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22章 诸王相戮山河裂 匈奴南窥晋室危

晋纪六

公元301年

春季,正月,朝廷任命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因为当时天下正处于多灾多难的时期,暗中怀有占据河西地区的志向,所以主动请求担任凉州刺史。当时凉州境内盗贼横行,鲜卑人也不断入侵作乱。张轨到任后,任用宋配、汜瑗作为主要谋士,把盗贼和鲜卑入侵者全部讨伐击败,在西部边疆树立起了威严。

相国司马伦和孙秀让牙门赵奉假传宣帝司马懿的神谕说:“司马伦应当早日进入西宫(即登基称帝)。”散骑常侍、义阳王司马威,是司马望的孙子,向来巴结奉承司马伦,司马伦便让他兼任侍中,并派他逼迫惠帝交出皇帝的玉玺绶带,起草禅让的诏书,又派尚书令满奋手持符节、捧着玉玺绶带,将皇位禅让给司马伦。左卫将军王舆、前军将军司马雅等人率领武士进入宫殿,告知三部司马,向他们明示顺从者有赏、违抗者受罚的话,最终没有人敢违抗。**等人则率军驻守各个宫门。乙丑日,司马伦安排好皇帝的仪仗进入皇宫,登上皇帝之位,同时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始。惠帝从华林园西门出宫,居住在金墉城,司马伦派张衡率军看守他。

丙寅日,司马伦尊奉惠帝为太上皇,将金墉城改名为永昌宫,并把皇太孙废黜为濮阳王。立自己的世子司马荂为皇太子,封儿子司马馥为京兆王,司马虔为广平王,司马诩为霸城王,他们都担任侍中并统领军队。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宰衡,何劭为太宰,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义阳王司马威为中书令,**为卫将军,其余的党羽都担任了卿、将等官职,越级提拔的人数不胜数;甚至低到奴仆士卒,也被加授爵位。每次朝会时,头戴貂蝉冠的官员挤满了座位,当时的人为此编了句谚语:“貂尾不够,就用狗尾巴来接续。”这一年,全国各地荐举的贤良、秀才、孝廉都不经过考试就任用,各郡国的计吏以及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都被任命为官吏;在大赦当天在职的太守、县令都被封为侯爵;各郡的主簿等高级佐吏都被定为孝廉,各县的主簿等高级佐吏都被定为廉吏。国库的储备不足以供给赏赐,应当被封侯的人太多,铸造的印玺都供应不上,有的就用白板写上名字来代替封爵的印信。

当初,平南将军孙旗的儿子孙弼,侄子孙髦、孙辅、孙琰都依附孙秀,与他合为一族,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做到了显赫的官位。等到司马伦称帝后,这四个人都担任了将军,被封为郡侯,孙旗也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开府。孙旗认为孙弼等人接受司马伦的官爵太过优厚,必定会给家族带来灾祸,便派小儿子去责备他们,但孙弼等人不听从。孙旗无法管束他们,只能痛哭来发泄自己的无奈。

癸酉日,司马伦杀害了濮阳哀王司马臧。此时,孙秀独揽朝政,司马伦颁布的诏令,孙秀总是随意更改或废除,自己写在青纸上作为诏书,有时早上颁布的命令晚上就更改了,官员的变动就像流水一样频繁。**向来与孙秀不和,而且怨恨自己没有得到开府的职位,便暗中给太子司马荂写信,说:“孙秀专权,不得人心,而且那些功臣都是小人,扰乱朝廷秩序,可以把他们全部诛杀。”司马荂把信呈给司马伦,司马伦又拿给孙秀看。孙秀劝司马伦逮捕**,将他杀死,并诛灭了他的三族。孙秀因为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且占据着一方之地,对他们心怀厌恶。于是把自己的亲信党羽都安插为这三王的属官,并加封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司马颖为征北大将军,都给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想用宠信的方式来安抚他们。

李庠勇猛且深得人心,赵廞逐渐开始就忌恨他了,但没有说出来。长史、蜀郡人杜淑、张粲劝赵廞说:“将军刚刚起兵,就急忙派李庠率领强兵在外,他不是我们同族的人,心思必定不同。这是把武器倒过来交给别人,应当早点想办法对付他。”恰逢李庠劝赵廞称帝,杜淑、张粲便趁机向赵廞报告,说李庠大逆不道,于是赵廞把李庠召来斩杀了,连同他的十几个子侄也一起被杀。当时李特、李流都在外面率领军队,赵廞派人安抚他们说:“李庠说的话不合适,罪该处死。但兄弟之间的罪过互不牵连。”又任命李特、李流为督将。然而李特、李流怨恨赵廞,率军回到了绵竹。

赵廞的牙门将、涪陵人许弇请求担任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对此坚决不同意,惹得许弇发怒,就在赵廞的府门前亲手杀死了杜淑、张粲,杜淑、张粲的手下又杀死了许弇。这三个人都是赵廞的心腹,赵廞的势力从此便衰落了。

