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5章 西周既灭宗庙隳,邯郸孤存六国危

公元前272年,楚国派左徒黄歇陪同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完了,这打不过又开始送人过去求和了。国家弱小为了求生存就只能采取这样的方法,也是万般无奈。这年,秦国开始设置南阳郡并联合魏国、楚国攻打燕国,有利可图就算是仇敌也能皆为盟友,真应了张仪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哪个战乱时代,一切计谋都是为了利益二子。这一年,燕惠王去世,他的儿子武成王继位。

公元前271年,赵国的蔺相如率军攻打齐国,一直打到了平邑这个地方。

赵国的田部吏赵奢负责征收租税要充实国库,平原君赵胜家里就是不肯缴纳,他怎么这么牛呢?没办法呀!赵奢只能依法处理这件事了,就杀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事人,赵奢这一举动惹得平原君那是怒火中烧呀,这叔可忍,婶都不能忍,赵胜就准备杀掉赵奢,都是一个姓,何必为难对方呢?赵奢那肯定不能就这么被杀了呀!于是就硬挺挺的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果纵容您的家人不奉公守法,不守法就会让法律削弱,法律削弱会导致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会导致诸侯来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能保住现在的富贵吗?以您的尊贵地位,若能奉公守法,上下就会公平,上下公平国家就会强大,国家强大赵国就会稳固,那个时候您作为贵戚,难道会被天下轻视吗?”听他这么一说,赵胜觉得有道理呀!我还是保住自己的富贵吧!他就觉得赵奢是个贤能的人,于是向赵王推荐了他。赵王让赵奢管理国家赋税,国家赋税征收顺利,百姓富裕,国库充实。赵奢就是我们熟知的典故,纸上谈兵里的主人公赵括的父亲。

公元前270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阏与,就准备干仗。吓得赵王赶紧召见廉颇、乐乘,问他们:“阏于现在的情况可以派兵去救援吗?”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阏与道路遥远,地势险要狭窄,实在难以救援。”赵王又问赵奢,赵奢回答说:“阏与道路遥远,地势险要狭窄,就像两只老鼠在洞穴中打斗,勇敢的一方会取胜,赵奢的回答有点出人意料。”赵王于是命令赵奢率军救援阏与。赵奢率军离开邯郸三十里后停下,就给军中下了一道军令:“有敢以军事进谏者,立即处死!”秦军驻扎在武安城西面,擂鼓呐喊,这阵势让武安城内的屋瓦都被震动了,真可谓是地动山摇啊,由此可见秦军有多么的强大了。这时赵军中有一人建议立即救援武安,赵奢立即将他斩首,这个人也是,主将命令都下来了,你还明知故犯,死的多少就有点冤了。而赵奢采取了什么方法呢?他直接坚守营垒二十八天,那是一动不动,都说一动不动是王八,但赵奢可不是王八,那心里可是有自己的小九九呀!他不仅不动还不断的增筑堡垒,你说气不气人,这一般人就真的摸不清头脑了。这时秦军的间谍潜入赵军来打探消息,赵奢又干了什么事呢?原来他好吃好喝的把这个间谍款待了一番,就给送回去了。间谍回去就把打探到的消息报告给了秦军主将,秦军主将一听,那个心情是激动万分呀!无以言表,就说:“赵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停下不动,还增筑堡垒,阏于已经不是赵国的了!”赵奢送走间谍后,立即下令全军轻装急行,两天一夜就赶到了阏与,在距离阏与五十里处扎营,迅速筑好营垒。秦军听说后,全军火速赶来。赵军士兵许历请求以军事进谏,赵奢召见了他。许历说:“秦军没想到赵军会到这里,他们来势汹汹,将军必须集中兵力严阵以待;否则,必败无疑。”赵奢说:“你说的很对,你的建议我会采纳!”许历因为因为军事进谏,所以就请求受罚,赵奢说:“这事情等回到邯郸再说。”许历又建议说:“我听说先占据北山的军队会取胜,后到的军队会失败。”赵奢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立即派了一万人抢占北山。秦军后到,争夺北山未能成功;赵奢指挥军队进攻秦军,秦军大败,解除了对阏与的包围。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地位相当;许历因为两次进谏有功劳,就被任命为国尉,这一下就升职加薪了呀!赵奢利用间谍带回去的虚假情报,迷惑了秦军,让秦军没想到赵军会长途奔袭来救援,所以导致了失败,这一计策就是着名的“反间计”。后来周瑜也用这一计策成功的除掉了曹操的水军主将,可见这一计策的可怕性,我们一定要仔细的甄别信息的真假性,不能被迷惑了。

