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27章 通使西域开丝路,汤死鼎出震朝纲

公元前118年,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之际,朝堂上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当朝丞相竟然暗地里盗用孝景帝陵园的土地,这可违反了国家的禁令呀!最终的结果是他在狱中自杀了,李蔡啊李蔡,你说你这是为了什么啊。?

就在李蔡的事情发生之后,朝廷下令废除了三铢钱,而改铸五铢钱。由于新币发行的周期短,导致民间出现了大量盗铸钱币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楚地最为严重。?

汉武帝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召见汲黯,并任命他为淮阳太守。刚开始汲黯是不愿意接受印信的,但是武帝一直逼着他接受,最终他就很无奈的接受了印信。随后汲黯就哭着对武帝说:我本以为会死在荒野之地,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还会重新任用我,臣经常生病,恐怕无法胜任郡守的职责啊,我希望当个中郎,能够随时出入宫廷,为陛下拾遗补缺,这就是我的愿望。听他这么说,武帝就怒了,指着他说:你是看不起淮阳吗?我现在召你回来,是因为淮阳的官吏和百姓关系不好,我需要你这样的重臣去治理,你只需躺着治理就行了。?

汲黯向武帝辞行后,又去拜访了大行令李息,对他说:如今我被贬到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的议事了,御史大夫张汤,智谋足以拒绝正直的谏言,狡诈也足以掩饰他的过错,平时喜欢说些巧言令色的话,非常善于诡辩,而且不肯为天下人说话,只会迎合皇上的心意。遇到皇上不喜欢的人或事,他就使劲的诋毁;若是遇到皇上喜欢的人或事,他就极力的赞美。他喜欢兴风作浪,玩弄法律条文,在朝廷内,他心怀狡诈以迎合皇上的意思,在朝廷外则依靠酷吏来树立自己的威严,你位列九卿,如果不早点揭发他,你和他都会遭到祸害。但是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在武帝面前说张汤的坏话。后来张汤倒台了,武帝得知汲黯当初给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就依法追究他的责任。而汲黯以诸侯相的待遇在淮阳任职,十年后去世。?

这时武帝下令将那些奸猾的官吏和百姓流放到边疆。?

到了四月,武帝下令任命太子少傅、武强侯庄青翟担任丞相,但庄青翟为人谨慎、保守、低调,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和政治敏感度,只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未展现出耀眼的光芒,最终因为张汤自杀的事被抓进了监狱,在狱中自杀身亡,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汉武帝突然就病重了,巫医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治愈武帝的病,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游水发根说上郡有一位巫师,他有沟通鬼神的本事,武帝就召见了这位巫师,并在甘泉宫举行了祭祀。没想到这通操作还真让武帝的病情有了好转,随后就派人询问神君,神君说:皇上不必担心病情,等到病情好些后,就可以来甘泉宫与我相见。就这样一直到武帝的病情好转,就立即前往甘泉宫,这时病情已经大大的好转了,随后武帝便在寿宫设宴,武帝无法直接见到神君,只能听到她的声音,但这声音与常人没啥两样,时来时去。武帝还让人把神君说的话记录下来,并把它称之为“画法”。而神君所说的内容,大多是人们都知道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武帝心中却非常喜欢,随即下令将这些事情都保密起来,后人就无从知晓这些事了。?

当时武帝突然前往甘泉宫,在经过右内史的辖区时,发现路面被损坏了但没修,就很愤怒的说:义纵是以为我不会再走这条路了吗?自此之后心中就对义纵产生了怨恨,而义纵很快就迎来了他的结局。?

公元前117年?,武帝颁布了缗钱令,并尊崇卜式,但百姓始终不愿意分出自己的财产资助官府。于是杨可开始告发那些逃避缗钱令的人,而义纵认为这是在扰乱百姓的生活,就派官吏逮捕了那些执行杨可命令的人,武帝就认为义纵阻碍了朝廷政令的执行,随后就将义纵处死。?

