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05章 诸葛亮背后北伐和祁山之战始末

魏纪四

公元231年

春季,二月,吴主孙权授予太常潘濬符节,并派他与吕岱统领五万军队讨伐五溪蛮。潘濬的姨兄蒋琬担任诸葛亮的长史,武陵太守卫旍上奏说潘濬派遣密使与蒋琬互通消息,有投靠蜀汉的打算。吴主说:“潘濬不会做这种事。”当即把卫旍的奏表封好交给潘濬看,同时召回卫旍,免去了他的官职。

这时,卫温、诸葛直率军出海已经有一年了,士兵因为疫病死亡的占十分之**。亶洲极其遥远,最终没能到达,只带了夷洲的几千人返回。卫温、诸葛直因为无功而获罪,最终被处死。

蜀汉丞相诸葛亮命令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代理丞相府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诸葛亮率领各路军队进攻曹魏军队,包围了祁山,用木牛运输粮草。当时曹魏大司马曹真患病,魏明帝便命令司马懿西进驻守长安,统领将军张合、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御诸葛亮。

三月,邵陵元侯曹真去世。

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十月,一直没有下雨。

司马懿派费曜、戴陵率领四千精兵驻守上邽,其余兵力全部出动,向西救援祁山。张合想分兵驻守雍县、郿县,司马懿说:“要是前军能独自抵挡敌军,将军的建议是对的;如果不能抵挡却分兵为前后两部,这就会像楚国三军被黥布打败那样啊。”于是进军。诸葛亮分兵留下进攻祁山,自己率军前往上邽迎击司马懿。郭淮、费曜等人截击诸葛亮,却被诸葛亮击败。诸葛亮趁机大肆收割当地的麦子,与司马懿在上邽以东相遇。司马懿收拢军队凭据险要地势,两军未能交战,诸葛亮只好率军退回。司马懿等人随后追击诸葛亮,一直追到卤城。张合说:“敌军远道而来迎战我们,求战不成,会认为我们不适合交战,想用长久之计拖垮他们。况且祁山守军知道大军已在附近,人心自然稳固,我们可以停驻在这里,分派一支奇兵,绕到敌军后方;不应前进却不敢逼近,白白失去百姓的期望。如今诸葛亮孤军深入,粮草短缺,很快就会撤退。”司马懿不听,便继续追击诸葛亮。到达卤城后,又登山挖掘营垒,不肯出战。贾诩、魏平多次请求出战,还说:“您畏惧蜀军就像畏惧老虎一样,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司马懿对此很是头疼。将领们都请求出战。夏季,五月辛巳日,司马懿派张合进攻驻守南围的无当监何平,自己率军沿中路逼近诸葛亮。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迎战,魏军大败,蜀军缴获铠甲三千套,司马懿只好退回营垒防守。六月,诸葛亮因粮草耗尽率军撤退,司马懿派张合追击。张合追到木门时,与诸葛亮发生了一场激战,蜀军登上高处设下埋伏,弓弩齐发,飞箭射中张合右膝,张合战死。