穰侯向秦王推荐客卿灶并派他去攻打齐国,攻占了齐国刚、寿两地,以此来扩大穰侯在陶邑的封地。

当初,魏国的范雎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私下赐给他金子、牛、酒等东西来拉拢他。须贾得到这个消息就认为范雎将魏国的机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向相国魏齐报告了这件事。魏齐听到这个消息那是火冒三丈,就用鞭子抽打范雎,打的是真狠,不仅打断了他的肋骨,还打掉了他的牙齿。范雎明白自己可能难逃一死,于是就装死,魏齐就让人用席子把他卷起来,扔到厕所里,让醉酒的宾客轮流往他身上撒尿,用这种行为来警告其他人不要乱说话,乱说话那是要付出代价的。范雎对看守说:“如果你能放我出去,我一定重重的感谢你。”看守就看在这份谢礼的份上就请求扔掉席子里的死人。魏齐因为喝醉了,就答应了看守的这个请求。”范雎这才得以逃脱。魏齐酒醒后就后悔了,就赶紧派人去寻找范雎,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魏国人郑安平带着范雎已经逃跑了,改名换姓为张禄。秦国的使者王稽奉命出使魏国,范雎趁着夜色就去见王稽。王稽偷偷把他带回了秦国,并推荐给了秦王,秦王在离宫召见了范雎。范雎假装不知道这是王宫,就走进了永巷,秦王来的时候,宦官怒斥他,说:“大王来了,还不行礼?”范雎故意说:“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这装糊涂的一句话成功的引起了秦王的注意,秦王听到他的话后,便屏退左右,跪着请教范雎:“先生有什么可以教导寡人的吗?”范雎说:“嗯嗯。”秦王再三请教,范雎才说:“我不敢这样做!我只是一个寄居在秦国的臣子,与大王交情不深;而我想说的都是匡正君王的国事。我处在您与亲人的骨肉之间,虽然想效忠,但不知道大王的心思,所以大王再三询问,我都不敢回答。我知道今天说了这些话,明天可能就会被处死,但我不敢逃避。况且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稍有帮助,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我只怕我死后,天下人都会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愿在为秦国效力了!”秦王跪着说:“先生说的这是什么话!今天寡人能见到先生,是上天让先生来帮助寡人,保全先王的宗庙。无论事情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都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范雎拜谢秦王,秦王也拜谢范雎。范雎说:“以秦国的强大,士兵的勇猛,对付诸侯,就像用韩卢(良犬)去追瘸腿的兔子一样容易。但秦国闭关十五年,不敢向山东(崤山以东)出兵,这是因为穰侯为秦国谋划不忠,而大王的策略也有失误。”秦王跪着说:“寡人愿意听失误在哪里!”但左右有很多人在偷听,范雎不敢说内政,怕惹来祸事,就先谈外交,以观察秦王的反应,先进行一番试探。范雎接着说:“穰侯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两地,这不是好策略。齐湣王向南攻打楚国,破军杀将,开辟了千里疆土,但齐国却没有得到一寸土地,难道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因为形势不允许。诸侯看到齐国疲惫,起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让齐国几乎灭亡,这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反而让韩、魏得利。现在大王不如远交近攻,得到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也是大王的土地。现在韩、魏地处中原,是天下的枢纽。大王如果想称霸天下,那就必须亲近中原,作为天下的枢纽,以此威慑楚、赵,楚国强大就联合赵国,赵国强大就联合楚国,楚、赵都归附,齐国就会害怕,齐国归附,韩、魏就可以被秦国吞并了。”秦王说:“先生说的太好了。”于是任命范雎为客卿,参与谋划军事。范睢成功的把自己推销给了秦王,成功的折服了秦王,所以人生在世,学会推销自己是很重要的。

公元前269年,秦国的中更胡伤攻打赵国的阏与,但是未能攻下。次年,秦王采用了范雎的计谋,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攻占了魏国的怀地。范雎来秦国的第三年,秦国悼太子在魏国做人质的时候去世了。

公元前266年。秦国出兵攻占了魏国的邢丘。范雎日益受到秦王的信任,掌握秦国大权,趁机对秦王说:“我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没听说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没听说有秦王。能独掌国政的才叫王,能决定利害的才叫王,能掌握生杀大权的才叫王。现在太后独断专行,穰侯出使不报,华阳君、泾阳君等人随意决断,高陵君进退不请示,这四贵当权,国家不危险是不可能的。在这四贵的压制下,秦国实际上没有王。穰侯的使者凭借大王的权威,控制诸侯,号令天下,征伐敌国,没有人敢不听;战胜攻取的利益都归了穰侯的陶邑,战败的后果则由百姓承担,祸患归于国家。我又听说,果实太多会压断树枝,树枝断了会伤及树干;封地太大会危及国家,臣子太尊贵会使君主卑微。淖齿掌管齐国时,射伤齐王的大腿,抽了他的筋,把他吊在庙梁上,一夜之间就死了。李兑掌管赵国时,把赵主父囚禁在沙丘,一百天后饿死。现在我看四贵的所作所为,正是淖齿、李兑一类的人。三代之所以亡国,是因为君主把政事交给臣子,自己则纵情享乐。那些被委以重任的人妒贤嫉能,欺上瞒下,谋取私利,不为君主考虑,而君主不觉悟,所以亡国。现在从有秩以上的官吏到大吏,以及大王左右的人,没有不是相国(穰侯)的人。我看到大王在朝中孤立无援,我私下为大王担心,恐怕百年之后,拥有秦国的将不再是大王的子孙了!”秦王认为范雎说得对。于是废黜了太后,将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应侯范雎穿着破旧的衣服,步行去见须贾。须贾惊讶地说:“范叔你还活着啊!”须贾留他坐下吃饭,还送给他一件粗布袍子。范雎为须贾驾车到相府,说到:“我先去通报相君。”须贾等了很久不见范雎出来,问相府的门卫,门卫说:“这里没有范叔。刚才进去的是我们的相国张君。”须贾知道自己被欺骗了,便跪着进去请罪。应侯此时坐在堂上,责备须贾,并说:“你之所以能不死,是因为你送我粗布袍子,还有一点故人之情!”于是大摆宴席,请来各国宾客;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上草料和豆子,让他像马一样吃,并让他回去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头送来!否则,我将血洗大梁!”须贾回国后,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害怕呀!就赶紧逃到赵国投奔了平原君并躲在他家里。同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丹继位;任命平原君赵胜为相国。

