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19章 晋武平吴后:天下一统与隐患初萌

晋纪三

公元280年

春季,正月,吴国实行大赦。

此时,晋朝杜预向江陵进军,王浑从横江出兵,攻打吴国的镇守和戍卫据点,所到之处都攻克了。二月戊午日,王濬、唐彬打败了丹杨监盛纪。吴国人在长江中的浅滩要害之处,都用铁锁横截江面;又制作了铁锥,长一丈多,暗中放置在江中,用来阻挡晋军的战船。王濬制作了几十只大木筏,每只木筏方圆一百多步,上面捆绑草人,草人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命令熟悉水性的人驾驶木筏先行,要是遇到铁锥,铁锥就会扎到木筏上被带走。又制作了大火炬,长十多丈,粗几十围,在上面灌上麻油,放在船的前面,要是遇到铁锁,就点燃火炬烧它,一会儿功夫,铁锁就被烧得熔化断开,于是战船通行无阻。庚申日,王濬攻克西陵,杀死吴国都督留宪等人。壬戌日,又攻克荆门、夷道两座城池,杀死夷道监陆晏。杜预派遣牙门周旨等人率领八百名奇兵连夜乘船渡江,袭击乐乡,命人到处树立旗帜,并在巴山点燃火把。吴国都督孙歆害怕了,就给江陵督伍延写信说:“北边来的各路军队,竟然是飞渡过江的。”周旨等人在乐乡城外埋伏兵力,孙歆派兵出城抵御王濬,最终大败而回。周旨等人派出伏兵跟随孙歆的军队进城,孙歆没有察觉,伏兵一直到了他的营帐下,俘虏了孙歆后返回。乙丑日,王濬击杀吴国水军都督陆景。随后,杜预进军攻打江陵,甲戌日,成功攻克江陵,并斩杀伍延。于是沅水、湘水以南,直到交州、广州,吴国的州郡都望风而降,送上印绶。杜预手持符节,以皇帝的名义安抚他们。总共斩杀和俘获吴国都督、监军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百二十多人。同时,胡奋也成功攻克了江安。

乙亥日,晋武帝下诏说:“王濬、唐彬已经平定巴丘,与胡奋、王戎共同平定夏口、武昌,又顺长江长驱直入,径直前往秣陵。杜预应当安定零陵、桂阳,安抚衡阳。大军过后,荆州南部地区自然可以通过传布檄文而平定。杜预等人各自分派兵力来增强王濬、唐彬的力量,太尉贾充移驻项城。”

王戎派遣参军襄阳人罗尚、南阳人刘乔率领军队与王濬会合攻打武昌,吴国江夏太守刘朗、督武昌诸军虞昺都投降了。虞昺是虞翻的儿子。

杜预与众将领商议军情,有人说:“盘踞百年的敌寇,不能一下子攻克,现在春天江水上涨,难以长时间驻军,应该等到冬天,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杜预说:“从前乐毅凭借济西一战而吞并强大的齐国,如今我军兵威已经振奋,就像劈竹子,劈开几节之后,剩下的都能迎刃而解,不会再有费力的地方了。”于是就向各位将领指点传授谋略,径直向建业进军。

吴主听说王浑南下,便派丞相张悌统领丹杨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领三万军队渡江迎战。大军到了牛渚,沈莹就说:“晋军在蜀地训练水军已经很久了,上游的各路军队,平时没有戒备,有名的将领都已死去,现在由年轻人担任重任,恐怕不能抵挡。晋军的水军一定会到这里,我们应当集中兵力等待他们到来,与他们决一死战,如果有幸取胜,那长江以西就会太平。现在渡江与晋军主力交战,要是不幸失败,那么国家大事就完了!”张悌说:“吴国将要灭亡,这是贤人和愚人都知道的,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我担心蜀地的军队到了这里,众人心中恐惧,就再也不能整顿了。趁现在渡江,还可以与晋军决战。如果战败牺牲,就一同为国家而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如果取胜,北方的敌人就会逃跑,我们的兵力就会增强万倍,就应当乘胜南进,在中途迎击他们,不必担心不能打败他们。要是按你的计策,恐怕士兵都会逃散,坐等来敌,君臣一起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牺牲,这不也是耻辱吗!”

三月,张悌等人渡江,在杨荷包围了王浑的部将城阳都尉张乔。张乔的军队只有七千人,关闭营栅请求投降。诸葛靓想把他们全部杀掉,张悌说:“强敌就在前面,不应先去对付小股敌人,况且杀死投降的人不吉利。”诸葛靓说:“这些人因为救兵没到,兵力薄弱不能抵抗,所以才暂时假装投降来拖延我们,他们不是真的投降。如果放了他们前进,一定会成为后患。”可张悌不听,在安抚了张乔的军队后便继续前进。张悌与扬州刺史汝南人周浚,摆开阵势相对。沈莹率领丹杨的精锐士兵、五千名手持刀盾的士兵,三次冲击晋军阵地,都没有冲动。沈莹领兵撤退,他的部下混乱起来;将军薛胜、蒋班趁着对方混乱发起进攻,吴军士兵接连溃逃,将帅根本无法阻止,张乔又从后面夹击,最终,在版桥大败吴军。诸葛靓率领几百人逃走,派人去迎接张悌,张悌不肯离开,诸葛靓亲自去拉他说:“国家存亡自有天命,不是你一个人能支撑的,为什么要故意自杀呢!”张悌流泪说:“仲思,今天是我的死期啊!况且我小时候,就被你家丞相(指诸葛亮)赏识提拔,常常担心不能死得其所,辜负了名贤的知遇之恩。现在能为国家牺牲,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诸葛靓再三拉他,他还是不动,诸葛靓只好流着泪放开他,走了一百多步,回头看时,张悌已经被晋军杀死,同时被斩杀的还有孙震、沈莹等七千八百人,吴国人听后极为震惊。

