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4章 周勃安刘诛吕孽,文帝修政启文景下

时光荏苒,转眼已至九月下旬,这一天正是己酉日。代王终于抵达了长安城,他的到来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期待。代王进入长安城后,径直前往代王府邸,这里将成为他暂时的居所。当代王踏入府邸时,众多大臣早已恭候多时。他们纷纷跟随代王进入府邸,一时间府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丞相陈平等人见到代王后,再次进行拜见,并齐声说道:少帝刘弘等人并非孝惠帝的亲生儿子,他们没有资格继承宗庙社稷,而大王您乃是高帝的儿子,按照祖宗之法,理应继承皇位。因此,我们恳请大王即刻登基称帝。面对群臣的恳切请求,代王表现得十分谦逊,他连连推辞,表示自己德薄才疏,恐怕难以胜任皇位。然而,大臣们态度坚决,他们坚信代王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纷纷跪地恳请代王顺应天命,登上帝位。在众大臣的一再坚持下,代王最终被打动,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于是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决定即皇帝位。大臣们见代王终于答应了,都非常的高兴,于是他们按照礼仪依次侍立,恭迎代王登上皇位。就在这时,东牟侯刘兴居站出来说道:诛杀吕氏一族,我并未立下功劳,如今新帝即位,皇宫中尚有许多吕氏余孽需要清理,恳请陛下允许我前去清理皇宫,以绝后患。代王点头应允,刘兴居随即与太仆汝阴侯滕公一同进入皇宫。刘兴居和滕公来到少帝面前,毫不留情地对他说:你并非刘氏的后代,根本没有资格被立为皇帝!说罢,刘兴居下令左右侍卫放下兵器,速速离开。然而,有少数的侍卫对刘兴居的命令置若罔闻,仍然手持兵器不肯放下。张释看到这种情形,赶忙上前劝说这些侍卫,对他们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在张释的耐心劝导下,这些侍卫最终也放下了兵器。滕公于是召来车驾,载着少帝离开了皇宫。少帝不解地问道:你们这是要带我去哪里?滕公头也没抬得说道:就是出宫到别处去住。少帝最终被安置在了少府。

在处理完少帝的事情之后,大臣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以尊崇天子的礼仪,将天子法驾护送到代王府邸,准备迎接代王入宫。抵达代王府邸后,大臣们向代王禀报:如今皇宫已经清理完毕,一切都已就绪,请代王移驾入宫。代王听闻这个消息,心情有些激动,但他还是保持着镇定,当晚便启程前往未央宫。当代王的车驾行至端门时,突然有十个谒者手持长戟拦住去路,他们高声喊道:天子在此,你们是何人?竟敢擅自闯入皇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阻拦,代王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地告诉身边的太尉周勃。周勃立刻上前与谒者交涉,向他们解释代王的身份和来意。经过一番解释,十个谒者终于明白了情况,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兵器,让开道路,允许代王进入皇宫。进入皇宫后,代王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迅速开始部署各项事务。他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负责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他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皇宫的守卫和门禁管理。在代王的命令下,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分头前往梁王、淮阳王、恒山王和少帝的府邸,执行诛杀任务。一切安排妥当后,文帝正式即位。就在当晚,文帝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以此显示新君的仁德和宽容。也许就连文帝自己都没有想到,不争不抢然而得到了皇位。

公元前179年,丞相陈平因病向汉文帝请求辞职,汉文帝询问其原因,陈平说道:昔日高祖带领众人打天下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大;而在诛除吕氏的事件中,我的功劳却不如周勃得大,我请求将右丞相的职务让给周勃担任,汉文帝思考了一番还是答应了。十一月,文帝将陈平调任为左丞相,并任命太尉周勃担任右丞相一职,大将军灌婴担任太尉一职。此外文帝还下令,把吕后当政时割夺齐、楚两国封立诸吕的封地,全部归还给齐国和楚国,这让齐王和楚王大为高兴,对文帝那是感激涕零。?

