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70章 玉关勋老归丹阙,桂宫星陨黯素帷

公元98年夏季五月,京师洛阳发生大水灾,搞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秋季七月,司空韩棱去世。

八月,朝廷任命太常太山人巢堪为司空。

冬季十月,又有五个州发生了水灾。

本月,征西将军刘尚和越骑校尉赵世因畏敌怯战被人弹劾,下狱后被免职。随后,谒者王信就接管了刘尚的部队驻扎在枹罕,谒者耿谭接管了赵世的部队驻扎在白石。耿谭上任后,就设立了悬赏令,专门用来招降羌人各部,羌人首领迷唐看到汉朝将领的这种操作,心里害怕极了,于是就向王信和耿谭请求投降。王信和耿谭接受了他的投降,随后就撤军了。到了十二月,迷唐就率领族人到朝廷进贡。

戊寅日这天,梁节王刘畅去世了。当初,居巢侯刘般去世时,他的儿子刘恺应当继承爵位,但他遵从父亲的遗愿,将爵位让给了弟弟刘宪,自己则长期隐居。有关部门就奏请取消刘恺的封国。汉章帝非常赞赏他的这种行为,于是就对他特殊对待,但刘恺仍然不肯出仕。十多年后,有关部门再次奏请此事,侍中贾逵就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国的人,还有什么困难呢?’有关部门不体谅刘恺的善心,反而用常规的法律来约束他,这恐怕这不利于弘扬谦让的风气,成就宽厚的教化。”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下诏说:“王法崇尚善行,能够成全人的美德,现在允许刘宪继承爵位。但是此事为只是特例,以后不得援引。”于是朝廷就征召刘恺,并任命他为郎官。

本年,南匈奴单于师子去世,单于长的儿子檀继位,被称为万氏尸逐鞮单于。

到了公元99年夏季四月,朝廷又宣布大赦天下。

随后,皇帝就在朝会上召见那些儒生,并让中大夫鲁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人辩论经义。皇帝十分赞赏鲁丕的观点,退朝后就特别赏赐给了他衣冠。鲁丕于是就上书说:“臣听说讲解经书的人,应当传述先师的观点,而不是发表个人的见解,对此不能互相谦让;如果互相谦让,道理就无法明确,这就像规矩和权衡不能随意改变一样。辩论者必须阐明所说观点的依据,讲解者务必确立义理,而那些浮华无用的言辞就不应出现在讨论中,这样才能不费精力而让道术更加彰显。对于不同的解释,应让各方陈述师承的观点,广泛观察其义理,不要让草野之人因言论获罪,也不要让偏远地区的见解被遗漏。”

公元100年夏季四月,秭归山发生山崩。

秋季七月,天象又发生了日食。

九月,太尉张酺被免职。随后,朝廷就任命大司农张禹为太尉。

烧当羌首领迷唐入朝后,他的族人就不足两千了,而且生活困苦,根本无法保护自己,于是就迁入金城居住。朝见结束后,皇帝就命令迷唐率领族人返回大、小榆谷,但是迷唐认为汉朝修建了河桥,那汉朝军队就随时可能来袭击,而且原来的地方已经无法居住,于是就以族人饥饿为由,拒绝远行。护羌校尉吴祉等人就多次赏赐迷唐金银布帛,让他去购买粮食和牲畜。但是呢,朝廷催促他出塞的命令就让族人更加猜疑和惊恐了。于是,迷唐就再次反叛了,还胁迫湟中的胡人一起掠夺物资,然后才志得意满的离去了。王信、耿谭、吴祉因此被弹劾。

到了公元101年秋季八月,北宫的盛馔门发生了火灾。

迷唐反叛后,就再次回到了赐支河曲,然后又率军逼近边塞。面对迷唐的入侵,护羌校尉周鲔就与金城太守侯霸以及各郡的军队、属国的羌人、胡人联合出兵,总共有三万人,然后走到了允川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侯霸带兵击败了迷唐,打的他的族人四散逃离,投降的就有六千多人,然后这些人就被分别迁往汉阳、安定、陇西这些地方居住。此后,迷唐的势力就开始衰弱了,他本人更是逃到了赐支河源头,依附发羌居住。后来迷唐病死,他的儿子就带着几十户族人投降了汉朝。