起初,晋武帝下诏书让王濬攻下建平后,就接受杜预的调度;到了建业,就接受王浑的调度。杜预到江陵后,对众将领说:“如果王濬攻下建平,就会顺着长江长驱直入,此时他的威名已经显露,不宜让他接受我的调度;如果他不能攻克建平,那我也没必要对他施行调度了。”王濬到西陵后,杜预给王濬写信说:“您已经摧毁了吴军西部的屏障,就应当径直攻取建业,讨伐历代以来的逃寇,把吴人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整顿军队后返回都城,这也是空前的大事业啊!”王濬看完后非常高兴,就上表呈送了杜预的信。

等到张悌战败身亡,扬州别驾何恽对周浚说:“张悌率领的吴国全部精兵在这里被歼灭,吴国朝野上下没有不震动害怕的。如今王濬已经攻破武昌,乘胜东下,所到之处都能攻克,吴国土崩瓦解的形势已经显现。我认为应该赶紧领兵渡江,直逼建业,大军突然到来,打掉他们的士气,不用作战就能擒获敌人!”周浚认为这个计谋很好,便让他告诉王浑。何恽说:“王浑不懂得把握时机,而且想保全自己避免过错,一定不会听从我们的意见。”周浚坚持让他去说,王浑果然说:“我接受诏令只让在江北驻扎来抵抗吴军,不让轻率进军。你们州虽然武力强盛,难道能独自平定江东吗!现在违背命令,取胜了也没什么值得称赞的,要是不能取胜,罪过就严重了。况且诏令说王龙骧要受我调度,只该准备好你们的船只,同时渡江罢了。”何恽说:“王龙骧攻克了万里之外的敌寇,凭借已成的功业来接受调度,从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况且您是上将,看到可行的事就进军,哪能事事都等待诏令呢!现在趁此机会渡江,必定能十全胜克,有什么可怀疑顾虑而停留不进呢!这是我们州上下都感到遗憾的事。”可惜王浑不听。

王濬从武昌顺流直接奔向建业,吴主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领一万水军前去抵御,张象的部众看到晋军旗帜就投降了。王濬的军队布满长江,旌旗照亮天空,威势非常盛大,吴人对此十分恐惧。吴主的宠臣岑昏,因为阴险狡诈、阿谀奉承,得以位列九卿,他喜欢征发劳役,所以被众人痛恨。等到晋军快要到来时,殿中亲近的几百人向吴主叩头请求说:“北方的军队一天天逼近,而我们的士兵却不拿起武器抵抗,陛下打算怎么办?”吴主说:“为什么会这样?”众人回答说:“就是因为岑昏啊。”吴主只说:“如果是这样,就拿这个奴才向百姓谢罪!”众人于是说:“是!”就一起上前捉拿岑昏。吴主派人不断追赶制止,可岑昏已经被杀死了。

陶浚将要讨伐郭马,到武昌后,听说晋军大举入侵,就领兵东返。到建业后,吴主召见他,询问水军的情况,陶浚回答说:“蜀地的战船都很小,现在我要是能得到两万士兵,乘坐大船作战,自然足以打败他们。”于是吴主召集部众,授予陶浚符节斧钺。第二天就要出发,可当天夜里,部众全都逃散了。

当时王浑、王濬以及琅邪王司马伷都已逼近建业附近,吴国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都送上印信符节向王浑投降。吴主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遣使者向王浑、王濬、司马伷献上书信请求投降。又给群臣写信,深深自责,并且说:“如今大晋平定四海,这是有才能的人施展抱负的时候,你们不要因为改朝换代,就消磨自己的志向。”使者先把玉玺绶带送给了琅邪王司马伷。

壬寅日,王濬的水军经过三山,王浑派信使邀请王濬暂时过来商议事情;王濬扬帆径直奔向建业,回复说:“风势有利,不能停泊。”当天,王濬的八万士兵,战船连绵百里,击鼓呐喊着进入石头城,吴主孙皓反绑双手、用车载着棺材,到军营门前投降。王濬上前解开他的绳索,一把火烧掉棺材,还邀请他见面。随后又收纳了吴国的地图户籍,攻占了四个州、四十三个郡、五十二万三千户,二十三万士兵。

朝廷听说吴国已经平定,群臣都向晋武帝祝贺祝寿。晋武帝拿着酒杯流泪说:“这是羊太傅(羊祜)的功劳啊。”骠骑将军孙秀没有祝贺,而是面向南方流泪说:“从前讨逆将军(孙策)在二十岁时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创立基业,如今后主却把江南之地都抛弃了,宗庙皇陵,在这里变成废墟。悠悠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啊!”

在吴国还没被攻下时,大臣们都认为不能轻率进军,只有张华坚持认为一定能攻克。贾充上表说:“吴地不能全部平定,现在正是夏天,长江、淮河一带地势低洼潮湿,一定会发生瘟疫,应该召回各路军队,以后再作打算。即使腰斩张华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晋武帝说:“这是我的意思,张华只是和我意见相同罢了。”荀勖又上奏,认为应该按贾充的表章办,晋武帝没有听从。杜预听说贾充上奏请求撤兵,便急忙上表据理力争,使者到达轘辕关时,吴国已经投降了。贾充对此是又惭愧又害怕,赶忙到皇宫请罪,晋武帝安抚了他,没有追究他的过失。

夏季,四月甲申日,晋武帝下诏赐给孙皓“归命侯”的爵位。

乙酉日,朝廷大赦天下,改年号。特许百姓宴饮五天。派遣使者分别到荆州、扬州安抚慰问,吴国的州牧、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不更换,同时废除吴国苛刻的政令,全部采用简便易行的制度,吴国人非常高兴。

滕修讨伐郭马还没取胜,听说晋朝攻打吴国,就率领部众前去救援,军队到达巴丘时,得知吴国灭亡,便身穿白色丧服流泪,之后返回,与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各自送上印信绶带请求投降。孙皓派陶璜的儿子陶融带着亲笔信劝谕陶璜,陶璜流泪哭了几天,也送上印信绶带投降;晋武帝都恢复了他们原来的官职。

