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04章 诸葛亮北伐受挫与魏国固收

资治通鉴新译 第104章 诸葛亮北伐受挫与魏国固收

作者:姣姣明月8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23:51

魏纪三

公元228年

春季,正月,司马懿进军攻打新城,十六天后,攻克新城,并斩杀了孟达。此时,申仪在魏兴郡任职已经很久了,便擅自以皇帝的名义刻制印章,多次非法授予官职;司马懿召见并逮捕了他,把他押回了洛阳。

当初,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娶了太祖的女儿清河公主,魏文帝年轻时与他关系亲密,等到即位后,便任命他为安西将军,统领关中军事,镇守长安,让他接替夏侯渊的防区。诸葛亮将要入侵,与部下商议,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皇亲国戚,胆小且没有谋略。如今请给我五千精兵,携带五千人的粮草,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到子午道后向北,不超过十天,就能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突然到来,必定会弃城逃跑。长安城中只有御史、京兆太守而已。横门粮仓的储备和百姓的粮食,足够供给军队食用。等到东方的魏军集结赶来,还需要二十多天,而您从斜谷进军,也完全能顺利到达。这样的话,一次行动就能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诸葛亮认为这是冒险的计策,不如从平坦的道路进军,安安稳稳的夺取陇右,确保万无一失且能攻克,没有风险,所以就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扬言要从斜谷道进攻郿县,先派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率领疑兵,占据箕谷。魏明帝得知消息后,就派遣曹真统领关右各军抵御。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号令严明。起初,魏国因汉昭烈帝刘备去世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所以几乎没有做什么防备;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内外都很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反叛魏国来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震动,朝中大臣不知该采取什么对策。魏明帝说:“诸葛亮凭借山地固守,如今亲自前来,正符合兵书上‘调动敌人’的战术,打败诸葛亮是必然的。”于是率领五万步兵骑兵,并派右将军张合统领,向西抵御诸葛亮。丁未日,魏明帝前往长安。

当初,越巂太守马谡才能出众,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非常器重他。汉昭烈帝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您要慎重考察他!”诸葛亮还是不认为是这样,任命马谡为参军,每次召见谈论,从白天直到黑夜。等到出兵祁山时,诸葛亮不任用老将魏延、吴懿等人作为先锋,而是让马谡统领各军在前,与张合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行动混乱,放弃水源登上山顶,不据守城池。张合断绝他的取水通道,发起进攻,最终大败马谡,蜀军士兵溃散。诸葛亮进军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家返回了汉中。回来后,就把马谡关进了监狱,并处死了他。随后,诸葛亮亲自前往祭祀,为他流泪,安抚他的遗孤,对他们的待遇和平时一样。蒋琬对诸葛亮说:“从前楚国杀了成得臣,晋文公非常高兴。天下还没平定却杀戮有智谋的士人,难道不可惜吗!”诸葛亮流着泪说:“孙武能在天下取胜,是因为法令严明;所以扬干违反法令,魏绛杀了他的仆人。现在天下分裂,战争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法令,还怎么讨伐敌人呢!”马谡未战败时,裨将军巴西人王平多次规劝马谡,但马谡不听;等到战败后,众人都四散奔逃,只有王平率领的一千人击鼓防守,张合怀疑有伏兵,不敢逼近,于是王平慢慢收拢各营溃散的士兵,率领将士返回。诸葛亮诛杀马谡和将军李盛后,便剥夺了将军黄袭等人的兵权,而王平得到重用,升任参军,统领五部兵马兼管军营事务,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诸葛亮上奏请求将自己贬官三级,汉后主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代理丞相事务。这时赵云、邓芝的军队也在箕谷战败,赵云收拢部众坚守,所以损失不大,赵云也因此被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问邓芝:“街亭军队撤退时,兵将互不相顾,箕谷军队撤退时,兵将没有失散,这是什么原因?”邓芝说:“赵云将军亲自在后面掩护,军用物资一点也没丢弃,兵将没有理由失散。”赵云有剩余的军资绢帛,诸葛亮让他分给将士,赵云说:“军事失利,为什么要有赏赐!这些物资请全部存入赤岸仓库,等到十月作为冬季赏赐。”诸葛亮因此非常赞赏他。