本月,荆州又发生了水灾。

到了冬季十一月,皇帝就下诏说:“幽州、并州、凉州人口稀少,边役繁重,优秀官吏的晋升机会有限。安抚夷狄应以人为本,现命令边境郡县人口十万以上的,每年推举一名孝廉;不满十万的,每两年推举一人;五万以下的,每三年推举一人。”鲜卑入侵右北平,随后进入渔阳,渔阳太守击退了他们。

戊辰日这天,司徒吕盖因年老多病请求退休。

这时的巫蛮许圣因郡守收税不公,就心怀怨恨,最后起兵反叛了,辛卯日这天,他就待人侵犯南郡。

公元102年春季,安定郡的降羌烧何族人反叛了,结果被郡兵击败并消灭。此时,西海以及大、小榆谷一带已经没有羌人的侵扰。看到这种局面,隃麋国相曹凤就上书说:“自从建武年间以来,西羌犯法者大多从烧当族开始。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大、小榆谷,那里土地肥沃,有西海的鱼盐之利,又依靠黄河作为屏障。此外,他们还靠近塞内的其他羌族,很容易就为非作歹,朝廷也难以讨伐他们,因此他们才能够强大起来,常常称雄于诸羌,又凭借其权势和勇力,招诱羌人和胡人。如今他们衰败困顿,党羽离散,逃亡栖身于发羌之地。臣愚蠢的认为应趁此时重建西海郡县,巩固大、小榆谷的防御,并在那里广泛设置屯田,以此来阻断羌人与胡人往来的道路,遏制他们狂妄狡诈的野心。同时,要大量的种植谷物以充实边疆的物资,减少朝廷的运输负担,使国家不再有西方的忧患。”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修缮了旧西海郡,迁金城西部都尉驻守,任命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驻在龙耆。后来屯田范围扩大,沿河两岸又设立了屯田点,总共三十四处。这一工程即将完成时,恰逢永初年间诸羌反叛,于是被迫中止。

三月,皇帝亲临辟雍举行飨射之礼,并宣布大赦天下。

夏天四月的时候,朝廷就派使者带着一万多荆州的兵,分好几路去打巫蛮许圣这些人,并把叛军打得大败。许圣他们没办法,只好选择投降,最后都被朝廷迁到江夏了。

阴皇后这人嫉妒心很重,慢慢地就不受皇帝喜欢了,因此心里满是怨气。她外祖母邓朱经常能进出皇宫,后来就有人传阴皇后和邓朱一起用巫蛊之术诅咒别人。皇帝就派中常侍张慎和尚书陈褒去查这件事,最后给她们定了个“大逆无道”的罪名。邓朱的两个儿子邓奉、邓毅,还有阴皇后的弟弟阴辅都死在监狱里了。六月辛卯这天,阴皇后就被废了,随后就搬到桐宫去居住,在那边是天天发愁生气,最后就死了。她父亲特进阴纲也自杀了,弟弟阴轶、阴敞,还有邓朱的家里人,全被流放到日南比景那个地方去了。