王濬东下时,吴国的城池营垒都望风归附,只有建平太守吾彦据城坚守不肯投降,听到吴国灭亡的消息后,这才投降。晋武帝任命吾彦为金城太守。

当初,朝廷尊崇优待孙秀、孙楷,想以此招来吴国人。等到吴国灭亡,就把孙秀降为伏波将军,孙楷降为渡辽将军。

琅邪王司马伷派遣使者送孙皓及其宗族前往洛阳。五月丁亥日初一,孙皓到达洛阳,和他的太子孙瑾等人用泥涂头、双手反绑,到东阳门。晋武帝下诏派谒者解开他们的绳索,并赐给他们衣服、车马、三十顷田地,每年供给的钱财、粮食、丝绵、绢帛十分丰厚。任命孙瑾为中郎,孙皓那些曾封为王的儿子都任郎中,吴国原来有声望的人士,都根据才能提拔任用。孙氏的将领官吏渡过长江的,免除赋税十年,百姓免除赋税二十年。

庚寅日,晋武帝来到殿前,大规模会见文武官员及四方使者,国子学生也都参加了。晋武帝召见归命侯孙皓及吴国投降的人,孙皓登上殿堂叩首。晋武帝对孙皓说:“我设下这个座位来等待你,已经很久了。”孙皓说:“我在南方,也设下这个座位来等待陛下。”贾充对孙皓说:“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的眼睛,剥人的脸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孙皓说:“臣子中有杀害君主以及邪恶不忠的人,就施加这种刑罚。”贾充听后沉默不语,心里十分惭愧,而孙皓却面无愧色。

晋武帝从容地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薛莹回答说:“孙皓亲近小人,刑罚放纵泛滥,大臣和将领,人人不能自保,这就是他灭亡的原因。”另一天,晋武帝又问吾彦,吾彦回答说:“吴主英俊,辅佐的大臣贤明。”晋武帝笑着说:“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会灭亡?”吾彦说:“上天赐予的福禄永远终结,天道气数有归属,所以被陛下擒获罢了。”晋武帝认为他说得好。

王濬进入建业的第二天,王浑才渡过长江,他因为王濬不等自己到来,就先接受了孙皓的投降,心中十分羞愧愤怒,准备攻打王濬。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因此事情得以化解。何恽因为王浑与王濬争功,就给周浚写信说:“《尚书》推崇能谦让,《易经》重视谦虚的光辉。之前打败张悌,吴人丧失了士气,王龙骧乘此机会,攻占了吴国的地域。谈论前后情况,我们实在是进军迟缓,已经失去了机会,赶不上事情的发展,而现在却要争功;他既然不会忍气吞声,将会损害和睦的大局,兴起夸耀争执的鄙俗,这是我内心所不赞成的。”周浚收到信后,立即劝谏阻止王浑。可王浑不听,上表说王濬违背诏令不接受调度,还捏造罪名诬告他。王浑的儿子王济,娶了常山公主,宗族势力强大。有关部门上奏请求用囚车征召王濬,晋武帝不同意,只是下诏书责备王濬不服从王浑的命令,违背制度贪图功利。王濬上书为自己辩解道:“之前接到诏书,命令我径直前往秣陵,又命令我接受太尉贾充的调度。我在十五日到达三山,看到王浑的军队在北岸,他派人送信邀请我;我的水军趁着顺风,径直驶向贼城,没有机会调转船头去见王浑。我在中午到达秣陵,傍晚才收到王浑下达的应当接受他调度的符令,想让我在十六日带领全部军队返回包围石头城,又索要蜀地军队及镇南各军的人员名单。我认为孙皓已经前来投降,没有理由空围石头城;另外,人员名单,不可能仓促之间完成,这些都不是当前紧急的事情,不能执行,并非敢轻视抛弃圣明的制度。孙皓众叛亲离,独自一人,像麻雀老鼠一样贪生怕死,只是苟且乞求一条活路罢了,而江北的各路军队不了解虚实,若不早点捆绑擒获他,自己造成了小小的失误。我一到就取得了胜利,却反而被怨恨,还说:‘围困敌人一百天,却让别人得到了。’我认为侍奉君主的道理,只要对国家有利,生死都可以不计较。如果顾虑嫌疑来逃避罪责,这是臣子不忠带来的好处,实在不是圣明君主和国家的福气。”

王浑又传布周浚的信说:“王濬的军队得到了吴国的宝物。”又说“王濬的牙门将李高放火烧了孙皓的宫殿。”王濬又上表说:“我孤立无援,与强大的宗族结下怨恨。冒犯君主,罪过还可挽救;抵触权贵大臣,祸患就不可预测了。伪郎将孔摅说:去年二月武昌失守,水军进军时,孙皓巡视石头城返回,身边的人都拔刀大喊说:‘要为陛下决一死战。’孙皓听后心中大喜,认为必定能这样,就拿出全部金银财宝赏赐他们。小人无耻,得到财物就逃走了。孙皓害怕被杀,这才图谋投降。投降的使者刚离开,身边的人就抢劫财物,掠夺妻妾,放火烧了宫殿。孙皓逃跑躲藏,恐怕不能逃脱一死。我到后,只是派遣参军负责救火罢了。周浚先进入孙皓的宫殿,王浑又先登上孙皓的船,我进入查看,都在他们之后。孙皓的宫殿中,就连坐的席子都没有,如果有遗留的宝物,也是周浚和王浑先得到了。他们还说我聚集蜀地的人,不及时送走孙皓,想有反叛的图谋。又害怕惊动吴人,说我会诛杀他们,夺取他们的妻子儿女,希望他们作乱,得以发泄私愤。谋反叛逆的大罪,尚且加到我身上,其他的诽谤诋毁,当然就可想而知了。今年平定吴国,实在是大喜事;但对我来说,却反而受到罪责牵累。”

