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林冲君 > 第347章 正声雅乐化顽梗 礼乐相济铸新魂

林冲君 第347章 正声雅乐化顽梗 礼乐相济铸新魂

作者:夐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26

御书房内,刘混康一番引经据典,将音乐提升至教化根本的高度,无疑为困顿的东瀛治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那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直至“六情”感物而声变的论述,清晰地剖析了音乐与人心、外物之间幽微而直接的联动关系。

宋徽宗赵佶本就是艺术上的巨匠,闻此深以为然,眼中焕发出知音般的光彩,当即接口,以其对艺术政治的深刻理解,将刘混康的理念拔高至治国方略的层面:“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他明确指出,哀、乐、喜、怒、敬、爱这六种情感表现并非固定不变的恶性,而是感于外物而生,因此圣王格外谨慎地选择用以感化民众的内容。礼、乐、政、刑,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统一民心,实现天下大治。音乐,在此与礼、政、刑并列,成为了王道不可或缺的一环。

朱熹亦抚掌表示赞同,但他从理学角度补充了关键的约束与引导原则:“感物于心而使此心不逐于物,醉心于乐者之大患也。七情六欲之盛,防不胜防之心,不可不以礼导之,以乐和之。享醉之陶冶,袪醉之迷狂,鼓舞人心,舍礼乐其谁也?” 他强调,人心感于外物,但要确保心不被物欲牵走,沉迷于音乐本身也是大忌。对于旺盛的情感与难以防备的私心,必须用“礼”来引导方向,用“乐”来调和情绪。既要享受音乐陶冶性情之功,也要祛除可能导致的迷乱狂放,真正鼓舞起人向善之心,除了礼乐配合,还有什么能做到呢?

三位德高望重、实力超群的巨擘,他们的意见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不谋而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徽宗听闻后,毫不犹豫地下达旨意,命令宫廷教坊司立刻行动起来。

教坊司的官员们不敢怠慢,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最终选出了一批通晓乐理、技艺高超的乐师。这些乐师们都是音乐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不仅精通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还对乐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确保这支“宣化乐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徽宗特别指定了一位深谙儒道经典的大乐正来统领。这位大乐正不仅在音乐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对儒家和道家的经典着作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学识和修养无疑将为这支乐班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支“宣化乐班”便踏上了远赴海东的征程。他们肩负着传播音乐文化、宣扬皇恩浩荡的使命,一路风餐露宿,不畏艰辛。

乐班抵达后,并未急于演出。吴用亲自陪同,令通译详细讲解东瀛民情,尤其是那些郁结难舒的怨愤(如失地领主)、潜藏躁动的暴戾(如顽抗武士)、以及普通民众的迷茫与恐惧。乐师们仔细聆听了东瀛原有的音乐,如哀婉的尺八、激烈的太鼓、幽玄的声明,感受其情感基调与节奏特点。

在此基础上,大宋乐师们开始了艰苦的创作与排练。他们并非简单照搬中原雅乐,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与创新:

针对怨愤之气,他们创作了《安业之章》。乐曲以悠远平和的埙、箫为主奏,辅以沉稳的古琴,旋律舒缓而充满希望,描绘一幅春耕秋收、安居乐业的田园画卷,意在安抚那些因失去土地而心怀不满者,引导其将精力投向新的生产生活。

针对暴戾之心,他们谱写了《止戈之舞》。此曲融合了中原武舞的雄健与燕青相扑的沉雄步法,配以节奏鲜明、却不失庄重的鼓乐与铙钹。舞蹈动作刚劲有力,但意在表现力量的控制与武德的崇高,而非杀戮的欢愉,旨在将武士的勇悍引导向“止戈为武”的境界。

针对迷茫恐惧,他们排练了《同仁之颂》。乐曲采用宏大的编钟、编磬为主,间以清越的琵琶与婉转的笙,歌词取自《诗经》中描写和睦、仁爱的篇章,以及新创作的宣扬“四海一家”、“王道荡荡”的诗赋。音乐庄严、光明、充满凝聚力,旨在驱散恐惧,构建对“大宋仁政”的认同与向往。

演出首先在定海城最大的广场举行,随后巡演各州县。吴用命人提前宣导,并未强制,但好奇的民众仍蜂拥而至。

当《安业之章》那安抚心灵的乐声响起,许多面露戾气的面孔渐渐柔和;当《止戈之舞》那充满力量美感的舞蹈展现,不少隐匿人群中的武士眼神闪烁,似乎看到了“武”的另一种可能;当《同仁之颂》那恢弘庄严的合唱回荡在夜空,许多普通民众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与安宁。

音乐,这种超越语言直抵人心的力量,开始悄然发挥作用。它不像法令那样强制,不像说教那样枯燥,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一种“仁”与“礼”的感性纽带。民众在音乐的熏陶中,直观地感受到了“仁政”所承诺的安宁与美好,体味到了“礼”所蕴含的秩序与和谐之美。这种感性认知,比任何理性的说教都更能深入人心,软化敌意,培育认同。

朱熹闻报后,欣慰地对徽宗道:“陛下,乐者,通伦理者也。正声入耳,奸声不接。今以雅乐感其心,以仁政安其生,以礼仪导其行,三管齐下,海东之民,其心可渐化矣。”

刘混康亦微微颔首,认可此策暗合“调和阴阳,疏导气机”之道。

宋江与吴用在前线更是切实感受到了变化。虽然邪教并未立刻绝迹,反抗的暗流依然存在,但民间那种普遍的紧绷与对立情绪,确实因音乐的浸润而有所缓和。一些原本对宋人充满戒心的村落,开始愿意接受乐班之后的医官巡诊和农技指导。

音乐,这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终于被有意识地、系统地纳入到帝国经略的宏大棋局之中,成为教化人心、铸炼新魂的又一利器。在这正声雅乐的潜移默化下,海东的土地上,似乎正孕育着一丝不同于以往的血火抗争的、新的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