平侯。太后想起邓弘生前一向简朴,就没有给他追加官位、赏赐衣服,只赐了一千万钱和一万匹布;邓弘的兄弟邓骘等人也推辞不接受这些赏赐。后来皇帝下诏书,封邓弘的儿子邓广德为西平侯。邓弘快下葬的时候,有关部门又上奏,请求按照霍光当年下葬的规格,派五营轻车骑士护送灵柩。但是太后没同意,只允许用白盖车和两名骑兵,让他的学生们拉着灵柩送葬。后来因为邓弘曾是皇帝的老师,朝廷就把西平的都乡分出来,封邓广德的弟弟邓甫德为都乡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