到了秋天七月,常山殇王刘侧去世了,他又没有儿子,朝廷就立他哥哥刘防的儿子刘章当常山王。

这时,有三个州发生了严重的水灾。

班超在西域那种又远又荒的地方待了好长时间,年纪大了就特别想家,于是就给朝廷上书说:“我也不敢指望能回到酒泉郡,只要能活着进玉门关就行。我特意让儿子班勇跟着安息国来进贡的队伍进塞,趁着我还活着,让他能替我看看中原老家。”但是朝廷一直没回复。班超的妹妹班昭(也叫曹大家)就上书说:“那些蛮夷的性子,本来就不讲理,还爱欺负老人。我哥班超都这么大岁数了,说不定哪天就不在了,要是长时间没人接替他,万一出了乱子可怎么办。现在朝廷里的大臣就只看眼前,不想长远。要是西域突然出事,我哥年纪大了也应付不过来,往大了说会毁了国家几代人攒下的功业,往小了说也辜负了忠臣这么多年的付出,真的太可惜了!我哥从那么老远的地方诚心诚意地上书,说自己的难处,眼巴巴的等了三年,到现在也没个信儿。我听说以前当兵的,十五岁去打仗,六十岁就能退休,也该有休息的时候。所以我豁出命来求朝廷可怜可怜我哥,让他在晚年能活着回来,再看看朝廷,这样国家不用担心西域那边出乱子,西域也不会突然有危机,我哥也能得到像文王葬骨、子方哀老那样的恩情了。”皇帝被她说的话打动了,就把班超召回来。八月,班超到了洛阳,被任命为射声校尉;九月,班超就去世了。班超走了之后,戊己校尉任尚就接替他当都护。任尚对班超说:“您在国外待了三十多年,我没啥本事,却要接您这么重要的担子,感觉责任太重,自己又没啥主意,您可得给我指点指点!”班超说:“我老糊涂了。您当过那么多重要的官,哪是我能比得上的!非要说的话,我就提一句:塞外那些官兵,本来就不是什么老实本分的人,都是犯了罪被流放到边疆的;那些蛮夷又跟鸟兽一样,很难管,动不动就闹事。您性子太严厉急躁,但是水太清就养不活鱼,管得太细太严,底下人就没法好好配合。处理事情还是要宽松点,对小过错就别太计较了,把大方向把握住就行了。”班超走了之后,任尚就偷偷跟自己的心腹说:“我还以为班超能有什么高招,听他说的这些,也就一般般嘛。”结果后来任尚果然因为和边疆关系处不好出了事,就像班超当初说的那样。

当年,太傅邓禹跟别人聊天时说:“我曾经带领百万大军,从来不会随便杀人,我们邓家后代肯定会有大出息的。”邓禹的儿子是护羌校尉邓训,邓训有个女儿叫邓绥,这姑娘特别孝顺,对家里人好,还爱读书,白天忙着干家务,晚上就看书学习,家里人都叫她“诸生”。她叔叔邓陔说:“我听说救过一千人的,子孙后代会得到福报。我哥邓训当谒者的时候,主持修石臼河,每年能救下好几千人,老天爷要是有眼,咱们邓家肯定会有福的。”

后来邓绥被选进皇宫成了贵人,她做事特别小心,而且懂规矩。伺候阴皇后的时候毕恭毕敬,和其他妃嫔相处的也很好,她总是主动谦让,对宫里的仆人也不错,皇帝就特别欣赏她。有一次,邓绥生病了,皇帝就特许她妈妈和兄弟进宫照顾,想待多久都行。可邓绥却拒绝说:“皇宫是禁地,让外戚长时间留在宫里,往大了说,有人会说陛下偏心;往小了说,别人也会说我不知足。这样对皇上和我都不好,我真不愿意这样。”皇帝就笑着说:“别人都盼着能经常出去皇宫,可你倒好,还愁的不行!”

每次宫里办宴会,其他妃嫔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就邓绥穿得特别朴素。要是发现自己衣服颜色和阴皇后一样,就马上去更换。要是和阴皇后一起去见皇帝,她都不敢大大方方坐着、站着,走路也是弯着腰,显得特别谦卑。皇帝问她问题,她也不着急回答,总是要想一会儿,从来不会抢着说话。阴皇后个子不高,有时候动作不好看,旁边的人都偷偷笑话她,只有邓绥不但不笑,还觉得难受,时长帮阴皇后遮掩,就好像是自己失礼了一样。皇帝知道邓绥这么用心,就感叹说:“为了修养自己的德行,她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