赵廞派遣长史犍为人费远、蜀郡太守李苾、督护常俊率领一万多人封锁北道,驻扎在绵竹的石亭。李特秘密聚集了七千多士兵,趁夜袭击费远等人的军队,焚烧他们的营寨,导致敌军死了十分之**,李特于是进军攻打成都。费远、李苾以及军祭酒张微,趁夜砍断城门门闩逃走,文武官员全都逃散。赵廞独自和妻子儿女乘小船逃跑,到了广都,被随从杀死。随后,李特进入成都,放纵士兵大肆抢掠,并派遣使者前往洛阳,陈述赵廞的罪状。

当初,梁州刺史罗尚听说赵廞谋反,就上奏说“赵廞向来没有雄才大略,蜀地百姓不会归附他,他的败亡指日可待”。朝廷就下诏任命罗尚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统领牙门王敦、蜀郡太守徐俭、广汉太守辛冉等七千多人进入蜀地。李特等人听说罗尚要来,心里十分害怕,就派他的弟弟李骧在路上迎接,并献上珍奇的玩物。罗尚很高兴,就任命李骧为骑督。李特、李流又在绵竹用牛和酒犒劳罗尚,王敦、辛冉劝罗尚说:“李特等人专门做盗贼,应当趁这次会面杀掉他们;不然的话,必定成为后患。”但罗尚没有听从。辛冉和李特有旧交情,就对李特说:“老朋友相逢,不是吉祥就是凶险。”李特心里非常猜疑恐惧。三月,罗尚到达成都。随后,汶山的羌人反叛,罗尚派遣王敦前去讨伐,结果王敦被羌人杀死。

齐王司马冏谋划讨伐赵王司马伦,军队还没发动,恰逢离狐人王盛、颍川人处穆在浊泽聚集部众,百姓归附他们的,每天数以万计。司马伦任命他的部将管袭为齐王军司,前去讨伐王盛、处穆,并将他们斩杀。司马冏趁机收捕管袭,把他给杀了,并与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人起兵讨伐司马伦,另外派遣使者告知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以及南中郎将新野公司马歆,同时向各地的征、镇、州、郡、封国传递檄文,声称:“逆臣孙秀,迷惑贻误赵王,应当共同讨伐。有不听从命令的,诛灭三族。”

使者到达邺城,成都王司马颖召集邺县令卢志商议。卢志说:“赵王篡夺皇位,叛逆不道,人神共愤,殿下招揽英雄俊杰以顺应民心,依仗正义讨伐他,百姓必定不召自来,踊跃参战,没有不能攻克的道理!”司马颖听从了他的建议,便任命卢志为谘议参军,还补任他为左长史。卢志是卢毓的孙子。司马颖任命兖州刺史王彦、冀州刺史李毅、督护赵骧、石超等人为前锋,远近各地纷纷响应;军队到达朝歌时,部众已有二十多万人。石超是石苞的孙子。常山王司马乂在他的封国,与太原内史刘暾各自率领部众作为司马颖的后续部队。

新野公司马歆收到司马冏的檄文,不知道该归附哪一方。他的宠臣王绥说:“赵王是近亲,且势力强大,齐王是远亲,且势力弱小,您应当归附赵王。”参军孙洵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赵王凶恶叛逆,天下人应当共同讨伐他,哪有什么亲疏强弱之分!”司马歆于是归附了司马冏。

前安西参军夏侯奭在始平,聚集了几千人响应司马冏,并派遣使者邀请河间王司马颙。司马颙采用长史陇西人李含的计谋,派遣振武将军河间人张方讨伐擒获了夏侯奭及其党羽,并将他们腰斩。司马冏的檄文传到后,司马颙拘捕了司马冏的使者,并把他送到司马伦那里,另派遣张方率领军队援助司马伦。张方到达华阴时,司马颙听说成都王司马颖、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势力强盛,又召张方返回,转而依附二王。

司马冏的檄文传到扬州,州里的人都想响应司马冏。刺史郗隆,是郗虑的玄孙,因为哥哥的儿子郗鉴和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洛阳,便犹豫不决,于是召集所有僚属官吏商议。主簿淮南人赵诱、前秀才虞潭都说:“赵王篡权叛逆,是天下人都痛恨的;如今正义之师四起,他的失败是必然的。现在为使君您考虑,不如亲自率领精兵,直接奔赴许昌,这是上策;派将领率军前去会合,是中策;酌量派遣小股军队,看形势帮助获胜的一方,是下策。”郗隆退下后,又秘密和别驾顾彦商议,顾彦说:“赵诱等人说的下策,其实是上策。”治中留宝、主簿张褒、西曹留承听说后,请求接见,他说:“不知道使君您现在打算怎么做?”郗隆说:“我受两位皇帝的恩德,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只想守住州郡罢了。”留承说:“天下是世祖的天下。太上皇继位已久,如今赵王夺取皇位,不合情理,齐王顺应时势起兵,成败显而易见。使君您不早点发兵响应,犹豫不决拖延时间,变故灾难就会发生,这个州怎么能保住呢!”郗隆没有回应。虞潭是虞翻的孙子。郗隆把檄文扣下六天不往下传达,将士们十分愤怒。参军王邃镇守石头城,将士们争相前去归附他,郗隆派从事到牛渚去阻止,却没能拦住。将士们于是拥戴王邃攻打郗隆,郗隆父子和顾彦都被杀死,首级被传送到司马冏那里。