郎中令李敢怨恨大将军卫青,认为是他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李广,于是出手打伤了卫青,但卫青害怕把事情闹大,就隐瞒了下来。后来,李敢跟随武帝去雍地游玩,随后就到甘泉宫狩猎,在狩猎期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手射杀了李敢,霍去病当时正受宠,武帝为了掩盖此事,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可惜将门之后结局确实如此的草率。?

到了四月,武帝在宗庙中立皇子刘闳为齐王、刘旦为燕王、刘胥为广陵王,并首次制定了封王的诰策,诰策的核心内容是训诫治国之道、明确藩臣义务、强调忠孝伦理。诰策的制定体现了汉武帝想通过文书制度加强对诸侯控制的意图,而这也标志着汉代封王制度的规范化。?

自从朝廷下令铸造白金和五铢钱后,因盗铸金钱而被处死的官吏和百姓多达数十万人,还有一些没被发现的更是数不胜数,这时的天下几乎人人都在盗铸金钱,犯法的人太多,国家也无法将他们全部诛杀。?

六月份,武帝就派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六人分别巡视各郡国,让他们去检举兼并土地的豪强以及有罪的郡守、国相和官吏。?

到了九月份,被称为汉朝双子星之一的冠军侯霍去病去世了,武帝心里非常悲痛,随后下令为他修建了陵墓,陵墓的形状像祁连山,以彰显他北伐匈奴的功绩,并赐谥号 “景桓”,取 “布义行刚”“辟土兼国” 之意。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是历史的遗憾,他的死因因史料匮乏而成为千古之谜。尽管后世有许多的猜测,但最合理的解释还是倾向于长期征战导致的健康损耗或突发疾病。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始终与西汉抗击匈奴的伟业紧密相连,他的军事成就和爱国精神至今被后人传颂。?

当初,霍仲孺在平阳侯府任期满后就回家了,娶了个老婆生下了霍光。霍去病长大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霍仲孺。霍去病担任骠骑将军时,在出征匈奴途中路过平阳,与霍仲孺相认,并为他置办了田产奴婢,还将霍光带到长安培养。霍光到长安后武帝就任命他为郎官,后来升迁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这一年,大农令颜异因为对新法律没表态被处死。?

颜异因为为人廉洁正直,在仕途上一路干到了九卿的位置。后来武帝与张汤制造了白鹿皮币,对此询问颜异的意见,颜异说:现在王侯朝贺时用苍璧,价值只有数千,而使用皮币的话价值达到了四十万,这相差也太大了。这话惹得武帝非常的不高兴。从这开始张汤与颜异就有嫌隙,后来有人告发颜异有其他的罪行,张汤便趁机审理颜异。颜异在与客人聊天时,提到新法令有不妥之处,但颜异没有明确的表态,只是微微动了动嘴唇。这就被张汤给抓住了把柄,满心欢喜的给武帝说:颜异身为九卿,在见到新法令有不妥的地方,他不仅不向朝廷进言还心怀不满,应当处死,武帝也同意了张汤的意见。从此之后,就有了“腹诽”之罪,公卿大夫们也开始阿谀奉承以求自保。?

公元前116年,济东王刘彭离骄横凶悍,经常在黄昏时分与奴仆、亡命少年数十人一起抢劫杀人,他们以夺取他人财物为乐,被发现的杀人案件多达上百起,最终被废黜,流放到了上庸。济东王刘彭离的暴行与结局,是西汉从 “郡国并行” 走向 “中央集权” 的历史注脚。他的故事不仅记录了一个贵族的堕落,更揭示了制度的设计对权力运行的决定性影响,唯有将权力纳入制度轨道,才能避免其异化为个人**的工具。?

公元前115年,冬天,十一月,张汤因罪自杀,张汤的死亡标志着汉武帝时期酷吏集团的衰落,此后执法风格渐趋缓和,但酷吏政治的影响仍延续至西汉中后期。?