秋季,七月乙酉日,魏明帝的皇子曹殷出生,而后大赦天下。

自从黄初年间以来,对诸侯王的法令禁令极其严厉。官吏监察苛刻,以至于亲属之间都不敢相互往来问候。东阿王曹植上疏说:“尧推行教化,先亲后疏,从近到远。周文王先对妻子施行礼法,再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家族和国家。陛下具备唐尧那样的明察之德,拥有周文王那样的谨慎仁爱,恩惠遍及后宫,恩德普照九族,各位王侯和百官轮流休息上朝,在朝堂上不荒废政务,私下里能表达真情,亲属间的联系畅通,庆贺吊唁的情感得以抒发,实在可以说是以己度人、推恩施惠了。但说到我,却与常人隔绝,在清明时代被禁锢,我私下里感到悲伤。不敢奢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处理人事、叙说人伦。近来就连婚姻不通,兄弟隔绝,吉凶的问候断绝,庆吊的礼仪废弃。恩情背离,比路人还疏远;隔阂之深,超过了北方的胡人和南方的越人。如今我因现行制度,永远没有朝见陛下的希望,至于我心系朝廷、情牵皇宫,神明是知道的。但这实在是天意如此,又能怎么办呢!回想诸王常有兄弟间的思念之情,希望陛下下一道恩诏,让各王侯能相互庆贺问候,四季节日得以相见,以叙骨肉亲情,保全兄弟间的深厚情义。妃妾的家族,每年能两次赠送脂粉等物,与贵族宗亲、百官享受同等恩惠。这样,古人所赞叹、《诗经》所歌咏的景象,就能在圣世重现了!我自省没有微小的用处;但看陛下所提拔的人,如果把我当作异姓,我自认为不会比朝中大臣差。若能辞去远游之职,戴上武弁,解下朱绶,佩戴青绶,担任驸马都尉、奉车都尉之类的官职,在京城安身,持鞭执笔,随侍陛下左右,回答陛下的询问,在身边弥补疏漏,这是我赤诚的最大愿望,时刻不忘。远慕《鹿鸣》中君臣宴饮的情景,中咏《常棣》中‘兄弟不是外人’的告诫,近思《伐木》中朋友相处的道义,终怀《蓼莪》中对父母的无尽哀思。每当四季节日,我独自静坐,身边只有仆役,面对的只有妻子儿女,高谈阔论无人倾听,精妙道理无法展现,常常听到音乐就痛心,面对酒杯就叹息。我知道犬马般的诚心不能打动人,就像人的诚心不能感动上天,杞梁妻哭倒城墙、邹衍哭使霜降之类的事,我起初相信,以我的心相比,不过是虚言罢了!就像葵藿的叶子朝向太阳,虽然不能得到阳光的回报,但向往之心是真诚的。我私下把自己比作葵藿,若能降下天地般的恩惠,施予日月星的光明,这些全在陛下一念之间。我听说《文子》中说:‘不做福的开端,不做祸的先导。’如今的隔绝,兄弟同忧,而我独自建言,实在是不愿在圣世有得不到恩惠的人,希望陛下弘扬普照天下的美德,宣扬光明正大的德行!”魏明帝下诏回复说:“教化的发展,各有盛衰,并非都是善始恶终,是情势导致的。如今各王侯兄弟间礼仪简略怠慢,妃妾家族的馈赠稀少,原本并没有禁锢各王侯相互问候的诏令。只是矫正偏差过了头,下面的官吏害怕被谴责,才到了这种地步。已下令有关部门,按你所奏请的办理。”

曹植又上书说:“从前汉文帝从代国出发前往长安继位,担心朝廷发生变故,宋昌说:‘朝廷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亲属,外面有齐、楚、淮南、琅邪等王国,这都是像磐石一样坚固的宗族,希望大王不要疑虑。’我希望陛下远能借鉴周文王依靠虢仲、虢叔的援助,中能想到周成王有召公、毕公的辅佐,近能保存像宋昌所说的磐石般坚固的宗族势力。

我听说有个词叫‘羊质虎皮’,说的是羊披上虎皮,见到草就欢喜,见到豺狼就发抖,忘记了自己披着虎皮。如今如果任用的将领不称职,就和这情况相似。所以俗话说:‘怕的是做事的人不明白,明白的人却不能做事。’从前管叔、蔡叔被流放诛杀,周公、召公担任辅政大臣;叔鱼触犯刑律,叔向却辅佐国家。如果像三监之乱那样的事端发生,我自当承担责任;而像《周南》《召南》中所说的辅佐之臣,想找到也一定不远。在宗室贵族、藩王之中,必定有能担当此任的人。

能让天下人侧耳注目的,是掌握权力的人。所以谋略能改变君主的想法,权威能震慑下面的人。豪门大族执掌政权,不在于是否是皇亲国戚,权力所在之处,即使关系疏远也必定受重视;权势失去之后,即使是亲族也必定被轻视。比如夺取齐国政权的是田氏,不是吕氏宗族;瓜分晋国的是赵氏、魏氏,不是姬姓贵族。希望陛下明察。