王濬到达京城时,有关部门就上奏说王濬违背诏令,这是大不敬之罪,请求将他交付廷尉治罪;晋武帝下诏不同意。有关部门又上奏说王濬在大赦之后烧毁了一百三十五艘贼船,晋武帝下令交付廷尉拘禁审问;晋武帝又下诏不让审问。

王浑、王濬不停地争功,晋武帝命令守廷尉广陵人刘颂考核这件事,刘颂判定王浑为上等功,王濬为中等功。晋武帝认为刘颂断法不合理,便把他降职为京兆太守。

庚辰日,朝廷增加贾充的食邑八千户,任命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封襄阳县侯;杜预为当阳县侯;王戎为安丰县侯;封琅邪王司马伷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增加京陵侯王浑的食邑八千户,进爵为公;尚书关内侯张华进封广武县侯,增加食邑一万户;荀勖因专门掌管诏命有功,封一个儿子为亭侯;其余各位将领及公卿以下官员,赏赐各有差别。晋武帝因平定了吴国,便到羊祜庙中用策书祭告,还封羊祜的夫人夏侯氏为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

王濬自认为功劳大,却被王浑父子及其党羽压制,所以每次进见晋武帝时,都要陈述自己征战的辛劳和被冤枉的情况,有时愤怒得控制不住,竟不辞而别;晋武帝总是宽容他。益州护军范通对王濬说:“你的功劳确实很大,但遗憾的是保全功劳的方法不够完善。你回师的时候,应该头戴角巾,安居家中,嘴里不谈平定吴国的事,如果有人问起,就说:‘这是圣明君主的德行,各位将领的力量,我没什么功劳!’这正是蔺相如能让廉颇屈服的原因,王浑难道能不惭愧吗!”王濬说:“我当初是吸取邓艾的教训,害怕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所以不能不说;但终究还是无法把这事抛在脑后,这是我的狭隘啊。”当时的人都认为王濬功劳大而回报轻,为他愤愤不平。博士秦秀等人一起上表为他鸣冤,晋武帝于是升任王濬为镇军大将军。王浑曾经去拜访王濬,王濬布置了严密的护卫,然后才会见他。

杜预回到襄阳,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忘记战争必然危险,于是勤于讲习武事,严明戍守制度。又引滍水、淯水灌溉一万多顷田地,开凿扬口打通零陵、桂阳的漕运,这让官府和百姓都受益。杜预本人不会骑马,射箭也射不透铠甲,但用兵取胜的能力,却是各位将领比不上的。杜预在镇守之地,多次向洛阳的权贵要人赠送财物;有人问他原因,杜预说:“我只是担心他们会加害我,并不奢求得到什么好处。”

王浑升任征东大将军,再次镇守寿阳。

诸葛靓逃走后不肯露面。晋武帝和诸葛靓有旧交情,诸葛靓的姐姐是琅邪王的王妃,晋武帝知道诸葛靓在姐姐那里,就去见他。诸葛靓躲到厕所里,晋武帝又逼着见他,对他说:“没想到今天还能再见面!”诸葛靓流泪说:“我不能像豫让那样漆身毁容,再见到陛下的容颜,实在是惭愧悔恨!”晋武帝下诏任命他为侍中;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回到家乡,终身不面向朝廷的方向就坐。

六月,晋武帝又封丹水侯司马睦为高阳王。

秋季,八月己未日,封皇弟司马延祚为乐平王,不久他就去世了。

九月庚寅日,贾充等人因天下统一,多次请求举行封禅大典;但晋武帝不同意。

冬季,十月,前将军、青州刺史、淮南人胡威去世。胡威担任尚书时,曾经劝谏时政过于宽松。晋武帝说:“尚书郎以下的官员,我没有宽容。”胡威说:“我所说的,哪里是指丞、郎、令史这些人,正是说像我这样的官员,才可以严肃教化、严明法令啊!”

这一年,朝廷以司隶所统辖的郡设置司州,总共有十九个州,一百七十三个郡国,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

晋武帝下诏说:“从前自汉末以来,天下分崩离析,刺史对内亲自处理民事,对外统领兵马。如今天下统一,应当收藏起兵器,刺史的职责分工,都按照汉代的旧制;全部撤销州郡的军队,大郡设置武官一百人,小郡五十人。”交州牧陶璜上书说:“交州、广州以西几千里的地方,不服从管辖的有六万多户,至于服从官府徭役的,才五千多家。这两个州唇齿相依,只有依靠军队才能镇守。另外,宁州的各族夷人,占据着上游地区,水陆交通都很通畅,州里的军队不应减少,以免显得兵力单薄虚弱。”仆射山涛也说“不应撤销州郡的军事防备”。可晋武帝不听。到了永宁年间以后,盗贼成群兴起,州郡没有防备,不能擒获制止,天下于是大乱,正像山涛所说的那样。但后来刺史又兼任了军政事务,州镇的权力更加重大了。

汉、魏以来,羌、胡、鲜卑等族投降的人,大多被安置在塞内各郡。后来他们多次因怨恨,杀害地方长官,渐渐成为百姓的祸患。侍御史、西河人郭钦上疏说:“戎狄强悍粗犷,自古以来就是祸患。魏初人口稀少,西北各郡,都被戎人居住,内地到京兆、魏郡、弘农,也常常有他们的踪迹。现在他们虽然服从,但如果过了一百年之后发生战乱,胡人的骑兵从平阳、上党出发,用不了三天就会到达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等地就都会成为狄人的天下了。应当趁着平定吴国的威势,运用谋臣猛将的策略,逐渐把内地各郡的杂胡迁到边境地区,严格四夷出入的防备,明确先王对边远地区的制度,这是万世长久的计策。”但晋武帝不听。