那时的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有嫌隙。张汤的亲信鲁谒居暗中派人告发李文有违法乱纪的事,武帝就将此事交给张汤审理,结果张汤将李文给处死了。事后武帝就问张汤: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张汤知道告发的事是鲁谒居干的,就假装惊讶地说:这大概是李文的仇人诬告的。武帝听他这么说也就没再多问。有次鲁谒居生病了,张汤就前去亲自为他按摩脚。这事被赵王知道了,赵王一直以来都很怨恨张汤,随即就向武帝上书告发张汤,他说:张汤身为国家大臣,却为一个小吏按摩脚,这其中恐怕有不可告人的奸情。随后武帝就将此事交给廷尉去审理。这时鲁谒居病死了,但事情却牵连到了他的弟弟。鲁谒居的弟弟被关押在导官,张汤在审理其他囚犯时看到了他,就想要偷偷地帮他一把,于是就假装不认识。但鲁谒居的弟弟不知情啊,心里就埋怨张汤见死不救,随即就派人给武帝上书告发张汤与鲁谒居合谋诬告李文的事。武帝在收到检举后,就将此事交给减宣去审理,这减宣与张汤也有嫌隙,便决定彻底追查此事,但是查的结果还没来得及报告给武帝。就遇到有人盗掘孝文帝陵园的陪葬钱,丞相庄青翟上朝时与张汤约定一起谢罪,但是到了皇上面前,张汤却没有谢罪。随后武帝就派御史前去调查丞相,张汤就想借此机会陷害丞相,那丞相就对这事感到十分忧虑。而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人,都是前九卿、二千石级别的官员,资历都比张汤高,张汤因为多次代理丞相事务,也知道这三位长史一向傲慢,便故意羞辱他们,而丞相对待他们三人也很不客气,由此三位长史都对张汤心怀怨恨,想要置他于死地。借着这个机会,他们与丞相合谋,派官吏逮捕了商人田信等人,对外声称: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田信总是能提前知晓信息,然后提前囤积货物,获利后与张汤分赃。这事就传到了武帝的耳中,武帝就问张汤:我所做的事,商人总是提前知道,然后就囤积货物,似乎有人把我的计划泄露给了他们。这次张汤没有谢罪,反而假装惊讶地说:还有这种事?恰好这时减宣也上奏了鲁谒居的事,武帝就认为张汤心怀欺诈,当面欺骗自己,便派赵禹前去严厉的责问张汤,张汤无奈写下谢罪书,并说:陷害我的是三位长史,随后就自杀了。张汤死时,他的家产总值不过五百金,他的兄弟和儿子想要厚葬他,张汤的母亲说:我儿身为天子的大臣,现在被污蔑而死,何必厚葬呢?于是就用牛车运载他的遗体,只有棺材没有外椁。武帝听到这情况后,就下令彻底追究三位长史的责任,随即将他们全部处死。随后,丞相庄青翟也在狱中自杀了。?

就在张汤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时间来到了春天,这时朝廷下令修建柏梁台,在台上制作承露盘,承露盘用铜铸造而成,高二十丈,直径长达七围(大概14米),上面有仙人掌,用来承接露水,把它和玉屑一起饮用,据说可以长生不老。汉朝宫室的修建从此日益兴盛。?

二月,朝廷下令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三月,朝廷又下令任命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

这年夏天,关中地区发大水,导致饿死的人数以千计。?

这一年,朝廷下令孔仅担任大农令,桑弘羊担任大农中丞,开始设置均输官,以此来调节货物的流通。?

这时白金逐渐贬值,百姓也不再珍视它了,朝廷看不到白金的益处,就下令废除了。随后朝廷下令各郡国不准私自铸造钱币,钱币只能由上林三官铸造,还规定天下的钱币非三官钱不得流通。这时民间盗铸钱币的现象逐渐减少,因为铸钱的成本太高了,只有真正的工匠和大奸商才会盗铸。?