如果说吉祥时专擅权位,灾祸时逃避责任,那是异姓大臣。想要国家安定、家族显贵,活着共享荣耀、死后同担祸患的,是皇族大臣。如今反而疏远皇族、亲近异姓,我私下感到困惑。

如今我与陛下一同踏冰踩炭、登山渡涧,寒冷温热、干燥潮湿,无论高低贵贱都共同经历,怎么能与陛下疏远呢!我心中不胜愤懑,跪拜呈上这份奏疏陈述衷情。如果有不合情理之处,恳请暂且收藏在书府,不要毁掉丢弃,我死后,或许事情还能让人思考一番。如果有一丝一毫能让陛下留意,恳请把它拿出来公示于朝堂,让通晓古事的人,指出我奏疏中不合道义的地方,这样我的愿望就满足了。”魏明帝只是用褒奖的文字回复了他而已。

八月,魏明帝下诏说:“先帝颁布诏令,不希望让诸王留在京都,是因为考虑到幼主在位、母后摄政时,要防微杜渐,这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我已经十二年没见到诸王了,悠长的思念之情,怎能不产生呢!命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自带一个嫡子在明年正月来朝见,以后如果有幼主、母后在宫中摄政的情况,仍按先帝的诏令办理。”

这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进攻祁山时,李平留守后方,主管督运粮草事务。恰逢天降大雨,李平担心粮草运输跟不上,就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达自己的意思,叫诸葛亮撤军;诸葛亮接令后就退兵了。李平听说军队撤退,却假装惊讶,说“军粮充足,为什么突然撤军!”又想杀督运官岑述来推卸自己办事不力的责任。还上奏汉后主,说“军队假装撤退,是想引诱敌人来交战”。诸葛亮拿出李平前后亲笔写的书信奏疏,证明他前后矛盾、言行不一。李平理屈词穷,只好低头认罪。于是诸葛亮上奏陈述李平前后的过失罪恶,免去了他的官职,削去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并把他流放到梓潼郡。又任命李平的儿子李丰为中郎将、参军事,同时发文告诫他说:“我与你们父子同心协力辅佐汉室,之前上表推荐你父亲担任中都护掌管汉中事务,把你安排在东关,原以为你们会真心感动,始终保持忠诚,没想到中途出现变故!如果你父亲能反省过错、一心为国,你与蒋琬(字公琰)推心置腹做事,你们父子与朝廷的隔阂就可以消除,逝去的信任也可以恢复。仔细思考这个告诫,你就能明白我的用心了!”诸葛亮又给蒋琬、董允写信说:“陈震(字孝起)从前对我说李平(字正方)肚子里有鳞甲(比喻心怀巧诈),乡里人都认为他不可亲近。我以为有鳞甲的人只要不去触犯他就行了,没想到他又做出像苏秦、张仪那样翻云覆雨的事,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可让陈震知道这件事。”

冬季,十月,吴主孙权派中郎将孙布假装投降,以引诱扬州刺史王凌,孙权在阜陵设下伏兵等候他。

孙布派人告诉王凌说:“路途遥远,我无法自己前往,恳请派兵来迎接我。”王凌把孙布的信向上呈报,请求派兵马去迎接。征东将军满宠认为这一定是诈降,就没有给王凌兵马,还替王凌给孙布写了回信说:“你能分辨邪正,想避祸趋顺、离开暴政回归正道,我非常赞赏。现在想派兵迎接你,但考虑到兵力少了不足以保护你,兵力多了事情又一定会被远方的人知道。你暂且先秘密谋划来实现你的心愿,到时候再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

恰逢满宠接到诏书入朝,他走之前告诫留守府中的长史:“如果王凌想去迎接孙布,千万不要给他人马。”后来王凌索要兵马没得到,就单独派遣一名督将领步兵骑兵七百人去迎接孙布。孙布在夜里突然袭击,督将突围逃走,士兵死伤过半。王凌是王允哥哥的儿子。