有人劝诸葛亮再次出兵,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都比敌人多,但没有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这问题不在于兵少,而在于我一人。如今想要减少兵力、精简将领,严明赏罚、反思过错,为将来谋划变革之道;如果不能这样,即使兵多又有什么用!从今以后,众将士凡对国家有忠诚想法的,只要经常指出我的过失,那么大事就能平定,敌人就能消灭,功业就指日可待了。”于是考察微小的功劳,甄别壮烈的事迹,自己承担过失责任,在境内公布自己的失误,同时整治军队、讲习武艺,为将来谋划,士兵精练,百姓也逐渐忘记了战败的事。诸葛亮出兵祁山时,天水参军姜维到诸葛亮处投降。诸葛亮赞赏姜维的胆识智谋,任命他为仓曹掾,让他掌管军事。

这时,曹真讨伐安定等三郡,都平定了。曹真认为诸葛亮鉴于祁山之败,以后必定从陈仓出兵,于是派将军郝昭等人驻守陈仓,整修城池。

夏季四月丁酉日,魏明帝返回洛阳。

魏明帝任命燕国人徐邈为凉州刺史。徐邈重视农业生产,积累粮食,设立学校,明确教化,提拔善良的人,罢免邪恶之辈。与羌人、胡人交往时,不追究小过错;如果犯了大罪,就先告知他们的部落首领,让其知道该当死罪,然后才斩首示众。因此,羌人、胡人都佩服他的威望和信用,凉州境内也因此安定无事。五月,发生大旱。

吴王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秘密寻找山中旧族里有名望且被北方熟知的首领,让他们去诱骗扬州牧曹休。周鲂说:“民间首领都是些小人物,不值得托付重任,万一事情泄露,就无法招引曹休了。请允许我派亲信携带书信去引诱曹休,就说我受到谴责,害怕被杀,想献郡投降北方,请求派兵接应。”吴王同意了。当时常有郎官到周鲂那里询问各种事情,周鲂于是到郡府门口,剪下头发谢罪。曹休听说后,便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向皖城进发,以接应周鲂;魏明帝又派司马懿进军江陵,贾逵进军东关,三路大军同时推进。

秋季八月,吴王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授予他黄钺,亲自手持马鞭接见他;任命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各率三万人攻打曹休。曹休知道被骗,但依仗自己人多,想趁机与吴军交战。朱桓对吴王说:“曹休本来是凭借皇亲关系被任用的,并非有勇有谋的名将。这次交战他必败无疑,败后必逃,逃跑时一定会经过夹石、挂车。这两条道路都很险要,若是派一万人用柴草堵塞道路,就能全歼他的部众,还能活捉曹休。我请求率领部下前去阻断道路,如果能凭借天威,捉住曹休献上,就可以乘胜长驱直入,攻取寿春,占领淮南,进而图谋许昌、洛阳,这是万世难遇的机会,千万不可错失!”孙权拿这事问陆逊,陆逊认为不可行,于是作罢。尚书蒋济上疏说:“曹休深入敌境,与孙权的精兵对峙,而朱然等人在长江上游,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曹休的后方,我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前将军满宠上疏说:“曹休虽然精明果断,但很少用兵,如今他所走的道路,背靠湖泊,临近长江,易进难退,这是用兵的险境。如果他进入无强口,我会严密防备!”满宠的奏表还没得到回复,曹休就与陆逊在石亭交战了。陆逊自己率领中路军,命令朱桓、全琮分别率领左右两翼,三路大军同时推进,冲击曹休的伏兵,乘势追击,一直追到夹石,斩杀、俘获了一万多人,缴获牛马骡驴车辆上万,曹军的军用物资和器械几乎损失殆尽。

当初,曹休上表请求深入敌境接应周鲂,魏明帝命令贾逵领兵向东与曹休会合。贾逵说:“敌军在东关没有防备,一定会集中兵力在皖城,曹休深入敌境与敌军交战,必然会失败。”于是部署各将领,水陆并进,行军二百里后,抓获了吴国人,得知曹休战败,吴军正派兵阻断夹石。将领们不知该怎么办,有人想等待后续部队,贾逵说:“曹休在外面战败,内部退路被切断,进不能战,退不能回,安危的关头,刻不容缓。敌军因为我军没有后续部队,所以才敢如此,如今我们急速进军,出其不意,这就是所谓的先声夺人,敌军见到我军一定会逃跑。如果等待后续部队,敌军已经阻断了险要之处,兵力再多也没用!”于是加速进军,多设旗帜战鼓作为疑兵。吴国人望见贾逵的军队,都惊慌逃走,曹休这才得以返回。贾逵占据夹石,给曹休提供兵力和粮草,曹休的军队才得以振作。起初,贾逵与曹休关系不好,到曹休战败时,却依靠贾逵得以脱险。

