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 第279章 南方重生:法希王国的比亚纪元

大洋的季风带着咸涩而温热的气息,吹拂着圣路易港的码头。这是比亚岛的初夏,空气中弥漫着热带植被与海洋混合的独特味道。港口内,最后一艘满载着人员与物资的巨轮“复兴号”缓缓拉响了它悠长的汽笛,宣告着一场史诗般迁徙的终结。甲板上,密密麻麻的士兵和平民沉默地望着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的眼中交织着迷茫、疲惫,以及一丝残存的希望。他们是法希王国的余烬,也是这个古老国度未来的火种。

这场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伟大航路”的大迁徙,是世界近代战争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战略行动。在德普士帝国的钢铁洪流席卷西白洲大陆,法希王国的百万大军兵败如山倒之后,国王路易二十做出了一个痛苦而决绝的决定:放弃大陆本土,将王国的核心力量——政府、军队、精英人口和工业设备,悉数转移至帝国在黑洲大陆的直属领地比亚岛。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撤退,更是一次文明的播迁。

在圣路易港的总督府,一座融合了西白洲古典主义与黑洲本地风格的白色建筑前,国王路易二十身着笔挺的元帅服,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使节,发表了那篇注定载入史册的《圣路易宣言》。他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清晰而坚定:

“今天,我,法希王国国王路易二十,在此宣告:法希王国虽暂时失去了它在西白洲的摇篮,但法希的灵魂与主权未曾有片刻屈服。从此刻起,比亚岛将成为王国新的临时首都,圣路易港将是自由法希的心脏。我们的政府将在这里继续行使神圣的权力,我们的军队将在这里重整旗鼓。法兰西永不灭亡,它只是暂时离开了故土。我们将与我们坚定的盟友英吉利王国并肩作战,无论代价多大,无论道路多长,我们都将战斗到底,直到胜利的旗帜重新飘扬在黑黎城的上空!”

宣言掷地有声,但其背后,是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它们共同勾勒出一个昔日巨人的骤然跌落。

法希王国,这个曾经在西白洲大陆上拥有340万平方公里肥沃土地的帝国,一夜之间失去了它的一切。从北方的工业重镇到南方的葡萄酒庄园,从古老的都城黑黎到大西洋沿岸的深水良港,所有的一切都已沦陷于德普士的铁蹄之下。如今,王国的核心领土仅剩下比亚岛。这座位于黑洲东南部的巨大岛屿,面积虽达98万平方公里,辽阔而富饶,但与失去的大陆本土相比,核心疆域骤然缩减了超过百分之七十。广阔的海外殖民地虽然仍在王国掌控之下,但它们在过去更多扮演着资源供应地和军事前哨的角色,从未被视为国家的肌体本身。法希王国,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中心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岛屿为基石的海洋国家。

战前,法希王国本土及其欧洲领地的人口总数高达3.7亿,是西白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庞大的人口基数是其工业实力和军事潜力的源泉。然而,残酷的战争和国土的沦丧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最终,成功追随王室和政府抵达比亚岛的核心人口约为9000万。这个数字构成复杂,包括了比亚岛的原住民、约2000万从大陆撤离的本土移民,以及整建制撤出的180个师的军队及其家属。尽管9000万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足以支撑一个地区性强国的运作,但相较于巅峰时期的3.7亿,已然跌落了近四分之三。那些未能离开的数亿国民,正生活在敌人的刺刀和“新秩序”的阴影之下,他们的命运成为了悬在每一个比亚岛法希人心头的痛。

这场大迁徙带来的最深刻变化,是国家定位的彻底颠覆。法希王国一夜之间,从一个血统纯正、文化优越感强烈的西白洲国家,变成了一个以黑洲为根基的“流亡”政权。它的政治中枢从风雅浪漫的黑黎,转移到了炎热潮湿的圣路易。这不仅仅是数千公里的地理跨越,更是一场剧烈的文化与心理冲击。法希人必须学会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与他们曾经俯视的殖民地文化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他们是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但同时,他们也是失去了家园的异乡人。

曾经,法希王国是世界棋盘上最重要的棋手之一,其综合国力足以与任何一个强权分庭抗礼。但现在,它从世界顶级强国的宝座上轰然坠落,沦为了中等强国。失去了西白洲大陆的完整工业体系、技术中心和人口腹地,法希的国力遭受了堪称毁灭性的打击。它不再是那个能够在大陆上与德普士帝国争夺霸权的巨人,而变成了一个在战略上必须严重依赖盟友——尤其是英吉利王国的海上力量——才能勉强维持战争的区域性角色。它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盟军的整体战略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然而,正如古老的谚语所言,挑战的背面往往镌刻着机遇。比亚岛的建立,这场看似绝境的撤退,也为法希王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生契机。