在此之前,王凌上表说满宠年纪大了又沉溺饮酒,不能担任独当一面的职务。魏明帝将要召见满宠,给事中郭谋说:“满宠担任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多年,在地方上有功劳;等到镇守淮南,吴国人都很忌惮他。如果调查后发现不像王凌表中说的那样,会被他窥探到我们的虚实,可让他回朝,询问他东方的事务来考察他。”魏明帝听从了这个建议。满宠到了朝廷后,身体气色都很健康强健,魏明帝慰劳他之后便让他返回了。

十一月戊戌日,月末,发生日食。

十二月戊午日,博平敬侯华歆去世。

丁卯日,吴国实行大赦,改明年年号为嘉禾。

公元232年

春季,正月,吴主孙权的小儿子建昌侯孙虑去世。太子孙登从武昌入朝觐见吴主,趁机陈述自己长久以来没能侍奉父母,在孝道上有欠缺;又称赞陆逊忠诚勤勉,有他辅佐无需担忧国事。于是孙登留在建业。

二月,魏明帝下诏改封诸侯王,都以郡作为封国。

随后,魏明帝的爱女曹淑去世,魏明帝极为悲痛,追谥她为平原懿公主,在洛阳为她立庙,安葬在南陵。选取甄皇后的侄孙甄黄与她合葬,追封甄黄为列侯,并为他安排继承人,承袭爵位。魏明帝想要亲自送葬,又想前往许昌。司空陈群劝谏说:“八岁以下的孩子夭折,按礼仪不必举行完备的丧礼,何况曹淑还未满一个月,却用成人的礼仪送葬,加上为她穿丧服,满朝文武都穿素衣,早晚哭祭,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还要亲自去视察陵墓,亲临出殡!希望陛下能够克制这种无益有害的事情,这是天下人的深切期望。又听说陛下要去许昌,皇宫上下都要随往东去,满朝大小官员,无不感到惊讶。有人说您是想避灾,有人说您是为了方便迁移宫殿屋舍,还有人不知道原因。我认为吉凶自有天命,祸福在于人为,迁移以求平安,也没有益处。如果一定要迁移避灾,修缮金墉城西宫和孟津别宫,都可以暂时居住,何必让整个皇宫的人暴露在野外!公私的花费,难以计算。况且贤德之人,尚且不随便迁徙家宅,以安定乡邑,使百姓没有恐惧之心,何况是帝王这样天下的君主,言行举止,岂能轻率!”少府杨阜说:“文皇帝、武宣皇后去世,陛下都没有送葬,是为了重视国家,防备意外的事情发生;现在怎么能为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送葬呢!”魏明帝对这两个建议都没有听从。三月癸酉日,魏明帝向东巡行。

此时,吴主派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船从海路前往辽东,向公孙渊求购马匹。起初,虞翻性格粗疏直率,多次因为醉酒犯错,又喜欢顶撞别人,所以经常被人诋毁。吴主曾与张昭谈论神仙,虞翻就指着张昭说:“他们都是死人却谈论神仙,世上哪有仙人!”吴主对他的积怨不止一次,于是将他流放到交州。等到周贺等人前往辽东,虞翻听说后,认为应该讨伐五溪蛮,辽东极其遥远,即使让他们来归附,也不值得争取,如今耗费人力财力去求购马匹,这样既对国家不利,又恐怕没有收获。想要劝谏却不敢,只好写了奏表给吕岱看,但是吕岱没有回复。结果,虞翻被与他有恩怨的人告发,又被流放到了苍梧郡猛陵县。