公元281年

春季,三月,晋武帝下诏挑选孙皓的宫女五千人进入皇宫。晋武帝平定吴国后,很是沉迷于游乐宴饮,对政事懈怠,后宫的宫女几乎达到万人。他常常乘坐羊车,任凭羊车随意行走,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宴饮就寝;宫女们为了侍寝,便竞相在门口插上竹叶,把盐汁洒在地上,用来吸引晋武帝的羊车。而后父杨骏和他的弟弟杨珧、杨济开始掌权,他们勾结他人,接受请托,权势压倒朝廷内外,当时的人称他们为“三杨”,原来的大臣大多被疏远斥退。山涛多次劝谏暗示,晋武帝虽然明白,但却不能改正。

起初,鲜卑人莫护跋开始从塞外进入中原境内,居住在辽西棘城的北边,号称慕容部。莫护跋生下木延,木延生下涉归,而后迁移到辽东的北边。世代依附中原王朝,多次跟随征讨立下功劳,被授予大单于的称号。冬季,十月,涉归开始侵犯昌黎。

十一月,壬寅日,高平武公陈骞去世。

这一年,扬州刺史周浚迁移到秣陵镇守。吴国百姓中没有归顺的人,而且还多次作乱抢劫,周浚都讨伐平定了他们。他以宾客之礼对待当地的老年人,寻访寻求有才能的人,威严和恩惠同时施行,吴人都心悦诚服。

公元282年

春季,正月丁丑日初一,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仪式结束后,他感慨地问司隶校尉刘毅:“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个皇帝相比?”刘毅回答说:“桓帝、灵帝。”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回答说:“桓帝、灵帝卖官的钱进了官府仓库,陛下卖官的钱却进了私人腰包。从这一点来说,陛下恐怕还比不上他们!”晋武帝大笑说:“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如今我有正直的大臣,这本来就比他们强。”

刘毅担任司隶校尉,纠察惩处豪门权贵,毫无顾忌。皇太子吹着仪仗乐队的乐器进入东掖门,刘毅就上奏弹劾他。中护军、散骑常侍羊琇,与晋武帝有旧恩,掌管禁军,参与机密事务十多年,依仗宠信骄横奢侈,干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刘毅上奏弹劾羊琇,罪行应当处死;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向刘毅为羊琇求情,刘毅答应了。都官从事广平人程卫径直骑马进入护军营,逮捕了羊琇的下属官吏,查问隐秘的私事,先上奏羊琇所犯的众多罪行,然后才告诉刘毅。晋武帝不得已,就免去了羊琇的官职。没过多久,又让他以平民身份兼任原来的职务。羊琇是景献皇后的堂弟;后将军王恺,是文明皇后的弟弟;散骑常侍、侍中石崇,是石苞的儿子。这三个人都富有钱财,竞相以奢侈相比高低。王恺用糖膏刷锅,石崇用蜡代替柴薪;王恺制作了四十里长的紫丝布步障,石崇就制作五十里长的锦缎步障;石崇用花椒涂饰房屋,王恺就用赤石脂。晋武帝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珊瑚树赏赐给他,高达二尺左右,王恺拿给石崇看,石崇就用铁如意把它打碎了;王恺发怒,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说:“这不值得多怨恨,现在还给你!”于是命令手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取来,其中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株,和王恺那棵差不多的有很多;王恺茫然若失。

车骑司马傅咸上书说:“古代帝王治理天下,对吃肉穿丝织品,都有相应的制度。我私下认为奢侈的耗费,比天灾还要严重。古时候人口稠密、土地狭小,却有储蓄,是因为节俭。如今土地空旷、人口稀少,却担心物资不足,是因为奢侈。想要让当时的人崇尚节俭,应当斥责奢侈的行为。奢侈不被斥责,反而互相攀比推崇,就没有穷尽了!”

尚书张华,凭借文学才华和见识在当时名声很重,议论的人都认为张华应当担任三公。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因为伐吴的谋略而深深忌恨他。恰逢晋武帝问张华:“可以把后事托付给谁?”张华回答说“品德贤明、关系亲近的,没有比得上齐王的。”因此违背了晋武帝的心意,荀勖便趁机诬陷他。甲午日,朝廷任命张华为都督幽州诸军事。张华到了镇守之地,安抚汉族和少数民族,声誉威望更加显着,晋武帝又想征召他回来。冯紞侍奉晋武帝,从容地谈到钟会,冯紞说:“钟会谋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祖(司马昭)。”晋武帝脸色一变说:“你这是什么话!”冯紞摘下帽子谢罪说:“我听说善于驾驭的人一定知道六根缰绳松紧的适宜,所以孔子因为仲由刚强过人而约束他,因为冉求退缩软弱而鼓励他。汉高祖尊崇宠信五位诸侯王最终却消灭了他们,光武帝抑制贬损将领们却能善终。不是上级有仁爱和残暴的区别,下级有愚蠢和聪明的不同,而是压抑与张扬、给予与剥夺使他们这样的。钟会才智有限,而太祖对他夸奖没有极限,让他占据重要的地位,又交给他重兵,使钟会自认为谋划没有遗漏,功劳大到无法赏赐,于是就构成了叛逆的阴谋。如果当初太祖录用他的小才能,用大礼来约束他,用权威来抑制他,用规矩来规范他,那么叛乱的心思就没有产生的理由了。”晋武帝说:“是这样。”冯紞叩头说:“陛下既然同意我的话,应当想到坚冰形成是递进的过程,不要让像钟会这样的人再导致颠覆。”晋武帝说:“当今难道还有像钟会这样的人吗?”冯紞于是屏退左右的人说:“陛下谋划的大臣中,对天下立有大功,占据地方重镇、总领兵马的,都在陛下的考虑之中了。”晋武帝沉默不语,从此停止了征召张华的想法。