公元前265年。秦国的宣太后去世。九月,穰侯被逐出秦国,前往陶邑。由此,秦王开始独自掌握朝中大权。

司马光老爷子说话了:穰侯拥立秦昭王,消除了秦国的内乱,推荐白起为将,向南攻取了鄢、郢,向东扩展了齐国的领土,使天下诸侯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的日益强大,穰侯功不可没。虽然他的专横、骄纵和贪婪足以招致祸患,但也不至于像范雎所说的那样严重。像范雎这样的人,并不是真正为秦国谋划,他只是想取代穰侯的地位,所以扼住穰侯的喉咙,夺走了他的权力。最终,范雎使秦王断绝了母子之情,失去了舅甥之恩。总之,范雎真是个危险的人物啊!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想升职这没问题,但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这一点我觉得是不可采取的。

秦王立儿子安国君为太子,安**这太子一做就是几十年,结果即位没几天就死了。秦国派兵攻打赵国,攻占了赵国三座城池。由于赵王刚刚即位,朝中大权由太后掌握,于是就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国人说:“必须让长安君来做人质。”太后不同意。齐国不肯出兵,赵国的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对左右的人说:“谁再敢提让长安君做人质,老妇一定吐他一脸唾沫!”左师触龙请求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他进来。触龙慢慢走进来坐下,道歉说:“老臣脚有毛病,很久没来拜见太后了,私下原谅了自己,但又担心太后的身体有什么不适,所以想来看看太后。”太后说:“老妇靠坐车行动。”触龙问:“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说:“靠喝粥罢了。”这问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让太后的怒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触龙说:“老臣的儿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器,而老臣又老了,私下很疼爱他。希望能让他补个黑衣卫士的缺,来保卫王宫,老臣冒死请求!”太后说:“可以啊,他今年多大了?”触龙回答:“小儿今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付给太后。”太后问:“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男人疼起孩子来比女人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女人疼孩子更厉害。”触龙说:“老臣私下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不如疼爱长安君那么深。”触龙说:“父母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做长远打算。太后送燕后出嫁时,握着她的脚后跟哭泣,想到她远嫁他国,心里很难过。燕后走后,太后不是不想她,但祭祀时却祈祷说:‘千万别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孙世代为王吗?”太后说:“是的。”触龙说:“从现在往前推三代,赵王的子孙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位的吗?”太后说:“已经没有了。”触龙说:“这是因为近的祸患落在自己身上,远的祸患落在子孙身上。难道君主的子孙封侯就一定不好吗?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没有功劳,俸禄丰厚却没有劳绩,而且拥有太多的贵重器物。现在太后让长安君地位尊贵,封给他肥沃的土地,赐给他大量贵重器物,却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去世,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太后说:“好吧,随你怎么安排他!”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送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这才出兵援助,秦军看到齐国援军就撤退了。触龙劝赵太后这段话的核心就是我们要考虑长远,不能只享受当下。

齐国的安平君田单率领赵军攻打燕国,攻占了中阳;又率军攻打韩国,攻占了诸人。这年齐襄王去世,其子田建继位,田建年幼,国事都由君王后决断。

公元前264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率军攻打韩国,攻占了韩国九座城池,斩首韩军五万人,百万人屠真不是吹的。这年田单担任赵国的相国。

次年,武安君白起又率军攻打韩国,攻占了南阳;然后进攻太行道,切断了韩国的交通,这一下真的让韩国痛到了骨子里。

楚国的顷襄王病重。黄歇对应侯范雎说:“现在楚王病重,恐怕无法康复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国继承大位。太子如果继位,一定会更加亲近秦国,并永远感激相国,这是亲近盟国并拥立一位万乘之君的好机会呀。如果不让太子回国继承大位,他不过就是咸阳的一个平民罢了,对秦国没什么用处。楚国如果另立新君,一定不会亲近秦国,这是失去盟国并断绝与万乘之国的友好关系,不是一个好策略呀。”应侯把黄歇的话就告诉了秦王。秦王说:“让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病,回来后再做打算吧。”黄歇与太子商量说:“秦国扣留太子,是想从中获利。现在太子没有能力给秦国带来利益,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都在国内。如果楚王去世,太子不在国内,阳文君的儿子一定会被立为继承人,太子就无法继承王位了。不如逃出秦国,与使者一起回国。我留下来,以死抵挡秦国的追究!”太子于是化装成楚国的使者,驾车逃出关外;黄歇则留在住所,常常替太子称病谢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黄歇才向秦王坦白说:“楚太子已经回国,走得很远了。我请求秦王赐我一死!”秦王听到这消息那是怒火中烧,蹭一下气就上来了,就想处死黄歇。这时应侯说:“黄歇作为臣子,愿意以死效忠他的君主,太子如果继位,一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赦免他,让他回国,以亲近楚国。”秦王同意了这个建议。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就去世,考烈王即位;任命黄歇为相国,封给他淮北的土地,号春申君。这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公元前262年,楚国将州地献给秦国以求和。