浑邪王投降汉朝后,汉军就将匈奴驱逐到了漠北,导致盐泽以东的地区不再有匈奴活动的足迹,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这才得以畅通无阻。于是张骞就建议说:乌孙王昆莫原本是匈奴的臣属,后来逐渐的强大起来,就不再臣服匈奴,而匈奴也经常出兵攻打他却无法征服他。现在单于刚刚被汉朝击败,而浑邪王的旧地空无一人,我听说蛮夷人迷恋旧地,又贪图汉朝的财物,如果此时用厚礼去贿赂乌孙王,招引他们东迁,把他们安排在浑邪王的旧地居住,让他们与汉朝结为兄弟,他们一定会同意的,这样一来,就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臂。武帝认为张骞说的很在理,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出使西域,这次阵容就比较豪华了,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两匹马,还有数万头牛羊,携带了价值数千万的金币和丝绸,还派了许多副使,以便在途中随时出使其他国家。?

张骞到达乌孙后,昆莫对他表现的非常傲慢,很无礼。张骞也没过多的在意,就向他传达了武帝的旨意:如果乌孙能向东迁移到浑邪王的旧地,汉朝将派遣公主为夫人,与乌孙结为兄弟,然后一起对抗匈奴,这样匈奴就不足为惧了。但乌孙王自认为和汉朝距离远,也不知道汉朝有多强,而且他们长期臣服于匈奴,距离匈奴又近,国中的大臣们都畏惧匈奴,所以不愿意迁移,这就让张骞的工作难以完成。这次张骞在乌孙停留了很久,用尽了各种方法,始终无法说服他们,于是就分派副使去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而乌孙派了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并派了数十人随张骞回汉朝答谢,顺便窥探汉朝的虚实,经过一段时间的旅行,张骞终于回到了汉朝,随后被任命为大行令。一年多后,张骞派出的使者与大夏等国建立了联系,西域各国就开始与汉朝通使。?

西域共有三十六国,南北有大山、中间有河流、东西长达六千余里、南北宽千余里、向东与汉朝的玉门关、阳关接壤,向西一直到葱岭。河流有两个源头,一个出自葱岭,一个出自于阗,两条河流合流后向东注入了盐泽,而盐泽距离玉门关和阳关有三百余里。如果从玉门关、阳关出西域的话,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从鄯善出发,沿着南山北麓,顺河西行至莎车,称为南道,南道向西越过葱岭,可到达大月氏、安息。另一条是从车师前王廷沿北山,顺河西行至疏勒,称为北道,北道向西越过葱岭,可到达大宛、康居、奄蔡。这些国家原本都臣服于匈奴,匈奴在西域设置了日逐王,并任命僮仆都尉,让他们统治西域,常驻在焉耆、危须、尉黎之间,他们向各国征收赋税,以此来充实匈奴的财富。?

乌孙王不肯向东迁移,汉朝便在浑邪王的旧地设置了酒泉郡,随后慢慢迁徙内地的百姓以充实此地的人口,后来又分设武威郡,以断绝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武帝得到了大宛的汗血马,对它是非常喜爱,并把它称之为“天马”。由于武帝非常的喜爱汗血马,就派使者们络绎不绝地前往西域去寻求这种马。这期间,出使外国的使者,多的有数百人,少的也有百余人,他们所携带的财物与张骞出使时相似,后来逐渐的减少了。汉朝每年派出的使者,多的有十余批,少的有五六批,远的要**年才能返回,近的也要数年才能返回。?

通西域是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打破了东西方的地理阻隔,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交流,塑造了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世界格局,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其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当时的疆域拓展和贸易繁荣,更在于它所开创的文明互鉴模式,成为中外交流史上的光辉典范

公元前114年冬天,朝廷下令将函谷关迁移到新安。?

夏天四月,天空突然下起了冰雹,这就导致关东地区的四十多个郡国发生了饥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这一年,常山宪王刘舜去世,他的儿子刘勃继承了王位。然而,刘勃在父亲生病时未能在床前侍奉,而且在丧期行为不端,最后被朝廷下令废黜,还流放到房陵去了。一个月之后,朝廷下令改封刘舜的另一个儿子刘平为真定王,并将常山改为郡。至此,五岳所在的地区都归入了天子的版图。?