三月,安北将军严询在昌黎打败了慕容涉归,斩杀和俘获的人数以万计。

此时,鲁公贾充年老多病,晋武帝派皇太子去探望他的日常起居。贾充自己担心死后的谥号和传记,侄子贾模说:“是非功过时间长了自然会显现,根本无法掩盖!”夏季,四月庚午日,贾充去世。他的嫡子黎民早逝,没有后代,妻子郭槐想把贾充的外孙韩谧作为世孙,郎中令韩咸、中尉曹轸劝谏说:“礼仪中没有异姓作为后代的条文,如今这样做,会使先公在后世受到讥讽,在地下心怀愧疚。”郭槐不听。韩咸等人上书,请求改变立嗣的决定,事情被搁置没有答复。郭槐于是上表陈述这件事,说这是贾充的遗愿。晋武帝同意了,还下诏“如果不是像太宰那样有大功,最初受封、没有后代的,都不能以此为例。”等到太常商议谥号,博士秦秀说:“贾充违背礼仪、沉迷私情,扰乱了重要的伦理。从前鄫国收养外孙莒国的公子作为后代,《春秋》记载‘莒人灭鄫’。断绝了父祖的祭祀,开启了朝廷祸乱的根源。按照《谥法》:‘昏乱法度纲纪叫做荒’,请求谥号为‘荒公’。”晋武帝不听,改谥号为“武”。

闰月丙子日,广陆成侯李胤去世。

齐王司马攸的品德和声望日益增高,荀勖、冯紞、杨珧都对他非常憎恶。冯紞对晋武帝说:“陛下下诏让诸侯回到封国,应该从亲近的人开始。最亲近的莫过于齐王,如今唯独他留在京师,这合适吗?”荀勖说:“朝廷内外百官都归心于齐王,陛下百年之后,太子恐怕就不能继位了。陛下不妨下诏让齐王回封国,必定满朝都认为不可,这样我的话就应验了。”晋武帝认为说得对。冬季十二月甲申日,下诏说:“古代九命的爵位可封为方伯,有的入朝辅佐朝政,有的外出镇守一方,道理是一样的。侍中、司空齐王司马攸,辅佐天命建立功勋,为王室不辞辛劳,现任命他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侍中职位不变,还要增加尊崇的礼仪典制,主管官员详细依照旧制施行。任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尉、录尚书事、兼任太子太傅,光禄大夫山涛为司徒,尚书令卫瓘为司空。”

征东大将军王浑上书,他认为:“司马攸是至亲且有大德,可与周公相比,应当让他辅佐皇朝,参与政事。如今让他出京回封国,却只给个都督的虚号,没有掌管军队、治理一方的实权,这有损兄弟间真诚深厚的情义,恐怕不符合陛下追念先帝、文明太后对待司马攸的旧情。如果说因为同姓而过于宠爱,就会有吴、楚那样的叛乱图谋,可汉代的吕、霍、王氏,都是异姓啊!纵观古今,事情只要关系到轻重缓急,没有不造成危害的,只应坚守正道,寻求忠良之人。如果用智谋猜忌事物,即使是亲人也会被怀疑,至于关系疏远的人,又怎能保证呢!我认为太子太保一职空缺,应当留下司马攸担任,与汝南王司马亮、杨珧共同处理朝政。三人地位相等,足以互相扶持匡正,既没有偏重一方互相倾轧的势头,又不失去亲近亲人、仁爱包容的恩情,这是最好的计策。”于是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憙、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都恳切劝谏。晋武帝一概不听。王济让他的妻子常山公主和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起入宫,磕头流泪,请求晋武帝留下司马攸。晋武帝发怒,对侍中王戎说:“兄弟是至亲,如今让齐王出京,本是朕的家事,而甄德、王济却接连派妻子来哭哭啼啼!”于是把王济降为国子祭酒,甄德降为大鸿胪。羊琇和北军中候成粲谋划去见杨珧,想要亲手杀了他;杨珧得知后,便称病不出门,并暗示有关部门弹劾羊琇,羊琇被降为太仆。羊琇愤恨不满,生病去世。李憙也因年老退职,在家中去世。李憙在朝中时,亲戚故旧,他都与他们分衣共食,但从未私下用朝廷官职相赠,人们因此称赞他。

这一年,散骑常侍薛莹去世。有人对吴郡人陆喜说:“薛莹在吴国士人中该是第一吧?”陆喜说:“薛莹只能排在四五位之间,怎能是第一!在孙皓无道的时候,吴国的士人,能保全自身、隐而不用的,是第一等;避开高位甘居低位,靠俸禄维持生活的,是第二等;刚正不阿、心系国家、坚守正道无所畏惧的,是第三等;能斟酌时势,时常进献微小益处的,是第四等;温和恭敬、谨慎修身、不做谄媚之事的,是第五等;超过这些等级的,就不值得一提了。所以那些上等士人大多隐没而远离悔恨,中等士人有声望地位却接近祸殃。看薛莹的立身行事,又怎能算是第一呢!”

公元283年

春季,正月甲申日,任命尚书右仆射魏舒为左仆射,下邳王司马晃为右仆射。司马晃是司马孚的儿子。

戊午日,新沓康伯山涛去世。

晋武帝命令太常商议赏赐齐王司马攸的物品。博士庾旉、太叔广、刘暾、缪蔚、郭颐、秦秀、傅珍上奏说:“从前周朝选拔建立德行的人来辅佐王室,周公、康叔、聃季,都入朝担任三公,表明辅佐重臣的责任重大,镇守地方的职位相对次要。汉代的诸侯王,地位在丞相、三公之上,那些入朝辅助朝政的,才会有兼职,当他们出京到封国,也不再给予台司这样的虚职作为隆厚的宠信。如今如果齐王贤德,就不该以同母弟弟的至亲身份,屈尊担任像鲁、卫两国那样的常规职务;如果不贤德,就不该大规模分封土地,在东海建立封国。古代礼制,三公没有具体职责,只是陪坐议论治国之道,没听说过让他们承担地方重任的。只有周宣王为了紧急应对时局,才命令召穆公征讨淮夷,所以诗中说:‘徐方不反叛了,大王说可以班师回朝。’宰相不能长久在外。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四海一家,正应多次请三公等重臣,一起讨论太平基业,却反而让齐王出京,远离王城二千里,这违背了旧有制度。”庾旉是庾纯的儿子,刘暾是刘毅的儿子。庾旉写完奏稿后,先拿给庾纯看,庾纯没有阻止。