秦国的武安君白起率军攻打韩国,这已经是第三次攻打韩国了,这次攻占了野王。导致上党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上党太守冯亭与百姓商量说:“通往郑国的道路已经被切断,秦军每天都在逼近上党,韩国无法救援我们,我们不如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一定会攻打赵国;赵国受到秦国的攻击,一定会亲近韩国。这时韩、赵联合起来,就可以抵挡秦国了。”于是派使者告诉赵国说:“韩国无法守住上党,准备把它献给秦国,但上党的官吏和百姓都愿意归附赵国,不愿意归附秦国。上党有十七座城池,我愿意把它们献给大王。”赵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平阳君赵豹,赵豹说:“圣人认为无缘无故出现的利益是祸患。”赵王说:“百姓因为我的仁德而愿意归附,怎么能说是无缘无故呢?”赵豹说:“秦国蚕食韩国的土地,切断了上党与外界的联系,秦国本来以为可以坐等上党归附。韩国之所以不把上党献给秦国,是想把祸患转嫁给赵国。秦国付出了努力,而赵国却得到了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样的好处,弱小的国家又怎么能从强大的国家得到好处呢?这怎么能说不是无缘无故呢?不如不要接受,让秦、韩继续争夺,来损耗他们的国力。”赵王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平原君赵胜,赵胜请求接受上党,这真是个愣头青,一点看不出其中的利害关系。赵王于是派平原君前去接收上党,封上党太守为华阳君,赐给他三座万户的城邑;封县令为侯,赐给他三座千户的城邑;官吏和百姓都加爵三级。冯亭流着泪不肯见使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还假惺惺的说:“我不忍心出卖君主的土地来换取自己的富贵!”

公元前260年,秦国的左庶长王龁率军攻打上党,并攻占了上党,上党的百姓逃往赵国。赵国的廉颇率军驻扎在长平,以接应上党的百姓。王龁于是率军攻打赵国。赵军那是屡战屡败,损失了一名裨将和四名都尉。赵王与楼昌、虞卿商量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楼昌建议派使者去秦国求和。虞卿说:“现在决定和谈的是秦国,秦国一定想彻底击败赵军,即使我们去求和,秦国也不会同意的。不如派使者带着重宝去联合楚、魏,楚、魏如果接受联合,秦国就会怀疑天下诸侯合纵,和谈才有可能成功。”但赵王这小子不听啊,就派郑朱去秦国求和,秦国接受了郑朱。赵王对虞卿说:“秦国已经接纳了郑朱,这是好事啊。”虞卿却说:“大王一定无法达成和谈,赵军也会被击败。这是为什么呢?请听我娓娓道来。现在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胜利的使者都在秦国。郑朱是赵国的贵人,秦王和应侯一定会隆重接待他,向天下展示秦国的这份功绩,天下诸侯看到大王向秦国求和,一定不会来救援赵国。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会救援赵国,和谈就不可能成功。”不久,秦国果然隆重接待郑朱,但不与赵国和谈。

秦军多次击败赵军,廉颇坚守营垒就是不出战,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凡能打的过,谁能忍这口气?但是赵王认为廉颇带兵损失惨重且胆怯不敢出战,就非常生气,多次派人前去责备他。这时应侯又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最害怕的,只有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将军!廉颇很容易对付,而且他快投降了!”赵王于是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说:“大王因为赵括的名声而任用他,就像用胶粘住琴柱来弹琴一样。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懂得随机应变。”赵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当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难不倒他,但赵奢并不认为他精通兵法就能打好仗。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战争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而赵括却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如果赵国不让他做将军还好;如果让他做将军,打败赵军的必定是他。”赵括即将出征时,他的母亲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做将军。赵王问为什么?赵括的母亲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时,他父亲做将军,亲自捧着饭碗招待的士兵有几十人,结交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和宗室赏赐的东西,他全都分给了军中的将士;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将军,就面朝东坐着接受部下朝拜,军中的将士没有人敢抬头看他;大王赏赐的金银绸缎,他都拿回家藏了起来,每天打听哪里有便宜的田宅可以购买。大王以为他像他父亲,其实他们父子完全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赵王说:“老太太就别管这事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如果赵括不称职,我请求不要连坐。”赵王答应了。

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做了赵国的将军,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下令军中:“谁敢泄露武安君为将的消息,力斩不赦!”赵括到军中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部署,撤换了军中的将领,出兵攻打秦军。武安君假装败退,暗中布置两支奇兵包抄赵军。赵括乘胜追击,直逼秦军的营垒,但秦军营垒坚固,短时间无法攻入;这时秦军的两支奇兵共两万五千人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有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切断了赵军营垒之间的联系。赵军被分割成两部分,粮道也被切断。武安君派出轻装部队袭击赵军,赵军作战不利,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援军。秦王听说赵军的粮道被切断,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前往长平,切断赵国的援军和粮道。齐国和楚国派兵救援赵国。赵军因为缺粮,就向齐国请求粮食援助,但是齐王不肯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和楚国来说,就像牙齿和嘴唇的关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赵国灭亡,明天祸患就会降临到齐国和楚国头上。这就是着名的成语唇亡齿寒的来历。救援赵国,就像捧着漏水的瓦罐去浇灭烧焦的锅一样紧急。而且救援赵国是高尚的道义;击退秦军可以显扬名声;用道义救援即将灭亡的国家,用威势击退强大的秦国。不努力去做这些事,却吝惜粮食,这是为国家谋划的人的错误!”齐王怎么可能听从这个建议?九月,赵军断粮已经四十六天了,士兵们暗中互相残杀,吃人肉充饥。赵括派出精锐部队进攻秦军的营垒,想分成四队突围,但反复冲击了四五次,都无法突破秦军的包围。赵括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与秦军搏斗,被秦军射死。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了秦国。武安君说:“秦国已经攻占了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意归附秦国而投奔赵国。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恐怕会作乱。”于是用欺骗手段将赵军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此战前后共斩杀、俘虏四十五万人,赵国举国震惊。长平一战,赵国便再没有了和秦国抗衡的能力,灭国只是迟早的事。