这一年,匈奴的伊稚斜单于去世,其子乌维单于继位。?

伊稚斜是匈奴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以军事手段维系了匈奴的草原霸权,却未能突破游牧文明的局限性,在汉朝的持续打击下逐渐走向衰落。他既是匈奴传统秩序的扞卫者,也是汉匈激烈冲突的推动者。他的军事才能值得肯定,但其政治短视与战略失误加速了匈奴的衰退。从宏观历史进程看,伊稚斜时代的汉匈战争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他的角色既是草原帝国的 “悲情领袖”,也是文明碰撞的 “历史推手”。

公元前113年的冬天十月,汉武帝前往雍地祭祀五畤。他下诏说:如今朕亲自祭祀上帝,但后土却没有祭祀,这是礼制上的缺失,应令有关部门商议此事。于是,在泽中的圜丘上建立了后土祠,汉武帝随后从夏阳东出发,走到了汾阴。这是武帝首次巡视郡国,河东太守没想到武帝会突然到来,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害怕被追责,就自杀了。十一月,武帝下令在汾阴脽上建立后土祠,武帝亲自前往祭祀,祭祀后土的礼仪与祭祀上帝的礼仪相同。在祭祀完毕后,武帝就前往荥阳,然后返回洛阳,他还封周朝的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

到了二月,中山靖王刘胜去世了(这就是刘备的祖上)。?

这时,乐成侯丁义向武帝推荐方士栾大,还说他和文成将军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此时的汉武帝非常后悔诛杀了文成将军,在见到栾大后显得非常高兴。栾大曾经侍奉胶东康王,他嘴皮子厉害,说话有技巧;脑子灵活,擅长谋划策略;说话大胆,甚至有点吹牛,说话时表现得非常自信。有次就听他说:我经常出没在海中,有幸见过安期、羡门等仙人,但他们认为我身份低微,不愿相信我。他们又认为康王只是诸侯,不值得传授仙术,我的师父曾说:黄金是可以炼成的,黄河决口也是可以堵塞住的,不死之药也可以得到,仙人也可以招来。但我担心会和文成将军那有一样的结局,看到这方士们都会闭口不言,谁还敢谈论仙术呢?汉武帝尴尬的说:文成将军是误食马肝而死的,你若真能修成仙术,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栾大就说:我的师父从来不求人,都是人去求他,陛下若真想招来仙人,就应当尊崇使者,让他成为陛下的亲属,然后以对待客人的礼仪相待,这样才能与神人进行沟通。于是汉武帝让栾大演示一些小法术,比如斗旗,栾大就按照武帝的旨意进行演示,旗子果然自动相撞。当时汉武帝正为黄河决口和炼金不成的事而忧虑,看到他还挺有本事,就下令封栾大为五利将军,后来又封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到了四月,武帝又下令封栾大为乐通侯,赐给他食邑二千户,还给他赐予了豪宅、僮仆千人以及车马、帷帐、器物等,并将卫长公主嫁给了他,又给他赏赐了黄金十万斤。随后,汉武帝还亲自到栾大的府邸去溜达,后来又安排使者络绎不绝地前来慰问。除此之外,朝廷还下令自太主、将、相以下的官员,都要到栾大家中设宴献礼。汉武帝还命人刻了一枚玉印,上面写着“天道将军”四个字,随后就派使者在晚上穿着羽衣站在白茅上授予栾大玉印,而栾大也穿着羽衣,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以示不臣。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栾大就佩戴了六枚印信,一时间权势震动天下。于是,燕、齐一带的人纷纷自称有仙方,能通神仙,想要得到武帝的任用来为自己谋求富贵。?

六月的事候,汾阴的巫锦在魏脽后土营旁发现了一只大鼎,河东太守就向朝廷上报了这件事。汉武帝收到奏折后,就派人前去查验,确认了巫锦没有欺诈行为,便以礼祭祀,将鼎迎接到了甘泉宫,随从武帝出行,将它供奉于宗庙和上帝,并藏于甘泉宫。群臣对此纷纷上表祝贺。?