九月乙酉日,魏明帝立皇子曹穆为繁阳王。

回去后,长平壮侯曹休上书谢罪,魏明帝因为他是宗室亲属,所以没有追究。曹休对此是又惭愧又气愤,背上生了毒疮,庚子日就去世了。随后,魏明帝任命满宠都督扬州,接替曹休的职位。

此时,护乌桓校尉田豫攻打鲜卑郁筑鞬,郁筑鞬的岳父轲比能前来救援,率领三万骑兵在马城包围了田豫。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向来被鲜卑人信任,前去劝解晓谕,轲比能才解围离去。

冬季十一月,兰陵成侯王朗去世。

这时,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东下,关中兵力空虚,想出兵攻打魏国,群臣大多对此怀有疑虑。诸葛亮向汉后主上奏说:“先帝深虑汉与魏贼不能并存,帝王大业不能偏安一隅,所以托付我讨伐贼寇。凭借先帝的英明,衡量我的才干,本应知道我讨伐贼寇,是才能薄弱而敌人强大;但不讨伐贼寇,帝王大业也会灭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讨伐!因此先帝托付我时毫不迟疑。我接受任命那天,就睡不安稳,食不知味,考虑北征应先平定南方,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我并非不爱惜自己,只是帝王大业不能只靠蜀地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艰难来奉行先帝的遗愿,而议论的人却认为这不是上策。如今贼寇在西方刚刚打了一仗,士兵疲惫不堪,又要在东方用兵,兵法上说要趁敌人疲劳时进攻,这正是进军的时机。谨将此事陈述如下:高帝英明如同日月,谋臣深谋远虑,却仍历经艰险、身受创伤,危难之后才得以安定。如今陛下不如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用长期相持的策略取胜,坐定天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谈论安危计策,动辄就引用圣人之言,满肚子疑虑,满胸都是难题,今年不作战,明年不征伐,使孙策得以壮大,最终吞并江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二点。曹操的智谋远超常人,用兵如同孙武、吴起,然而仍在南阳被困,在乌巢遇险,在祁连遭危,在黎阳受逼,几乎败于伯山,差点死于潼关,之后才勉强安定一时;何况我才能薄弱,却想不冒风险而平定天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不能攻克,四次越过巢湖而不能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却图谋他,委任夏侯渊而夏侯渊战败身亡;先帝常称赞曹操有才能,他尚且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才能低下,怎能保证必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四点。自从我到汉中,才一年的时间,就损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人及曲长、屯将七十多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多人,这些都是数十年内从四方聚集的精锐,不是一州所能拥有的;如果再经过几年,就会损失三分之二,到时凭什么图谋敌人!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五点。如今百姓贫困、士兵疲惫,但战事不能停息,战事不能停息,那么驻守与进攻,劳力和费用正是相等的,却不趁此时机图谋敌人,想凭一州之地与贼寇长期对峙,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六点。难以预料的是世事,从前先帝在楚地战败,当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定。然而先帝后来向东联合吴越,向西攻取巴蜀,举兵北征,斩杀夏侯渊,这是曹操的失算而汉朝大业将要成功之时。但后来吴国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身亡,先帝在秭归受挫,曹丕称帝。凡事都是这样,难以预先看透。我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得失,不是我的才智所能预先料定的。”