安南将军、监沔北诸军事孟观,认为紫宫帝座没有发生其他变化,司马伦一定不会失败,于是为他坚守阵地。

司马伦、孙秀听说三王起兵,心里非常害怕,便伪造了司马冏的奏表说:“不知道什么贼寇突然前来围攻,臣下懦弱不能自保,请求中军前来救援,希望能得以回京领罪。”并把这份奏表向朝廷内外宣示;又派遣上军将军孙辅、折冲将军李严率领七千士兵从延寿关出兵,征虏将军张泓、左军将军蔡璜、前军将军闾和率领九千士兵从崿阪关出兵,镇军将军司马雅、扬威将军莫原率领八千士兵从成皋关出兵,以此来抵御司马冏。同时,派遣孙秀的儿子孙会统领将军士猗、许超率领三万宿卫兵来抵御司马颖。征召东平王司马楙为卫将军,统领各路军队,又派遣京兆王司马馥、广平王司马虔率领八千士兵作为三路军队的后援。司马伦、孙秀日夜祈祷、用巫术诅咒来求福,让巫师选择作战的日子,又派人在嵩山穿上羽衣,假称是仙人王乔,还写信说司马伦的帝位会长久,想以此迷惑众人。

闰月,丙戌朔日,发生了日食。从正月到这个月,五星在天空中运行交错,没有规律。

张泓等人进军占据阳翟,和齐王司马冏交战,并多次打败了他。司马冏驻扎在颍阴,夏季四月,张泓乘胜逼近他,司马冏派兵迎战。此时,各路军队按兵不动,而孙辅、徐建的军队在夜里发生骚乱,径直退回洛阳自首说:“齐王的军队势力强盛,抵挡不住,张泓等人已经全军覆没了!”赵王司马伦非常害怕,就对众人隐瞒了这件事,却召自己的儿子司马虔和许超回来。恰逢张泓打败司马冏的捷报传到,司马伦于是又派他们回去。张泓等人率领所有军队渡过颍水攻打司马冏的营垒,司马冏出兵攻击他的偏将孙髦、司马谭等人,并打败了他们,张泓等人于是撤退。孙秀谎称已经攻破司马冏的营垒,擒获了司马冏,命令文武百官都来祝贺。

成都王司马颖的前锋到达黄桥,被孙会、士猗、许超打败,死伤一万多人,士兵们震惊恐惧。司马颖想退守朝歌,卢志、王彦说:“如今我军失利,敌人刚刚得意,有轻视我们的心思。我们如果退缩,士气就会沮丧,不能再用了。况且打仗哪能没有胜负!不如重新挑选精兵,连夜兼程,出其不意,这是用兵的奇计。”司马颖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司马伦奖赏黄桥之战的功劳,士猗、许超和孙会都持节,从此他们开始各自不听从对方的指挥,军队政令不统一,而且依仗胜利轻视司马颖,并不加以防备。司马颖率领各路军队进攻他们,在湨水展开大战,孙会等人大败,弃军向南逃跑。司马颖乘胜长驱直入,渡过黄河。

自从司马冏等人起兵后,文武百官和将士们都想诛杀司马伦、孙秀。孙秀对此十分害怕,根本不敢走出中书省;等到听说黄河以北的军队战败,更是忧愁烦闷不知该怎么办。孙会、许超、士猗等人回来后,便和孙秀一起商议。有人提议收集剩余的士兵出战;有人主张焚烧宫室,诛杀不依附自己的人,挟持司马伦向南投奔孙旗、孟观;还有人想乘船向东逃入大海,最终没能拿定主意。

辛酉日,左卫将军王舆和尚书、陵公漼率领七百多名营兵,从南掖门进入皇宫,三部司马在宫内响应,在中书省攻打孙秀、许超、士猗,并将他们全部斩杀,接着又杀了孙奇、孙弼以及前将军谢惔等人。漼是司马伷的儿子。王舆驻守云龙门,召集尚书令、仆射等八座官员进入殿中,让司马伦下诏书说:“我被孙秀误导,触怒了三王,如今已经诛杀了孙秀。请迎接太上皇复位,我回归乡里种田养老。”传诏官拿着驺虞幡命令将士们放下武器。黄门官带着司马伦从华林园东门出去,和太子司马荂一起回到汶阳里的府第,另派遣几千名武士到金墉城迎接惠帝。百姓们都欢呼万岁。惠帝从端门进入皇宫,登上大殿,大臣们都磕头请罪。诏书下令将司马伦、司马荂押送到金墉城。广平王司马虔从黄河以北返回,到达九曲,听说朝中变故后,便抛弃军队,带着几十人回到了自己的府第。