远离西白洲大陆的比亚岛,被浩瀚的大洋所环绕,这片广阔的水域成为了法希王国最坚固的护城河。德普士帝国强大的陆军和战术空军,其威力被海洋极大地稀释。比亚岛成为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后方基地,德普士的军事力量在短期内无法对其构成直接威胁。在这里,法希王国可以不受干扰地舔舐伤口,重建体系,训练军队,发展工业,为未来漫长而艰苦的反攻积蓄力量。这片土地,成为了自由法希的“诺亚方舟”。

随着2000万本土移民一同登岛的,是法希王国最宝贵的财富——知识与技能。这批移民中包括了数以万计的顶尖工程师、科学家、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技术精湛的熟练工人。他们是法希工业的灵魂。当这股强大的智力资源,与比亚岛及其他黑洲殖民地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储量惊人的石油、天然橡胶、煤铁矿以及各种稀有战略金属——相结合时,一场惊人的化学反应开始了。

在国王路易二十亲自颁布的《国家复兴法案》的强力推动下,一场规模宏大的工业化建设在比亚岛全境展开。政府以战时效率调动一切资源,在荒芜的平原和丛林边缘,一座座全新的工业城市拔地而起。“圣米歇尔兵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着新式步枪和火炮;“胜利飞机制造厂”的生产线上,模仿德普士并加以改良的新式战斗机正在组装;而在圣路易港新建的“希望船坞”里,巨大的龙骨预示着新的战舰和运输船即将下水。这个曾经落后、仅作为原材料产地的殖民地,在短短时间内,被迅速改造成为一个高效运转的现代化战争堡垒。

法兰西战役的惨败,是所有法希军人心中无法磨灭的耻辱。在比亚岛的军事学院里,撤退下来的将军们对那场失败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复盘。他们摒弃了陈旧僵化的阵地战思想,开始潜心研究对手的战术。德普士的“闪电战”理论被一遍遍地剖析、学习和模仿。

以此为基础,180个师的法希陆军开始了脱胎换骨的重组。他们利用比亚岛开阔的草原和丘陵地带进行实战化演练,组建了全新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这些部队装备着新出厂的坦克和车辆,战术思想完全围绕着“速度、集中、突破”的核心。这支被命名为“新法希军团”的武装力量,将成为未来在北非沙漠战场上对抗德普士“非洲军团”的主力,更是反攻西白洲大陆的希望所在。

同时,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并加强对广袤黑洲殖民地的控制,法希政府开始大规模动员殖民地人力。他们利用黑洲殖民地的庞大人口,迅速组建了200个“黑洲师团”。这些士兵由法希军官指挥和训练,虽然装备和训练水平初期参差不齐,但他们熟悉地形,吃苦耐劳,为法希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战略预备队。

法希海军虽然在撤退中损失了一部分力量,但主力尚存。他们以比亚岛和黑洲西海岸的港口为基地,与强大的英吉利皇家海军协同作战。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他们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为生命线般的运输船队护航,与德普士的潜艇部队展开殊死搏斗。在印度洋上,他们则负责保障通往远东和中东的航路安全,为整个盟军阵营的物资流转贡献着力量。

在圣路易,一场精神层面的重建也在同步进行。法希人深知,一个民族的存续,不仅在于武力,更在于文化的传承。一座新的“黑黎”正在热带的阳光下被精心构筑起来。城市规划者们按照黑黎的城区图,命名了新的街道:“香榭丽舍大道”、“圣日耳曼大街”、“胜利广场”。从本土抢运出来的艺术珍品,包括绘画、雕塑和古代典籍,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新建的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里。熟悉的建筑风格、路边的咖啡馆、剧院里上演的古典戏剧,无不体现着法希人重建精神家园的顽强决心。他们虽然身在黑洲,呼吸着异域的空气,但他们的灵魂深处,依然是那个高傲而优雅的法兰西。

世界的地缘政治版图,因为这场大迁徙而被彻底改写。德普士和它的盟友意塔王国,成为了西白洲大陆无可争议的主宰,一个由钢铁、暴力和严酷纪律构筑的“大陆新秩序”正在建立。英吉利岛成为了孤悬海外、独自面对帝国怒火的前线堡垒。而在遥远的南方,一个在灰烬中重生的法兰西王国,正作为盟军的“南方之锚”,悄然积蓄着复仇的力量。它像一头受伤的雄狮,退回洞穴,舔舐伤口,但它的目光,始终锐利地投向大洋彼岸那片被夺走的故土。

全球战争的序幕已经落下,而真正宏大、残酷的正剧才刚刚开场。德普士帝国的下一个目标昭然若揭,旨在彻底征服英吉的“海狮计划”已经箭在弦上。不列颠上空的鹰啸即将响彻云霄。在南方的北非沙漠,在浩瀚冰冷的大西洋,在无数被占领的土地之下,新的战场正在形成,抵抗的火焰正被悄然点燃。世界的命运,正悬于一线之间,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