十二月,诸葛亮领兵出散关,包围陈仓,因为陈仓早有防备,所以诸葛亮没有攻克。随后,诸葛亮派郝昭的同乡靳详在城外远远劝说郝昭,郝昭在城楼上回应说:“魏国的法令,你是熟悉的;我的为人,你是了解的。我深受国恩,且家族门户重要,你没什么可说的,我只有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诉诸葛亮,赶紧来进攻吧。”靳详回去把郝昭的话告诉诸葛亮,诸葛亮又派靳详再次劝说郝昭,说“双方兵力悬殊,不要白白自取灭亡”。郝昭对靳详说:“前面的话已经说定了,我认识你,但箭不认识你。”靳详于是离去。诸葛亮自认为有几万兵力,而郝昭只有一千多人,又估计东方的救兵不会马上赶到,于是进军攻打郝昭,架起云梯、冲车攻城。郝昭于是用火箭迎射云梯,云梯燃烧起来,梯上的人都被烧死;郝昭又用绳子系上石磨压冲车,冲车被压断。诸葛亮又制作百尺高的井阑向城中射箭,用土丸填满护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又在城内筑起双重城墙。诸葛亮又挖地道,想从城里冒出,郝昭又在城内横向挖地道进行拦截。昼夜攻防二十多天,曹真派遣将军费耀等人救援陈仓。魏明帝在方城召见张合,派他去攻打诸葛亮。魏明帝亲自到河南城,设酒送别张合,问张合说:“等将军赶到,诸葛亮会不会已经攻下陈仓了?”张合知道诸葛亮深入作战没有粮草,屈指计算说:“等我赶到,诸葛亮已经退走了。”张合日夜赶路,还没到达,诸葛亮粮草已经耗尽,只好率军退去。将军王双追击,诸葛亮反击斩杀了王双。魏明帝下诏赐郝昭关内侯爵位。

当初,公孙康去世,儿子公孙晃、公孙渊等都年幼,属官拥立他的弟弟公孙恭。公孙恭才能低劣懦弱,不能治理国家,公孙渊长大后,胁迫夺取了公孙恭的职位,上书说明情况。侍中刘晔说:“公孙氏是汉朝所任用的,于是世代承袭官职,水路有大海阻隔,陆路有高山险阻,对外勾结胡人,地处偏远难以控制。而他们世袭权力已久,如今如果不诛杀,以后必定生出祸患。如果等他们心怀二意、拥兵抗拒,然后再去讨伐,那时事情就难办了。不如趁他刚刚继位,有党羽也有仇敌,出其不意,派兵进逼,开设奖赏招募,可不费兵力而平定。”但是魏明帝不听,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这时,吴王任命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还没下达,吕范就去世了。起初,孙策让吕范掌管财务,当时吴王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有所求借,吕范必定禀报孙策,不敢擅自应允,当时因此被孙权怨恨。孙权任阳羡长时,有私下的花费,孙策有时会核查,功曹周谷就为他在账簿上做手脚,使他不被谴责,孙权当时很喜欢周谷。到后来孙权统管大事,因为吕范忠诚,深受信任,而周谷能欺骗更改账簿,就不任用他了。

公元229年

春季,蜀汉诸葛亮派遣将领陈戒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领兵救援。诸葛亮亲自出兵建威,郭淮撤退,诸葛亮于是攻克二郡,随后率军返回;汉后主再次册封诸葛亮为丞相。

夏季四月丙申日,吴王孙权即位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黄龙。文武百官齐聚,吴王将功劳归于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起笏板想要赞颂功德,还没开口,吴王就说:“要是按张公的计策,现在已经在乞讨为生了。”张昭对此十分羞愧,伏在地上流汗。吴王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儿子孙登为皇太子,封长沙桓王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而谢景、范惧、羊慎等人都担任宾客,于是东宫号称人才众多。太子让侍中胡综撰写《宾友目》,说:“英才卓越,超越同辈的,是诸葛恪;精通时势,洞察细微的,是顾谭;论辩流畅,能解开症结的,是谢景;钻研学问,辨析精微,可与子游、子夏相比的,是范惧。”羊道私下反驳胡综说:“诸葛恪有才但粗疏,顾谭精细但狠毒,谢景善辩但浮华,范惧深沉但狭隘。”羊道最终因为这番话被诸葛恪等人厌恶,后来这四个人都失败了,正如羊道所说。

