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林冲君 > 第75章 御前闲话参天地 圣心一念照汴梁

林冲君 第75章 御前闲话参天地 圣心一念照汴梁

作者:夐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26

汴梁皇宫,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气氛不似朝堂那般肃穆,反而透着几分闲适。徽宗赵佶并未身着龙袍,只一袭宽松道袍,正与两位特殊的客人品茗闲聊。一位是年高德劭、气质恢弘的理学大家张载(张横渠),另一位则是风尘仆仆、刚刚被秘密召入京的火器巨匠丁度。

徽宗饶有兴致地听丁度介绍了近期军事科技的惊人进展:无缝陨铁管、撞针底火、定装弹药、无烟火药乃至连发机制……每一样都足以改变战争形态。徽宗虽不通具体技艺,却对其中蕴含的“格物”之理与强大力量深感震撼。

听着听着,徽宗的目光不由落在窗外渐暗的天色和宫内初上的烛火上,他忽然心念一动,问了一个看似跳跃却极其关键的问题:“丁卿,你所言石油,此物燃烧猛烈,确是好燃料。然其用途,似乎不应止于冶炼与猛火油吧?朕观其性烈,蕴含巨力,此等能量,是否尚有他法拓展其用途?其中能量,又是如何转换的?”

此问一出,丁度先是一惊,他毕生钻研机械火药,于能量本源与转化之道,却从未深思至此。皇帝此问,直指核心,远超当下应用层面。他顿时陷入沉思,眉头紧锁,搜肠刮肚想着如何用已知的工匠术语来解释,却发现难以系统地回答这个根本性问题,一时竟无法作答,额角微微见汗。

一旁静听的张载,此刻缓缓放下茶盏,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微微一笑,声音平和而深远,引出了自己的学说: “陛下此问,已触及造化之机。老臣浅见,或可参详。《正蒙·参两篇》有云:‘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他见徽宗和丁度皆凝神倾听,便继续阐释道:“世间万物,皆由‘气’构成,气中有阴阳两种对立又统一的趋势(两体),正因为其统一于一体(一),故能变化莫测(神);正因其内含对立(两),故能运动变化(化)。此乃天道运行之奥秘(参)。”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凝聚,则分离与显明的作用得以施展,从而形成有形之物,如石油、如木炭);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气不凝聚,则分离与显明的作用无法施展,呈现无形之态,如热、如光)。当其凝聚成物时,我们怎能视之为永恒不变的主宰(客)?当其散逸无形时,又怎能断然说它不存在(无)?”

“故而圣人观察天地,只说‘知幽明之故’(明白显性与隐性状态的道理),不说‘知有无之故’(不执着于存在与不存在的名相)。充盈天地之间的,不过是各种法则与现象(法象)罢了;要洞察其纹理规律,必须观察其分离与结合(离相)的过程。”

说到此处,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譬如雷电,一炸一闪,雷声震耳(耳幽,声音需耳闻,属‘幽’),电光耀眼(目明,光芒可见,属‘明’),皆是同一股天地之气剧烈转化的现象,岂非能量转换之明证?”

张载这番话,从宇宙本原的高度,阐述了物质(气)与能量(聚散、幽明)的关系,打破了有形与无形的绝对界限,为理解能量转换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框架。

徽宗本就聪慧,兼具艺术家的敏锐与想象,闻听此言,尤其是“知幽明之故”与“雷电,一炸一闪,耳幽目明”之喻,如同醍醐灌顶,灵感大发!

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不再局限于石油燃烧加热,而是想到了那无形的“光明”!

“朕明白了!”徽宗朗声道,“石油燃烧,其力可驱机械,其热可熔金石,其光……其光亦可照暗夜!既然能量可转换,为何不能将此地火之力,更大规模地转化为光明?”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丁度,语气斩钉截铁,下达了一条足以改变历史的命令: “丁度听旨!朕命你,集天下能工巧匠,穷究能量转换之道!两年之内,朕要看到成果——必须让汴梁全城亮起来!让两年后的大宋万国贸易博览会,彻夜亮如白昼,辉耀寰宇!此乃国策,所需一切资源,朕予你专断之权!”

丁度闻言,震惊得无以复加!让一座百万人口的巨城彻夜光明?这简直是……但他看着皇帝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想起张载那番“幽明之故”的宏论,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挑战欲涌上心头,他重重叩首: “臣……丁度,领旨!必竭尽所能,穷究物理,以报陛下!”

一场由哲学思辨引发的技术革命,即将在宋徽宗一个超越时代的梦想下,拉开序幕。

正是:

哲思启明照前路,帝心燃夜惊鬼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