公元前259年,十月,武安君白起将秦军分为三部分,王龁率军攻打赵国的武安、皮牢,攻占了这两座城池。司马梗率军北上平定太原,完全占领了上党地区。这时韩国和魏国感到恐惧,派苏代带着厚礼去游说应侯范雎:“武安君是不是要围攻邯郸了?”范雎说:“是的。”苏代说:“赵国灭亡后,秦王就可以称王天下了。武安君将成为三公之一,您能甘心位居他之下吗?即使您不愿意,恐怕也不得不如此。秦国曾经攻打韩国,包围邢丘,围困上党,上党的百姓却都投奔了赵国,天下人不愿意做秦国的百姓已经很久了。现在如果赵国灭亡,北部的土地将归燕国,东部的土地将归齐国,南部的土地将归韩国和魏国,那么您能得到的百姓就没有多少了。不如趁现在让赵国割地求和,不要让武安君再立大功。”范雎于是对秦王说:“秦军已经很疲惫了,请允许韩国和赵国割地求和,让士兵们休整。”秦王同意了这个建议,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池,双方停战。正月,秦军撤兵。武安君白起因此与应侯范雎产生了矛盾。

赵王准备派赵郝去秦国议和,割让六座城池。虞卿对赵王说:“秦国攻打赵国,是因为疲惫而撤军,还是因为爱惜赵国而不继续进攻呢?”赵王说:“秦国已经竭尽全力,一定是因为疲惫而撤军。”虞卿说:“秦国用尽全力攻打它无法夺取的地方,因为疲惫而撤军,大王却把秦国无法夺取的地方送给它,这是在帮助秦国攻打自己。明年秦国再来攻打赵国,大王就没有救了。”就在赵王犹豫不决之际,楼缓来到了赵国,赵王就与他商议当前的形势该怎么办才好。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国和赵国交战,天下诸侯都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趁机依靠强国欺凌弱国。现在赵国不如赶紧割地求和,以迷惑天下诸侯,安抚秦国。否则,天下诸侯将趁秦国发怒、赵国疲弱之际,瓜分赵国,赵国就要灭亡了,还谈什么对付秦国呢!”虞卿听说后,再次去见赵王说:“楼缓的计策太危险了,这样做只会让天下诸侯更加怀疑赵国,怎么能安抚秦国呢?他难道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向天下展示赵国的软弱吗?而且我主张不割地,并不是简单地拒绝割地。秦国向大王索要六座城池,大王可以用这六座城池去贿赂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敌,它一定会听从大王的建议。这样,大王虽然失去了六座城池给齐国,却可以从秦国得到补偿,并向天下展示赵国的能力。大王这样做,秦国的重礼就会送到赵国,反而会主动与大王议和。现在如果与秦国议和,韩国和魏国听说后,一定会更加尊重大王。这样一来,大王一举就能与齐、韩、魏三国结盟,并与秦国交换地位。”赵王说:“好极了。”于是派虞卿去齐国见齐王,商议对付秦国的策略。虞卿还没返回,秦国的使者已经来到赵国议和了。楼缓听说后,赶忙逃离了赵国,赵王封给了虞卿一座城池。

秦国刚开始攻打赵国时,魏王问大臣们的意见,大家都认为秦国攻打赵国对魏国有利。孔斌问:“为什么会对魏国有利?”大臣们说:“如果秦国战胜赵国,我们就顺势臣服秦国;如果秦国战败,我们就可以趁赵国疲弱时攻打它。”孔斌说:“不对吧。秦国自孝公以来,从未在战争中失败过,现在又有良将指挥,赵国有什么疲弱可趁?”大臣们说:“即使秦国战胜赵国,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失?邻国的失败,就是我国的福气。”孔斌说:“秦国是贪婪暴虐的国家,战胜赵国后,一定会再攻打其他国家,我担心到时候魏国就会成为它的目标。古人说过:燕雀在屋檐下筑巢,母子相互喂食,快乐地生活,自以为很安全。灶台的烟囱冒出火焰,房屋即将烧毁,燕雀却面不改色,不知道灾祸即将降临。现在你们不明白赵国灭亡后灾祸将降临到魏国头上,难道人和燕雀一样无知吗!”孔斌是孔子的六世孙。