事情经过太常郑默、博士祭酒曹志处理,曹志悲伤地感叹道:“哪有这样有才能、这样亲近的人,不能立足朝廷辅助教化,却要远放到海边!晋室的兴盛,恐怕危险了!”于是上奏议说:“古代辅佐王室,同姓有周公,异姓有太公,都身居朝廷,五代之后才归葬封国。到了周室衰落时,即使有五霸相继兴起,又怎能和周公、召公时的治理同日而语呢!自从伏羲以来,天下哪能是一姓独有的!应当以极其公正的心态,和天下人共享利害,才能长久享有国家。所以秦、魏想独揽大权,却在生前就灭亡了;周、汉能分享利益,无论亲疏都能为己所用,这是前代明确的验证。我认为应当按照博士们的建议办。”晋武帝看了奏议,大怒道:“曹志尚且不明白我的心意,何况天下人呢!”又说:“博士们不回答我问的问题,却回答我没问的,肆意编造异论。”下令有关部门罢免郑默的官职。于是尚书朱整、褚?等人上奏:“曹志等人越权脱离自己的职责,欺骗朝廷,美化异端言论,假托直言无忌,请逮捕曹志等人交付廷尉治罪。”晋武帝下诏免去曹志官职,以公爵身份回到府第;其余的人都交付廷尉治罪。

庾纯到廷尉自首:“庾旉把奏议草稿给我看,我愚昧浅薄,没有阻止。”晋武帝下诏免去庾纯的罪。廷尉刘颂上奏,认为庾旉等人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公开处死。尚书上奏请求批准廷尉的判决。尚书夏侯骏说:“朝廷设立八座官员,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于是独自提出反驳意见。左仆射下邳王司马晃也同意夏侯骏的意见。奏议在宫中搁置了七天,晋武帝才下诏说:“庾旉是提议的主谋,本应斩首;但庾旉家人自首了,就赦免庾旉和太叔广等七人的死罪,全部削除官籍。”

二月,晋武帝下诏把济南郡划归齐国。己丑日,立齐王司马攸的儿子长乐亭侯司马寔为北海王,命令司马攸准备礼仪典章,配置轩辕之乐、六佾之舞,以及黄钺朝车,作为皇帝车驾的副车跟随。

三月辛丑日初一,发生日食。

齐献王司马攸因愤恨怨怒生病,请求去守护先帝先后的陵墓。但晋武帝不允许,还派御医去诊治。众御医迎合晋武帝的心意,都说司马攸没病。河南尹向雄劝谏说:“陛下的子弟虽然多,但有德行声望的少;齐王留在京城,带来的好处实在很大,不能不考虑啊。”晋武帝不采纳,向雄最终愤恨而死。司马攸的病情加重,晋武帝还在催促他上路。司马攸勉强入宫辞行,他向来注重仪容,虽然病得很重,还是努力整理仪表,举止和往常一样,晋武帝更加怀疑他没病。司马攸辞行后几天,吐血而死。晋武帝前去吊丧,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哭号跳跃,诉说父亲的病被御医诬陷。晋武帝下诏立即处死御医,并立司马冏为继承人。

起初,晋武帝非常疼爱司马攸,后来被荀勖、冯紞等人诬陷挑拨,考虑到自己死后的事情,所以才让司马攸离开京城去封国。等到司马攸去世,晋武帝悲痛不止。冯紞在旁边侍奉,说:“齐王名声超过实际才能,天下人都归附他,如今他自己死去,这是国家的福气啊,陛下何必过于悲伤!”晋武帝这才收住眼泪,不再哭泣。下诏规定司马攸的丧礼依照安平献王的旧例办理。

司马攸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很少有过错,即使是晋武帝也对他既敬重又畏惧。每次召他在一起,晋武帝必定先斟酌好言辞才开口。

夏季,五月己亥日,琅邪武王司马伷去世。

冬季,十一月,任命尚书左仆射魏舒为司徒。

这时,河南以及荆、扬等六州发生大水灾。

紧接着,归命侯孙皓去世。

这一年,鲜卑慕容涉归去世。他的弟弟慕容删篡夺了王位,打算杀掉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慕容廆逃到辽东徐郁家躲藏起来。慕容廆(前燕政权的奠基人)