此时,吴王派人把两国并尊为帝的提议告知蜀汉。蜀汉大臣认为与吴结交没有益处,而且名分体制不顺,应该表明正义,断绝与吴国的盟好。丞相诸葛亮说:“孙权有僭越称帝的心思很久了,国家之所以忽略他的挑衅,是想寻求互为犄角的援助。如今如果明确断绝双方的关系,他必定会深深仇视我们,我们就要转移兵力防守东部,与他对抗,必须吞并他的土地,才能再议论中原。他那里贤才还有很多,而且将相和睦,不可能一下子平定。屯兵对峙,坐等衰老,让北方的敌人得逞,这不是上策。从前孝文帝用谦卑的言辞对待匈奴,先帝宽容地与吴国结盟,都是适应形势灵活变通,深思长远利益,不像普通人那样逞一时之愤。如今议论的人都认为孙权的利益在于三足鼎立,不能与我们合力,而且他的志向已经满足,没有渡江北上的打算,按这些说法,都是似是而非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所以凭借长江自保。孙权不能越过长江,就像魏国不能渡过汉水,不是力量有余而不夺取利益。如果我们大军讨伐魏国,他上策会分割魏国的土地作为以后的打算,下策会掠夺百姓扩充领土,在国内显示武力,不会坐视不动。如果他按兵不动而与我们和睦相处,我们北伐时,就没有东顾之忧,黄河以南的魏军不能全部向西调动,这带来的好处已经很深了。孙权僭越称帝的罪过,不宜公开声讨。”于是派遣卫尉陈震出使吴国,祝贺孙权称帝。吴王与蜀汉结盟,约定平分天下,把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属吴国,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属蜀汉,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

张昭因年老多病辞去官职和统领的军队,改任辅吴将军,班次仅次于三公,改封娄侯,食邑一万户。张昭每次朝见,言辞语气雄壮严厉,正义之气表现在脸上,曾因直言违背吴王旨意,一度不能进见。后来蜀汉使者到来,称颂蜀汉的美德,群臣都不能反驳,吴王感叹说:“如果张公在座,他要么被折服,要么闭口不言,怎么还能自夸呢!”第二天,派遣中使慰问张昭,趁机请他进见,张昭离席谢罪,吴王跪下阻止他。张昭坐定后,抬头说:“从前太后、桓王不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想竭尽臣节报答厚恩,然而见识浅薄,违背了陛下的旨意。但我为国效力的心意,在于尽忠尽节直至生命终结;如果改变心意来窃取荣华、迎合陛下,这是我不能做的!”吴王听后,只好向他道歉。

元城哀王曹礼去世。

六月癸卯日,繁阳王曹穆去世。

戊申日,魏明帝追尊高祖大长秋曹腾为高皇帝,夫人吴氏为高皇后。

秋季七月,魏明帝下诏说:“按照礼制,王后没有子嗣,选择旁支子弟继承大宗,就应当继承正统而奉行公义,怎能再顾及私人亲情呢!汉宣帝继承昭帝之后,给生父悼考加上皇号;哀帝以藩王身份被拥立,董宏等人却援引亡秦的例子,来迷惑君主,既尊奉恭皇,在京都建立宗庙,又抬高藩王姬妾的地位,使她们与长信宫的太后并列,在前殿排列昭穆次序,把四位祖先的神位放在东宫,僭越无度,人神都不保佑,还归罪于师丹的忠正劝谏,导致丁氏、傅氏家族被烧杀的灾祸。从此以后,这种做法接连不断。从前鲁文公颠倒祭祀顺序,罪过在于夏父;宋国不合礼制,非议在于华元。现命令公卿及有关官员,深刻以前代行事为戒,后代万一有由诸侯入宫继承帝位的,就应当明白作为继承人的大义;如果有奸佞之人诱导奉承当时的君主,妄自建立不合礼制的称号来干扰正统,称生父为皇、生母为后,那么朝廷大臣要诛杀他们,就绝不赦免。把这道诏书记录在金策上,藏在宗庙里,载入法令典籍!”

九月,吴王迁都建业,都沿用旧有的府舍,不再增设改建,留下太子孙登及尚书九官在武昌,让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同时掌管荆州及豫章二郡的事务,督察军务国事。南阳人刘廙曾着《先刑后礼论》,同郡人谢景向陆逊称赞这篇文章,陆逊呵斥谢景说:“礼比刑优越由来已久;刘廙用细碎的辩论违背先圣的教诲,你现在侍奉东宫,应当遵循仁义来宣扬美好的品德,像这种论调,以后不必讲了!”太子给西陵都督步骘写信,请求指点教诲,步骘于是列举当时荆州境内的事务及各位官吏的品行才能回复他,同时上疏劝勉说:“我听说君主不亲自处理小事,让百官各尽其职,所以舜任命九位贤人,就无需费心,不出庙堂而天下安定。所以贤人所在之处,能抵御万里之外的敌人,确实是国家的利器,王朝兴衰的关键。希望太子重视这些,用心留意,那就是天下的幸事了!”