起初,魏王听说子顺贤能,便派遣使者带着黄金和束帛,聘请他去担任相国。子顺对使者说:“如果魏王能够信任并采用我的治国之道,我的道本来就是治理国家的良方,即使吃蔬菜喝白水,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只是想控制我的身体,给我丰厚的俸禄,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魏王难道缺少一个普通人吗?”使者坚持请求,子顺才前往魏国;魏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任命他为相国。子顺改革了宠臣的官职,让贤能的人担任重要职位,剥夺了无能之人的俸禄,用来赏赐有功之人。那些失去职位和俸禄的人都不高兴,于是制造谣言诽谤子顺。文咨将这些谣言告诉了子顺。子顺说:“民众不能和他们一起谋划事情的开始,这是很久以来的道理!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开始时难免会受到诽谤。子产担任郑国的相国,三年之后诽谤才停止;我的祖先担任鲁国的相国,三个月之后诽谤才停止。现在我执政的时间还很短,虽然不能和贤人相比,但怎么知道诽谤不会停止呢?”文咨说:“我不知道您的祖先在鲁国时受到的是什么诽谤?”子顺说:“我的祖先担任鲁国相国时,人们唱道:‘穿着鹿皮衣,戴着鹿皮帽,抛弃他没有过错;戴着鹿皮帽,穿着鹿皮衣,抛弃他没有罪责。’等到三个月后,政治教化成功,民众又唱道:‘穿着裘衣,戴着章甫帽,实在是我们所需要的;戴着章甫帽,穿着裘衣,惠及我们无私心。’”文咨高兴地说:“现在我知道先生和圣贤没有什么不同了。”子顺担任魏国相国共九个月,每次提出重大建议都不被采纳,于是叹息道:“建议不被采纳,说明我的建议不合适。建议不被君主采纳,却还担任他的官职,享受他的俸禄,这是白吃饭不做事,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以生病为由辞去了职务。有人对子顺说:“魏王不采纳您的建议,您为什么不离开呢?”子顺回答说:“我能去哪里呢?山东的各国,都将被秦国吞并。秦国不义,我不能去不义的国家。”于是留在家中。新垣固请求子顺说:“贤能的人在哪里,哪里就一定会兴盛并得到治理。现在您担任魏国相国,没有听说有什么特别的政绩就自己退下来了,是不是因为志向没有实现,为什么这么快就离开呢?”子顺说:“正是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所以我才退下来。况且重病没有良医。现在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用道义去侍奉它,肯定不会得到安宁;拯救国家都来不及,还谈什么振兴教化!从前伊挚在夏朝,吕望在商朝,而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难道是伊挚和吕望不想治理好吗?是因为形势不允许。现在山东的各国衰败不振,三晋割地以求自保,二周折服于秦国,燕、齐、楚也已经屈服了。由此看来,不出二十年,天下恐怕都将被秦国吞并!”

秦王听说了应侯以前的事,就想为他报仇,听说魏齐在平原君那里,于是用好话诱骗平原君到秦国并扣留了他。秦王派使者对赵王说:“不得到魏齐的人头,我不会放你的弟弟出关!”魏齐走投无路,去找虞卿,虞卿放弃相国的职位,和魏齐一起逃亡。到了魏国,想通过信陵君逃到楚国。信陵君犹豫不决,不肯见他们,魏齐愤怒之下自杀了。赵王最终砍下了魏齐的人头交给了秦国,秦国这才放平原君回国。九月,五大夫王陵率兵再次攻打赵国,武安君白起由于生病,不能出征,他真的是因为生病不能出征吗?

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率兵攻打邯郸,但是战果不大,于是秦国又增派兵力支援王陵;王陵损失了五个军营的兵力,还是没打下来赵国。武安君白起病刚好,秦王想让他代替王陵去攻打赵国。武安君说:“邯郸现在确实不容易攻下;而且诸侯的援兵每天都在赶来。那些诸侯怨恨秦国已经很久了,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获胜,但士兵也死亡过半,现在国内空虚,远隔山河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国在内部抵抗,诸侯在外部进攻,秦军必败无疑。”秦王亲自命令他出征,武安君仍然称病不去;于是秦王派应侯去请他,但是武安君始终以病推辞,不肯出征;秦王只好派王龁代替王陵去攻打赵国。赵王赶忙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召集他门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但只找到十九人,其余的人都不够格。这时毛遂向平原君自荐。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世,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锥尖立刻会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都没有称赞过你,我也没听说过你有什么才能,这说明先生没有什么本事。先生不能去,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今天才请求放在布袋里!如果早点让我进入布袋,早就脱颖而出了,不仅仅是露出锥尖而已。”平原君于是带他一同前往楚国,其他十九人互相用眼神嘲笑他。平原君到了楚国后,与楚王讨论合纵的利害关系,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这时毛遂手按剑柄走上台阶,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能决定!今天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这是为什么?”楚王怒斥道:“还不下去!我在和你的主人谈话,你算什么人!”毛遂手按剑柄上前说:“大王之所以敢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现在在十步之内,大王不能依靠楚国的众人了!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在面前,你斥责什么?况且我听说商汤凭借七十里的土地称王天下,周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使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多吗?是因为他们能根据形势发挥自己的威力。现在楚国土地有五千里,士兵有百万之多,这是称霸的资本。以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谁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个小人物,率领几万军队,发兵与楚国作战,一战就攻下了鄢、郢,再战烧毁了夷陵,三战侮辱了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世的仇恨,也是赵国感到羞耻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这是为什么?大王要清楚合纵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在面前,你斥责什么?”楚王点头说:“是是,确实像先生说的那样,我愿意以国家听从合纵。”毛遂说:“合纵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毛遂对楚王的左右侍从说:“拿鸡、狗、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为盟,其次是我的主人,再次是我。”于是在殿上订立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盛血的盘子,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你们也在堂下歃血吧!你们这些人碌碌无为,不过是靠别人成事的人。”平原君订立合纵盟约后回国,到了赵国,说:“我不敢再品评天下的士人了!”于是把毛遂奉为上宾。楚王派春申君率兵救援赵国,魏王也派将军晋鄙率兵十万救援赵国。