后来阴皇后不受宠了,每次皇帝召见邓绥,她都说自己病了不去。当时皇帝好几个儿子都夭折了,邓绥担心皇帝孩子太少,还主动给皇帝推荐其他宫女,想让皇帝多些子嗣。阴皇后看邓绥越来越得宠,心里就特别嫉妒。有一回皇帝病重时,阴皇后咬牙切齿地说:“等我掌权了,一定要把邓家杀得一个不留!”邓绥听说后,就哭着说:“我尽心尽力伺候皇后,没想到她这么恨我。现在我只能以死报答皇上的恩情了,这样对上能避免我们邓家大祸临头,对下也免得阴皇后落下像吕后那样把人做成人彘的坏名声。”说完就要喝毒药自杀,还好宫女赵玉拦住了她,就骗她说:“有使者来报,皇上的病好了!”邓绥这才没喝毒药。结果第二天,皇帝真的病好了。

等阴皇后被废以后,邓绥还去求情,想保住阴皇后,可惜没成功。此时,皇帝想立邓绥当皇后,她就一直装病拒绝,还把自己关起来不见人。这年冬天十月,皇帝就下诏书,坚持要立邓绥当皇后,邓绥推了好几次,最后没办法才接受。她当上皇后以后就下令,不让各地给皇宫进贡贵重东西,每年只送点纸和墨就行了。皇帝好几次想给邓家人加官进爵,邓皇后都苦苦哀求,不让皇帝这么做。所以在皇帝活着的时候,她哥哥邓骘只当了个虎贲中郎将。

丁酉这一年,司空巢堪被撤职了。

到了十一月癸卯日,朝廷就任命大司农、沛国人徐防做司空。徐防给皇帝上书说:“咱们汉朝设立了十四家博士官,还弄了甲乙科考试,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好好做学问。但我发现,太学考博士弟子的时候,考生答题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释经典,根本不按老师教的那一套来,他们还私下里互相包庇,结果就导致坏风气越来越严重。每次考试完大家都争论不休,吵得不可开交,还互相挑刺儿。孔子说过‘只阐述而不创作’,还说‘我还能看到史书里缺漏的地方’。现在这些考生不按经典的注释来,就喜欢瞎琢磨、乱发挥,总觉得听老师的是不对的,按自己想法才对,他们这么不尊重学术,做学问的风气就会越来越差,这和朝廷选拔人才的本意完全不一样啊。扭转这种浮躁不实的风气,回归踏实诚恳的态度,这是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贯做法;专心研究学问的根本,也是学习儒家经典最该做的事。我觉得以后博士和甲乙科考试,都得按照各家的经典注释出题,出五十道有难度的题,谁解释得多谁成绩就好,引用经典准确明白的就是好答案。要是不按老师教的来,解释得和正统说法不一样,那就判错。”皇帝觉得徐防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这一年,大长秋郑众第一次被封为鄛乡侯。

公元103年四月底的时候,又出现了日食。那时候,皇帝照着汉章帝以前的规矩,让兄弟们都留在京城住着。有关部门觉得日食是阴气太重的表现,就上奏说应该把这些王爷们送回各自的封国去。皇帝下诏书说:“这次日食,全是我的责任。这些王爷们从小就没了父母,年纪轻轻的就互相依靠,心里一直盼着能得到父母般的关爱。我让他们留在京城,虽然不符合国家的制度,但还是先让他们继续待在这儿吧。”

到了秋天九月,皇帝南方去视察民情,清河王、济北王、河间王也跟着一起去了。同时,又有四个州发生了水灾。

冬天十月戊申日这天,皇帝到了章陵;戊午日这天,又去了云梦。当时太尉张禹留在京城,他听说皇帝打算去江陵,他觉得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不安全,就赶紧写信劝皇帝别去。皇帝回信说:“祭祀已经结束了,本来是打算接着往南走到长江边的;不过收到你的信了,那我就在汉水这儿掉头回去吧。”十一月甲申日这天,皇帝回到了宫里。

以前岭南地区每年都要给皇宫进贡新鲜的龙眼和荔枝,为了保证送到的水果是新鲜的,于是就每隔十里设立一个驿站,五里设立一个候亭,并派人日夜不停地运送。面对这种情况,临武县县长、汝南人唐羌就上书说:“我听说,当领导的不能只想着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下面的人也不该把进贡好吃的当成功劳。我看到交趾七个郡为了运送龙眼这些东西,一路上搞得鸡飞狗跳。南方的天气又热,路上到处都是毒虫猛兽,送东西的人有时候连命都保不住。人死了就活不过来了,但现在还能改变这种情况。这些水果就算送到了皇宫,也不见得就能让人长寿啊。”皇帝看了之后就下诏书说:“远方进贡的珍贵食物,本来是用来供奉祖宗的,但要是因此伤害了百姓,这可就违背了爱护百姓的本意!以后太官一律不许再接受这类进贡!”