朝廷对诛灭吕氏的人进行论功行赏,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增加了封户和赐金,赏赐得数量都不一样。绛侯周勃散朝时迈着小步子快速得退出朝堂,那表情是十分得意,文帝对绛侯那是以礼相待,对他很是恭敬,经常目送他退朝。就在周勃春风得意得时候,担任郎中的安陵人袁盎在文帝跟前打起了小报告说,他说道:吕氏骄横无礼,想干谋反得事,幸亏大臣们发现的早,同里合作才将吕氏诛灭。那时,丞相身为太尉,手中掌握兵权,才凑巧地建立了这番功劳。看丞相现在得样子,似乎已有对人主骄矜的神色,而陛下却对他一再谦让,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啊!文帝听完后表示沉默,只是以后朝会时,文帝就变得越来越庄重威严,丞相周勃看到这,对文帝也就越来越敬畏。?

十二月得时候,文帝就颁布了一份诏令:法律,原本是治理天下的依据,但现在的法律在对违法者本人做了处罚之后,还要株连到他本来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兄弟,甚至将他们贬为奴婢,朕认为这样的法律有伤百姓得心,觉得十分不可取!所以自今以后废除各种收罪犯家属为奴婢及各种相连坐的律令!?

时间来到了春季,有关部门得官员就请求文帝早日确立太子,以确保汉室得稳定。文帝思考了一番说道:朕自觉德行有亏,未能广泛访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并将帝位禅让于他,如今却又提及“早确立太子”之事,这无疑是在加重朕的不德之举啊!此事还是暂且搁置,从长计议吧!然而,有关部门官员却进言道:陛下,预先确立太子,是为了尊崇宗庙、稳固国家,同时也是为了不忘记天下苍生啊!文帝闻此,慨叹道:楚王,乃是朕的叔父;吴王,乃是朕的兄长;淮南王,乃是朕的弟弟。他们难道不都是早已存在的皇位继承人吗?倘若朕此刻不选择贤能之士作为帝位继承人,反倒执意传位给儿子,世人岂不是会认为朕已经忘却了贤能有德之人,而只偏爱自己的儿子吗?如此一来,这绝非是以天下为重的做法啊!有关部门官员坚持请求说:古代殷、周建国之后,都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长治久安,因为它们都采用了早立太子的制度,天子从儿子之中确立继承人,这是由来已久的了。高帝平定天下而为汉室太祖,子孙应当世代相传,如果现在舍弃了理应继承的皇子,不立太子,而从诸侯王和宗室中选择继承人,这是违背高帝愿望的。陛下得儿子中,以刘启年龄最大,而且为人纯厚仁慈,请陛下立刘启为太子。听到这文帝才同意大臣们的奏请。?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汉文帝把太子生母窦氏册立为了皇后。窦皇后是清河郡观津县人。她有位弟弟名叫窦广国,字少君,幼年时被人拐卖,先后换了十多户人家,在听说窦氏被立为皇后以后,便向皇后上书说明自己得身世。窦皇后看完上书内容后就召见他,并进行核验询问,确保没问题后,就赐给了他大量的田宅和金钱,与他的兄长在长安安家居住。这时绛侯、灌将军等人就议论说:我们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两人。他们两人出身低微,一定要为他们慎重得选择师傅和宾客;否则,他们又有可能效仿吕氏以外戚专权,这是关乎国家命运得大事呀!于是,大臣们就从士人中精挑细选德行高尚的人与他们住在一起,时刻得影响他们。在经过德行高尚得士人得长期影响后,窦长君、窦少君成为了品行高尚得君子,不敢以皇后至亲的尊贵地位对他人骄横无礼。?

文帝不仅下诏救济鳏、寡、孤、独和穷困的人,还下令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人,每月都赐给他们米、肉、酒若干份,年龄在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另外再赐给他们帛和絮,让他们生活无忧,并规定凡是赐给米的,各县的县令要亲自检查,不能有一丝一毫得欺瞒,然后由县丞或县尉亲自送米上门。赐给不满九十岁的老人的东西,就由啬夫、令史给他们送去。郡国二千石长官要派出负责监察的都吏,循环监察所属各县得情况,有发现不按诏书办理得,就进行严厉得责罚。?

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可上天对齐国和楚国却不太友善,这两国爆发了地震,引起二十九座山发生了崩裂,大水溃涌而出,死伤的百姓不计其数。?

这时,有人就向皇帝进献了一匹能够日行千里的宝马。汉文帝看到宝马后说:每当天子出行得时候,车驾前面有鸾旗作为先导,后面又有属车做为护卫,因为吉祥得事情而出行,每日行程不超过五十里,率领大军出行,每日只走三十里,朕乘坐千里马,又能先独自走到什么地方呢?于是文帝就把马还给了进献者,并给了他旅途得费用。接着文帝就下诏说:朕不接受进贡之物,然后命令全国不必在进行进贡。?文帝即位后,先对天下普施恩惠,远近的诸侯和四夷部族与朝廷的关系都十分地融洽。然后,文帝才表彰和赏赐跟随他从代国来长安的旧部功臣,其中宋昌由于给文帝进言来长安,所以被封为了壮武侯。?