张纮回吴国迎接家人,途中病逝。临终前,他交给儿子张靖一封遗书,说:“自古以来拥有国家的人,都想修明德政以媲美盛世,至于治理的结果,大多不美好,不是没有忠臣贤佐,而是君主不能克制私情,不能任用他们罢了。人之常情是害怕困难而趋向容易,喜欢相同意见而厌恶不同意见,这与治国之道相反。《左传》说‘从善如登高山,从恶如崩垮’,说的是为善困难。君主继承世代相传的基业,占据自然形成的优势,掌握八种权柄的威严,乐于接受容易的事和相同的意见,无需向别人求助,而忠臣持有难以被接受的策略,说出逆耳的言辞,他们与君主不合,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离心离德就会产生裂痕,巧言善辩的人趁机钻空子,君主被小忠小信迷惑,留恋恩爱之情,贤愚混杂,升降不当,这都是源于私情扰乱了理智。所以英明的君主醒悟这一点,求贤如饥似渴,接受劝谏从不厌烦,克制私情减少**,以道义割舍恩情,那么上面就不会有偏颇错误的任命,下面也不会有非分的期望了!”吴王看了遗书,为之流泪。

冬季十月,魏明帝将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魏明帝常说:“刑狱,关系到天下人的性命。”每次判决重大案件,常常到听讼观亲自旁听。起初,魏文侯的老师李悝着《法经》六篇,商鞅接受其思想用来辅佐秦国。萧何制定《汉律》,增加到九篇,后来逐渐增至六十篇。又有《令》三百多篇、《决事比》九百零六卷,世代有增有减,杂乱无章,后人各自为其作章句注解,马融、郑玄等儒生十多家,一直到魏朝。应当使用的律法总共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多字,阅读的人越发困难。魏明帝于是下诏只采用郑玄的章句。尚书卫觊上奏说:“刑法,是国家所重视的而私人议论所轻视的;狱吏,是关系百姓性命而选用者所轻视的。王道的衰败,未必不是由此引起的。请求设置律博士。”魏明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又下诏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等人删减汉朝法律,制定《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计一百八十多篇,比《正律》九篇有所增加,比旁章科令有所精简。

十一月,洛阳的宗庙建成,从邺城迎来高帝、太祖、武帝、文帝四位先祖的神位。

十二月,魏国将雍丘王曹植改封到东阿。

这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把府营迁移到南山下的平原上,在沔阳修筑汉城,在成固修筑乐城。

公元230年

春季,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士兵,渡海去寻找夷洲、亶洲,想俘获当地民众来扩充人口。陆逊、全琮都劝谏说:“桓王(孙策)开创基业时,兵力不足一旅。如今江东现有的民众,足够成就大事,不应远涉不毛之地,万里袭人,海上风波难测。而且民众换了水土,必定会引发疾病瘟疫,想增加人口反而会减损,想获利反而受害。再说那些地方的民众如同禽兽,得到他们也不足以成事,没有他们也不会减少兵力。”但是吴王不听。