癸亥日,朝廷大赦天下,改年号,特许百姓聚会饮酒五天,又分别派遣使者慰劳三王。梁王司马肜等人上奏表说:“赵王司马伦父子凶恶叛逆,应当处死。”丁卯日,派遣尚书袁敞持符节赐司马伦死,逮捕他的儿子司马荂、司马馥、司马虔、司马诩,将他们全部处死。凡是被司马伦任用的百官都被罢黜,尚书台、中书省、御史台、各府署、卫戍部门,留存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当天,成都王司马颖到达洛阳。己巳日,河间王司马颙到达洛阳。司马颖派赵骧、石超协助齐王司马冏在阳翟讨伐张泓等人,张泓等人全部投降。从战事兴起六十多天里,战斗死亡的人将近十万。随后在东市斩杀张衡、闾和、孙髦,蔡璜自杀。五月,诛杀义阳王司马威。襄阳太守宗岱遵照司马冏的檄文斩杀孙旗,永饶冶令空桐机斩杀孟观,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诛灭三族。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

六月,乙卯日,齐王司马冏率领部众进入洛阳,驻军通章署,披甲的士兵达到几十万,威势震动京城。

戊辰日,大赦天下。

随即恢复宾徒王司马晏为吴王。

甲戌日,诏书任命齐王司马冏为大司马,并加授九锡,礼仪器物和典章策命,都依照宣帝、景帝、文帝、武帝辅佐魏国的旧例;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授予黄钺,录尚书事,加授九锡,入朝不必小步快走,可以佩剑穿鞋上殿;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加授三赐之礼;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兼任左军将军。晋升广陵公漼为诸侯王,兼任尚书,加授侍中;晋升新野公歆为诸侯王,都督荆州诸军事,加授镇南大将军。齐、成都、河间三王的府署,各设置属官四十人,武官名号繁多,文官只是充数而已,有识之士知道战事还不会止息。己卯日,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太宰,兼任司徒。

光禄大夫刘蕃的女儿是赵王世子司马荂的妻子,所以刘蕃和他的两个儿子散骑侍郎刘舆、冠军将军刘琨都被赵王司马伦任用。大司马司马冏因为刘琨父子有才能声望,特意赦免了他们,并任命刘舆为中书郎,刘琨为尚书左丞。又任命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刘暾为御史中丞,王衍为河南尹。

新野王司马歆将要前往藩镇,和司马冏同乘一车拜谒皇陵,趁机劝司马冏说:“成都王是皇帝的至亲,如今一同建立大功,如今应当留他在朝中和你共同辅政;如果不能这样,就该剥夺他的兵权。”常山王司马乂和成都王司马颖一起拜谒皇陵,司马乂对司马颖说:“天下是先帝的基业,您应当维护正统。”听到这话的人无不担忧恐惧。

卢志对司马颖说:“齐王号称有百万部众,和张泓等人相持却不能取胜;大王径直前进渡过黄河,功劳无人能及。但如今齐王想和大王共同辅政。我听说两雄不能并立,您应当借着太妃身体稍有不适,请求回去探望,并把大权交给齐王,以此收拢天下人心,这是上策。”司马颖听从了他的建议。

惠帝在东堂召见司马颖,慰问犒劳他。司马颖叩拜谢恩说:“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我没有参与其中。”接着上奏称赞司马冏的功德,认为应当把朝政大权交给他,又陈述母亲生病,请求返回藩国。说完就告辞出宫,不再返回军营,直接拜谒太庙,从东阳城门出发,回到邺城。他派人送信和司马冏告别,司马冏十分惊讶,骑马追出去送司马颖,到七里涧才追上。司马颖停下车道别,泪流满面,只说太妃生病让自己担忧,不谈及国事。因此士人百姓的赞誉都归于司马颖。

司马冏征召新兴人刘殷为军谘祭酒,洛阳令曹摅为记室督,尚书郎江统、阳平太守河内人苟曦为参军事,吴国人张翰为东曹掾,孙惠为户曹掾,前廷尉正顾荣和顺阳人王豹为主簿。孙惠是孙贲的曾孙,顾荣是顾雍的孙子。

刘殷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赡养曾祖母,以孝顺闻名,有人送他谷物布帛,他接受后不道谢,只说:“等将来富贵了一定报答。”长大后,他博通经史,性格洒脱有大志,节俭却不简陋,清正却不孤傲,看上去平和却不可侵犯。

司马冏任命何勖为中领军,董艾掌管机要,又封他手下有功的将领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为县公,把他们当作心腹,号称“五公”。

成都王司马颖回到邺城,朝廷就下诏派使者去重申之前的任命;司马颖接受了大将军之职,却辞让了九锡等特殊礼遇。他上奏论定起义功臣,都封他们为公侯。又上奏说:“大司马之前在阳翟,和叛军相持很久,导致百姓生活困苦,请求调运黄河以北官仓的十五万斛米,以救济阳翟的饥民。”他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用成都国的俸禄购置衣服,收敛祭祀黄桥之战的阵亡士兵,表彰他们的家属,待遇比普通战死士兵高两级。又命令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阵亡士兵一万四千多人。这些都是卢志的计谋。