随着时间得推移,文帝就更加明白学习国家政事。有次朝会时,文帝询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内判决多少案件?周勃叩头谢罪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一年内全国钱谷得收入有多少?周勃又叩头谢罪说不知道,由于紧张和惭愧呀,周勃就汗流浃背。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赶忙说道:启禀陛下,国家有专门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员。文帝问道:这些事务具体是由谁主管呢?陈平平淡地回答道:陛下如果要了解诉讼刑案,应该责问廷尉,如果要了解钱谷收支,应该责问治粟内史。文帝又说:假若所有事情都有主管得官吏,那么您是负责什么事情的呢?陈平赶忙叩头谢罪说:陛下由于不知道我的才能,就任命我担任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要辅佐天子,理通阴阳,顺应四季变化;对下要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要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要使百姓归附,使卿大夫各自得到能发挥其专长的职务。听到这文帝才满意得点了点头。这时右丞相周勃就感到十分得惭愧,退朝之后拦住陈平并责备他:今天我能这么尴尬,就是您平素不教我如何回答,现在怎么办吧!陈平笑着说:老兄啊!您身为宰相,却不知宰相的职责是什么。况且,如果陛下问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您能回答上来吗?听到这周勃就更加得惭愧了。在这个时候起,周勃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陈平比起来,还差得很远呐。就这么相安无事得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就劝周勃说:您诛灭吕氏,扶立代王为帝,威名震动天下。现在您接受朝廷厚厚得赏赐,而且担任职位尊崇的右相,时间一长,将要大祸临头了。周勃也为自己得前途担忧,就自称有病,请求辞去丞相职务,文帝假意客套了几句,然后就批准了他的请求。到了八月,文帝就罢免了右丞相周勃得职位,由左丞相陈平一人担任丞相职务。?

想当年,隆虑侯周灶领兵进攻南越国,那时正值暑热时分,南越天气又十分潮湿,士卒中就流行瘟疫,军队也无法越过阳山岭。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吕后因病去世,周灶便撤兵了。赵佗趁此机会,就用武力威胁并以财物引诱闽越、西瓯、骆,使它们归属南越统治。南越国东西长达一万多里,赵佗乘坐供天子专用的黄屋左纛车出行,自称皇帝,地位与汉朝皇帝相同。?