秦王派人对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早晚就会攻下,诸侯谁敢救赵国?等我攻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听到这感到害怕呀,赶紧派人阻止晋鄙,让军队驻扎在邺城不动,魏军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观望。又派将军新垣衍偷偷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劝说赵王,想共同尊秦为帝,以此屈辱的方式退秦兵。齐国人鲁仲连在邯郸,听说后,就去见新垣衍说:“秦国是抛弃礼义、崇尚战功的国家。如果它公然称帝于天下,那么我只有跳东海而死,也不愿做它的百姓!况且魏国还没有看到秦称帝的危害,我会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酱!”新垣衍不高兴地说:“先生怎么能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能,我会解释,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纣王的三公。九侯有个女儿很漂亮,就把她献给了纣王,纣王认为她不好,就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极力劝阻,争辩得很激烈,所以纣王把鄂侯做成了肉干;文王听说后,叹息了一声,所以纣王把他关在牖里的库房里一百天,想让他死。现在秦国是万乘之国,魏国也是万乘之国。同样是万乘之国,各有称王的名号,为什么看到它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它为帝,最终落到被做成肉酱的地步呢!况且秦国贪得无厌,一旦称帝,就会用天子的礼仪号令天下,更换诸侯的大臣,剥夺他们不喜欢的人,任命他们喜欢的人,还会让他们的子女和谗妾做诸侯的妃子,住在魏国的宫殿里,魏王怎么能安宁呢!而将军又怎么能保住原来的宠信呢!”新垣衍起身再次拜谢说:“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之士!我请求离开,不敢再提尊秦为帝的事了!”

同年,燕武成王去世,儿子孝王即位。

起初,魏公子无忌仁爱而礼贤下士,招揽了食客三千人。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设宴大会宾客,各位宾客都坐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侯生。侯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径直上了车,坐在公子左边的座位上,那是毫不谦让,公子握着马的缰绳,态度更加恭敬了。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市场的屠户那里上班,希望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公子驾车进入市场,侯生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看公子,故意站了很久,和他的朋友说话,暗中观察公子,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于是侯生告别朋友上车,到了公子家里。公子领着侯生坐在上座,向宾客们一一介绍,宾客们都感到很惊讶。等到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公子无忌的姐姐,平原君的使者接连不断地到魏国来,责备公子说:“我之所以和您结为姻亲,是因为您有高尚的义气,能够急人之难。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而魏国的救兵却迟迟不到,即使您不看重我,抛弃我,难道不可怜您的姐姐吗?”公子对此很是担忧,多次请求魏王命令晋鄙救赵,又让宾客辩士用各种理由去游说魏王,但是魏王始终不听,因为害怕秦国的报复。公子于是召集宾客,准备了一百多辆车马,想带着宾客去赵国拼死一战;经过夷门时,见到了侯生。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跟从了!”公子离开后,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又回来见侯生。侯生笑着说:“我早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现在公子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去和秦军拼命,这就像把肉扔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公子再次拜谢,向侯生请教解围的计策。侯生屏退左右的人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她有能力帮您偷到兵符。我听说公子曾经为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姬愿意为公子去死,只要公子开口,就能得到兵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救赵国,西退秦国,这是五霸的功业啊。”公子按照他的话就去做了,果然得到了兵符。公子出发时,侯生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晋鄙核对兵符后不肯交出兵权,再请示魏王,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是个大力士,您可以和他一起去,关键时候助您一臂之力。晋鄙如果听从,最好;如果不听,可以让朱亥杀了他!”于是公子请朱亥一同前往魏军大营。到了邺城,晋鄙核对兵符后,就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我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朱亥袖子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趁着晋鄙不注意,一椎打死了他,公子于是统率军队,下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去奉养父母。”就这样选出了八万精兵,率领他们前进去救援赵国。这就是着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王龁长期围攻邯郸,但一直没攻下,诸侯的援军到来,战斗也多次失利。武安君白起听说后说:“大王不听我的计策,现在怎么样?”秦王听说后,大怒,强行命令武安君出征。武安君还是称病重,不肯出征。

公元前257年,十月,秦王免去了武安君的爵位,把他贬为士兵,迁到阴密。十二月,增派军队驻扎在汾城旁。武安君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出发,诸侯联军攻打王龁,王龁那是一败再败,一退再退,使者每天都来报告,秦王于是派人驱逐武安君,不准他留在咸阳。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到了杜邮。秦王与应侯和大臣们商议说:“白起被迁走,心里还不服气,有怨言。”秦王于是派使者赐给他剑,白起拿着剑仰天长叹:我白起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为何要这么对我,突然他就垂下了眼眸,长平一战我杀了那么多人,我也是该死,武安君于是举剑自杀,一代名将就这么落幕,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白起死后,秦国人都很同情他,乡邑都祭祀他。白起的死亡说明,在封建集权制度下,功臣的功绩与君主的权威往往存在矛盾。君主为了巩固权力,通常会通过打压甚至诛杀功臣来消除这种隐患,这一行为在历代王朝都屡见不鲜。再一个,如果职员和老板之间的战略意图不能保持一致,即使你很有能力,也可能被边缘化甚至清算。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政治中,臣子的忠诚不仅体现在能力上,更需要表现为绝对的服从。白起的悲剧也与他不善权变刚愎自用的性格很有关系。