秋天的时候,朝廷下令立常山宪王刘舜的儿子刘商为泗水王。?

想当年,条侯周亚夫担任丞相一职时,赵禹担任丞相史。当时,丞相府中的人都对赵禹赞不绝口,都称赞他廉洁奉公、公正不阿。然而,周亚夫却并未对赵禹予以重用,他曾说过:我当然知道赵禹这个人并无害处,但是他执法过于严苛,实在不适合在我这样的大府中任职。时光荏苒,后来赵禹被任命为少府,可他的行事风格比九卿还要严酷。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赵禹到了晚年时,却发生了一些变化。那时的官吏们都热衷于追求严苛的执法,而赵禹却反而变得宽厚平和起来。

与此同时,中尉尹齐向来以果敢坚毅、敢作敢为而闻名。当他担任中尉这一职务后,官吏和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愈发艰难困苦。就在这一年,尹齐因为无法胜任这一职位而被治罪。面对这样的局面,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重新任命王温舒为中尉,而赵禹则被任命为廷尉。就这样,时光又过去了四年,赵禹由于年事已高,最终被贬为燕相。?当时的官吏们十分崇尚严酷的执法风格,唯独左内史儿宽劝农缓刑,处理狱讼时注重得人心,他选用宅心仁厚的人,对他们推心置腹,做事也不求名声,导致官吏和百姓都非常的信任和爱戴他。在收租税时,他会根据百姓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他又允许借贷,因此租税常常收不上来。后来国家有军事行动,儿宽因欠租税导致KpI未完成,导致考核排在最后,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免职,可是百姓们听说这个情况后,就担心失去这个为人宽厚的领导,于是他们就纷纷前来交租,这情况络绎不绝,儿宽的考核结果反而变为了最优。因为这,汉武帝就更加的器重儿宽了。?

想当年,南越文王派他的儿子婴齐担任长安的警卫任务,婴齐在长安娶了邯郸樛氏女,生下一个儿子兴。文王去世后,婴齐就继承了王位,随后他就藏起了先武帝的玺印,向朝廷上书请求立樛氏女为王后,兴为继承人。而朝廷也多次派使者劝婴齐入朝。但是婴齐这个人行事恣意妄为,而且喜欢杀生,他担心入朝后受到汉朝法律的约束,就称病不入朝。过了些年婴齐就去世了,朝廷给他的谥号为明王,随后太子兴继位,尊称他的母亲为太后。?

太后在没有成为婴齐的妃子前,曾经与霸陵人安国少季私通。这一年,汉武帝派安国少季前往南越,劝南越王和太后入朝,承诺给他们的待遇与国内的诸侯相同,于是汉武帝就派遣能言善辩的终军等人前去南越宣谕旨意,同时派遣勇敢无畏的魏臣等人协助终军等人进行决策,并且命令卫尉路博德率领军队屯驻在桂阳,等待使者的到来。此时的南越王年纪还小,而太后又是中国人。当安国少季抵达南越之后,他竟然与太后私通,这件事情在南越国内闹得人尽皆知,所以南越国的民众大多都不愿意依附于太后。太后对此感到十分的忧虑,她担心南越国内会发生内乱,于是便想要借助汉朝的强大威势来稳定局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太后就劝说南越王以及群臣们归附汉朝,成为汉朝的内属国。在太后的努力下,南越国最终通过使者向汉武帝上书,请求给予他们与内地诸侯同等的待遇,每三年入朝一次,并废除南越与汉朝之间的边关。武帝看到这,就欣然同意了南越国的请求,并赐给南越丞相吕嘉银印以及内史、中尉、太傅等官职的印信,其余官员则可以由南越国自行任命。此外,汉武帝还下令废除南越原有的黥、劓等残酷刑罚,改用汉朝的法律,使南越国在法律制度上与内地诸侯保持一致。最后,汉武帝派遣使者留在南越,负责安抚当地的百姓,确保南越国内的稳定和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