夏季,四月壬寅日,魏明帝抵达许昌。

五月,皇子曹殷去世。

秋季,七月,魏国任命卫尉董昭为司徒。

九月,魏明帝前往摩陂,修缮许昌宫,建造景福殿、承光殿。

公孙渊暗中怀有二心,多次与吴国有书信往来。魏明帝得知情况后,就派汝南太守田豫统领青州各路军队从海路出发,幽州刺史王雄从陆路出发,前去讨伐公孙渊。散骑常侍蒋济劝谏说:“凡是不互相吞并的国家,不侵犯叛乱的臣子,不应轻易讨伐。讨伐却不能制服,是驱使他们成为叛贼。所以说:‘虎狼挡路,不治理狐狸。’先除去大害,小害自然消除。如今辽东地区,世代向朝廷臣服,每年选拔计吏、孝廉,不缺少贡品赋税,议事的人却要先讨伐它。即使一举攻克,得到那里的百姓也不足以增强国家的实力,得到那里的财物也不足以使国家富裕;倘若不如所愿,反而会结下怨恨、失去信用。”但是魏明帝根本不听。田豫等人前往讨伐,都没有战功,魏明帝下诏撤军。田豫认为吴国使者周贺等人即将返回,当时已近年末,而且风力强劲,他们必定害怕被风浪漂泊,东边海域没有海岸,会驶向成山,而成山没有藏匿船只的地方,于是就派兵驻守成山。周贺等人返回至成山,遭遇大风,田豫率军袭击,斩杀了周贺等人。吴主听说后,才想起虞翻的话,于是从交州召回虞翻。恰逢虞翻已经去世,就将他的灵柩运回。

十一月庚寅日,陈思王曹植去世。

十二月,魏明帝返回许昌宫。

侍中刘晔深受魏明帝的亲近和器重。魏明帝将要讨伐蜀国,朝廷内外的大臣都说不可以。刘晔进宫和魏明帝商议,却说可以讨伐;出宫和朝廷大臣交谈,却说不可以。刘晔有胆识有智谋,说起话来都有条有理、有模有样。中领军杨暨,是魏明帝的亲信大臣,又敬重刘晔,坚持反对讨伐蜀国的意见最坚决,每次从宫里出来,总要去拜访刘晔,刘晔就跟他讲不可以讨伐的道理。后来杨暨和魏明帝议论讨伐蜀国的事,杨暨恳切劝谏,魏明帝说:“你是个书生,哪里懂得军事!”杨暨道歉说:“我的话确实不值得采纳,侍中刘晔,是先帝的谋臣,常常说蜀国不可以讨伐。”魏明帝说:“刘晔跟我说蜀国可以讨伐。”杨暨说:“这样的话,陛下可以召见刘晔来对质。”随即,魏明帝便下诏召刘晔进宫,魏明帝问刘晔,刘晔始终不说话。后来刘晔单独觐见魏明帝,刘晔责怪魏明帝说:“讨伐他国,是重大的谋划,我能够参与听闻这样的重大谋划,常常担心在睡梦中说漏嘴而加重我的罪过,怎么敢向别人说呢!用兵讲究诡诈之道,军事行动还没发动,越是保密越好。陛下却把它公开透露出来,我担心敌国已经知道了。”于是魏明帝便向他道歉。刘晔出来后,责怪杨暨说:“钓鱼的人钓到大鱼,就会先放线跟着它,等到可以控制住它之后再拉,那就没有得不到的。君主的威严,难道仅仅像大鱼而已吗!你确实是正直的大臣,然而你的计策不值得采纳,不能不仔细思考啊。”杨暨听后也向他道歉。

有人对魏明帝说:“刘晔不尽忠,善于窥探陛下的心意而迎合。陛下试着和刘晔说话,都用相反的意思问他,如果他的回答都和您所问的相反,那就是刘晔常常和您的心意相合;如果每次问的都相同,刘晔的实情就必定无法隐藏了。”魏明帝就按照这个说法去检验,果然发现了刘晔的实情,从此开始疏远他。刘晔于是精神失常,出任大鸿胪,最终因忧郁而死。

《傅子》说:巧诈不如拙诚,确实是这样啊!以刘晔的聪明才智和权变计谋,如果能以道德信义为根本,以忠诚信用来行事,古代的贤能之士,又有谁能超过他呢!他却只凭才智,不注重敦厚诚信,在内失去君主的信任,在外受困于世俗,最终危及自身,难道不可惜吗!