魏公子无忌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由此解除了对邯郸的包围,撤走了。郑安平被赵军围困,率领两万人投降了赵国,应侯因此获罪。公子无忌救了赵国后,因为偷兵符,杀大将所以不敢回魏国,就和宾客们留在了赵国,派将领率领军队返回魏国。这时赵王和平原君就商议,用五座城来封赏公子。赵王亲自打扫道路前去迎接,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上西边的台阶。公子侧身辞让,从东边的台阶上去,称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对赵国也没有功劳。赵王和公子喝酒到晚上,不忍心提出献五座城的事,因为公子谦让。赵王把鄗城作为公子的汤沐邑。魏国也把信陵封给公子。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徒中,薛公隐居在卖酒的人家,想见他们。但是这两人都不肯见公子,公子于是悄悄步行去和他们交往。平原君听说后,不以为然。公子说:“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背弃魏国来救赵国。现在平原君所交往的,不过是些豪杰罢了,不是真正的士人。我和这两个人交往,还怕他们不愿意和我交往,平原君却觉得羞耻吗?”于是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赶忙脱帽谢罪,公子这才留下。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使者往返多次,鲁仲连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又用千金为鲁仲连祝寿,鲁仲连笑着说:“天下之士之所以可贵,在于他们能够为人排忧解难、化解纷乱而不求回报。如果有所求,那就是商人的行为了,我鲁仲连不忍心做这样的事!”于是他辞别了平原君,离开了赵国,终身不再见他。

秦国的太子妃名叫华阳夫人,她没有儿子;太子的另一个妃子夏姬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嬴异人。嬴异人被送到赵国做人质;因为秦国多次攻打赵国,所以赵国人对他很不礼貌。嬴异人以庶子的身份在诸侯国做人质,车马和日常用品都不充足,生活那是非常困窘,不得志啊,日子过得很难受。这时阳翟的大商人吕不韦来到了邯郸,见到嬴异人后说:“这是个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于是他去见嬴异人,对他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嬴异人笑着说:“你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知道,我的门庭要靠你的门庭来光大。”嬴异人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和他坐下,深入交谈。吕不韦说:“秦王老了,太子宠爱华阳夫人,但夫人没有儿子。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子傒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士仓又辅佐他,你在中间,不太受宠,长期在诸侯国做人质。太子即位后,你就没有机会争当继承人了。”嬴异人说:“那该怎么办?”吕不韦说:“能立嫡子的,只有华阳夫人,我虽然贫穷,但愿意用千金为你西游,立你为继承人。”嬴异人说:“如果真能像你说的那样,我愿意把秦国分一半给你。”吕不韦于是给嬴异人五百金,让他结交宾客。又用五百金买奇珍异宝,自己带着西行,去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奇珍异宝献给华阳夫人,趁机称赞嬴异人贤能很有本事,宾客遍布天下,常常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说:“异人把夫人当作天!”这一顿说的华阳夫人很高兴。吕不韦于是让她的姐姐劝华阳夫人说:“靠美色侍奉别人的人,美色衰退后,宠爱就会消失。现在夫人受宠却没有儿子,不如趁早结交诸子中贤能孝顺的,立他为嫡子,这样即使美色衰退,宠爱消失,你还有依靠。现在异人贤能有本事,而他知道自己是中子,不能做嫡子,夫人如果现在提拔他,异人就会从无国变成有国,夫人也会从无子变成有子,这样你在秦国就会终身受宠。”华阳夫人认为她说得对,趁机对太子说:“异人非常贤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又哭着说:“我不幸没有儿子,希望立异人为嫡子,以托付我的终身!”太子答应了,和夫人刻玉符为约,立嬴异人为嫡子,于是厚待嬴异人,并请吕不韦做他的老师。嬴异人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吕不韦娶了邯郸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和她同居,知道她怀孕了,嬴异人和吕不韦喝酒,见到她后请求吕不韦把她送给自己,吕不韦假装很生气,后来还是把她献给了嬴异人,她怀孕一年后生下了儿子政,嬴异人于是把她立为了夫人。邯郸被围时,赵国人想杀了嬴异人泄愤,嬴异人和吕不韦用六百斤黄金贿赂守门人,这才得以逃出邯郸,投奔秦军回到了秦国。嬴异人穿着楚国的衣服去见华阳夫人,夫人说:“我是楚国人,应该把你当作自己的儿子。”于是给他改了个名字为楚。

公元前256年,秦国的将军摎带兵攻打韩国,夺取了韩国阳城、负黍,斩首韩军四万人。又带兵攻打赵国,夺取了赵国二十多个县,斩首俘虏九万人。周赧王害怕,于是背叛了秦国,与诸侯合纵,率领天下的精锐军队出伊阙攻打秦国,命令不得让秦军通过阳城。秦王派将军摎带兵攻打西周,周赧王进入秦国,叩头认罪,献出全部三十六座城邑和三万人口。秦国接受了献地,把周赧王送回周国。这一年,周赧王去世。周赧王去世,也意味着西周的宗庙祭祀断绝,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