尚书琅邪人诸葛诞、中书郎南阳人邓飏等人互相结为朋党,彼此互相吹捧标榜,称散骑常侍夏侯玄等四人为“四聪”,诸葛诞等八人为“八达”。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儿子。中书监刘放的儿子刘熙、中书令孙资的儿子孙密、吏部尚书卫臻的儿子卫烈,这三个人都没能列入“四聪”“八达”,因为他们的父亲身居高位,就容纳他们为“三豫”。行司徒事董昭上疏说:“凡是拥有天下的君主,没有不推崇敦厚朴实、忠诚守信之士,深恶虚伪不实之人的,因为这些人毁坏教化、扰乱治理、败坏风俗、伤害教化。近有魏讽在建安末年被处死,曹伟在黄初初年被斩杀。回想前后圣明的诏书,都深恶浮华虚伪,想要破除邪党,常常对此切齿痛恨;但执法官吏都畏惧他们的权势,不能纠举揭发,以致败坏风俗,这类行为越来越严重。我见当今年轻人不再以学问为本,专门以交游为业;国士不把孝悌清修放在首位,却把趋附权势、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他们结党成群,互相吹捧,把诋毁当作惩罚,把朋党赞誉当作爵位赏赐,依附自己的就赞不绝口,不依附的就捏造罪名。甚至他们还互相说:‘当今之世,何必担心不能度过,只须求人际交往不费力,网罗的人多就行了;何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须像吃药那样慢慢调和关系就行了。’又听说有人让奴仆门客冒用在职官员家人的名字,出入宫廷禁地,传递书信,打探消息。凡此种种,都是法律所不容、刑罚所不赦的,即使魏讽、曹伟的罪过,也不过如此!”魏明帝非常赞同他的话。二月壬午日,魏明帝下诏说:“世风的质朴与浮华,随着教化而变化。自从战乱以来,经学废绝,年轻人的追求,不遵循经典。难道是训导不够,还是进用的人不以德行为重呢!凡郎官通晓一经,有能力治理百姓的,经博士考试,选拔成绩优异的,立即任用;那些浮华不实、不务根本的,直接罢免辞退!”于是免去了诸葛诞、邓飏等人的官职。

夏季四月,定陵成侯钟繇去世。

六月戊子日,太皇太后卞氏去世。秋季七月,安葬武宣皇后。

这时,大司马曹真认为“汉军多次入侵,请从斜谷讨伐他们。众将分路进军,可大败汉军”。魏明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下诏令大将军司马懿逆汉水从西城进军,与曹真在汉中会合,众将有的从子午谷、有的从武威进军。司空陈群劝谏说:“太祖从前到阳平攻打张鲁,收割了很多豆麦来补充军粮,张鲁还没攻下而军粮已经匮乏。如今既没有可利用的物资,且斜谷地势险要,难以进退,转运粮草必定会被劫掠,多留士兵守卫要地,就会减少作战兵力,不可不深思熟虑。”魏明帝听从了陈群的建议。曹真又上表请求从子午道进军;陈群再次陈述其中的不便,并谈及军事费用的计划。魏明帝下诏把陈群的意见下达给曹真,曹真却依据自己的计划出兵了。

八月辛巳日,魏明帝向东巡视;乙未日,到达许昌。

蜀汉丞相诸葛亮听说魏军到来,驻军在成固赤坂等待。召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上表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掌管李严后方的军务。恰逢天降大雨三十多天,栈道断绝,太尉华歆上疏说:“陛下以圣德正处于成康盛世那样的兴隆时期,希望先留心于治理之道,把征伐作为后事。治国以百姓为根本,百姓以衣食为根本。使中原没有饥寒之患,百姓没有背离君主之心,那么吴、蜀二贼的挑衅就可坐等其自行败亡了!”魏明帝回复说:“贼寇凭借山川险阻,太祖、世祖在前世辛劳征战,还没能平定,我怎敢自夸,说必定能消灭他们呢!众将认为不试探攻取,他们不会自行败亡,所以出兵以窥测其破绽。如果天时未到,周武王退兵,就是前车之鉴,我恭敬地不忘这一告诫。”少府杨阜上疏说:“从前周武王时白鱼跃入船中,君臣看到这一现象后脸色大变,即使行动得到吉祥的征兆,尚且忧虑恐惧,何况有灾异而不战栗呢!如今吴、蜀尚未平定,而上天屡次降下灾变,各路军队刚进军,就有大雨之患,因山路险峻受阻,已持续多日。转运的辛劳,担负的苦楚,耗费已经很多了,如果雨不停,必定违背原本的计划。《左传》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是治军的好办法。’白白让六军被困在山谷之间,进不能攻取,退又不能,这不是王者之师的做法。”