也是在这一年,朝廷第一次下令,让各个郡国在夏至那天减轻刑罚。

公元104年秋天七月,发生了旱灾。 辛酉日这天,司徒鲁恭被免去了官职。 到了庚午日这天,朝廷就让光禄勋张酺担任司徒;结果到了八月,张酺就去世了。

冬天十月,朝廷把司空徐防改任为司徒,大鸿胪陈宠则被任命为司空。 十一月的时候,皇帝到缑氏去巡视,还登上了百岯山。

此时的北匈奴派使者来表示愿意称臣、进贡,希望能和汉朝和亲,重新签订像当年呼韩邪单于和汉朝那样的盟约。皇帝觉得北匈奴来使的礼仪不够完备,所以就没答应他们,但还是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也没让使者带话回去。

公元105年春天,高句骊的王宫带兵侵犯了辽东边塞,抢劫了六个县。 夏天四月的时候,朝廷宣布大赦天下,还改了年号。

到了秋天九月,辽东太守耿夔就带兵打败了高句骊。

冬天十二月,皇帝在章德前殿去世。之前,皇帝的好几个儿子都不幸夭折,后来新出生的皇子就偷偷寄养在民间,朝中大臣都不知道这件事。皇帝去世后,邓皇后就把寄养在民间的皇子找了回来。大儿子刘胜身体一直不好,有难以治愈的疾病;小儿子刘隆才出生一百多天,就被立为皇太子,当天晚上就登基做了皇帝。小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太后就开始临朝处理国家大事。当时皇帝刚去世,很多法律禁令还没恢复执行,皇宫里有一箱大珠子丢了。太后就想着,如果严刑拷问宫人,肯定会有无辜的人被冤枉,于是她就亲自逐个审问宫人,并观察每个人的神情,最后找出了偷珠子的人。还有,和帝生前宠信的吉成被自己的马夫诬陷使用巫蛊之术,吉成被关进监狱严刑拷打,“证据”看起来很确凿。但太后觉得吉成一直在先帝身边,先帝平日也对他很好,他也没犯过错,突然被指控做这种事,这很不符合常理。于是太后就亲自召见吉成详细询问情况,最终查明是马夫在诬陷他,大家都特别佩服太后的英明。

这时,北匈奴又派使者到敦煌进贡,说因为国家穷,准备的礼物不够周全,希望汉朝能派大使去,他们还愿意送王子到汉朝来做人质。太后也没回应使者,只是给了丰厚的赏赐。

雒阳县令王涣是广汉人,他为人正直,眼光犀利,能轻易识破坏人的诡计。他治理地方,表面上手段强硬,实际上心怀仁慈。只要是他判决的案子,大家都心服口服,京城的百姓甚至觉得他像有神灵相助一样厉害。这一年,王涣在任上去世,老百姓知道后都伤心地叹气流泪。王涣的灵柩要运回西边老家,路过弘农的时候,当地百姓都在路边摆上祭品祭奠他。官吏问百姓为啥这么做,百姓说:“以前我们送米到洛阳,经常被官吏敲诈,一半多的米都被抢走了;自从王涣大人上任后,就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们了,所以我们来报恩。”雒阳的百姓给王涣建了祠堂,还写了诗纪念他,每次祭祀的时候,都会奏乐、献上祭品。太后得知这种情况后,就下诏书说:“忠诚贤良的官吏,是国家太平的根基,朝廷一直努力寻找这样的人,但真正得到的却很少。现在任命王涣的儿子王石为郎中,用来表彰他父亲生前的勤勉尽责。”

此时的皇帝才出生,邓太后临朝称制,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下集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