见此情形,汉文帝就下令,为赵佗父母的坟墓设置专司守墓的人,按每年四季进行祭祀;又召来赵佗的兄弟,用尊贵的官位和丰厚的赏赐来拉拢他。随后文帝又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国,陆贾给赵佗带去了文帝写给他的一封书信,信中说:朕是高皇帝侧室生得孩子,一直被安置在外地,长期在北方代地做藩王。因为路途遥远,加上我见识浅薄,朴实愚鲁,所以那时没有与您通信问候。直到高皇帝不幸去世,孝惠帝也因病离世,高后就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她晚年不幸患病,吕氏就趁机谋反,幸亏有开国功臣得鼎力相助,这才诛灭了吕氏,保全了汉室宗庙。朕因为无法推辞各诸侯和百官的拥戴,不得已登基称帝,登基以来日夜惶恐不安,生怕在国家大事得处理上有所懈怠。前不久,得知大王给将军隆虑侯周灶写过信,请求寻找您的亲兄弟,并请求罢免长沙国的两位将军。朕因为您的这封书信,已罢免了将军博阳侯,您在真定的亲兄弟,朕已派人前去慰问,并修整了您父母的坟墓。前几日听说大王在边境一带发兵,不断侵害劫掠周边得百姓。当时长沙国受到了伤害,而南郡最为严重。即便是大王治理下的南越王国,难道就能在战争中只获利益而不受损害吗?战事一起,必定会使许多士卒丧生、将吏伤身,造成许多寡妇、孤儿和无人赡养的老人,朕不忍心做这种得一亡十的事情。朕本来准备对犬牙交错的地界做出调整,因此多次征求官员得意见,他们都回答说这是高皇帝为了隔离长沙国而划定的地方,所以朕不得擅自变更地界。现在,汉朝若是夺取大王的领地,并不足以增加多少疆域;夺得大王的财富,也不足以增加多少得财源。因此我决定五岭以南的土地,大王尽可自行治理,我绝不干涉。即便大王已有皇帝的称号,也没啥大问题,但两位皇帝同时并立,互相之间没有一位使者相互联系,这是以力相争啊,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是仁义得人所不屑去做的。我愿与大王共弃前嫌,自今以后,互通使者往来,恢复原有的良好关系,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陆贾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终于是再次踏上了这片国土。南越王赵佗见了文帝得书信后,显得十分惶恐不安,立马叩头谢罪,表示愿意遵奉皇帝得诏令,永为汉朝得藩国臣属,遵奉贡纳得职责。赵佗随即在国中下令说:我听说,两雄不能同时共立,两贤不能一时并存。汉朝的皇帝,是贤明的天子。从今以后,我将废去帝制、黄屋、左纛。于是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蛮夷大长、老夫臣赵佗,怀着敬畏之心,冒昧地再次向皇帝陛下上书。老夫本是旧越地的一名官员,承蒙高皇帝的眷顾与信任,赐予我玺印,封我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后,秉持着道义,不忍心断绝与南越的往来,因此对老夫给予了十分丰厚的赏赐。然而,高后当政时,却对蛮夷之地持有歧视和隔绝的态度。她下令道:不得给蛮夷南越金铁、农具、马、牛、羊;即便给予牲畜,也只能是雄性的,绝不能给雌性的。老夫所处之地偏远,马、牛、羊都已年老体弱,难以满足祭祀之需。我深知这是对祖宗的不敬,是死罪啊!为此,老夫特意派遣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等三批人上书朝廷谢罪,期望能得到陛下的宽恕。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三批人至今都未能返回。又有谣传说老夫的父母坟墓已被摧毁,兄弟宗族人等已被判罪处死。官员一同议论说:我们现在对内不能得到汉朝的尊重,对外也没有自我显示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才改王号,称皇帝,但是我只在南越国境内称帝,并无危害天下的胆量。高皇后得知后,勃然大怒,立马下令就削去了南越国的封号,并断绝了与南越的使臣往来。老夫私下怀疑是长沙王陷害我,所以才发兵攻打长沙国边界。老夫在越地已经生活了四十九年,现在已抱孙子了。但我还是夙兴夜寐,睡觉也难安枕席,吃饭也品尝不出味道,眼里没有女色,耳朵也不听音乐,就是因为不能侍奉汉廷的天子。现在,老夫有幸得到陛下的哀怜,恢复我原来的封号,允许我像过去一样派人出使汉廷,老夫即使死去,尸骨也不会朽灭。此时改号为王,不敢再称帝了!?

?文帝得知河南郡守吴公治理地方的政绩为天下第一,就召他入朝做廷尉。但是吴公却推荐了洛阳人贾谊,说他非常的有才能。文帝就召贾谊进京做博士官,当时贾谊才二十多岁。文帝非常的赏识贾谊的文辞和渊博的知识,一年之中,就破格提升他做了太中大夫。贾谊上奏请文帝更改历法,变换朝服颜色,重新审定官名,确定汉室的礼仪和音乐,以建立独属于汉朝的制度,更改秦朝的法度。此时文帝正以谦让治理国家,还没时间去顾及这些事情。?

十年可看春夏秋冬、百年可证生老病死,就在公元前178年的冬季十月份,曲逆侯陈平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的一生他的儿子陈买接替了他的侯位,陈买在位两年便去世,他的儿子陈恢接替侯位,在位23年去世,他的儿子陈何接替侯位,在位23年,最后因为犯了抢占他人妻子的罪,被处以死刑,封国被废除。?

此时汉文帝下了一份诏令,命令列侯各自离京到所封领地去。身为朝廷官员和受诏书留居京师的列侯,则派遣他们的太子到封地去。?

十一月的时候,周勃再次出任丞相。?然后天象发生了日食,文帝觉得是自己的过失导致的,于是就下诏书说:群臣都要认真地思考朕的过失和朕所未知、未见的问题,并请大家告知朕,还请大家积极地向朝廷荐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以便帮助朕改正不足之处。于是文帝就派他们分别到地方去任职。命令务必减轻徭役赋税以便利百姓;罢废卫将军;太仆将现有马匹仅留下够朝廷使用的,其余马匹全部拨给驿站使用。?