司马颖外表俊美但神志不清,不识字,然而性情敦厚,把事情都交给卢志处理,所以能成就美名。朝廷又下诏派使者劝司马颖入朝辅政,并让他接受九锡。司马颖的宠臣孟玖不想回洛阳,加上程太妃留恋邺城,所以司马颖最终推辞不接受。

当初,大司马司马冏怀疑中书郎陆机为赵王司马伦撰写禅位诏书,就把他逮捕,想杀他。大将军司马颖为他辩白,这才得以免死,司马颖趁机上奏推荐他为平原内史,任命他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陆机的友人顾荣和广陵人戴渊,因为中原多灾多难,就劝陆机回吴地。陆机因为受到司马颖保全的恩德,且认为司马颖有声望,可以和他一起建功立业,于是留下来没走。

秋季七月,朝廷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升为开府、骠骑将军。

东莱王司马蕤,凶暴酗酒,多次欺辱大司马司马冏,又向司马冏请求开府没得到而心怀怨恨,便秘密上奏说司马冏专权,和左卫将军王舆谋划废黜司马冏。结果事情败露,八月,朝廷下诏废黜司马蕤为平民,诛杀王舆三族,并把司马蕤迁到上庸;上庸内史陈钟秉承司马冏的旨意,暗中杀死了司马蕤。

随后,朝廷大赦天下。

东武公司马澹因不孝被流放到辽东。九月,朝廷征召他的弟弟东安王司马繇,恢复他的旧爵,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司马繇举荐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

当初,朝廷下令给秦州、雍州,让他们召回流入蜀地的流民,还派御史冯该、张昌监督此事。李特的哥哥李辅从略阳来到蜀地,说中原正处在动乱之中,不值得再回去了。李特认同他的看法,便多次派天水人阎式去见罗尚,请求暂且停留到秋天,又向罗尚和冯该行贿;罗尚、冯该答应了。朝廷评定讨伐赵廞的功劳,任命李特为宣威将军,他的弟弟李流为奋武将军,两人都被封侯。皇帝的诏书下达到益州,列出六郡中与李特一同讨伐赵廞的流民,准备加以封赏。广汉太守辛冉想把消灭赵廞的功劳据为己有,就扣下朝廷的命令,不按实际情况上报,众人都对他心怀怨恨。

罗尚派从事去监督遣送流民,限定他们七月上路。当时流民分布在梁州、益州,靠给人做雇工谋生,听说州郡逼迫遣送,人人忧愁怨恨,不知该怎么办;而且当时雨水正多,年成不好,庄稼没有成熟,没有钱作为上路的路费。李特又派阎式去见罗尚,请求停留到冬天;辛冉和犍为太守李苾认为不行。罗尚举荐别驾蜀郡人杜苾为秀才,阎式向杜苾陈述逼迫迁移的利害,杜苾也想宽限流民一年;但罗尚采纳了辛冉、李苾的计谋,没有听从杜苾的意见;杜苾就送还了秀才的荐举文书,辞职回了家。辛冉生性贪婪残暴,想杀掉流民首领,夺取他们的财物,就和李苾对罗尚说:“流民之前趁赵廞叛乱,抢劫了很多东西,应该趁他们迁移的时候设置关卡来夺取这些财物。”罗尚发文书命令梓潼太守张演在各要道设置关卡,搜查流民的财宝。

李特多次为流民请求留下,流民都很感激并依靠他,很多人结伴去归附李特。李特就在绵竹扎下大营来安置流民,给辛冉写信请求放宽期限。辛冉对此非常生气,赶忙派人在大路旁张贴布告,悬赏捉拿李特兄弟,并许诺给予重赏。李特看到布告后,就把它们全都取了回来,和弟弟李骧修改了悬赏内容,写道:“能送来六郡豪强李、任、阎、赵、杨、上官各家以及氐、叟族侯王首级的,赏布一百匹。”于是流民非常害怕,归附李特的人就更多了,一个月内就超过了两万人。李流也聚集了几千人。

李特又派阎式去见罗尚请求延期,阎式看到罗尚在交通要道设置营栅,图谋袭击流民,便感叹道:“民心正不安定,现在却加速逼迫他们,叛乱就要发生了。”又知道辛冉、李苾的态度无法改变,就辞别罗尚返回了绵竹。罗尚对阎式说:“你暂且把我的意思告诉流民,现在同意放宽期限了。”阎式说:“您被奸邪的言论所迷惑,恐怕没有放宽的道理。百姓虽然弱小却不能轻视,现在不合理地逼迫他们,众怒难犯,恐怕会招来不小的祸患。”罗尚说:“是这样的。我不骗你,你去吧!”阎式到了绵竹,就对李特说:“罗尚虽然这么说,但不可相信。为什么呢?罗尚没有威严,不能施行刑罚,辛冉等人各自拥有强大的兵力,一旦他们发动叛乱,也不是罗尚能控制的,应该多加防备。”李特听从了他的建议。冬季十月,李特把部众分成两营,自己驻守北营,李流驻守东营,同时整治铠甲、磨砺兵器,严密戒备以应对变故。