刘晔曾经诬陷尚书令陈矫专权,陈矫害怕,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儿子陈骞。陈骞说:“主上圣明,父亲又是大臣,如今如果不合主上的心意,最多不过不当公罢了。”过了几天,魏明帝的怒气果然消了。

尚书郎乐安人廉昭因有才能而得到魏明帝的宠信,廉昭喜欢揭发群臣的细小过失来向皇上献媚。黄门侍郎杜恕上疏说:“我看到廉昭上奏左丞曹璠因处罚应当禀报而不依照诏书,被判处审查追问。又说:‘所有应当治罪的人另外上奏。’尚书令陈矫自己上奏说不敢推辞处罚,也不敢陈述理由,神情恳切痛切。我私下里为朝廷感到惋惜!古代的帝王之所以能辅助世事、养育百姓,没有不是在远处能得到百姓的欢心,在近处能充分发挥群臣的智慧和力量的。如今陛下为各种事务操劳,有时还亲自处理到深夜,但各种事情仍不顺利,刑法禁令日渐松弛。探究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大臣不尽忠,也是主上不能任用他们啊。百里奚在虞国显得愚笨而在秦国显得有智慧,豫让在中行氏那里苟且容身而在智伯那里表现出气节,这都是古人的明证啊。如果陛下认为当今世上没有贤才,朝廷缺乏贤能的辅佐,难道可以追望后稷、契的遥远踪迹,坐等来世的贤才吗!如今所谓的贤能之人,都当了大官、享受厚禄了,然而侍奉主上的节操没有树立,向公之心不专一,是因为委任他们的职责不专一,而世俗有很多忌讳的缘故啊。我认为忠臣不一定是亲信,亲信不一定是忠臣。如今有疏远的人诋毁别人,陛下就怀疑他是私下报复所憎恨的人;赞誉别人,陛下就怀疑他是私下偏爱所亲近的人,左右的人有时趁机进献憎恨或喜爱的言论,于是使得疏远的人不敢诋毁或赞誉别人,以至于政事的得失,也都有了嫌疑。陛下应当思考如何开阔朝臣的心胸,激励有道之人的节操,使他们能像古人一样,在史书上留下名声,反而让像廉昭这样的人在中间扰乱,我担心大臣们将会于是容身保位,坐观得失,成为后世的警戒啊。从前周公告诫鲁侯说:‘不要让大臣抱怨不被任用。’意思是说不贤能的人就不能当大臣,当了大臣就不能不任用。《尚书》列举舜的功绩,说他除去四凶,没有说有罪的人无论大小都除去。如今朝臣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而认为陛下不任用他们;不认为自己无知,而认为陛下不询问他们。陛下为什么不遵循周公任用大臣的方法,效仿舜除去四凶的做法,让侍中、尚书坐着就侍奉在帷幄之中,出行就跟从在华美的车驾之后,亲自回答陛下的询问,各自陈述自己的见解,那么群臣的品行都可以得知,有才能的人得到进用,愚昧无能的人遭到斥退,谁还敢迟疑不决而不尽力呢。凭陛下的圣明,亲自和群臣议论政事,使群臣人人都能竭尽自己的能力,贤能、愚笨、有能力、没能力,全在于陛下的任用。用这种方法治理事情,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用这种方法建立功业,还有什么功业不能成就!每当有军事行动,诏书常常说:‘谁应当为这件事担忧呢?只有我自己应当担忧罢了。’最近的诏书又说:‘忧公忘私的人一定不会这样,只要先公后私自然就能办成。’我拜读英明的诏书,才知道圣上的思虑能详尽了解下情,然而也奇怪陛下不治理根本而担忧枝节。人的能力如何,实在是有本性的,即使是我也认为朝臣不完全称职。英明的君主用人,使有能力的人不能保留他们的力量,而没有能力的人不能占据不适合他们的职位。选拔的人不适当,未必是有罪的;整个朝廷都容忍不适当的人,才是奇怪的事啊。陛下知道他们不尽力却代替他们担忧他们的职责,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却教他们处理事务,难道只是主上劳累而大臣安逸吗,即使圣贤同时在世,最终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治理好国家啊!陛下又担心台阁的禁令不严密,人事请托不断,制定了宾客出入的制度,用凶恶的官吏守卫官署的大门,这实在不是禁止弊端的根本办法啊。从前汉安帝时,少府窦嘉征召廷尉郭躬无罪的侄子,还被上奏弹劾,奏章不断;近来司隶校尉孔羡征召大将军狂妄悖逆的弟弟,而有关部门却沉默不语,观望风向、迎合旨意,这比接受请托还严重。这是选拔人才不根据实际情况啊。窦嘉有外戚的宠信,郭躬不是国家重臣,他们尚且这样;用现在的情况和古代的情况相比,就是陛下自己不督促实行必须执行的惩罚来断绝结党营私的根源罢了。宾客出入的制度,和用凶恶的官吏守门,不是治理世道的办法啊。如果我的话能稍微被体察采纳,还怕奸邪不能消灭,而要养着像廉昭这样的人吗!揭发奸邪,是忠诚的事情;然而世人憎恨小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顾道理而苟且求得晋升啊。如果陛下不再考察事情的始终,一定认为违背众人、不顺从世俗就是为公家,暗中揭发别人就是尽节操,那么有博大才智的人难道还不能做这些事吗?实在是顾及道理而不做罢了。如果天下的人都违背道义而追逐利益,那是君主最担心的事,陛下将会有什么乐趣呢!”杜恕,是杜畿的儿子。