颍阴侯的骑从贾山给文帝上书谈论治乱之道:陛下,我听说在雷霆的轰击下,不管是什么都会被摧毁;在万钧之力的重压下,不管是什么都会被压碎。君主的威严,远远超过了雷霆;君主的权势之重,也远远超过了万钧之力。君主即便下令让群臣指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和颜悦色地接受,还要担心士人不敢尽情地表达。更何况君主纵欲残暴,不愿听到自己的过失呢!用威严震慑,用权势压制,即使有尧、舜的智慧,孟贲的勇力,难道不会被摧毁吗!这样下去,君主就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家就危险了。?

过去,周朝大约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用九州的百姓,供养一千八百个君主,君主有多余的财富,百姓有剩余的力气,颂扬之声这才兴起。秦始皇用一千八百个诸侯国的百姓供养自己,百姓精疲力竭负担不起他的劳役,倾家荡产也满足不了他的需求。秦始皇只不过是一个君主,他自己享受的也不过是驰骋射猎的娱乐,整个国家却无法供应。秦始皇自认为功德无量,估计他的子孙会世代相传到万世。但是,他死后不过几个月,天下人就四面进攻秦朝,秦朝宗庙都被毁灭了。秦始皇处于被灭绝的危机中而不自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人都不敢告诉他。天下人为什么不敢告诉他呢?就是因为他没有尊老养老的道义,没有能够辅佐的大臣,他凭借自己的喜好罢免了批评朝政的官员,杀害了敢于直谏的士人。所以那些阿谀逢迎、苟且偷生的人,吹捧他的功德比尧、舜还高,夸大他的功绩比商汤、周武还大;以至于天下已经崩溃了,却没有人告诉他,这不是十分的悲哀吗??

现在陛下命令天下人荐举贤良方正的人士,天下人都欢欣鼓舞地说:陛下将要复兴尧、舜的治国之道,成就三王的功业了。天下的人才,无不努力修炼自己以承受陛下的恩德。现在方正之士都已在朝廷中了,陛下又从中选拔更为贤能得人,让他们做常侍、诸吏,与他们一起驰骋射猎,一天之内多次出宫。我担心朝廷会因此懈怠,百官会因此荒废政事,给国家造成难以弥补得损失。陛下自即位以来,亲自勉励天下,节约用度,爱护百姓,断案公平,刑罚宽缓;天下人没有不喜悦得。我听说崤山以东的官吏公布诏令时,百姓即使是老弱病残,也都拄着手杖前去聆听,希望可以暂时不死,想看到仁德教化的成功。现在陛下功业才刚刚建立,名声才刚刚显扬,四方诸侯百姓才刚仰慕跟随。而陛下却与豪杰之臣,方正之士天天射猎,击兔伐狐,以致伤害了国家大业,断绝了天下诸侯百姓的期望,我私下为此感到十分得痛心!古代规定大臣不得参与皇家得宴饮游猎,为的是让他们都致力于本职工作而提高自己得节操,这样群臣就没有人敢不端正自己得品行,尽心尽力以符合大礼。士人在家中修习良好的品行,却在朝廷上败坏它,我私下为此感到十分得惋惜。陛下与群臣宴饮游猎,与大臣、方正之士在朝廷上议论国事,游玩而不失乐趣,上朝而不失礼节,议论不计较过失,这是处理国家大事的规范。文帝听后对他得话十分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文帝每次上朝,郎官和从官在他跟前进呈奏疏,他从来没有不停下车来听取他们的意见。意见不可用的就搁置在一边,可以用的就采纳,天下人没有不称赞的。文帝从霸陵步行上山,想要向西纵马奔驰下山。中郎将袁盎骑着马,与文帝的车驾并驾齐驱,他身手敏捷地伸出手,紧紧抓住马缰绳。文帝见状,好奇地问道:将军,你是害怕了吗?袁盎微微一笑,回答道:陛下,我听闻家有千金的人,不会坐在堂屋的边缘。同样的道理,圣明的君主也不应该冒险行事,更不能心存侥幸。如今陛下您要纵马疾驰下山,如果马匹受惊,车辆毁坏,陛下即使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可又如何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文帝听了袁盎的话,心中若有所思,终于停下了马匹。然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场面变得有些尴尬。原来,文帝有一位备受宠幸的慎夫人,她在宫中常常与皇后一同列席而坐。然而,当她们一同来到郎官府衙就坐时,袁盎却将慎夫人的坐席排在了下位。慎夫人见此情形,顿时脸色一沉,心生恼怒,竟然不肯坐下。文帝见慎夫人受此委屈,心中也不禁有些不快,他的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站起身来,转身便返回了宫中,一场原本愉快的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袁盎上前解释说:我听说尊卑有序,上下才能和睦,现在陛下已经立了皇后,而慎夫人只是妾,妾怎么能与主上同席而坐呢!况且陛下要是真的宠爱慎夫人,就应该厚厚地赏赐她。而现在陛下宠爱慎夫人的做法,恰恰是害了她呀。陛下难道没听说过人彘的悲剧吗!文帝听后,脸上得不快神色也没了,接着就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慎夫人感激地赐给了袁盎黄金五十斤。?