辛冉、李苾一起商量说:“罗尚贪婪又没决断,一天天拖延下去,让流民能施展他们的奸计。李特兄弟都有雄才大略,我们迟早要被他们俘虏!应该当机立断,没必要再问罗尚了!”于是派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等人暗中率领三万步兵骑兵袭击李特的营地;罗尚听说后,也派督护田佐去援助曾元。

曾元等人赶到时,李特却安稳躺着不动,等他们的部众一半进入营地,突然发动伏击,杀死了很多人。田佐、曾元、张显都被杀死,李特把他们的首级传送出去给罗尚、辛冉看。罗尚对部下说:“这些叛贼已经成气候了,广汉太守不听我的话,反而助长了贼人的声势,现在该怎么办!”

于是六郡流民李含等人共同推举李特担任镇北大将军,让他按照朝廷制度封官拜将;任命他的弟弟李流为镇东大将军,号称东督护,来统领部众;又任命哥哥李辅为骠骑将军,弟弟李骧为骁骑将军,进军广汉攻打辛冉。罗尚派李苾、费远率领部众救援辛冉,两人却害怕李特,不敢前进。辛冉出兵交战,多次战败,最后突围逃到德阳。李特进入并占据广汉,任命李超为太守,又进军成都攻打罗尚。

罗尚写信劝谕阎式,阎式回信说:“辛冉狡诈奸猾,曾元是个小人,李苾(字叔平)没有将帅之才。我之前为您和杜苾(字景文)论述过流民留居或迁移的利弊,人们都眷恋故乡,谁不愿意回去呢!只是当初刚到这里时,只能靠打工糊口,一家人流散各地,又遇上秋天的水灾,请求等到冬天庄稼成熟再走,却始终不被同意。逼迫得太过分,就像走投无路的鹿会顶撞老虎。流民不愿伸长脖子挨刀,这才导致变乱。要是当初听我的话,放宽期限让他们准备,最多九月底集合,十月上路,年底就能回到故乡,哪里会有现在这种情况!”

随后,李特任命哥哥李辅、弟弟李骧、儿子李始、李荡、李雄以及李含、李含的儿子李国、李离、任回、李攀、李攀的弟弟李恭、上官晶、任臧、杨褒、上官悖等人为将帅,阎式、李远等人为僚属。罗尚向来贪婪残暴,是百姓的祸害。李特和蜀地百姓约定三条法令,施舍救济百姓,礼遇贤才、提拔被埋没的人才,军政严明,因此蜀地百姓非常高兴。

罗尚多次被李特打败,于是筑起长长的围障,沿着郫水扎营,连绵七百里,与李特对抗,并向梁州和南夷校尉求救。

十二月,颖昌康公何劭去世。

这时,朝廷封大司马司马冏的儿子司马冰为乐安王,司马英为济阳王,司马超为淮南王。

公元302年

春季,三月,皇太孙司马尚去世。

夏季,五月,乙酉日,梁孝王司马肜去世。

随后,朝廷任命右光禄大夫刘寔为太傅;不久后,刘寔因年老多病被罢免。

此时,河间王司马颙派遣督护衙博讨伐李特,军队驻扎在梓潼;朝廷又任命张微为广汉太守,驻扎在德阳;罗尚派遣督护张龟驻扎在繁城。李特派他的儿子镇军将军李荡等人袭击衙博;自己则率军攻打张龟,并打败了他。李荡在阳沔击败衙博的军队,梓潼太守张演弃城逃跑,巴西丞毛植献出郡城投降。李荡进军葭萌攻打衙博,衙博逃走,他的部众全部投降。河间王司马颙改任许雄为梁州刺史。李特自称大将军、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

大司马司马冏想长期专掌朝政,因皇帝的子孙都已去世,大将军司马颖有按顺序继位的势头;清河王司马覃是司马遐的儿子,当时八岁,司马冏便上奏表请求立他为太子。癸卯日,朝廷立司马覃为皇太子,任命司马冏为太子太师,东海王司马越为司空,兼任中书监。

秋季,八月,李特攻打张微,结果被张微打败,接着又进攻李特的营地。李荡领兵救援,山路艰险狭窄,李荡奋力作战向前推进,终于打败张微的军队。李特想退回涪城,李荡和司马王幸劝谏说:“张微的军队已经战败,智谋和勇气都已枯竭,应当趁着锐气活捉他。”李特再次进攻张微,并杀死了他,活捉了张微的儿子张存,把张微的尸体还给了张存。