魏明帝曾经突然来到尚书省门口,陈矫跪下问魏明帝说:“陛下想去哪里?”魏明帝说:“我只是想查看一下公文罢了。”陈矫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是陛下应该亲临的事。如果我不称职,就请罢免我的官职,陛下应该回去。”魏明帝感到很惭愧,就掉转车头回宫了。

魏明帝曾经问陈矫:“司马懿忠诚正直,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吗?”陈矫说:“他是朝廷所敬仰的人,至于是否是国家的重臣,这就不知道了。”

此时,吴国陆逊率军逼近庐江,议论的人认为应该火速救援。满宠说:“庐江虽然狭小,但将领勇猛、士兵精锐,坚守是没问题的。再说了,敌军舍弃船只,行军二百里而来,后方空虚无援,我们原本就想引诱他们前来,如今应该听任他们前进。只怕他们逃走我们来不及追击罢了。”于是整顿军队奔赴杨宜口,吴国人听说后,就连夜逃走了。

当时,吴国人每年都有进犯的计划。满宠上疏说:“合肥城南部临近长江、巢湖,北部距离寿春很远,敌军围攻合肥,能凭借水路形成有利态势;官兵救援,必须先打败敌军主力,然后包围才能解除。敌军前往合肥很容易,而我军前往救援却很困难,应该调动城内的军队,在城西三十里处,有险要地势可以依靠,另建城池坚守,这样能把敌军引到平地并牵制他们的退路,从策略上看更为有利。”

护军将军蒋济议论认为:“这样做既向天下显示了软弱,又会因看到敌军的烟火就毁坏城池,这是还没被进攻就自行撤退;一旦到了这种地步,敌军的劫掠就会没有限制,必定要以淮河以北为防守前线了。”魏明帝没有同意满宠的建议。

满宠再次上表说:“孙子说:‘用兵,是诡诈之道,所以有能力却要显示出没有能力,用利益使敌军骄傲,用威势使敌军恐惧,’这是说表面现象和实际情况不必相符。又说:‘善于调动敌军的人,会制造假象来引导他们。’如今敌军还没到就迁移城池向内收缩,这就是制造假象来引诱他们。把敌军引到远离水路的地方,选择有利时机行动,在外取得胜利,对内获得安稳!”尚书赵咨认为满宠的计策更好,魏明帝于是下诏批准了满宠的计划。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让我们得以在审视历史的过程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感悟王朝的兴衰,探寻社会发展与人性本质的深层奥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