公元284年

春季,正月己亥日,有两条青龙出现在武库的井中。晋武帝前去观看,面露喜色。百官准备祝贺,尚书左仆射刘毅上表说:“从前龙降落在夏朝宫廷,最终却成了周朝的祸患。《易经》说‘潜龙勿用,因为阳气还在下方’。查考旧有的典章,没有祝贺龙出现的礼仪。”晋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起初,陈群因为吏部不能审核天下的士人,所以让各郡国分别设置中正,州设置大中正,都选取本乡本土在朝廷任职、品德高尚且才能出众的人担任,让他们评定士人等级,分为九品,若有人言行优秀就提升等级,若道义有亏就降低等级,吏部依据这个来补充任命百官。这个制度实行的时间久了,中正有的不是合适的人选,奸诈弊病便日益滋生。刘毅上疏说:“如今设立中正,确定九品,等级高低全凭他们的主观决定,士人荣辱全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操控着君主的威福,侵夺了朝廷的权威,公开方面没有考核的责任,私下里没有被揭发的顾忌,他们用心各异,钻营求取的手段层出不穷,廉洁谦让的风气消失,争讼的习俗形成,我私下为圣朝感到羞耻!设立中正,对政治的损害有八点:等级高低随势力强弱而变,是非曲直依家族兴衰而定,同一个人,十天之内等级就可能不同,上品中没有寒门子弟,下品中没有豪门贵族,这是第一点。设置州都,原本是要选取州里众人所信服的人,用来平息不同意见,统一言论。如今却重视这个职位而轻视担任的人,使得相互矛盾的言论在州里横行,大臣之间结下猜忌仇恨的嫌隙,这是第二点。设立九品的根本原则,是因为才德有优劣,辈分有先后。如今却让优劣颠倒,先后错乱,这是第三点。陛下赏善罚恶,无不依据法令来裁决,唯独设置中正,把一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们,却没有赏罚的防范,又禁止人们诉讼,让他们肆意妄为,无所顾忌,那些受冤枉的人,积怨含屈,却无法让陛下知道,这是第四点。一个州的士人,多的有上千,有的迁徙到外地,有的在远方谋生,中正连面都没见过,何况了解他们的才能呢!而中正无论认识与否,都要评定等级写出评语,从官府获取赞誉,从流言中接受诋毁,凭自己判断就有不了解的弊端,听别人反映就有偏袒的偏见,这是第五点。寻求人才,是为了治理百姓,如今任职有成效的人有的被列入低品,在职没功绩的人却获得高等级,这是压制实际功劳而推崇虚名,助长浮华而废弃考核业绩,这是第六点。官职不同要求的能力也不同。如今不评定他们适合哪种才能,只分为九品,按品级选人,有的不符合才能所长,按评语选人,又被品级所限制,白白写出评语却与品级互相妨碍,这是第七点。九品中低品不说明其罪过,高品不列举其善行,各自凭着爱憎,培植私党,天下人怎能不放松德行修养而热衷于钻营,这是第八点。由此说来,职位名叫中正,实际上是奸邪的官府;事情名叫九品,却有八点损害。古今的失误,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我认为应当废除中正,取消九品,抛弃魏氏的弊法,另立一代好的制度。”太尉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也上疏说:“魏氏在战乱之后,士人迁徙流离,无法考察审核,所以设立九品制度,粗略地作为一时选拔任用的依据。如今全国统一,教化刚刚开始,我们认为应当全部废除这种不好的制度,都采用土断法,从公卿以下,以居住地为正籍,不再有寄居他乡、隶属远方异土的情况,彻底废除中正九品制度,让举荐善才、进用贤能,各自依据乡里的评议,这样浮华竞争自然就会停止,人们都会各自要求自己了。”始平王文学江夏人李重上疏,认为:“九品制度废除后,应当先允许迁徙,听任人们合并居住,这样土断法就能实行了。”晋武帝虽然认为这些话有道理,却最终没能改变制度。

冬季,十二月庚午日,大赦天下。

闰月,当阳成侯杜预去世。

这一年,塞外匈奴人太阿厚率领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前来投降,晋武帝把他们安置在塞内的西河。

随后,撤销宁州,将它并入益州,另设置南夷校尉来管理当地。

公元285年

春季,正月,尚书左仆射刘毅退休,不久去世。

戊辰日,任命王浑为尚书左仆射,王浑的儿子王济为侍中。王浑府中管事的人处理事务不当,王济依照法令加以惩处。王济的堂兄王佑,向来和王济不和,便趁机诋毁王济不能容忍自己的父亲,晋武帝因此疏远了王济,后来王济因事获罪被免官。王济生性豪放奢侈,晋武帝对侍中和峤说:“我要先责骂王济,然后再给他官做,怎么样?”和峤说:“王济才智出众、性格爽朗,恐怕不会屈服。”晋武帝于是召见王济,严厉地斥责他,接着问:“你心里很愧疚吧?”王济说:“关于‘尺布’‘斗粟’的民谣(讽刺兄弟不和),我常常为陛下感到羞愧。别人能让亲近的人变得疏远,我却不能让亲近的人更加亲近,这是我愧对陛下的地方。”晋武帝沉默不语。和峤是和洽的孙子。

这时,青、梁、幽、冀四州发生旱灾。

秋季,八月丙戌日初一,发生日食。

冬季,十二月庚子日,襄阳武侯王濬去世。

这一年,慕容删被他的部下杀死,部众又迎接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并立他为首领。慕容涉归和宇文部向来有仇怨,慕容廆请求讨伐宇文部,但朝廷不允许。慕容廆发怒,随即带兵入侵辽西,杀人抢掠很多百姓。晋武帝派遣幽州的军队讨伐慕容廆,双方在肥如交战,慕容廆的部众大败。从此慕容廆每年都侵犯边境,又向东攻打扶馀,扶馀王依虑自杀;他的子弟逃走,退保沃沮。慕容廆夷平了扶馀的都城,驱赶一万多人返回。

公元286年

春季,正月甲寅日初一,发生日食。魏舒称病,坚决请求退位,以剧阳子的身份免职。魏舒做事情,总是先行动后说话,退位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卫瓘给魏舒写信说:“每次和您一起讨论退位的事,天天都没结果,真可以说是‘刚看见在前面,忽然又到了后面’(形容变化快)啊。”

夏季,慕容廆侵犯辽东,前扶馀王依虑的儿子依罗请求率领现有的部众恢复旧国,便向东夷校尉何龛求援,何龛派遣督护贾沈率兵护送他。慕容廆派遣他的将领孙丁率领骑兵在路上拦截,贾沈奋力作战,斩杀孙丁,于是恢复了扶馀国。

秋季,匈奴人都大博和萎莎胡各自率领部落十万多人到雍州投降。

九月戊寅日,扶风武王司马骏去世。

冬季,十一月壬子日,任命陇西王司马泰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司马泰是晋宣帝弟弟司马馗的儿子。

这一年,鲜卑拓跋悉鹿去世,他的弟弟拓跋绰继位。

公元287年

春季,正月戊申日初一,发生日食。

此时,太庙的殿堂塌陷,秋季九月,改建太庙,参与修建的有六万人。

这一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人又率领部落一万一千五百人前来投降。

公元288年

春季,正月壬申日初一,发生日食。

夏季,六月庚子日初一,又发生日食。接着,有三十三个郡国发生大旱。

秋季,八月壬子日,流星像雨一样坠落。

随后,发生地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