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秋风已带寒意,吹拂着无边枯草,如同金色的海洋。铁木真的王帐所在之地,却显得格外繁忙而充满生机。
铁木真站在帐外,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正在空地上练习摔跤、骑射的蒙古孩子们。他自小孤苦,历尽磨难,深知力量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军事技能教育。他不仅要求他们精通骑射,更重视武器装备的改良和战法的研究。近来,他听闻南方的宋国涌现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兵利器”,内心渴望不已,极度想获得大宋的军事科技。而此刻,他希望正寄托在帐内那两位南来的“酒肉和尚”——鲁智深和武松身上。
“二位大师,”铁木真转身回帐,对正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鲁智深和武松道,“我蒙古勇士不缺勇气,缺的是南朝的精巧技艺。二位武功盖世,可否在教习我部族孩童习武之余,也多讲讲南朝军械之事?若能得一二奥秘,我铁木真必不忘大恩!”
鲁智深抹了把嘴上的油,哈哈笑道:“大汗放心!洒家虽是个粗人,但也知好坏。那‘大有’家伙确是厉害!有机会,定帮大汗问问!”
正说着,远处传来隆隆车马声。一名亲兵飞奔来报:“大汗!南方来了大队车马,打着宋国的旗号,为首者自称林冲、吕师囊!”
铁木真大喜,立刻率众出迎。只见一支庞大的车队驶入营地,林冲和吕师囊一身风尘,却精神矍铄,亲自押运着大批物资前来支援。
车上卸下的,不仅有蒙古急需的粮食、茶叶、布匹、盐铁等各种生活用品,更有令铁木真眼前一亮的军械:整桶的火药、结构精巧的小型投石器(配重式)的部件,以及许多封装严实的木箱。
更令人惊讶的是,车队中还跟着一百多名约莫**岁的宋国少年,他们虽经长途跋涉略显疲惫,但眼神清澈,举止有度,好奇地打量着草原的一切。
盛大的欢迎宴会后,铁木真与林冲、吕师囊进行了深入密谈。
铁木真毫不保留,详细介绍了蒙古军的核心战法:轻骑兵袭扰、迂回包抄、闪电突击、以及如何利用哨探(箭速赤)和恶劣天气。“我们的优势在于速度和机动,在于每个战士都能独立作战,在于对草原的熟悉。”他坦诚道,“但攻坚和持久战,是我们的短处。”
林冲亦慨然相告,介绍了大宋军工生产的惊人发展:如何利用水力机械提高锻造效率,如何标准化生产零件,如何研发新式火药和爆炸物。“大宋的优势在于资源、技术和组织能力,在于能支撑长期战争的后勤。”他也指出宋军机动力和野战能力的不足。
会谈气氛热烈,英雄相惜。临了,林冲示意随从捧上一个长条木盒,郑重递给铁木真:“此乃我朝军工最新产品,数量极少,非卖之品。今日赠予大汗,以为友谊之证。”
铁木真打开木盒,只见红绒衬底上,躺着两把造型精悍、黝黑锃亮的“大有”二十响短枪!其工艺之精湛,结构之巧妙,远超他想象。
“此物可连发二十次,五十步内可破轻甲,便于骑兵携带,近战威力无穷。”林冲简要说明。
铁木真抚摸着冰凉的枪身,眼中爆发出极度惊喜的光芒。这份礼物,太重了!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两件利器,更是宋国极大的诚意和对他铁木真的看重。
最后,吕师囊拿出早已拟好的文书,与铁木真进行了最后的磋商。双方就一系列合作达成共识,并签订了《宋蒙友好互助协定》,核心内容包括:
1. 军事合作:以两**队共同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为重点,交流战法,磨合战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
2. 贸易往来:双方商品交换遵循合理定价原则,宋国提供手工业品、粮食、茶叶,蒙古提供马匹、牲畜、皮毛。
3. 文化交流:两国互派少年留学生,蒙古子弟赴宋学习文化、技艺,宋国少年赴蒙学习骑射、熟悉草原,进行文武双全的教育。
4. 资源开发:共同勘探和开发利用蒙古草原丰富的煤炭资源,宋提供技术,蒙提供资源和人力,利益共享。
协议签订完毕,双方举杯共庆。铁木真看着那批宋国少年和满载的物资,握着那两把“大有”短枪,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这股来自南方的强大力量,将是他统一蒙古、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巨大助力。而林冲和吕师囊也知道,他们在北方铸下了一道更为牢固的藩篱,并为大宋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充满变数却又至关重要的棋子。草原与中原的命运,由此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正是:
物资少年输北塞,枪盟约誓固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