随后,李特派他的部将硕驻守德阳。李骧驻军毘桥,罗尚派兵攻打他,多次被李骧打败,李骧于是进军攻打成都,焚烧了城门。李流驻军成都城北,罗尚派一万精锐勇士攻打李骧,李骧和李流联合反击,最终大败敌军,逃回的人只有十分之一二。许雄多次派兵攻打李特,结果没有取胜,李特的势力反而更加壮大了。

建宁大姓李睿、毛诜驱逐太守杜俊,朱提大姓李猛驱逐太守雍约,来响应李特,各自拥有几万部众。南夷校尉李毅讨伐并打败了他们,斩杀了毛诜;李猛送来文书投降,但言辞不恭顺,李毅诱杀了他。冬季,十一月,丙戌日,朝廷重新设置宁州,并任命李毅为刺史。

齐武闵王司马冏得志之后,十分骄横奢侈,独揽大权,大规模修建府第,拆毁公私房屋几百处,规格与皇宫相同,朝廷内外都对他感到失望。侍中嵇绍上奏疏说:“生存时不忘记灭亡,是《易经》中好的告诫。臣希望陛下不要忘记金墉城的囚禁,大司马不要忘记颍上的征战,大将军不要忘记黄桥的失败,那么祸乱的萌芽就没有机会产生了。”又给司马冏写信,认为“唐尧、虞舜住茅草屋,夏禹住低矮的宫室。如今大规模修建府第,还为三王建造宅第,难道是现在急需做的事吗!”司马冏用谦逊的言辞道歉,但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司马冏沉溺于宴饮作乐,不去朝见皇帝;任免官员时自己安坐府中接受朝拜,对尚书台、御史台、谒者台发布命令;选拔人才不公正,宠信的小人当权。殿中御史桓豹上奏事情,没有先经过司马冏的府第,就被拷问致死。

南阳隐士郑方上书劝谏司马冏说:“如今大王安于现状不考虑危险,宴饮作乐超过限度,这是第一个过失;宗室骨肉之间,应当没有丝毫隔阂,现在却不是这样,这是第二个过失;蛮夷没有安定,大王却认为功业已经盛大,不把这放在心上,这是第三个过失;战乱之后,百姓贫困,没听说您救济他们,这是第四个过失;大王和义兵订下盟约,事情平定后,奖赏不及时,如今还有功劳没被评定的,这是第五个过失。”司马冏道歉说:“不是您,我根本听不到自己的过错。”

孙惠上书说:“天下有五难、四不可,而您都占了。冒着刀锋剑刃作战,是一难;聚集招致英雄豪杰,是二难;和将士同甘共苦,是三难;以弱胜强,是四难;复兴帝业,是五难。大名声不能长久承受,大功劳不能长久担任,大权不能长久掌握,大威势不能长久居处。大王做这些难事却不觉得难,处于不可的境地却认为可以,我私下里为此不安。您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尊崇亲近的人,把重任托付给长沙王、成都王,然后拱手回到藩国,那么太伯、子臧的美名就不会只在古代流传了。如今您却忘记地位太高会有危险,贪图权势而招致怀疑,即使在高台上游乐,在重重城墙内逍遥,我私下认为危亡的担忧,比在颍川、阳翟作战时还要严重。”但司马冏没有采纳。孙惠只好称病离去。

司马冏对曹摅说:“有人劝我交出权力回到封国,你觉得怎么样?”曹摅说:“事物禁忌过于兴盛,大王如果真能身居高位却考虑危险,主动离开,这是最好的做法。”但司马冏不听。

张翰、顾荣都担心灾祸降临,张翰因为秋风吹起,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片,感叹道:“人生贵在顺应心意,富贵有什么用呢!”随即离去。顾荣故意喝得大醉,不管府中事务,长史葛旟因为他荒废职责,报告司马冏把顾荣调任中书侍郎。

颍川隐士庾衮听说司马冏一整年不上朝,便感叹道:“晋朝衰落了,祸乱将要兴起!”于是带着妻子儿女逃到林虑山中。

王豹给司马冏写信说:“回想元康以来,在位的宰相,没有一个能善终的,这是形势造成的,不是他们都做了坏事。如今您平定祸乱,安定国家,却又重走翻车的老路,想希望长久存在,不也是很难吗!如今河间王在关右扎根,成都王在原魏国地区盘踞,新野王在江汉地区拥有大片封地,三王都正当年轻力壮的年纪,又都掌管军队,占据要害之地,而您凭着难以封赏的功劳,拥有震慑君主的威势,独自占据京城,专掌大权,前进就会像亢龙一样有悔恨,后退就会像踩在蒺藜上,想这样求得安定,没看到有什么福气。”于是请求把王侯全部遣回封国,依照周公、召公的旧例,让成都王做北州伯,治所设在邺;司马冏自己做南州伯,治所设在宛;以黄河为界,各自统领王侯,来辅佐天子。司马冏用温和的诏令回复了他。

长沙王司马乂看到王豹的信,就对司马冏说:“这小子离间骨肉,为什么不把他在铜驼下打死!”司马冏于是上奏说王豹在朝廷内外挑拨离间,凭空制造猜疑怨恨,不忠不义,下令用鞭子打死他。王豹临死前说:“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府门上,让我看到军队攻打齐王府!”