散骑常侍王肃上疏说:“古代典籍有这样的记载:‘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士兵会面带饥色;现打柴草再做饭,军队会睡不饱、吃不好。’这说的还是在平坦道路上行军的情况;更何况深入险要之地,需要凿路前进,那辛劳程度必定是前者的百倍。如今又加上连降大雨,山坡陡峭湿滑,士兵拥挤难以展开,粮草遥远难以接济,这实在是行军的大忌啊。听说曹真出兵已过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路程,修路的活儿,全由士兵来干。这样一来,敌人就可以以逸待劳,这是兵家最忌惮的事。从前代的经验来看,周武王讨伐商纣,出了关又退了回去;从近事来讲,太祖、文帝征讨孙权,到了江边却没渡江。这难道不是所谓的顺应天意、知晓时机,懂得变通的做法吗!百姓知道圣上因大雨造成的艰难,让军队休整,日后有机会,再乘机出兵,那时百姓就会乐意冒着危难,忘记死亡了。”王肃是王朗的儿子。九月,魏明帝下诏让曹真等人撤军。

冬季十月乙卯日,魏明帝返回洛阳。当时左仆射徐宣总管留守事务,魏明帝回来后,主管官员上奏要呈递文书。魏明帝说:“我看和仆射看有什么不一样!”最终没看。

十二月辛未日,下诏将文昭皇后改葬到朝阳陵。

这时,吴王扬言要进军合肥,征东将军满宠上表请求召集兖州、豫州各路军队集结,吴军不久就撤退了,魏明帝下诏让各路军队解散。满宠认为:“如今贼人大举进攻后撤退,肯定不是他们的本意,这必定是想假装撤退来让我们解散军队,然后再返回来乘虚而入,偷袭我们没有防备的地方。”于是上表请求不解除军队的集结,十多天后,吴军果然又来进攻。到了合肥城下,没能攻克就撤退了。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命蒋琬为长史。诸葛亮多次外出征战,蒋琬常常保证粮草和兵员充足,来供给军队。诸葛亮常说:“蒋琬胸怀忠诚高雅的志向,是能和我一起辅佐帝王大业的人。”

青州人隐蕃逃到吴国,向吴王上书说:“我听说商纣暴虐无道,微子先逃出了殷国;汉高祖宽厚贤明,陈平先归顺了汉朝。我今年二十二岁,抛弃故土,归顺有道的君主,依靠上天神灵,才得以安全抵达。我到这里已有一些日子了,可主管官员把我和一般投降的人同等看待,没有加以精细区分,使我的精微之言、精妙之意不能上达陛下,我忧郁叹息,不知何时才能停止!谨到宫阙呈上奏章,请求蒙受陛下召见。”吴王立即召见了他,隐蕃进见谢恩,回答吴王的询问并陈述时务,言辞颇有文采。侍中右领军胡综陪坐,吴王问:“你觉得他怎么样?”胡综回答说:“隐蕃上书的口气有点像东方朔,机巧善辩有点像祢衡,但才能都比不上他们。”吴王又问:“他能担任什么官职?”胡综回答说:“不能让他治理百姓,暂且可以试试在京城担任小职。”吴王因为隐蕃大谈刑狱之事,就任命他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多次称赞隐蕃有辅佐帝王的才能,郝普尤其和他亲近友好,常常为他的屈才而抱怨叹息。于是隐蕃门前车马云集,宾客满堂,连卫将军全琮等人都倾心接待;只有羊道和宣诏郎豫章人杨迪拒绝和他交往。潘濬的儿子潘翥也和隐蕃交往,还送给他财物。潘濬听说后,大怒,上疏斥责潘翥说:“我蒙受国家的厚恩,立志以死报效,你们在京城,应当想着恭敬顺从,亲近贤人、仰慕善行。为什么要和投降的敌人交往,还送他粮食财物!我在远方听到这事,都感到心惊脸红的,惆怅了几十天。这道疏送到后,赶紧到使者那里接受一百杖的处罚,并且把送的财物追回来!”当时的人都对潘濬的做法感到奇怪。不久,隐蕃图谋在吴国作乱,事情败露后,逃走了,最终被捕获诛杀。吴王严厉斥责郝普,郝普惶恐不安,最终自杀了。朱据被软禁,过了很久才被解除。

此时,武陵郡五溪的蛮夷反叛吴国,吴王因南方已经平定,便征召交州刺史吕岱返回,驻扎在长沙沤口。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让我们得以在审视历史的过程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感悟王朝的兴衰,探寻社会发展与人性本质的深层奥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