这天文帝和贾谊闲逛,贾谊看文帝心情好得很,就对文帝说:陛下,《管子》书中说:仓库充实人们才会讲究礼节,衣服粮食充足人们才会有荣辱观念。假若百姓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却乐意听命于君主的统治,这种事情,从古到今,我都没有听说过。古代有人说:一个农夫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挨冻。无论什么产品,生产它都有一定的季节时令,用起来如果毫无限制,物资必然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安排的十分细微周到,所以国家干事是有倚仗的。现在,脱离农桑本业而从事工商业的人太多了,这是危害天下的一大弊端呐;追求奢侈的风俗,日益增长,这是危害天下的一大公害呐。这两种弊端和公害盛行,没有谁加以制止;政权就会面临被毁坏,到时就没有谁能够挽救社稷了。天下财富,生产的人很少而挥霍的人却很多,怎能不枯竭!资源是有限的,用之无度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自从大汉建国以来,已近四十年了,国库和私人积蓄数量之少,仍然令人悲哀痛惜。一旦老天不按时降雨,百姓就惶恐不安;年景不好,没有好收成,百姓或者出卖爵位,或者自卖儿女,以此换粮度日;此类事情,想必陛下已经听到了。哪有天下如此危险而主上不惊惧的!?

世上有丰年有歉年,这是自然规律;古代圣王夏禹和商汤也都曾经历过。假若不幸出现了方圆二三千里的大面积旱灾,国家靠什么去救济百姓呢?突然间边境有紧急情况,要征调数十百万将士,国家又用什么供应军需呢?战争和旱灾同时发生,国家财力无法应付,天下就会大乱,这时有勇力的人就会聚众劫掠地方,疲困和老弱的人,就相互交换子女吃人肉。政事的治理还没有完全通畅,远方的那些势力强大有称帝野心的人,就会一起举兵争着起事;若等情况发展到这般田地才大吃一惊图谋制止,又怎能来得及呢!资源储备是国家的命脉,如果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粮食而钱财又有剩余,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以它为依凭,进攻就战无不胜,防守就坚不可摧,作战就能胜利,要感化、安抚敌人,或者吸引远方部族归附朝廷,怎么会办不到呢!?现在如果驱使民众归返农事,都依附于土地,让天下人都从事生产满足本人生活所需,让工商业者、游民都改为从事农耕,那么,国家就会有充足的资源,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原本可以使国家富足,天下安定,而陛下却做出了这种令人畏惧的事情,我私下为陛下感到惋惜!?文帝被贾谊的话所打动,春季正月,文帝下诏举行“藉田”仪式,文帝亲自耕作,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时节,有关部门的官员请求文帝立皇子为诸侯王,以稳固汉室江山。文帝下诏,先立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然后才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到了五月,文帝又下诏说:古代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朝廷会专设鼓励献计献策的旌旗,树立书写批评意见的木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朝政的清明,鼓励臣民前来进谏。现在的法律中,有‘诽谤罪’和‘妖言罪’,这就使得群臣不敢畅所欲言地批评朝政的得失,皇帝也无从得知自己的过失,这怎么能吸引远方的贤良之士到朝廷来呢!因此朕决定废除这些罪名!?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文帝又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百姓依靠它而生存;有的百姓不从事农耕的本业,却去从事工商末业,所以百姓生活艰难。朕对此感到十分的担忧,所以现在亲自率领群臣从事农业耕作,以提倡百姓要重视农业,今年只向天下百姓征收田租的一半。?本年燕王刘泽去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