司马冏因为河间王司马颙原本依附赵王司马伦,心里便一直怨恨他。梁州刺史安定人皇甫商,和司马颙的长史李含不和。李含被征召为翊军校尉,当时皇甫商在司马冏军中担任参军,夏侯奭的哥哥也在司马冏府中。李含心中不安,又和司马冏的右司马赵骧有矛盾,于是独自骑马投奔司马颙,谎称接受了秘密诏书,让司马颙诛杀司马冏,又趁机劝司马颙说:“成都王是皇帝的至亲,立有大功,却推让权力返回藩国,很得人心。齐王血缘关系比成都王远却专擅朝政,朝廷官员都对他敢怒不敢言。现在发檄文让长沙王讨伐齐王,齐王一定会诛杀长沙王,我们就趁机以齐王有罪为由讨伐他,一定能擒获他。除掉齐王拥立成都王,消除逼迫皇帝的势力,建立亲近的政权,以此安定国家,这是大功劳啊。”司马颙听从了他的建议。这时,武帝的族弟范阳王司马虓担任都督豫州诸军事。司马颙上奏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并且说:“我率领十万军队,想和成都王司马颖、新野王司马歆、范阳王司马虓共同进军洛阳,请长沙王司马乂废黜司马冏,让他回到府第,用司马颖代替司马冏辅政。”司马颙于是起兵,任命李含为都督,率领张方等人奔赴洛阳,又派使者邀请司马颖,司马颖准备响应,卢志劝谏,但司马颖不听。

十二月,丁卯日,司马颙的奏表送到洛阳。司马冏非常害怕,召集百官商议,说:“我首先发起义兵,作为臣子的气节,诚信显扬于神明。现在二王听信谗言发动叛乱,该怎么办?”尚书令王戎说:“您的功勋业绩确实很大,但是赏赐没跟上功劳,所以人们怀有二心。现在二王兵力强盛,抵挡不住。如果您能以王爵身份回到府第,交出手中的权力,崇尚谦让的礼仪,或许可以求得平安。”司马冏的从事中郎葛旟愤怒地说:“尚书台的官员,不关心王室大事。赏赐拖延,责任不在齐王府。谗言导致叛乱,应当讨伐他们,怎么能凭空接受伪造的文书,就让公回到府第呢!汉、魏以来,王侯回到府第,难道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提议的人可以斩首!”百官震惊得变了脸色,王戎假装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得以逃脱。

李含驻扎在阴盘,张方率领两万士兵驻扎在新安,发檄文让长沙王司马乂讨伐司马冏。司马冏派董艾袭击司马乂,司马乂带领身边一百多人骑马奔入皇宫,关闭各宫门,侍奉天子攻打大司马府,董艾在宫西摆开军队,放火烧千秋神武门。司马冏让人拿着驺虞幡大喊:“长沙王假传诏书。”司马乂也宣称“大司马谋反”。当天晚上,城内发生大战,飞箭像雨一样密集,火光连天。皇帝亲临上东门,箭射到皇帝面前,群臣死去的人横七竖八地躺着。连续交战三天,司马冏的部众大败,大司马长史赵渊杀死何勖,趁机抓住司马冏投降。司马冏被带到殿前,皇帝心生怜悯,想让他活下来。司马乂呵斥手下赶紧把司马冏拉出去,在阊阖门外斩首,并把首级在六军之中示众,司马冏的同党都被诛灭三族,死了两千多人。把司马冏的儿子司马超、司马冰、司马英囚禁在金墉城,废黜司马冏的弟弟北海王司马寔。随后,大赦天下,改年号。李含等人听说司马冏死了,就带兵返回了长安。

长沙王司马乂虽然在朝廷中,但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到邺城去咨询大将军司马颖。司马颖任命孙惠为参军,陆云为右司马。

这一年,陈留王去世,谥号为魏元皇帝。

这时,鲜卑宇文单于莫圭的部众强盛,派他的弟弟屈云攻打慕容廆,慕容廆反击屈云的偏帅素怒延,并打败了他。素怒延以此为耻辱,又发动十万军队,在棘城包围了慕容廆。慕容廆的部众都很害怕,慕容廆说:“素怒延的军队虽然多但没有纪律,已经在我的算计之中了,各位只管努力作战,没什么可担忧的!”于是出兵反击,大败素怒延,追击了一百里,俘虏和斩杀的敌人数以万计。辽东人孟晖,之前投降了宇文部,这时率领他的部众几千家投降慕容廆,慕容廆任命他为建威将军。慕容廆因为他的大臣慕舆句勤劳谨慎、廉洁公正,就让他掌管府库;慕舆句用心记忆,不依靠账簿,始终没有差错。因为慕舆河聪明敏锐、精细明察,就让他掌管诉讼案件,复审案件清晰公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